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探讨(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探讨(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探讨(7篇)

第一篇: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

德育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非常有利。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国民的道德品质发展不尽如人意,道德滑坡的现象非常明显,特别是外来不良思想对人的影响,导致见利忘义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幼年教育是一个人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个人思想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阶段的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

虽然近年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逐步深入,但是在部分学校,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很多教师只看重学生成绩,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等不管不问。虽然部分小学设置了专门的德育机构,但是在分数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下,德育机构都尽量将时间划给了教学活动,德育部门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部门的工作者担心德育活动会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影响,导致学生对德育工作感到厌烦。小学是学生不断成长,个性化的心理得到塑造的关键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惑和疑问。小学生的特点是诚实、信任老师和家长,但是在价值选择方面往往存在冲突。对于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选择逃避,对于不正确价值观、早恋等敏感问题同样不涉及。

2.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很多小学都设置了德育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也有专门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但是目前的德育教育仍然以知识灌输和考试为主,学生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仍然坚持传统教学方式,将生动的、复杂的德育教育活动变得僵化,通过机械的知识灌输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考试来验证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师只看重成绩这个结果,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得到了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是否真正实现了自我提升。僵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为了提高教育效率,一些教师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应有的课堂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落实。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

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联系不紧密,教师和家长很少针对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沟通交流,很多德育资源都没有发挥作用。

二、有效实施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真正重视学生能力而不是成绩,是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真正有效手段,也是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德育教育的并不是反对考试,考试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补充,也是验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对于教师来说,要切实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而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和技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可以将德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组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得出结论,积累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一般步骤为:教师提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这个步骤也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能力的过程。德育教育眼光要长远,但并不是好高骛远。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精神必不可少,但是教师同样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督促学生必须做到文明礼貌、理解尊重等。从一些细节着手进行德育教育,会带给学生更加亲切的感受,消除德育教育的枯燥感。我国是大国,但仍然算不上强国,这与我国人口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国外旅游,但是却发现国外的人并不喜欢中国游客,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游客的行为不文明,例如高声喧哗、随意拍照、随地扔垃圾等,都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外的形象,这些小细节、小行为,成为外国人衡量中国人民素质的标杆之一。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在高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正逐渐形成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现象都对学生产生着影响,也影响着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对于那些难以用传统方法解决的“疑难杂症”,运用心理教育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采用探究型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的主题和方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德育知识。

3.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并不是德育教育的唯一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组织家长培训班等,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接受德育教育。学校可以定期聘请政法工作者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德育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充分发掘当地的德育教育资源,例如让幼儿参观历史博物馆、敬老院等,也是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作者:苏广麟 单位:广东省惠东县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德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道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校德育;问题原因;解决对策

从总体上看,我国一直都很重视道德教育,但客观来讲,我们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上的收获与付出并不成正比,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德育的操作性不强,德育内容偏理论化,德育的方法比较机械化,德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等等。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但从我国目前的大环境来看,找出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索相对应的策略已经刻不容缓。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现状很不乐观,原因很多,很复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道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实社会生活中不道德的案例与学校道德教育相碰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人因受利益驱使而做出了不道德和极端恶劣的事件,从而对学校长期开展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产生极坏的影响。“个人主义极端化、拜金主义严重化、享乐主义放纵化”,凡此种种,都会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致使道德教育难以达成预期的目标。

2.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导致教师师德和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问题也很多,这值得我们去思考。笔者认为,一些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道德素质的沦陷是当今教育最大的不足,那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必然会减少因为教师素质缺乏和师德欠缺而产生的老师辱骂学生、讽刺学生、暴力对待学生等一系列不道德现象的出现。

3.教育评价内容和教育方式单一而导致道德教育知识化和课程化

当前,思想政治和中小学思想品德的评价方式陈旧、单一,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考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讲授知识点,致使德育课程化,这对教师的创造性德育教学非常不利。

4.教育管理体制行政化、权力行使意志化以及监督缺乏

调查发现,学校行政化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但如果滥用职权而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就容易导致学校道德问题的出现,致使学校的教学效率降低,使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工作滞后。

5.社会多元文化对学校一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社会多元化的冲击是当今中小学生所要面对的,当前,封建思想仍有残余,一些腐朽、落后的资本主义文化,如黄色、暴力文化也都存在,这就对中小学生的德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便利途径,这就使中小学德育面临艰巨的考验。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改进探究

我国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社会中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就其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当前中小学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树立道德榜样,加强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

中小学领导和老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树立健全的道德信念,及时规避失范的道德行为(像老人摔倒不扶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并就这些事件对当事人进行社会舆论的谴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发挥带头作用,在学校宣传、推广先进的德育事迹,并且大力宣传道德榜样,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信念和气氛,从而使学生主动遵守道德规范。

2.充分发挥德育的主体性功能和价值

要使主体性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就不要把德育仅仅作为学校、班级、课堂管理的手段,维护学校秩序也不仅仅是德育处的工作,全校师生都应自觉参与其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是德育的主题价值和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

3.倡导德育生活化、活动化、过程化

要增强德育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3点来参考:①道德教育要实现生活化、情感化,不能一味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②德育实践活动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之体验活动中的乐趣,体会其中的意义;③尽可能在学校举办的活动和课程中增加道德教育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德育的韵味,使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相结合。

4.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

在工作中,教师应注重研究德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尽最大可能地使德育考试内容生活化、开放化、灵活化。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与传统笔试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评语创新等,使老师、同学、家长都参与其中。

5.调整德育目标,设定道德底线

在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时要适时调节德育目标,坚持“向上不封顶,向下要保底”的原则,制定合适的道德底线,注重从形式上创新,倡导学生遵守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基本良知。

6.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有机结合

我国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就是开展中小学道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是主要阵地,家庭是最有效的补充基地,社会则为学生提供环境,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理性的道德思维能力。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目标追求等都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致使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教师应用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要科学、长期坚持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21):290.

作者:卢钊醒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铁山小学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网络教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因而,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为小学德育教学创新添砖加瓦。

【关键词】小学;德育;信息网络;创新策略

现如今,信息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信息网络对小学生影响很大,因为他们年龄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不到位。同时,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让他们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指导,科学正确地使用网络,逐渐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利用信息网络引导小学生德育进步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学会利用网络。首先学校应组织活动让教师认识网络,教师在认识网络的同时,也要做好示范作用,教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把积极健康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用各种多媒体综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教学的新方法。在网络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告诫他们要利用网络更好的学习和适当的娱乐,而不是沉溺网络无法自拔。要利用网络大环境下各种资源非常便利的优势,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德育工作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鼓励。比如:教师在课上讲解课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的电影或者图片,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所以说,在网络大环境下应该制定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利用信息网络探索小学生德育创新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起点。尤其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小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差,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会影响小学生的判断,尤其是网络游戏。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玩游戏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游戏中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游戏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游戏,端正学生玩游戏的态度,让他们正确地接触网络游戏。这样,学生体验到玩游戏的欢乐放松,但又不会接触到游戏里的不良信息,从而真正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学生应该对网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积极的方式去接触网络。网络游戏中各种色彩斑斓的画面以及复杂的情节,很容易让小学生沉溺。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制定合理的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建议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抗日——地雷战》、《智力拼图》等益智类游戏软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锻炼了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在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玩的游戏,同时让学生控制玩游戏的时间,保证不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样做既有益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又符合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期盼。

三、利用信息网络构建小学生德育环境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恰到好处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环境。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各种信息爆炸似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们时时刻刻处在各种信息的包围中,这就让学生无法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环境。但是,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学生的生活往往都是一样的,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所以良好德育环境的创造依赖于家长和学校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所以家长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这一方面,杜绝学生在家里过度放松沉溺网络而造成的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的心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家里和学校一样保持一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适当的娱乐。这样做才会使学校工作与家庭之间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教室给学生放了一个有关于网瘾的电影,目的是让学生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和不良内容。回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孩子讲一下他看电影的收获和自己心里的想法。家长还可以找到相关的动画片来进行适当的二次教育,从而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让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更加便捷和有效。采用这种方法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总而言之,学生要正确利用网络,摒弃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逐渐探索开展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来进行德育教育,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计划。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努力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从而使小学生健康成长,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叶图强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鼓楼小学

第四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效性探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属于启蒙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同时,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教育科目是小学德育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引导作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在小学阶段除了要发展智力,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如此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基于此,笔者对小学德育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德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小学德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习惯难以根除,在德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的理解落后

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来说,教师对于该科目的理解与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该科目教学的质量。近年来,小学德育课程在不断的改革中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德育教学并不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对于学校而言,德育教育在人才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缺乏认识,导致学校轻视德育教育,在师资与资金的投入上跟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巨大;其次,德育学科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的认识也十分落后。教师一次备课可以讲很多年,德育教学成为走过场式的教学。事实上,这些现状正是由于学校、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足造成的。

(二)德育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德育教学实践中,德育教师在教学时一直采用枯燥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理解事物的能力仍有不足,教师在授课时采用说教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德育知识、吸收德育精髓是没有帮助的,因此德育教学的效果甚微。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加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德育教学的方式也应作出调整,改变以往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加丰富生动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吸收德育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德育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传统的德育教学一直都十分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德育实践教学。这种重视理论,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远远脱离了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德育其实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因此重视理论的学习却成为了使德育课效用不能充分发挥的阻碍。此外,由于德育教师在更新教学内容方面有不足,学生接触的德育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只了解德育知识,但是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德育知识。这样的德育教育是表面的教育,是脱节的教育,因此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的。为了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倾听学生的真实需求,将学生作为德育教学的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设“听一听,说一说”教学模块,每个课堂抽出8-10分钟作为学生发言环节,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和事例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德育认识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模式方面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行为和思维大部分来源于模仿。因此,教师需要在德育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也是教师“言传身教”的最好表达。同时,教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学水平,转变德育教学思维,将“教学”转化为“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养成尊重学生的习惯,注重自身的谈吐与言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行为示范。

(三)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品质的优秀人才。因此,学习德育知识不是德育教学的主要方面,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是更应该重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将所教授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尊老爱幼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爷爷与奶奶,回想父母如何尊重长辈,在互相交流中使学生学习如何尊重老人。这样就可以让德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会更有助于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德育教育一直以来在学生的素质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转变德育教学思维,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在德育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时效性。

作者:郑美灵 单位: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六小学

第五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这是近年来各级教师、各学科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也就是说,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以确保学生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指引下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康地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表演;故事;实践

学校是德育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是小学阶段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因为现阶段是学生发展以及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德育存在两种状态,一是教师不进行德育渗透,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二是德育就是说教,基本上没有什么效率。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提高德育质量,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重视德育,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借助表演活动开展德育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灌输式的德育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不到引以为戒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活动来开展德育活动,通过相关现象、情节的展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观看表演中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德育的质量,也能纠正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警惕作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也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在德育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下面的表演活动: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父亲和母亲,表演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整个一天的活动。如:情境一:早上起床后,妈妈开始准备早餐,爸爸开始洗漱。早餐准备好,叫孩子起床吃饭,妈妈开始洗漱,之后,再吃已经凉了的早餐。爸爸开始收拾餐桌。情境二:妈妈8点到办公室,开始忙碌的一天,中午匆匆吃几口饭就开始上班。爸爸在外边跑一天的业务。……组织学生分别对这三个情境进行表演,很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完这三段表演之后有什么感受,说一说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我们还埋怨父母陪我们的时间太少,埋怨父母这个,那个?引导每位学生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而且,对学生健康地成长,对学生辛福感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故事情境实施德育教学

将枯燥的德育融入故事情境之中,不仅能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效德育课堂的构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把一些抽象的道理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故事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故事体会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通过动画片故事的展示和讲述来向学生渗透基本的道德观念。如:借助《熊出没》的故事来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森林保护、动物保护的知识。即:选择动画片中的一两则故事来组织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并通过被破坏了的环境对比展示来帮助学生真正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相应的贡献。又如,通过自编故事来向学生渗透德育。如: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动画片为蓝本,通过自编故事来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下面展示一则自编的故事:一天,大头儿子在商场看到了一个飞机模型,很是喜欢,但是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因为担心会耽误大头儿子的学习没有答应大头儿子的要求。一天,大头儿子在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在围裙妈妈的钱包里拿走了200元去购买飞机模型,心想都是自家,这不算是偷。所以,高高兴兴地去买了模型。思考:大头儿子的这种做法对吗?这种行为够得上偷窃吗?组织学生在这样的自编故事中进行思考、交流,这样不仅能够纠正学生的相关认识,而且,故事的讲述和创设比原本枯燥的道德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可见,这样的故事情境创设对学生德育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有益于学生形成健康观念的实践活动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相应的贡献。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在先人的故事中感受我们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节假日的时候去福利院做义工,帮助学生树立敬老爱老的意识。又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参加道德宣传活动等等。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要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正确、乐观的思想,继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2]朱树忠.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教育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陈玉燕 单位:葛云飞小学

第六篇:小学德育有效管理措施

摘要:在人们的一生中,大概会有将近二十年的受教育过程,分别是小学、中学、大学这三个阶段,而小学时期属于最基础的教育,是塑造今后教育方向的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方面的培训,而是人格品质方面的引导和塑造。也就是说,德育教育会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对小学阶段实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塑造每个学生优秀品质的前提,也是确保小学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德育;存在问题;有效管理

引言

在人们的认知中,往往会觉得青少年时期的德育教育比较重要,觉得这个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但是事实上,小学阶段才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雏形的重要时期,现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改观很多,新课改也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强调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很多的家长与教育者站在同一战线,将德育工作融入正常的课堂教育之中,将德育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结合。结合现在各小学教育的实际来看,如果我们将科学教育与德育教育孤立起来,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的基础教育,因此,将二者融合起来对小学的基础教育是有很大好处的。

一、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德育管理内容不清楚。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大部分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慢慢地重视起来了,但还有一些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这里可以分析一个经典的案例,震惊中国的马加爵事件: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高材生,2004年在宿舍连杀4人,仅仅是因为和朋友之间发生了口角,愤怒难平就直接杀人,我们可以想象,他的老师和家长恐怕没有重视过他的德育教育,文化程度高但行为素质低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再以我们身边的事情为例,现在在一般的二三线城市,小学生除了在学校中的学习,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生存技能,以为德育教育就是学更多的特长,对孩子加以约束,以为这样就能帮助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了,往往忽略了真正的德育工作是从意识形态和思想品质上对孩子进行管理。(二)学校缺乏专业的德育管理人才。很多的学校只是将德育教育当做一句口号,没有安排专业的人才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小学都有思想品德这一门课程,教这门课程的不是班主任就是由其他老师兼职,而且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没有真正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德育教育,更不要说外聘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了,这就使小学的德育工作进行得非常困难,而且没有多大效果,这种现象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就更加明显了。(三)教师的管理经验参差不齐。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执行者,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有经验的执行者,德育管理也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德育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制订合理的教育方案。要使小学德育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制订出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案,明确小学德育管理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变更来对方案进行改良和创新,确保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二)重视管理人才的专业性,加强培训。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应当与文化教育等同重要,学校不仅要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也要重视德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德育教育也需要专业的人才来管理,获得这方面人才有多重方式,一是校方聘请这方面专业的人才,并且不定期地进行再次培训和指导,保证其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二是将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送至其他专业院校或机构去学习和进修,这种方式同样可以保证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升。(三)不断丰富德育教育的途径。讲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三年级的男生袁某,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多问题,上课听讲不认真,喜欢做小动作,从不主动发言,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认真完成,做的作业也很潦草,且质量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问题,因为从小被祖父母宠溺,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来教育孩子,老人与孩子年龄差又太大,更没办法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因此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得该学生养成了不重视错误的习惯,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单靠老师的约束教育是没办法完全纠正的。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德育教育的途径,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品德。在这个案例中,除了老师以外,父母也应该腾出时间专门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和学校相互合作,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实施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全员参与,从上至下地重视,将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也能受到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才能为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好坚实的基础。(四)重视德育质量的评定工作。在学校开展科学的德育工作之后,也要进行科学的评定,这样能够激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快速进步。同时,在评定工作中,要公正透明,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检验,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是小学各项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与科学文化教育的地位是相同的,我们一定要在意识上加强重视,借鉴各种先进经验,采取多种方式,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创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各项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涛,刘德环,曹红云.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0):19.

[2]张送平.关于小学德育有效管理措施探讨[J].新课程,2017,(1):224.

[3]董传芳.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0):124-125.

[4]朱成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275.

作者:苏志华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八小学

第七篇: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文章就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性

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学校质量优劣的评价窄化为升学率这个指标,学校为了生存,往往重视教学,虚化德育。尽管所有的小学都设有专门负责学校德育的机构———政教处或德育中心,但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学校或班级德育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首要性

当代小学教育工作中,学校领导常讲“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但实际工作又往往侧重于教学工作,“德育为首”沦为一句空话。由于校领导过分偏重教学,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和重视远高于德育工作。再加上德育无专用教材,教师不知道怎么做,对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工作业绩也无法量化考核,导致广大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领导并不重视德育工作,甚至认为学校主管德育的领导是闲职,只是管管纪律和卫生,可有可无,只要学生不闹事就可以了。正是由于认识不到位,所以才出现了德育有效性差的问题。德育是教学的前提,主要表现在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和学习动力上。如果不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不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力,那么学生就会在没有引导和约束的环境中自由发展,丧失敬畏心,造成德育失能,自然也就谈不上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二、强化德育目标的系统性

一般认为,小学德育工作有纪律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三大重点。纪律教育,特别是保证课堂纪律是教学的前提。如果这一关键环节未把握好,后续学习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品德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起支撑作用。学校也好,教师也好,都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而忽视品德教育。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会给学生的人生埋下不定时炸弹。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和开展德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系统性。

三、强化德育主体的参与性

当前,小学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可以说与人们不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有关。主体参与活动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如果学校组织了大量的德育活动,学生不主动参与,或者参与度不高,这种活动就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体验中产生感悟,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样就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当然也会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四、强化德育内容的阶段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能力的不断发展,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要求是不同的,各阶段教育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小学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德育活动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育重点是纪律和卫生,要使他们树立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则成为教育重点。随着学生身体的生长,肌肉力量的增强,再加上强烈自我意识的出现,他们的胆子会越来越大,敬畏心会不断下降,导致学生很容易突破常规出现失范行为且屡教不改,严重影响学风和校风;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步进入青春期(即反抗期),青春期教育则成为教育重点,同时由于升学压力加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此时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五、强化德育形式的多样性

一谈起德育工作,很多教师就会将其异化为空洞地说教。学生缺乏体验,很难产生感悟。因此,德育活动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赋予不同的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如小学低年级可举办趣味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又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教师可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特别是参与课本剧演出,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情感,产生人生感悟;在科技活动和兴趣活动中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动手能力;在升旗仪式或组织参观博物馆、一二•九纪念活动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产生爱国情怀;在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时进行爱校教育,让学生认同学校,爱护学校,融于校园生活;举办模拟法庭以及辩论会等,让不同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这种同伴教育的方式,可解决如学生追星、学校不准学生携带手机等棘手问题。

六、强化德育责任的共担性

由于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行政后勤人员以及家长都有各自的德育任务,不同的角色在德育工作中均存在位置效应,并具有不可代替性。因此,构建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并高效运转,需要有关人员通力协作,共同承担德育工作,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有有效性可言。总之,由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科学地规划德育工作,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全员实施德育是新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付兰英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国家高新区桂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