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探寻把握学生心理、创新激励对策的途径,力求为培育小学生德育素养、增强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管理;激励对策

小学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既直接关系到班级的正常运行,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为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制度和运行模式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德育管理工作理念,充分发掘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将激励对策制度化

尽管班级只是一个小集体,但这其中却包括几十名个性特点不尽相同的学生,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在这样的认知下,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激励对策制度化,确保这“小集体”的成员能根据统一化、普遍化的标准形成对于自身行为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向德育目标靠拢。激励对策及管理体系不能过于严肃生硬,这不利于小学生形成深刻理解,也很容易使得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不能杂乱无章,这会使得小学生在完成行为与德育目标对应的过程中“无所适从”,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明确各个行为的性质判断,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提倡的,哪些行为是违背了德育目标的,同时配套优秀行为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让激励对策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诉求,在明确的制度目标下实现茁壮成长。例如:在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秩序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记录表,或是利用更加方便的电子日历,明确学生遵守学校秩序的标准,如: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上课是否开小差;上课是否积极回答问题等多项联系紧密的指标,通过每星期、每月度的更新,将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清晰量化,并明确排名前列的学生的奖励措施。在班级电子日历的构建中,由于涉及内容全面且每一名学生的状态都有所差别,因此,如果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人来观察记录难免会出现偏差。班主任应积极与各科教师沟通,让其在上课时协助做好学生表现的记录工作,同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民主选举出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协助教师做好记录工作,确保记录工作“全覆盖,全时化”,也让学生在监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规范个人行为。这种激励方法可以“聚沙成塔”,让学生认识到细小行为对于个人整体品格的影响作用,也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探索中不断完善个人行为,逐渐形成优秀的班风,为后续的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班主任可以在每周公示打分状况,保证激励对策的制度化、透明化。除了量化的打分量表外,教师还可以就每一位学生行为的改善策略提出参考,让学生形成对行为的准确认知,从而在思想上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这种全面性的制度与记录方式可以确保班级整体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为具有不同个性特点、德育观念的学生提供正能量的引导,既可以创设合理的德育建设氛围,又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

二、将激励对策常态化

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既要保证德育激励对策的制度化,又要坚持常态化,这样才能将激励对策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作用最大化,利于班主任更加顺利、畅通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德育管理的实效。在激励对策的常态化过程中,及时激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这适应了小学生多变化、个性化、随时化的个人表现特点。例如:在培育学生养成文明观念的德育管理中,教师既要加强对文明礼貌的解读,又要把握好激励对策的时机。教师可以采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小红花”,在班级管理中发现学生的某一文明礼貌行为时,可以将小红花作为奖励给予该名同学。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要注意激励对策的灵活性,例如:在某一同学发生了迟到这一违反学校规范的行为但又能主动向教师报告并说明合理原因时,可以不予发放小红花,但可以做出不将该行为记入学生的表现计分表中的灵活激励。小学生年龄群体尚小,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十分大,这种激励方式可以将正向行为的效应最大化,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做出正能量行为之后可以获得的直观可见的良好奖励,从而形成学生共同努力向德育目标靠拢的优质局面。班主任是开展德育管理、实施激励对策的主要负责人,在德育激励中必须灵活采用激励手段,既不能过于严肃僵硬,也要做到有标准可依。在将德育激励对策常态化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以一个观察者、发现者的角度,去探寻学生在不同德育方面的“闪光点”与独特价值,从而影响其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将自身行为与所获得的正向反馈结合起来,形成不断努力的动力,将激励对策的作用最大化。班级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化、具体化的过程,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一个课堂中学生的状态都是多变的,因此,常态化、灵活化的管理与激励手段必不可少,必须充分体现德育管理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打破传统观念中强调稳定而“墨守成规”的管理模式,避免为了“激励”而激励。同时,要根据在教学生活中发现的新问题,考虑学生展现出的新特点,不断完善激励制度的内容,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本,同时要积极结合当前社会上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确保德育管理紧跟时代、紧贴学生。

三、及时调整,提高激励对策的影响效能

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德育状态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点在年龄尚小、各种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学生层面更为突出,因此,教师不能因为短期之内看不见学生的明显进步就失去德育管理的积极性,也不能无视小学生的潜在变化而固守特定的德育管理激励标准,要辩证地看待激励对策的时效性。一般来说,“跟踪化”“全面化”是优质的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应具有的基本内涵,也是其影响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是一个长期化、系统化的德育管理激励过程,在开始实行该项激励机制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卫生自理能力不强的特点,激励政策应当呈现出适当的宽松化特点,不能过于严苛,以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感与抵触情绪,此时,对于能按照分组要求有效完成值日任务的学生都应给予正向激励。在激励机制进行到一定时间之后,通常是在一两个月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卫生观念,此时就应当将激励机制的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与延伸,可以明确设定如每天保持个人外观整洁、定期整理课桌等,并将这些内容划入定期化的考核量表中去。可以说,德育激励对策机制的设立与实施决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必须将其视为一个不断扩充、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四、结束语

在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制度化、常态化、动态化、灵活化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契合德育目标,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为其终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陆晓华.课程教育研究.2017(17):45—46.

[2]加强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途径的研究[J].钟淑芬.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08—109.

[3]试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J].陈广仓.课程教育研究.2017(07):7—12.

[4]渗透传统文化优化德育管理环境研究[J].汤春超.成才之路.2017(26):56—58.

作者:任晓凤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葆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