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儿童德育的现状,证实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对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如此丰厚的德育精髓在当今的基础教育中却很难显现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许多中小学中,德育与智育发展严重失衡。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往往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知识的灌输、技术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致使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情况。教师与家长在过分追求分数的同时却忘记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念。即便是思想品德教育,有时也缺少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如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甚至很难看到“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优秀传统的品质了。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这个时代的继承者,更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已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的能力。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与文化的重要群体。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好坏,不仅影响着青少年未来的身心发展,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盛与衰落,甚至是整个国家文明的延续。因此,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急切需要社会的关注。
2.外来文化的冲击,坚定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样的外国文化正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受教育环境。我们在欣喜于多元文化为孩子们带来广阔视野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看到这种文化的输出正渐渐地影响着国内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多元文化的正常接纳,它已潜在地影响到中国青少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可。近年来,随着日韩剧、欧美剧在中国的盛行,一些“哈韩族”“哈日族”“血腥”与“暴力”等观念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蔓延,许多孩子盲目地追捧国外文化,不禁让我们为之担忧。面对近年来一些亚洲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摇与冲击,我们在气愤之余是否应该理性地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呢?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道德和传统了解的并不多,许多人都曾感叹如今的传统节日已少了以往传统佳节的气氛。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的传承已开始日渐淡化。长此以往,青少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不免会缺乏对民族传统的了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然而,一个对本民族文化都不了解的人,又何谈让他爱祖国、爱家乡呢?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紧抓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小学德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文明的发展程度。如果说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那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思想道德建设中最直接的思想源泉。作为国家的小公民,青少年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小学德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教育价值,更为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最直接的教育平台。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包含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着中国人民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在小学教育阶段,为满足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传统美德的内容应以生动、形象的神话故事、通俗上口的诗词名句等形式为主。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也保证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质量。目前,除小学语文教材与小学思品教材涵盖部分传统美德教育外,《三字经》《弟子规》在小学教育阶段已日渐成为比较热门的儿童国学教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爱国爱民的社会责任感。如《望庐山瀑布》《文成公主进藏》等课文。第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小英雄雨来》《》等课文。第三,笃志好学、奋发成才的求学精神。如,《孔子拜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文。第四,仁爱孝敬、尊师重道的人伦意识。如,《慈母情怀》《我最好的老师》等课文。第五,机智勇敢、虚心谦让的个人品质。如,《草船借箭》《完璧归赵》等课文。第六,勤劳节俭、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落花生》等课文。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而言,如果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基于国学名著来展现的,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涉及义务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以达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的。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传统文化教育可部分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等;学习传说神话,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学习中国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咏春拳等;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如,古典乐器、民族戏曲等;学习民间传统手工,如,剪纸、风筝、年画等。除此之外,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体现在诸如古筝、围棋、书法、国画、歇后语等方面的学习活动中。
三、扭转传统文化缺失的对策建议
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教书育人的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不仅能够增强校本课程的特色性,它更是为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基础。因此,学校、教师及社会急需转变教育理念,以增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传文载道”的德育价值。
1.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教师应有计划地增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比重,以便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近年来,由于教育功利化及现实社会对历史文明的淡漠,许多教师在观念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已有忽略。这样的现状急需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根源保证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由于传统历史文化内容与现实存在时代差异,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为枯燥的历史课堂注入生命活力。首先,学校可带领学生通过参观文化历史遗址、探访革命老前辈等活动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或通过举办古典乐器、国画、书法、诗词朗诵等比赛,在展示学生才艺的基础上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展现国粹文化,如“,走进京剧脸谱世界”“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特色的主题实践课,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地融入我们的小学课堂。最后,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也是重要的德育宣传阵地。如,以“一起来过中秋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学生在固定主题下搜集相关资料,包括节日由来、传统习俗、相关诗词乐曲等内容,在相互展现搜集成果的过程中学国传统文化。
3.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是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所以,高等教育应重视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师范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提升预备教师的个人素养,为今后的小学教育提供保障。
4.创设传统文化浓厚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孩子们童年成长的主要基地。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就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即使是操场上的一棵古树、班级里的一块板报、走廊里的一幅国画,甚至是墙壁上的一句名言警句都可以为孩子们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需要的校园并不是奢华浮躁的殿堂,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校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要远胜于生硬背诵古文诗篇。
四、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共同感受。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是要留心关注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发展,以细小之处彰显民族大爱,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精髓更好地融入于小学德育工作之中,真正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陈晓彤 赵彦宏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