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项目教学法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以及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职院校开始兴起。中职院校和普通高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职院校是有目的有针对性f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中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在我国中职院校中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求极大。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一样,日益升高,在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堂之上,面对生涩、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及基础不好的中职院校的学生,传统模式下的服装设计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我国传统的立体裁剪授课方式主要就是老师边讲解边操作,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实践操作,所以整个过程的重点在于验证立体裁剪教学大纲里面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能力目标。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在实际中,该专业的学生思维普遍比较活跃,所以用这种缺乏新意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立体裁剪课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操作实践性,学生们如果想要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就必须要在实践中总结。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老师就要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一、现阶段立体裁剪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院校中的服装设计专业依据现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在该专业的专业课中设置了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即服装原型立体裁剪、领子的立体裁剪、袖子的立体裁剪以及成衣的立体裁剪。成衣的立体裁剪是对前面三个内容的综合性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立体裁剪制衣的整个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大都沿用前人的成果,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整个授课过程学生及老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老师对于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非常单一,很难使学生的主动以及创造性得到提升。
二、项目教学法在立体裁剪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实施策略
(一)基本操作技能。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体裁剪的理论知识以及动手操作技能,即立体裁剪的基本概念、立体裁剪的基础性内涵,等等。有效帮助学生深层次认识立体裁剪和平面制版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服装原型的立体裁剪以及省道转移、服装褶皱的立体裁剪操作方法,等等。有效帮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立体裁剪操作的技术手法以及服装结构的原理。
(二)项目实施。在实际当中,这个阶段是项目教学法里面的核心步骤,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求学生们详尽查阅国内和国外的资料,并且要对当地的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社会上这个领域的实时动态,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项目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审美水平。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倡导学生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设计,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在这个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邀请社会上该项目比较专业的设计师来亲自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能让学生领会到目前社会主流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把握社会对于该专业的要求,从而能够让学生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成果评价。就实际而言,项目成果的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所以这个评价不一定针对项目的成果做出评价,还应该考虑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变现出来的能力。在实际中,老师还有专业设计师的评价应该具有客观性以及针对性,既要保证公平又要保证一针见血。具体来说,这种评价应该包括评价学生的立体裁剪操作技术手法以及立体裁剪操作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作品原厂设计能力的派样。老师以及设计师在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不仅要对其进行观察,还要针对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团结写作能力进行相应评价。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专业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合理运用,不仅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的成功探索,更是服装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新的发展方向。项目教学法鼓励在教学实践当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令学生和老师之间展开较为深入的沟通,从而可以使老师有效帮助学生构建起课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把学生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向职业能力进行转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陈佳球.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6,(6):324.
[2]张力.艺术管理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7,(2):148-151.
[3]张岩.服装立体裁剪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7(12).
作者:陈莉芳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