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项目教学法在环境科学英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以项目教学法为依托,对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本科二年级环境工程、生态及环境科学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环境科学英语教学,包括内容的选取,项目的设置、实施、评估以及对项目教学的反馈和反思。项目教学模式能够加强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环境科学英语;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都因地制宜相继开设了适合本校学生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如医药学英语、法律英语、建筑英语、旅游英语、机械英语、园林英语、土建英语、环境科学英语等。与通用英语相比较而言,专门用途英语跟某一学科专业内容直接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2]进入21世纪以来,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主流”观点的主要还有:陈莉萍[3]、秦秀白[4]、蔡基刚[5][6]、张弛[7]、杨喜刚[8]、祁文慧[9]、刘红蕾[10]、谢雪芹和张发勇[11]等。南京林业大学从2012年起开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一校多纲”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尝试走内容驱动的教学路子,其核心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采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解决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问题,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除学习语言本身外,还能获得基本的专业内容知识和学术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12]。从2015年起,南京林业大学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试点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将原大学英语拓展课和选修课进行整合,在教学内容中嵌入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校15个学院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生专业发展对英语技能的需求。[13]如何上好专门用途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鉴于此,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翻转课堂教学法[14]、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法[15]、交际语言教学法[16]以及项目教学法等。根据CNKI数据库文献年度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其中项目教学法在近几年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用项目教学法对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本科二年级环境工程、生态及环境科学三个专业的学生实施环境科学英语教学。
1项目设置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项目的设置因课程而异,但高质量的项目需以课程内容为依据的同时,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项目内容的选取上要难度适中,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环境科学英语教程》,该书共12个单元,各单元专业知识内容衔接性高,技能训练交互性强,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在专业和学术背景下的协调应用和全面发展。鉴于本校一学期大学英语读写课时只有16周32学时,笔者从中精选5个单元实施,内容涉及环境科学的概念领域、能源、土壤、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生态系统。
2项目实施及评估
首先,合理分配小组。在学期伊始课程导入时进行,学生以4-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每组推选一位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学为组长,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要明确在项目活动中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其次,每个单元第一次授课时引入相关专业词汇及基本概念、听专业讲座或读专业文章,布置项目内容,确定实施计划和完成的时间,第二周了解项目进度、解答学生疑问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第三周项目成果展示。项目一旦布置下去,由小组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具体任务,制定研究计划,分工合作,如考察现场,拍照录像,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分析资料或发现问题到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制作PPT,课堂演示,讨论,提问等。本文以项目三—土壤类型以及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观察黄豆生长情况分析土壤基本特性(排水速率、锁水性能、肥沃程度、透气性以及是否易于耕种)—进行具体阐释。土壤一般分为壤土(loam)、沙土(sand)、黏土(clay)和淤泥(silt)四种类型。当然,我们平时所见的泥土都是由后三者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种植植物最理想的当属壤土(由20%的黏土、40%的沙土和40%的淤泥混合而成),根据土壤特性综合评价,壤土易于耕种、透气性好、营养丰富、排水和锁水性能均适中。总的来说,可以根据土壤颜色来判断其肥沃程度:沙土(黄土高坡)贫瘠,黑土(东北黑土地)肥沃。为印证这一点,小组成员根据项目要求首先进行两种土壤取样(校园的不同地点)并置于两个相同的容器里;将在温水里浸泡2个小时左右的黄豆等份浅埋于两种不同的土壤里;定期浇水并置于通风性好阳光普照的地方;每日观察(持续两周)其变化(出芽时间及出芽率,生长状况(包括粗壮程度、长度等))、拍照、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制作PPT;最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本单元第三次课进行项目成果展示。两个平行班级共20个小组,有19个组(占95%)种植的黄豆出芽,并顺利观察其两周左右的生长情况,对比分析两种土壤的基本特性,其中1组成员因深埋黄豆导致实验失败。从展示的19个项目成果来看,有6个小组(占30%)不太符合操作要求,从而影响最终的结论。分开种植生长环境不一,影响采集的数据;网购科学配置的营养土很难对比豆芽的生长情况;种植观察时间太短(4天)因豆芽初期的营养由子叶提供而分辨不出哪种土壤里营养物更丰富;相反养殖时间太长(20天)因豆芽长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停滞生长同样难以区分两种土壤的基本特性。最后,提问环节不可小觑。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英语表达能力。总而言之,从项目展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小组项目准备的过程,以及团队成员参与的情况、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等。评估方式既包括教师对团队的评价,又包括团队的自我评价和团队间的相互评价等。值得注意的是,小组成员应扬长避短、各司其职,在综合评介时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比如项目成果展示时就应该由组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进行。评估结果计入该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有助于将形成性评介与传统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
3对项目教学法的反馈和反思
自南京林业大学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ESP课程已全面展开,规模之大已涉及全校15个学院。2016年春季开始,环境科学英语教学已进行4个年头,在15、16、17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态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PBL教学尝试,课程总体来说顺利实施,学期结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开展本课程以及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其中有趣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项目如项目一、项目三和项目五深受学生欢迎。85%以上的学生认为ESP课程内容与专业相关,能激发学习兴趣;87%的学生认为ESP课程能促进英语学习;90%的学生认为ESP课程有助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82%的学生认为ESP课程会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学生的广泛好评和显著的综合成效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PBL教学模式的肯定,同时几轮教学实施下来,笔者对项目教学法在环境科学英语中的应用有如下几点反思:第一,优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这是教授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普遍心声,也是专门用途英语对授课对象的基本要求,但学校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默契,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以至于实施一轮就此搁浅了;第二,鉴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单元基本词汇概念等知识可以通过在线网络课程来学习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进行主题讨论或商讨项目实施的具体细节等;第三,用自编教材替代国外直接引进的教材。引进的教材单元内容繁多,有些不适合本校生物与环境学院的学生,不如根据实情,查阅文献资料,自编六个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材单元。
4结语
将以问题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引入环境科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加强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PBL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进入主动发现式学习模式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促进知识的转化,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能力、归纳总结与逻辑推理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因此,PBL教学模式将会很好地满足ESP教学中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语言应用能力提高等多方面的教学要求。
作者:王涛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