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探究(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探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探究(5篇)

第一篇: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对策探讨

摘要:学校教育的功能是让学生都能够成人成才,而成人是最关键的,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德育教育工作的。上好小学德育课,做好德育教育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整w道德素质,为成人成才打好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具体对策,让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作用中,优化小学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对策

传统的小学德育课只注重对道德知识的讲解,这种识记型的教学模式无法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来感受到道德对人和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德育的内容,这是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灌输和强加,而是倡导生活化的德育理念。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涵义

生活化教学的意思是,在课堂上创设必要的生活情境,以此为背景而进行教学互动的开展,从而让学生感悟和回忆生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的积极性,并把有关德育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学习,利用生活中的经历和经验来指导学习,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理念倡导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把德育的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更有利于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感悟,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让问题还原于生活,通过生活来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审视自己,树立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意识和价值观。

二、小学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生活化

小学德育课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要做到教育方法的“不破不立”,即彻底破除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理念上的更新,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德育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善于去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听和记;其次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即生活化的素材;最后还要给学生施展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去体会良好道德的魅力。要做到把课堂的一切让位于学生,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中,才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的讲授德育教育缺少了直观形象的东西,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更能让学生对德育知识记忆犹新和理解。以生活为支点,引导学生去实践,或者是组织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从而体现作为社会人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生活,总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德育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通过家校联谊的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有家长反映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和家长顶撞,这是不尊重家长的表现,也是过于溺爱孩子所导致的结果。教师可以再今后的德育课堂中创设有关孝顺父母的情境,设计一个“孝顺父母一日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后的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彼此说说心里话,经常换位思考,体会做父母的各种不容易。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把德育教育和生活紧密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德育知识的作用,这是最直观的德育教学方法。

(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道德榜样的作用是具有示范性的,教师要善于发掘小学生生活中的道德榜样,教材中的道德榜样虽然很多,但是大多年代久远,小学生根本不能感受到当时的生活背景,如雷锋等先进人物。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发现榜样,如某个学生没有值日的任务,仍然参加班级卫生的打扫工作,教师应该细心的发现,并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近距离的体会到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哪怕是随手捡起教室里的垃圾,都是生活化教学良好的素材。

其次,创设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情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引导德育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角色的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揣摩角色当时的心理,让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课堂还原。例如,可以让学生模仿开心麻花团队的小品《扶不扶》,让几个学生分别饰演剧中的警察、大妈和路人,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由发挥,在各自完成表演任务的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来发表自己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种情境创设能够将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放大,使学生感受到诚信和助人为乐的良好美德是多么重要,也增强了课堂互动的效果。

(三)小学德育教育作用的生活化

生活,是小学生体验的重要来源,更是检验小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在小学德育生活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意识地去体会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发现美好事物的同时,建立相对应的道德观念。

例如,教师在讲到关于保护环境的主题时,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教师与其苦口婆心的教导,不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自己体会。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带学生到户外,可以在学校的操场附近去观察植物,让学生欣赏绿色,并说出植树造林的好处,经常带领学生到户外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在学生欣赏自然地过程中,教师列举一些破坏大自然的社会现象以及后果,通过讲解和亲身感受,学生自然而然的树立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品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之,让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成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生活的准则,才能促进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改革德育教育方法与内容,让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才能让小学德育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冬英.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37-39+66

[2]夏永胜,袁新志.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8-39+41

[3]黄梅.小学德育新课程要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2:16-17

第二篇:探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品德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学好品德这门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很多学校都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应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还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1]。

一.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发性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去。生活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品德教学当中去,是必然的趋势。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和领导者,而变成了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加入到学生之间的讨论中,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更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事业[2]。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加强师生平等交流、互动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并通过自己的方式验证,从而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观。生活化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品德的学习中也能够走近生活,实现更有效学习这一目标。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互动,这能够更加突出教学的开放性这一特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自我新形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可以进行交流、互动,探讨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形象,有些人心目的理想形象可能是明星、有些人的理想形象可能是画家、还有些会是发明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学生在同其他人谈论这些的时候,会充分的调动地自己的积极性,而这也达到了教师教学的效果[3]。

(二)将生活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1.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确保教学的质量,还要保证教材里多一些生活化的知识内容,使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便于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在学“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举出一些名人是如何珍爱生命的例子,比如史蒂芬・霍金,就算被病魔缠住,也永远不放弃生的希望。比如贝多芬在失聪的状况下,也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有很多的名人,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并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为人类创造无限的价值。这些例子能够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发,也会更加懂得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2.要想实现思想道德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就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到教学当中去,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这些感悟就会慢慢的转化为思想道德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会对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教学去了解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并将这些东西融入到教学当中去,当做教学的内容,让生活与教学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课时,教师就可要求学生举一些发现自己潜能的例子,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发现了自己的语言优势,通过写作,发现了自己的写作天赋,通过唱歌,发现自己嗓音的独特。将书本的内容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令学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德育知识。

(三)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这一目标,就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而不是传统模式下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比如在学“我爱我家”这一课时,教学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演讲的比赛,学生可自由的报名参与,在演讲比赛之前,学生自己攥写稿子,而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就要脱稿演讲,学生对家的爱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充分地体现出来,并感染着其他的人。所以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这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水平。

(四)e极引入实践元素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宣传资源,比如可以张贴名人名言、张贴科学家、革命领袖等各种英模画像、制作展现民族精神的标语牌,建设德育室、校史室、美育室,弘扬并宣传民族精神,营造浓烈的德育氛围。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安全、法制、纪律、品质的文字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利用展现传统美德与伟大革命的经典格言定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和、歌咏比赛,加强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将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活动、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种相关的德育规范条例,也可以利用各重大节日比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让学生理解重大节日的由来,开展手抄报、墙报比赛,开展各种文艺联欢晚会,邀请行业的英雄与革命先辈讲故事、做报告,召集学生观赏爱国主义的教育影片,加强学生的党史国情知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结束语:

思想道德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生活化教学是必然的趋势,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密切地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堂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术芳.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132.

[2]孙敏.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57.

[3]李化树.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03):47-52.

[4]夏永胜,袁新志.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8-39+41.

[5]李冬英.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37-39+66.

第三篇: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研究

摘要:古人讲求德才兼备。论时代怎样更迭,有关德育的话题讨论永远都不会过时。德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相关德育教学活动时,应将其生活化,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应该配合教师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教师、家长、小学生三者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研究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从小培养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小学这一重要阶段渗透德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则成为现在乃至未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需要面对和深刻探讨的课题。德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之首,然而,当前学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就教育的本质来说,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贴近生活则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坚持“德育为首”的教学方针,必然在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进程中敢于实践、不断创新、及时总结。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德育教育是响应“素质教育”改革浪潮的重要体现,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新时代评价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德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人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人的道德品质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完美结合则是实践这一教学理念的根本途径。小学生是对周身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的群体,因此,探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时展的体现。

3.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次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以处于成长初期,易于引导走向正确的德育发展方向的小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要求为核心目标,紧密贴合中共中央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从各种层面来探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这一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以及落实到实践的具体途径。

二、实践的途径

德育教育既然是与生活分不开,那么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无论是教师身体力行地讲授或者是学生亲身体会后所得的感悟,都有利于德育教育教学完美地融合到生活中。

1.将德育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

时代在进步,教育不应滞后于时展,应该紧贴社会生活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需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多给学生讲解社会上发生的最新最热的时事新闻,并且倡导学生在业余生活中主动关注社会新闻。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树泥石流,这些实事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在号召学生捐款的同时,应由德育教师向小学学生讲解灾难发生时的感人事迹以及社会各界伸出的援手,让幼小的孩子明白,捐款并不只是因为学校倡导,而是因为自己作为灾区人民的同胞,应该秉承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美德而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种贴近社会生活的德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让学生学会善良、懂得感恩,会对其日后的成长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2.将日常生活引进到德育课堂

德育教育根植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时,应该适当联系学生的日常情感生活,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教师所要传达的思想。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定内容的情境导入。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平时在家里和妈妈是怎样相处的,与妈妈分开的时间里是否会想念妈妈,借此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主要是讲解小蝌蚪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后,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提问,例如,小蝌蚪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意义以及孩子与妈妈之间的爱,无形之中让学生了解了爱和独立成长的意义,促成其品德的初步养成。

3.将德育教学活动贯穿到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的讲解最终要付诸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成效。小学的课程安排相对来说较为宽松,学业上的压力也不算太大。学校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宣讲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以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学习先辈们坚强、勇敢、朴实的美好品质。安排学生参观敬老院,和那里的爷爷奶奶做游戏、讲故事、帮爷爷奶奶洗脚,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时时刻刻保持善良的品性。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讲述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德育践教学活动的感悟。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是现时代需要深刻研讨的话题,也会成为其未来发展中所需要面对的难题,社会各界对德育教育的密切关注无疑会成为促进德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书育人是其核心工作,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成长则是他们需要努力去做的;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尤为重要,父母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孩子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从小养成的品质对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德育生活化教学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和进一步关注。

第四篇: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榜样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主题。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实质意义的角度入手,针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榜样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榜样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

随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从根本上摆脱了教材内容的束缚,弥补了教育内容过于空洞的问题,从现代小学生心理思想层面出发,结合日常生活实例,丰富了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遵循了教育源于生活原则的同时,实现了教育高于生活的目标,并以多维度的形式展现了德育文化的魅力,突出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合理性。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榜样教学的现状分析

时代的进步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方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要主张德育源于生活,提倡德育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完美结合,并要求现代小学德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鼓励小学德育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现状看,普遍存在生活与德育教育脱离的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和情感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价值意义,对具体道德行为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授课过程中,缺少对具体形象实例的讲解,致使学生对于道德行为的了解过于空洞,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为了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对“行”的实质性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做到以身作则,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多讲解榜样教学的例子,鼓励学生向先进思想榜样人物学习,追求良好的行为品德。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榜样教学的策略研究

1.增强德育生活化教育意识

德育相关概念的形成与日常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对德育生活化教育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总体上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开展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作为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提高生活化教育的意识,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义与分析,摸索德育教育模式的发展规律,结合现代社会的教育特色,在现有德育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并围绕“心有榜样”开展德育活动,进而实现提高小学生互动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标。

2.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还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从学习方面、习惯方面和劳动方面三个角度入手,将榜样教育实例与德育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德育知识的内涵。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经典的英雄人物为例,比如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阅兵军官们,组织学生观看阅兵仪式,讲述标志性人物的生平事迹,宣扬阅兵军官们热爱祖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忘我精神,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看齐,通过榜样信念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学生判断正误的能力,并让学生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检点自己的日常行为。

3.在行为习惯中落实榜样作用

小学生道德价值观和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主要原因是小学生性格天真,没有形成具体的道德价值观,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对与错的界限,要想加强改进未成年人的道德思想,就应该充分肯定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活动。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教学的力量,建设标志性人物事迹分享环节,让学生在英雄人物身上看见道德的闪光点,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性格特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自己作为讲解具体知识的实例,指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对错,拉近师生间距离的同时,简化德育相关知识,提高德育知识的说服性,让德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能够发现,德育生活化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提倡将德育知识融入生活中,以“心有榜样”为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基本,从现代小学生性格文化特点入手,将教师德行作为具体的实践标杆,从根本上弥补了传统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德育教学活动指引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肖克.上海市部分小学中、高年级《体育与健身》课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

第五篇: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校园是学生培养知识德行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德育教学都只重点传授学生关于德育的书本知识,却没有给学生培养锻炼德育能力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小学的德育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德育教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给予学生品德素养上的教育与培养,让德育教育在学生的生活中扎根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仅从理论出发,而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关联,语文学科一直以来都担负着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使命,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小学德育应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并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升华。

一、在语文朗读生活化教学中实施德育

我们经常将上学称为读书,读在小学教学中的位置可见一斑。读书不仅是默读,语文的教学更要求从小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长期的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音韵美以及高尚的情操。例如,在《花瓣飘香》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关于“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多美啊!”“红艳艳的花朵……带露水的花瓣”,“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这几句被多次强调,这时可以让学生多次反复地朗读这几句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环境对于生活来说多么重要。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无形地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德育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快速进入情感,体验书本中的感情,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又使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结合,使语文教学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体验。

二、在语文听说生活化教学中实施德育

1.在聆听中体会

听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忍耐性,更能够让学生懂得倾听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让学生在听与说的交流中培养德育能力,加强交流能力。以《石头书》这篇课文为例,因为书中的对话比较多,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可以对教学任务进行分配,通过川川与叔叔的对话,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且强调学生在对话中听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在听的同时思考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就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学生在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明白道理、在听中培养德育能力,在听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在表达中升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语言更是一门极具学问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将德育教育与语言教育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教学而言更有意义。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既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又能接受来自德育的熏陶,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也更加具有教育意义。语文课堂上有一节口语交际课《赞美家乡》,这节课对于有的教师而言非常难以进行,因为在学生的意识里家乡并没有什么极大地特色值得一夸再夸,有时候半节课就能结束课堂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在正式开始课程前布置课前作业,让他们通过网络以及父母口口相传的方式去寻找家乡的美好之处。这样,学生在提前有准备的情况下就能够将家乡的所有特色一一列举,大大地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任务能够更加轻松更加完美的完成。最后,教师还要对课堂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所有的美都需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同时还需要用心去呵护,我们的家乡美或不美都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们对生活的环境爱护保护那么家乡自然就美。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发现家乡的美,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在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中实施德育

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写是学生抒发自己情感的方式,写是学生记录自己心情的方式,写也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写作是人们的一种记录方式,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导时,除了要帮助学生学习一定的写作技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意义,写作不是写假话、说套话,而是学生抒发情感的方式,必须要真实可信。我们常说艺术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也同样应该如此,写作内容要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要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以及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例如,当学生需要以“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为题进行写作时,学生要注意发现身边值得敬佩的人以及他们身上美好的品格。例如,学校里学生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环卫工人辛勤劳动、警察正直善良,等等。学生对这些人性的美好品质以及闪光点进行探索思考,然后由此写出的文章必然更加的真实可信,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清晰。写作的过程中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德育观念,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价值阅历。当需要写关于环境自然之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里去,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的魅力,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发现自然的神奇之处,这样学生的写作时就会有内容可写,文章看起来也不会太过空泛,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中最为重要的课堂,其对于学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当下小学中急需完成的任务。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将德育教学渗入语文教学之中,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孙秋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赤子,2015,(18):125-126.

[2]戴昌贵.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成功,2008,(02).

[3]萨日娜.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5,(33):156.

[4]马秀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研究[J].赤子,2015,(24):336.

[5]刘春贤.浅谈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