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开发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开发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开发探究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有着极大程度的共通性和互补性,二者的融合对于学校发展、师生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融合的重建育人目标和开发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融合;课程资源;开发;途径;方法

国家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在开发主体、选择内容、组织形式与实施环境等诸多方面与学校德育具有强大的共通性和互补性。探索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基于融合,重建育人目标

所谓融合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本文所指的“融合”,是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的共通性和互补性,通过研究与实施使二者生成一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和学校德育质变性提升和突破性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郭元祥教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对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两年,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修改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这些纲领性文件都不同程度地提出和指向在落实“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这些实施途径上。课程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主流载体,是首要做好的必需准备,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德育实施的关键在于校本化课程建构与实施,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施的首要任务必然是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融合课程体系。对照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小学段的课程目标,不难发现二者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高度吻合,在实施途径、内容、方法等方面形成共通互补。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依据国家部颁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现状、学生发展需要等因素,具体、清晰、明确地重新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育人目标体系,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确课程实施的目标设定。每一门课程都具有其自身特点和实践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合而为一的融合课程,兼具二者的优势、功能和价值,其目标设定对于二者本身及学生发展需要、学校课程管理都至关重要。第二,提供课程资源的开发依据。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于课程目标的设定,同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落实。第三,引导学生成长的发展愿景。科学设定课程目标的关键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设定实现自我规划、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共同愿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基于融合,开发课程资源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由此,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意即不同课程的教学都能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课程目标、内容建构、实施方式等都呈现出突出的德育价值,实现着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功能。当前课程改革倡导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融合实施、突出校本开发、体现课程价值。融合课程资源开发已经形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和强大潮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资源开发也不例外。

1.融合学科教学开发课程资源。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德育属性、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依据学生成长规律,把学科德育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围绕学生品质发展而进行的、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资源。例如:围绕道德与法治、科学、语文等学科教学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融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学习方式来开展深度、全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程资源来服务于学生成长。

2.融合活动开展开发课程资源。活动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学校德育工作而言,规划、设计和开展活动课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活动课程自然成为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课程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融合活动开展开发课程资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常规教育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升旗仪式、班队会、各类竞赛、评比、班级管理等,都可以融合开发成为课程资源。(2)传统节日活动课程。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具备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现,是丰富的融合课程资源。例如元旦、春节、元宵节、妇女节、端午节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围绕某一主题的探究、体验活动,融合开发成为课程资源。(3)专题教育活动课程。如书香校园、防疫安全、环境保护、国际理解等、职业体验等等,都可以结合教育专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开展合作学习、主题探究等,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4)校园大型活动课程。学校运动会、科技艺术节、开学典礼、毕业仪式、集体劳动等等,都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设计、制作等活动,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5)社区服务活动课程。结合雷锋纪念日社区服务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气象台参观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规划、设计、体验,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6)家庭劳动活动课程。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学生参与必要的家务劳动是必修课程,例如洗衣、做饭、整理等等,都可以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

3.融合学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阐述课程总目标为:“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低年级德育目标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可见,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学校德育,都注重和强调以活动的方式,把教育根植于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亲身经历、深刻体悟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生活之中时时有课程、事事是课程,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1)家庭生活课程。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成员关系、饮食特点、发展经历、家教家风、家庭文化等等,从自我管理、孝敬父母、待客礼仪、家务劳动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尤其要注重家长育人作用的发挥,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2)校园生活课程。毋庸置疑,学校是教育课程的聚集地,无论是值日值周还是自我管理、无论是取饭就餐还是如厕保洁、无论是交往礼节还是参与活动,如此种种,都是需要课程来实现,因此,要打破单一的说教,融合开发为课程资源。(3)社会生活课程。社会生活蕴含着最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和保护、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价值观念的体验和矫正、对存在问题的思辨和认知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来实现,而这些,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强大功能和独特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社会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来进行:社会公德课程,主要包括家庭垃圾处理、公共设施保护、餐厅就餐礼仪、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内容。公共安全课程,主要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保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安全法规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融合、整合的方式来形成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其意义和价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施是一种改进和优化办学策略、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智慧选择,基于融合重建育人目标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解决实践中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梁秀香.例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8).

[2]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Z].2017(9).

[3]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Z].2017(8).

[4]陈文杰.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实施路径与策略[J].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5).

作者:周敬贵 单位:珲春市第十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