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物理实验论文(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易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于传统考试升学的压力,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往往用于讲解物理习题,搞题海战术,物理实验被当作次要的教学,只留一少部分时间,甚至有的实验课程直接跳过.造成学生严重依赖老师,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差,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严重过制约.事实上,转变一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只要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多进行物理实验,不但会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行物理实验是直接简便的方式.同一物理原理的实验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在课后也可以进行.例如讲解浮力的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小水杯,课堂上给每位同学发一小块橡皮泥.这时候同学们就好奇了,边听边鼓弄手上的橡皮泥来.“请同学们把橡皮泥放在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要是把它做成一个船型,大家再试试!”“它浮在水面上!”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改变了初中物理教师以往一味传授的权威,使物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灵活性、趣味性增强
物理老师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实验,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方试,还可以让同学接触生活,从生活的日常现象中学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做些课堂、课后小实验,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课堂上多开展关于实验的讨论与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加了,学生比以往对物理也更加感兴趣了.如讲解压力时,老师先让同学把手指按按桌面,手施加的力量不一样,手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告诉同学们压力是确实存在的.然后拿出来一个塑料小杯,装满水,用一张白纸盖住.“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将水杯倒过来,发现纸张像盖子一样,将水牢牢盖住,水没有撒出来.“这就是压力神奇的魔力.”教师以学生自身的感受与神奇的物理现象相结合,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扩展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在的企业不但要求员工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只会学习的读书人,在现今的社会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通过教学中演示,学生学习实际操作,进行物理原理研究,教师围绕研究安排教学过程,利用实验手段去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的科学方法,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与能力.例如学习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都认为天平是称量物理质量的,“如何用天平称这个不规则形状的小铁块物体的体积呢?”这时学生就会给出答案,一下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如直接测量.等同学们都说出答案,但是都不符合现状.这时可以引出密度一词以及密度的公式ρ=m/V.“除了直接用密度的方法呢?如果我们不知道不规则小铁块的密度呢?”把方法都说完,这时同学们就会陷入沉思,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这时老师拿出来几个正方体的小铁块,放在天平上称出与不规则小铁块一样的重量,由于两者质量相同,密度相同,这几个小铁块的体积就是那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以上内容说明,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摆脱传统思维学习方式的禁锢.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在自我学习与探索中获取答案.
四、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精神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有限,受制于传统教学的影响,思维偏重于具体思维,联想和发散思维较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则可以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会学生物理原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散思维、创新想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层次的了解物理教学的意义.例如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以防盗门上的“猫眼”为例,从屋里往外看,镜面是凸出来的,我们便叫它凸透镜.门口的人离门上的“猫眼”凸透镜很近,但是我们却能看见门外人的整个成像,那是因为外面的人被凸透镜放大成虚像.然后让同学举例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猫眼这么神奇的凸透镜?”这时候同学们就会说出老花镜、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等等.如此问答,由此及彼,由浅入深,透过教师演示的某个物理现象,衍生出多个物理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或者生活用品.教师不仅可以把教材要求的实验展示给同学们,还可以把教材上的一句话、一幅图、一道练习题在课堂上做成实验,展示给同学们,帮助同学们分析问题,一题多解,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精神,使学生热爱物理,热爱大自然.
五、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多侧重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为主,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进行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同组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动、接纳,增进了同学之间友谊;教师在发现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
作者:饶发根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1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遇到难题难点或者学习中的疑惑时,敢于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它并且想办法去解决这个疑惑.初中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学习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点和疑点,于是就需要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敢于质疑,才能熟练掌握新的知识.然而质疑不是随便的提出疑惑,而是要挖掘有深度、有内涵的问题,是对物理规律的发现、对物理新技巧的创新.如何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物理实验则是一个很适合的途径,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内能的变化规律”和“热能和功”的时候,在教学方案里面有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有一个厚的玻璃筒,在玻璃筒里有一些易燃物品,这时候用活塞压缩玻璃筒里面的空气,这时候玻璃筒内的易燃物品自己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经过压缩,玻璃筒中的空气内能得到了增加,从而玻璃筒里的温度上升了,当温度达到燃点时,易燃物品就自己燃烧起来了.学生往往很容易被这个有趣的物理实验所吸引,因此实验过后很多学生都会提出疑惑:这个物理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玻璃筒内部的温度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玻璃筒内的温度变化了?还有这个实验的实际运用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问题,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去锻炼自己的质疑能力.比如,在“玻璃筒内的温度是否变化”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改变一下原本教学方案的实验方法,不直接在玻璃筒里放入易燃物品,而是直接用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然后让学生观察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空气的内能当然是无法用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因此,学生就会心存疑惑,怎么能看得到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证明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变化了.然后学生就可以展开讨论,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当学生自己思考过后,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教师再把易燃物品放进玻璃筒的方案提出来,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对其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同时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热爱质疑.
2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是充满想象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发挥想象去创新,才可以发现新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知识,而原子的学习就需要运用到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去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一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向学生讲解α粒子撞击氮核的实验.众所周知,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形成一种新物质,那就是质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两种预想的实验结果:(1)α粒子在撞击氮核的时候直接穿过了氮核;(2)α粒子在撞击氮核后,被氮核吸收然后变成一个新核,最后分裂出质子.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猜想这两个预想的实验结果哪个是正确的.学生因为缺少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一种预想结果,即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穿过氮核.因此,在学生经过了充分的猜想、思考过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的答案,向学生呈现实验的真实照片,让学生发现α粒子撞击氮核后出现的三条轨迹线.这样,学生就能完全吸收这一个知识点,加深对α粒子撞击氮核实验的理解,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最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物理实验则是最主要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最考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就是设计型的实验,就是需要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去设计一个物理实验,然后证实自己的猜想或者得出正确的结果.设计实验就需要学生考虑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过程、实验的分析方法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去思考,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去引入实验之中.教师在其中只是担任一个辅助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最后数据的总结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是否成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后再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教师在教到“重力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重力加速度的值在测量中的误差还是挺大的,每个学生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可能都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索产生误差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让学生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充分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如某初中物理课中,老师要对学生们讲解如何利用工具对物理的电性进行测量.该校老师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们知识的获取量,采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首先,该校老师要求学生们自制验电器.由于该教学实验正值初冬,老师为了方便学生们寻找实验材料,要求学生们首先找一个玻璃瓶,并将其清洁后晾干.然后在实验时将一根拉直的曲别针从瓶塞中穿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前,要将其两端尖锐的部分磨圆.以保证其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后,将其一端弯曲成一个小圆圈,而另一端弯曲成直角.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铝纸剪成一个4×0.6厘米的条形状,将其对折后放置到直角弯曲的一边,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学生们通过利用自己制作的验电器对物体的带电量进行实验,得出了不同物体带电量不同的结论,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掌握物理科学知识,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4总结
通过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物理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作者:韩晖 单位: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1、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学习的交流活动与既定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因此任何的断层性的反应都有科恩给你导致知识的接收方面存在着消极的反应,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顺应考该的目的来进行针对性的意义解读。为了能够实现对于细节问题的深入发掘与引导,这就需要在进行旧知识的整合同时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为学习提供动力。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承担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支柱作用,通过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实验态度等多方面的利用和分析来实现结果的获得。诸如,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四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就能够被吸引,同时实现了思维成果方面的共享,最终能够保证后期分析活动所存在的实际价值。
2、初中物理课程实验探究模式浅析
学生主要通过异质化假说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项非常具有探究性的活动,师生通过对实现的效果进行猜想和分析,进而不断的启发实现的思路,最终实现实验方式上的完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
2.1必要的信息资源提供
实验实际上就是一项贯彻了创造性发展指标的重要行为的过程中,因此其对后期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充分的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的内容和线索,最终实现科学的管理和搜集。
2.2模拟性试验流程的支持
由于部分的物理实验容易出现设备以及仪器损坏的问题,这就使得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计算机的模拟仪器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虚拟化的电学实验来为传统的探究模式发展提供辅助的作用,最终为其内容提供更加抽象化的处理,最终为自由的交流与渗透创造环境。
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科学分析
3.1设置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展示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从惯性的原理方面来进行思考,并且能够根据内容来提供一定的实验工具,证明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惯性,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来进行实验思想以及技术的准确性。
3.2教学构成的反馈作用
课后的测试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来进行。从课堂的发展来看,学生在整个的课堂之中一直是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这就能够使得学生无论是课上的发言还是小组的讨论等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与试验的设计大同小异,但是其中仍然会存在一些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物理实验的探究模式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验证,这就使得其需要对于实施的要求来进行完整性的处理,进而获得学生的不断认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能够制定阶段的交流目标以及学习目标的制定,实现实践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白合提古丽·克尤木 单位:新疆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中学物理教研组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1实验教学延续传统观念,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和看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观众,静静地坐在台下,听老师在台上眉飞色舞,唾沫横飞.老师讲完了,学生感觉听了一场演讲,接受能力强一点的留在脑海里的是这一步实验要怎么做,不然会怎么样;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基本上在老师讲完后已经忘光了.而做起题目来,前一类学生只要把问题换个说法,他就不会,因为他是背实验;后一类学生,老师总批评他,因为讲了这么久,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因为他背得很辛苦,然后又忘记,如此反复.
2学生分组实验依葫芦画瓢,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主导.于是,实验教学成了很多老师的一个响应新课标号召的温床.实验课上,先把实验一通大讲,然后把实验探究过程演示一遍,再给学生发放同样的器材,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实验过程再重新做一遍.学生的实验过程只是简单地重复,实验过程中没有思考,没有探索,极大地违背了实验要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动手的初衷,而且让学生丧失了实验的兴趣,觉得实验一点意思都没有,自己是老师的傀儡,还不如不做实验,安安静静地听老师多讲几道题.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上危害极大.
3毫不牵制的放手,过度开放的实验
与上一种情况截然相反,还有一些老师,让实验课堂过分地自由和开放.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忘了教师在课堂上仍旧是主导.于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就万事大吉,随便学生在实验室里干什么.于是,有的同学开始玩各种器材,有的同学完成了实验开始打闹.实验室里经常是一片狼藉,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如此一来,学生都把实验课当成了放松课,把它与正常的物理课堂区分开来.这样的实验教学依旧没有起到作用.诚然,实验教学确实有难度,但也不是改善不了的.实验教学难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是问题的生成.一个实验,从实验的目的到设计,再到出现的问题和最后解决的方法,每一个环节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掌握了该实验.如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实验教学就达到了它的效果.下面以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和思考.课本对该实验的描述是:将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只等大的蜡烛分别放在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A的像重合为止,此时蜡烛B好像被点燃了.这段描述实际上有很多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正是该实验的考点重点.也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比如:(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为什么要用薄玻璃板?(3)为什么要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4)为什么成像物体要用点燃的蜡烛?(5)为什么还要一只等大的蜡烛?而这些问题,一般老师都是主动提出,然后向学生解释原因.可是,学生不明白,这些问题是基于什么提出的.所以,对于问题的答案,学生基本上靠背诵,一旦题目有所变动,学生就感觉到束手无策了.笔者认为物理课堂的教学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尤其是实验教学.这就好像带领学生跨进物理知识的殿堂要靠引导,让他们感觉到有趣进而跟随老师的思路走,而不是被老师“绑架”着硬推入门.因此,这个实验要怎么做,从实验的设计上就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首先,笔者出示一面大镜子,让学生透过镜子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并提问:你的像和你本人是一样大吗?坐得近的同学和坐得远的同学在镜中的像一样远吗?当你靠近镜子的时候,像有变化吗?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是有目的的.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以免出现各种不着边际的回答.这就是老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学生的答案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猜想.所以,接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这时,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学生很容易想到要有一块平面镜和一个放在镜前的物体.按照学生的想法,摆好平面镜和物体后,接着引导学生寻找镜中的像.学生会发现这个像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手放在镜子后找像时无法确定是否找到了像的位置.因为镜子不透光,把手给挡住了.于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能透光的镜子,不就既能看见镜中的像又能看见镜子后的手,从而知道是否找到了像的位置.这时老师介绍镜子实际上是由玻璃板后面镀一层不透光的膜制成的,只要将该层膜去掉,镜子就透光了.去了膜的镜子实际上是玻璃板,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际上是用玻璃板来完成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以往在讲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时,老师只是告诉学生原因是平面镜不透光,确定不了像的位置,为什么确定不了?为什么平面镜不行就要用玻璃板来替代?这两个问题学生还是很困惑的.笔者通过学生自己伸手,对于看得见摸不着有了真实体验.通过现场撕膜,让学生认识到撕了膜的平面镜就是玻璃板,这样,对以上两个问题就有了感性认识.当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后,学生马上就发现,镜中的像变得十分暗淡,看不太清晰,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用生活经验告诉老师可以提高物体本身的亮度,那么像的亮度也会增强.怎么提高物体亮度?用光照.当笔者用手电筒照向物体时,果然镜中像亮了不少.笔者又提出,用电筒照不太方便,如果让镜前的物体自行发光就好了.能自行发光的是什么呢?光源.而最常见的光源又是什么呢?于是学生马上想到了点燃的蜡烛.这样,问题也解决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发现一个现象马上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在脑海里形成马上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环环相扣,思维活跃而且严谨,让学生边学边做,动眼动脑,使教学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使教学效果上升了一个新台阶.像找到了,也清晰了,接下来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了.怎么比较?引导学生用比身高的方法来比大小.比身高时,两同学站在一起背靠背,比较像与物,也要把蜡烛拿到镜后去跟像站在一起比.但拿开蜡烛时发现,镜中的像也消失了.看来像和物不能放在一起比,怎么办?物体不能和自己的像在一块比大小,那我们给物体找一个替身代替它去跟像比.这个替身有什么要求呢?与物体等大.所以,实验器材中还需要一支等大的蜡烛.这样,为什么要等大的蜡烛问题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解决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也基本明晰了.学生也知道实验大致按照什么思路去完成了.这时,再放手让学生分组实验,自行解决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提供了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并且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现象.比如,玻璃板较厚的时候,会清晰地看到两个烛焰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的时候,像呈现在半空中等等.而这些问题,全都是平面镜成像实验的相关考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已经被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当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再碰到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就游刃有余,胸有成竹了.这节实验课,笔者和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收获.学生收获了知识,而笔者则收获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不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首先要把握该实验的主要问题,并且将思路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并共同思考解决方案,把方案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又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在不断地否定和被否定中,完善实验操作,培养物理思维.
4总结
其实,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无疑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科学态度、创新能力以及意识的重要途径.所谓实验探究,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科学规律,体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但是,有很多实验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对于物理实验该如何思考也一片茫然.如果教师重讲授而轻操作,忽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就缺少动手机会,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可是,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可能让学生多走弯路,甚至违背当时的初衷.如何将新课标落到实处,真正让实验教学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此作出思考.也许,我们可以预先了解学生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设置合理场景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提问—解决—再提问—再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新方法,而不是让其直接被动地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周莹 单位:南昌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及策略探析
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保持高度的集中和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单从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来看,学生不免会感觉到有些枯燥和单调,长时间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若穿插一定的实验环节,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1.2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理实验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分析,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1.3有利于形成和谐互助的课堂学习氛围
任何一门学科的实验都需要学生拥有老老实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要注意尊重事实,操作的过程和步骤要科学严谨,切不可弄虚作假。这就需要全体学生能够同力合作,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通过相互的配合与帮助,对实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并加以解决。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形成和谐互助的课堂学习氛围。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部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误区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利用实验来进行知识探究的教学形式很少。不少物理教师认为,进行实验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如直接讲解的效率高,只要学生能够做题,就无需再去进行专门的实验。加之,部分实验演示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并且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而且很多学生在实验课时,行动自如,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课堂纪律表现较差。这些因素的出现影响了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得实验教学的成效难以实现。
2.2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课堂实验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首先,对于演示实验来说,通常是以教师示范,而学生负责观看为主;其次,对于分组实验,一般老师会把原理讲解一遍,有时甚至把详细的步骤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几乎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者各自的实验,缺乏足够的探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相悖。
2.3物理实验设备陈旧且匮乏
虽说大多数中学都设立了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并且里面的设备和器材也能够满足基本的实验要求。但是,由于这些器材购置的时间比较久,且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使得很多的实验器材和设备过于陈旧,并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在一些落后的乡镇小学,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几乎没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也严重匮乏,使得实验教学根本无法开展。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3.1转变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必须要转变社会观念,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及学校自身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不要以担心学生的安全以及破坏实验器材为由限制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尤其是部分的学校领导,更加应该更新观念,全面提倡实验教学,通过制定一定的制度措施来加强实验教学的实施。同时,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物理教师自身更要转变观念,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好实验教学的各项工作,促使实验教学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2加大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资源
完善的实验教学资源有利于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学习的实验教学资源,对于陈旧的实验器材进行更换,对于缺乏的实验器材进行及时地补充。同时学校对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器材和设备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做到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从而达到共同维护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3.3改变评价模式,实现物理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及升学的思想早已在学校教育思想中根深蒂固。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对物理教学的评价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冲击,使得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实验教学所带来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初中物理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要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还要勇于实践,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启发,使得物理实验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对物理教师实施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符华 单位:防城港市第四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1引言
初中物理学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从现象中升华认知的学科.它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同时,它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多数人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初中阶段起步学习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就不是物理课.新课改之后,国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的分析、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评估等;另外,在新课标教材中,许多验证性实验已经被提升为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做实验、善于做实验,最终将学来的知识正确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实验情形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是物理实验能力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大概可以归纳为:(1)能独立完成要求的实验;(2)能明确实验目的;(3)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能控制实验条件;(5)会使用仪器;(6)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7)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8)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9)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种能力的考查实际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本文以若干实例来探讨一下,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将以上的思考融入到我们物理教师的授课中.
3实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愿意做实验最主要的动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对实验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而通过分析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寻找和掌握物理知识和一般规律,自行探索,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许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仅仅只是停留在看一看、动一动的层次上,并没有上升到想一想、自行设计的高度,极少有自主的思考和创新.本文仅就实验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3.1实验要尽量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实验装置、方法
如学习“大气压”时演示“吹气漏斗倒吸乒乓球”,实验器材只有漏斗、乒乓球.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实验过程上,能帮助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2实验设计要形象鲜明,能引起学生兴趣
如学习“光的折射”时演示“铅笔在水中看起来折断了”.只有鲜明对比,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大脑皮层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
3.3演示实验要尽可能保证一次成功
实验的第一印象对学生来说是最深刻而又最易接受的.如果演示实验失败,学生很有可能会失去兴趣,甚至把失败实验的影像留在大脑里,形成顽固的错误认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将仪器准备好、调试好,确保实验成功.
3.4演示实验要尽量让学生参与
以往的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仅仅是观看而已.事实上,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更容易把实验牢记于心.
3.5合理改进实验,提高准确性
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简陋、实验仪器精度不高等具体原因,对具体操作中科学准确性不高,分析不够透彻、说服力不够强的演示实验要大胆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6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
如学习“大气压”时演示“吞、吐剥壳熟鸡蛋”;学习“沸腾”时演示“纸盒烧开水”等很多有趣但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7多进行课外小实验
课外小实验所需材料操作简单,能提供学生多动手,多观察的机会,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测力计、杠杆等器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实验兴趣.
3.8利用好探究实验
新教材中的有些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回家观察、实验,并在课堂上讨论结果.如用长辈的老花镜和自己的近视眼镜分别对近处和远处的物体进行观察,把结论在同学间进行交流;再如用筷子、碗、水等物品做光的折射现象;用杯子、水、硬纸片等做大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
4实验能力的培养
4.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目的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在实验进行之前,一般应将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说明,以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目的、原理的把握,从而构建出知识框架,更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该实验.
4.2培养学生正确调试和安装仪器、正确读取数据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了如指掌,例如调节托盘天平时,左侧托盘向下偏,则应调节螺母向右移动;再如在读取装水量筒示数时,视线应垂直于量筒、与液面最低处平行等等.
4.3培养学生正确完成实验的能力
包括能回答该实验用的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的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如课本上的探究实验“牛顿第二定律”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最终的结论也要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物理规律.
4.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实验过程中,应在明确观察目的的基础上,使学生迅速地对仪器装置和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如在做“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亲手感受各面的粗糙程度,强调其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了这个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
4.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科学家式探究客观规律方法”,即需要探究的课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由学生猜想结果后,再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正确操作后,得出实验数据或现象,然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推理、概括,抽象出物理公式、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时,可先引导学生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然后再将各电表依次接入相应电路,探究各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总结出规律,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4.6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实验的能力
古语有云“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节.例如,在2009年科创大赛上学生利用废旧原材料设计的“自动收衣晾衣杆”,主要由测风装置、下雨报警装置、光检测装置、滑杆、固定架、定滑轮、牵引绳、绳收放装置、滑块Ⅰ、滑块Ⅱ、绳子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防雨、防天黑、防风和自动控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收衣晾衣杆.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
5结论
物理世界引人入胜的实验众多,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实验,怎样让学生要学、乐学、善学?怎样让学生能从看一看、动一动上升到自行猜想、设计、验证实验的高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这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都必须要去深刻思考、积极努力的问题.希望有我们的努力,未来祖国的物理实验和成果能更加让世界骄傲.
作者:左欣 单位:成都市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第七篇: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
1.1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活动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了解物理理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观察、探究、分析和总结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应用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又增加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实现良好的互动,不能忽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创造机会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开展.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1.2将物理实验的教学生活化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实现实验情景生活化,实验设计生活化,实验过程生活化和实验应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实验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情景生活化要求教师提供的生活情景要富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设计的生活化要求实验设计来源于生活,实验器材也要与生活相贴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用自己熟知的生活用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验过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如小组合作学习、社区调查、社区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等.实验应用生活化要求实验结论可以回归生活,教师要让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认知过渡,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2.1合理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的选题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启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为目标设计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目标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实践的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文化探究的兴趣.
2.2合理布置任务和分组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通常建议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细化分工.这样实现实验教学的良好进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活动的挫败感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任务分组和细化分工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降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畏惧情绪,即使在实验失败的情况下,对于小组内个人的打击也会减小,因为大家会觉得这是小组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心理也会让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失败的情绪大大减小.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化分工,有利于各个小组教学实践计划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之后也会更加清楚当前自己的责任,在提高教学实践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分工协作的精神.这样在细化分工的条件下老师的一旁指导会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2.3跟进实验进程,加强交流小组间汇报
老师在整个实验教学实践中起到的是指导和辅助的作用,老师跟进实验进程有利于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度,把握教学活动的进程,并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从旁给予指导.对于实践活动偏离实验主题的情况,老师要及时予以指正,对于学生碰到自己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其解决.加强小组间交流汇报,有利于小组间进度的了解.各个小组的交流汇报能够让各小组在意识到竞争的情况下加快本小组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借鉴别组的意见和观点来完善本组的实验进程.
2.4汇报总结和继续研究
在分组实践活动的末尾阶段,老师要举行实践总结报告会,在班会上老师指导学生将各组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且交流各组的实验心得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并且让各小组提出是否还有更好的实践办法,然后让各个小组继续研究,或者尝试其他小组的办法是否可行,是否比自己的办法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结果.最后鼓励学生提出一个完善的实践方案.
2.5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在得出最后的实验结果之后可举行短暂的讨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指出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现象,以及还有哪些现象还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最后总结一下这个实验结果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结论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会调查和劳动实践活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不仅丰富和补充了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且还使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者:曹纪明 单位:临海市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思考
1进行正确的教学实验的演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进行正确规范的教学演示.实验本身如果操作不当的话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保障操作人员和实验仪器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够取得想要的实验效果,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就需要将实验用到的器材准备好,做好基本的检查工作,接下来就是教师要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都要在具体的操作时进行重点强调,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这样的互动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验证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验仪器来完成,用到一个广口瓶、水、硬纸板等实验材料,首先教师应该先将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在瓶口处,按住硬纸板然后将整个瓶子倒置过来,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将按住瓶口的手拿开,这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广口瓶中的水没有流出来.这一实验现象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要谨慎地操作,每一步操作都要认真仔细,给学生做好示范,并且在揭示实验最终现象的时候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去猜想实验的结果,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能只是看着教师的演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还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将整个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开始的阶段要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以及观察实验演示的步骤,当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实验的过程之后,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只有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才能够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规范实验步骤,并且通过做实验,学生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比如,在“测量小灯泡发光的功率”的实验中,学生应该对每一步操作都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首先要画出记录需要用到的表格,以便将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不是适合这个实验,检查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方法摆放好,根据电路图进行连线,正确地完成接线之后,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的情况下,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电路的用电器不会被烧毁,正确连线之后,闭合电路的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调节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之后停止,这时读出并记录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然后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小灯泡的发光功率是多少,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收集实验中需要或缺少的器材,为实验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做天平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天平砝码丢失,这时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利用泥捏成和天平砝码等效的泥砝码,从而让天平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在做弹簧实验时没有弹簧,一些有生活经验的同学会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烧制成土弹簧.再比如自制滑动变阻器时实验室没有滑片,学生可以找一些烟盒里废弃的锡纸,这些锡纸电阻极小,可以起到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实验的进行.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大力倡导学生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让学生大大了解生活成果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3联系实际生活,设置实验任务
在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现象也涉及到了物理知识,但是学生却很少能够发现,所以大多数的学生觉得物理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这是因为学生缺少观察能力.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的形式,联系实际生活布置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水缸出汗的秘密”,这一教学主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回想到,在夏天的时候会经常看见水缸表面会有一层细密的水珠,好像出汗一样,那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任务来设计实验内容,对这样的生活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初中物理生活小实验是通过一些科学有趣的手段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采取了生活小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授课.老师根据本节课所讲关于液体浮力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制一个密度计对物体进行测量.浮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物理中比较困惑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浮力学的原理,物理教学老师利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小实验开始前,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准备一个小细圆木棍,然后在木棍表面涂上一层石蜡,以确保木棍的光洁程度.在小实验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在小木棍表面缠绕铁丝,缠绕的圈数以木棍能够直立在水面上,并且木棍的五分之一处能够露出水面为准.而后,分别倒入水、牛奶、盐水进行三种液体的密度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三种液体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密度关系,并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种液体中,牛奶倒入后小木棍线圈露出水面的距离最短,而盐水倒入后所露出水面的距离最长,也就是说,在三种液体中,牛奶的密度是最小的,而盐水的密度最大的.
4总结
总之,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将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将这二者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工作,给学生展示规范准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同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尝试实验过程,从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作者:马忠 单位: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