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解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解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解析(4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关注物理实验教学,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教师的准确引导,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单一;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对科学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关注。因此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有初中物理课的教学,而在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关注物理实验教学,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教师的准确引导,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实验教学方法仅限于纸上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下,我国一直注重应试教育,因此很多初中物理的教学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非常的不重视。为了有效地提高成绩,很多学校开始出现了书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将一些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内容,通过口传、书面形式教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并没有参与亲自动手操作,这种书面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种纸上谈兵,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极大的限制作用。

(二)初中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对实验教学方法的关注是新课程改革之下的产物,要想在全国大范围内实现,本身就比较困难。因为很多的教师从教多年,受制于传统方法的限制,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实验教学方法模式并不熟悉,这在教学过程当中会出现教学形式单一,甚至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出现不规范现象。这一情况的出现,会对学生物理实验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

(三)初中实验教学设备不健全

由于中考制度的影响,在我国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只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动手实验教学活动的操作处于忽视状态,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对于实验基础教学认识不清楚,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器材,设备完善程度不够。有一些学校虽然有很多的实验设备,但是这些实验设备都处于长期的不使用和不检修状态,因此,实验器材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引发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因为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应用物理知识解答的,就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汽车的后视镜,这些后视镜在制作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采用凸面镜,其主要应用的原理是凸面镜具有良好的光线发散功能,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扩大驾驶员的驾驶视野,观察的范围就会有所扩大,安全性能就会有所提升。通过这一事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知识对我们生活有着很大的应用作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通过这一事例作为引用,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课堂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

物理课堂的实践教学切不可采用同一种学习方式,这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反感,从而起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切换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适当地使用一些图片作为教学资源,采取图文结合方式对学生展开具体的实践教学。另外,教师要加大多媒体的使用力度,将物理学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活泼的姿态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轻松活泼,以直观的形式学习抽象的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物理课堂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加大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

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按部就班地采用讲解的方法学习物理实验,也不能在教学中一切以自己为主导。要尽量选取一些可用的教学方法,采取另类的教学模式,不再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实验理论和实验过程,而是要适当地放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采取分组教学的手段,对各个小组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小组成员采用讨论的方式探索,并且确定实验方案,然后再提交给老师,让老师检测这样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教师对方案有了大体了解之后,针对方案中一些危险性操作比较大的实验做相关的纠正,其余的一些错误,则是不予指出,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动手操作,然后自己找出实验中的问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其实践的效果来看,可以这么说,物理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仅限于课堂所学,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走进物理世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后期积极做好实验反思

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在每一节实验课之后要及时做自我反思和总结,明确自己在实验课的角色和定位。这样在日后的物理实验课就能够做到坚持自我引导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同时要与同事积极沟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初中物理的教学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物理学本身的特点,有针对地教学,不断转换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成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静波.中学物理教学应用趣味物理实验的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18).

[2]何秋艳.试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策略[J].新校园(阅读),2017,(03).

[3]黄向海.刍议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作者:毛敏霞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性教学措施

摘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性;教学措施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理论、概念及规律都由物理实验得出的。可见,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笔者提出了几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演示实验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能以特有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最终结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探究与动能大小有关因素的实验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让小车从不同的高度相继滑下撞击木块,不同高度的撞击使得木块移动的距离也不同。之后,教师再用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个高度滑下撞击木块,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木块移动距离的不同说明了什么?”最后,教师总结出影响动能的因素。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准确的语言说明实验情况,并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另外,在演示实验时,教师需要打破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回到生活中解释现象,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二、创新实验教学理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实验的作用,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运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不能由教师独立完成,教师在实验中只起引导作用,主要实验过程应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上台尝试演示实验的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训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将实验题变为操作题,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取知识。在初中物理习题中有很多实验题目,如果学生不亲自进行实验,是很难解答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如在研究物体对斜面压力时,学生往往会错误地认为物体重量多大,对斜面压力就是多少。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将已知重量的砝码放在水平放置台式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和砝码重量相等,之后将测力计底座一端稍稍抬起,形成一个侧面。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变小。在进行实验时,很多学生都感到惊讶,但在事实面前,他们也明白了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走出误区,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分组实验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由、合作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组实验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开展分组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合理地搭配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小组的分工明确,组内角色可随时转换。如第一次实验时,甲同学负责操作,乙同学负责记录;那么在第二次实验时,两者的角色需要转换,以便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不同的实验分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既不能过分约束学生,又不能不管学生,要把握好度。

四、积极开展课外实验

课堂实验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身边物品,开展课外实验。如在教学完弹簧秤、天平及量筒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测力计、天平及量筒。在制作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不倒翁、万花筒、电铃等小实验。这种趣味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实验制作,既能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总而言之,课外实验是对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万长米仁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桃花学校 南昌一中教育集团桃花校区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提高措施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不均衡,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功能室不齐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很多物理实验基本由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经验。笔者认为,采用以下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一、教给学生物理实验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缺乏物理实验的物理教学是不完整的,也是低效的。其次,教师要做好示范。想要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先做好示范,把实验的步骤通过实验操作或者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特征等,并在观察中掌握实验的程序。最后,教师要选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旁边指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动手能力。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有些物理实验是很难操作且难以反复重现的。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的实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时展现出实验过程;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次地重现,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体验。在实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重复体验,提出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再进行引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实验的概念性结论。这样一来,有效强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效率。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

开展探究性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教师可以把仪器发放给学生,或者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操作,让学生自己观察物理变化,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才会对物理学习更有动力,感觉物理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通过实践操作

实验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动手能力,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就是多动手。犹如游泳,只是在岸上看,不下水游,是无法学会游泳的,实验也是一样。要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多做实验,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变阻器”一节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电池组、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导线,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电路,能改变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除了用过去增加或减少电池组中电池个数的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之外,在电路中串联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也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并且更加方便。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会进一步探究,得出接入滑动变阻器时必须“一上一下”的连接变阻器的接线柱,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并总结出移动滑片的规律。这一实验不仅衔接了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了拓展,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求,使得他们都学有所长,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自制实验学具

一些农村初中往往存在教具缺乏、实验室不足等问题,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然而,各种发明创造都是从实验中来的,物理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实际演示的效果不明显,距离讲台远的学生看不清实验过程。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收集大一点的饮料瓶,并带到教室。在上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往饮料瓶内装满水,并滴入几滴米汤,然后用激光照射。这样,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又如在教学“光的色散”时,由于没有三棱镜,教师可提示学生用脸盆装一盆水,斜插入一面平面镜,朝着太阳,让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纸上。观察白纸上反射光的颜色,学生就会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的光带。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有效,学生可以从中体会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物理就是生活。物理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既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探究式学习、实践操作、自制实验学具等方式,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作者:刘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东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应用

【摘要】为了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和思考,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和指导探究,学生会明确实验的目的、过程、原理和结论,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能力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实验教学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会点燃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实践来明确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进而构建出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系统化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探究实验目的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兴趣,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的探究,可以明确实验原理,进而主动地对实验仪器进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对实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增加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做功与内能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探究“打气筒打气”的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观察和实践中会发现,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上下移动,打气筒的筒壁会发热。这种发热很多学生原以为是活塞上下移动时,摩擦力做功造成的,但是通过对其中的原理进行分析和探究后,学生发现,因为打气,打气筒内的空气被压缩,对气体做功了,导致气体内能增加,所以温度升高。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就可以表现出最好的学习状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实验过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会共享一些学生知道的知识,实现了“兵教兵”,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明确实验过程。合作探究中,学生会把存在疑问的问题进行积极地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增加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动手的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有实验让学生做,提供思路让学生想,发现疑难让学生议,找到错误让学生析。例如在学习“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时,学生根据电路图首先进行电路的组装,做好实验装置,之后共同选用电流表的最大量程,并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主干位置。在动手中学生会关闭开关,测量出电流。之后,学生会改变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位置,把电流表放在支路的位置,再次进行电流的测量,学生通过沟通和交流会使实验有序地进行。在交流中,学生会认识到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合作探究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三、问题探究实验原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催化剂,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恰当的思考任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探究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问题: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现象很像,是否也遵循光的反射三条规律?也就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教师的问题使学生在试验过程中有的放矢,不是漫无目的地思考和分析,而是有针对性地探究,在动手中学生会明确实验规律和实验原理,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学习能力,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四、指导探究实验结论

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时是没有方向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如何操作,如何观察,如何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可以学会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选择实验仪器,如何正确调整和安装实验仪器,如何操作,如何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决定电阻大小的实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认识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很多的。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而且温度也会决定电阻的大小。学生能够得到这样的实验结果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物质,不同长度的同种物质以及不同横截面的物质进行比较和实验得出来的,而不是猜测和假设。教师的引导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方向,有利于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学生会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试验方法和原理等知识,在探究中形成科学实验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对实验探究过程中采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和主动参与的方式来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实现学生主动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荣明.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学物理教考》,1998年第4期

[2]张云生.《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8期

作者:陈吟梅 单位:常州市滨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