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论述(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论述(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论述(5篇)

第一篇:试论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成为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育实践内容之一,通过实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再理解和再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此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1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实验教学开设课时不足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许多教师很少做实验,不愿花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只被作为收集数据,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学生实验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以至于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学生参与实验程度低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迫切需要改革。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2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特别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应成为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模范,无论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新颖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在学生心里播下创造的种子。具体做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一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二要靠学生亲身到实验中去激发。

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的科学性,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督促、检查方案,或展示、或竞赛、或讨论,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课本或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很有帮助;物理实验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并且多给学生提供独立设计实验的训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2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实验的依据是实验原理,只有把实验原理放在处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位置,才会使物理实验教学“活”起来。若能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对实验原理进行挖掘和探索,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按科学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素质。必须抓好以下两点:首先,对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要知道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做,那一种做法更好,更可行。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其次,对常用的物理仪器要熟练使用,这是实验的基础,是实验的工具。常见的实验仪器有以下十三种: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对这些常见实验工具不仅要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甚至要知道实验仪器的原理。

例如,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实验中,需要测定电流表的内阻,书中直接给出了半偏法,对这一方法的出现学生普遍感到很突然。我们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测电流表内阻的方法,然后对学生中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常见的伏安法,该方法在测一般电阻时可用,但在测电流表内阻时却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测定电流表内阻的目的是用它来改装为电压表,若电流表内阻测量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改装后的伏特表的精确程度。

2.3构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实验环境

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上是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学到知识,训练技能,并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一堂课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往往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能否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能否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在一节课中,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个交流环境中,若要使学生有好的课堂氛围,有热烈的讨论,有激烈的争论,有独特的发言,甚至有创造性的思维,都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因此,要求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有和善的语言,温文尔雅的教态去创设这个环境。民主、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有与人为善的教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以此来提升物理实验的参与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基础。这就要求,物理实验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的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保证物理实验的效果。在总结中前行,是物理实验成为提升和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一种动力。

参考文献:

[1]靳建设.基于新课程观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分类研究[J].物理实验

[2]秦陈祥.高中物理实验多元化评价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3]沈江天,徐冬云,吴新兵.优化高中物理实验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J].物理教师

第二篇:浅谈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摘要: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根底,也是物理教学中施行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腕。如何了解和落实《课程规范》对实验技艺和实验办法方面的请求,以及怎样进步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在实验教学当中,还应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这一学科在培育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应用身边的各种物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这是学生实验的重要来源,更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关键词:实验;教学;有效性

1注重演示实验

心理学研讨标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言语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性,能为学生在构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形,使学生感受倍深。教员除做好课程规范上规则的演示实验外,还能够本人设计实验,本人入手制造器材,“教员导,学生演”,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丰厚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形,指导学生做“入手做”、“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等。例如,应用鸡蛋可做压强的实验、大气压实验、物体的浮沉实验。鸡蛋握在手中,用力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悄悄一敲即破,阐明压强大小不只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熄灭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阐明大气压的存在;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时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渐渐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阐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和下沉,决议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经过演示,既直观地阐明物理道理,又可进步学生的学习兴味。

对螺旋测微器来说也是如此,但这两种工具在高中阶段能让学生运用几次呢?总共的两三次运用能控制好吗?即便后面经过大量的习题锻炼,其效果都是不如人意。因而,平常应多发明时机让学生重复体验,不时感悟,才能使学生像工人那样纯熟地运用它。笔者在以后辅导时,要把这样的小器材随身携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时机。

丈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恰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丰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挪动的间隔就是所测的长度。这个间隔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局部则由可动刻度读出。

运用螺旋测微器应留意以下几点:丈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中止运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防止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丈量结果准确,又能维护螺旋测微器。在读数时,要留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能否曾经显露。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意扔掉,即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呈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2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培育学生良好的实验时,教员要注重发挥示范作用,使之构成科学的实验素质,在学生入手实验时,教员巡回指导发现有错的,再停止示范。示范时要留意动作的标准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做静电实验时,需求用手持绝缘柄时,应以两三个手指握持,而不应以控制持,并且应持离导体最远的一端,以防漏电。当然,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改变过去过于注重学问传授的倾向,强调构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阅历科学探求过程,学习科学探求办法,在控制学问的过程中发挥探求和发明才能,并在此根底上构成尊重事实,探究谬误的科学态度,即构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才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3应用生活物品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用作物理实验,这样的器材用作实验,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会对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因此应用生活物品、儿童玩具作实验资料不失为一种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探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活动中,将一面平面镜放在鼓上,用一束激光斜射向平面镜,察看鼓面的振动等。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将两只吸盘式衣钩互相压紧后,再将他们沿轴线方向拉开,体验力的大小,与直接运用“马德堡半球演示安装”相比,操作更简单、更便利、更平安,现象更明显,且学生容易取得,便于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如在研讨压力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取出一端削好的铅笔,将两个食指分别压在笔尖和笔尾,比拟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学生容易完成该实验,且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演示物体产生形变时用产生弹力的弹弓、橡皮筋、乒乓球等物品用作实验资料。这些物品在实验时不只效果好,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践,使学生觉得物理学问和生活实践严密联络,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和认知动机,促进学问和技艺的构成。

4运用实验条件

指导学生本人设计“小实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在教员的指导下,让学生本人去设计,去选材,去实验,从而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味。小实验也能够协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灵活运用所学的学问,锻炼实验技艺,还能够让学生制造一些简单的仪器,进行科技小创造、小制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制造,注重他们入手才能的培育,由于入手理论是他们思想活动的进一步请求。心灵方能手巧,脑和手是严密联络,只要经过缜密的考虑之后,他们才能入手理论,手脑分离,相得益彰,也更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才能。

5正确记载实验数据

正确记载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剖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实验能否胜利的关键。要培育学生这方面的技艺,请求学生集中精神,按实验步骤杂乱无章地操作和读取丈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请求丈量或操作时动作疾速,要把握机遇,如:温度丈量、电学丈量。要按实验先后次第将需求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载下来。进行数据处置、运算,对实验结论进行剖析。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补测。要指导学生按有效运算法去处置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恰当剖析讨论,如:讨论数听说明什么?与理论计算有何偏向?实验过程为何这样设计?实验结果的物理意义(结论)是什么?对一些成果优秀的学生,还可让他们设计某个到达相同目的的实验。对实验才能强的学生,许多深一层次的问题都能够在这里剖析研讨,从而增强了对学生思想才能的培育,有效地稳固学问,技艺愈加纯熟。

无论是实验教学,还是概念教学、习题教学等都离不开教员的引导和启迪。只要教员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就能开辟学生的思想之路,在教学中真正培育学生的创新才能。

参考文献

[1]蒋玙潞,曾体贤.通过赛课选题探究物理师范生对中学课改的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第三篇: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有很多的研究,作者从近几年的物理实验教学经验出发,结合高中教材,介绍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从伽利略首创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演绎三者巧妙结合开始,物理学才真正从古代与中世纪的自然哲学中脱离出来,逐步过渡到经典物理学,并引领着科学技术发展,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其他生物数百万年的进化成果。从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建立大都依赖于实验,如胡克定律、光的反射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焦耳定律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发现,以及物理理论提出等,都离不开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发生和发展的科学基础,而且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因而,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适当运用切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物理实验的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经常可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而被称为“现代技术的应用”;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而不需要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又会存在什么问题;学生用笔“做”实验,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教师能否通过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呢?

(一)学生实验学习目标的改变

实验学习目标是学生实验学习的灵魂。课程方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定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确定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学习指明方向。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物理实验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关注学生的亲身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实验环境,这些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各有侧重。

1.自主活动。学生通过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确定实验目标,制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例如: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内容较为简单,但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了挑战,是对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彻底推翻,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因此,最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一过程。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好实验步骤、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提供如下帮助:提示方案设计、提供器材、进行质疑、点拨思维。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以实践者、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活动,从实验中寻找论据,明确地认识到,日常见到的所谓“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现象,是因为下落物体受空气阻力。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这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高一必修2第一章第四节《平抛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画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这一过程较复杂,可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合作。学生通过合作完整地描绘出运动的轨迹,获得成功的喜悦。

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对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之一。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对实验器材有所取舍和组合,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通过实验全过程的描述和具体步骤的实施,得出有关的结论并做出必要的说明。高一必修2第二章课本习题中,有一题关于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题:“一辆汽车在宽阔的道路上行驶,前面突然出现宽度很大的障碍物,为避免相撞,试问该车选择刹车滑行好,还是转弯好?”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汽车速度V一定时采用刹车方法滑行距离短,因而采用刹车方式较好。当我沾沾自喜,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要转入下一题时,有的学生举手问:“那这样说我们用不着刹车了?”“为什么不一边刹车一边转弯?”……对这些问题,我一下子也无法解释清楚,正想说“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突然瞥见课表上下午有一节活动课,心生一计:“同学们,要不下午活动课我们去操场试试?”学生热情高涨,又有学生说:“可我们没有汽车也不会开啊。”“没关系,我们有自行车嘛!”……我心里也没底,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效果呢?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操场上,学生已自行做起了试验:有的喊口令,有的做刹车动作,有的做转弯动作,有的一边刹车一边转弯,有的记录各种情况下自行车的起点和终点……忙得不亦乐乎。结果这个由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得出了各种各样还有待讨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的兴趣。

二、突出物理探究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课程方案提出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实验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与应用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教学时启迪学生检索所学知识中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内容,并利用它们自行设计实验,结果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有测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法、自由落体法、平抛运动法、水龙头滴水法等,且同一实验也有不同的设计思想和方案可以比较不同的方案从而选择最佳的一种。这样能促使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有较深的理解,调动学生创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教学中,课程的形式无论是综合课程、科学课程,还是以往的分科课程,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时,都必然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但是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分层进行有效教学中的“层”也将是处于动态的.从新课程标准中可看出物理课程标准在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看,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在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观念必须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在物理教学工作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认识概念、精心设计教学实验

前概念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它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突破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大脑的前概念成为学习物理概念的突破口呢?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前概念的不合理性.生活中存在的感性材料通常有着较为复杂的背景,本质和非本质的因素常常的混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很难利用这种的材料来建立相应的物理概念.但精心设计的实验则不同,它可以简化甚至纯化这部分感性的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更明确、具体的认识.在获得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学生便会把大脑中原有的观点与具体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这样必然导致认知冲突.这就是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学生建构物理学概念的突破口.

二、巩固概念并精心编撰练习

作为学生,常常认为理解物理概念就是简单的复述定义,所以在建立相应的概念后,应让学生进行及时地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通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用新学到的概念,使他们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对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我们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来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的情况:①能够明确概念来自于哪些客观事物中;②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哪些本质属性和联系以及它的物理意义和适用的范围;③应用概念能够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和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得到加深、巩固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或物理概念的特征设置具体习题.

三、整体结构教学并且理解规律

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观念和它们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理论框架,从而要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以及联系,并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程度;经常性地帮助学生建立全书的整体框架,使物理知识变的更加系统化,形成较为合理的对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更好地理解物理的规律,并借此获得直觉的联想和判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捷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整体结构教学分以下三方面进行:1.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结构.2.全面训练物理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组块思维.

四、提高教辅意识并且调整职能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管理它的目的是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可是仅仅配备仪器,建立实验室,只能说是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相关的物质条件,实验教师才是使这些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关键.事实上,实验室工作者需要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为了保证正常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本人通过这几年潜心研究和不断实验,努力拓宽自身的工作思路,进行耐心细致地探索,努力转变培养目标观念,积极调整工作职能,实现了由传统单纯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的职能,向协助科任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辅职能.

五、融入实验改革不断创造条件

实验教师应是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预设实验教学档案,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新生组织学习《实验室规则》,第一节课进行实验室的操作规范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针对高中物理分组在使用过程中实验仪器易发生损坏的情况,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必要时采取一些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实验过程中,本人深入课堂,协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排除仪器故障,处理偶发事件,帮助学生来排忧解难,以及及时地进行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对普遍的、反复的错误,收入实验教学档案中,研究解决的办法.

六、提升理念技能强化培训

新课改要求实验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实验教师,要时刻树立“创新目标”观念,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民主的现代实验教学观.首先,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多研读物理专业教材和杂志是实验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其次,明确自己日常工作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要求,主动地了解物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安排及教研进程,与任课教师进行密切配合,立足现有实验室条件,为开展教学改革,再次,适当的开辟校际间,通过因特网与同行交流沟通,学习同行在服务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基础,2005.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罗益群.努力当好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师.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

第五篇:以学定教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将实验与科学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已成为新课标的主旋律。要转变教师观念,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问题意识;引导相互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好实验教学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时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物理的兴趣,感受物理学科的科学魅力,从而提升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作一探讨。

一、转变教师观念,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重心,对实验课不重视,或流于形式,为实验而实验,师生关系中教师权威占主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考试中的实验更是以不断的练习来总结解题技巧,学生成了纯粹的解题工具,而不懂实验的真正目的,更有甚者不理解实验原理,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就表现出一头雾水。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参与及内在需求和人性化的发展,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不感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遏制。这种教学,很难培养出技能扎实、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高中新课程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实验欲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对实验课教学感兴趣。例如: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如图1),教师如果仅仅通过语言讲授实验方法,学生很难体会到P3大头针挡住P1、P2的像,甚至会认为三者就是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师可以设置比赛方式,看谁最快能从玻璃砖的bbˊ一侧中寻找P1、P2的像,让P3挡住P1、P2的像,鼓励最快找到P3位置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然后再用同样的比赛策略,让他们寻找位置让P4挡住P3本身及P1、P2的像。接着撤去玻璃砖,记下大头针P1、P2、P3、P4的位置,明确大头针的位置关系,画出光路图,进而根据光路图测量出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然后,通过n=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同样,可以通过竞争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比比谁的结果最接近课本所给的折射率大小。学生会发现大多数数值与课本提供的折射率非常吻合,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种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新知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到实验课的快乐,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问题意识

英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习的第一大要素就是接触,发现问题。问题意识是科学的起点,实验推动科学的发展。实验课中学生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在课堂中要注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它在实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只有使学生对某一知识或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急切知道问题背后的答案,才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设置一种启发式的、辐射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习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在教学中,就应该从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入手,再引入互成任一角度力的合成,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如图2,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找到关系,选择特殊情况进行实验),首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提起一个物体(500g),静止时,让学生记下此时刻度尺的读数F1=5.0N;接着用两个测力计同时向上提起这个物体,再让学生读出这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2=2.5N、F3=2.5N,并比较F2、F3与F1的关系,可以得到F2+F3=F1;然后再将两个测力计向外拉出,成90°的夹角,调整适当的位置,再让学生读出此时两个刻度尺的读数F4=3N、F5=4N。此时计算发现F4+F5≠F1、∣F4—F5∣≠F1,即简单的代数运算已经不符合一定夹角二力的合成。但是,从数学角度发现符合数学中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对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如果角度任意,会有什么情况?是否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由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互成角度的二力进行合成。最后通过实验,找出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律。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设置阶梯式问题情景,从二力同一直线到互成角度,从特殊角度到任意角度,实现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性的过渡,让学生有“跳一跳,摸得着”的感受,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引导相互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只能是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实验的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之上。合理指导实验操作,既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有的高中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强,很多问题都得在课堂上解决。因此,教师就必须进行实验前的指导,以及实验探究的引导。例如,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学生在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对恒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和物体动能改变的测量,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个实验首先要明确,恒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和物体动能的改变必须对应同一过程,通过实验求出恒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动能的改变,再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W=FS,E=mvt2-mv02,猜想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有F、S、m、V0、Vt。选择A到B过程,如图3所示,引导学生,位移SAB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测量?(直尺)而速度的测量在物理实验室中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想想上学期我们做了什么实验?看看你们桌面上有什么仪器?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计算,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得的纸带中,物体在某点的瞬时速度采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来计算,这样V0、Vt就解决了。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到小车实验,只要测出小车的质量,小车在这段过程中的动能的改变量就可以计算了。

对于恒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小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恒力。请同学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小车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拉力)哪些力做功呢?引导学生回答除了拉力做功外,摩擦力也在做功。此时,引导学生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思考小车的合外力用什么来代替?学生回答:利用桶和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继续提问引导,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利用桶和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在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联想到通过倾斜轨道以平衡摩擦力,以及小车的质量要远大于桶和钩码的质量。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能达到利用桶和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的要求(如图4)。这样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一一解决了小车动能的改变量和小车所受恒力做的功,整个实验过程也就清晰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方法,并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

四、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对拓宽学生的思路,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及多角度地进行研究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对实验数据的归纳和处理都是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是否相等(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或者两个物理量之间是不是正比关系(弹簧的伸长量和弹力的关系)。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对数据分析时,通过数据观察发现力相同时,质量增大,加速度在减小。引导学生思考:在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除了直接观察实验数据外,还经常采用什么方法呢?(图像法)图像显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比较直观,也可以有效减小实验误差,确定并排除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数据。由此,在物理中利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常用的方法。用图像来分析时,绝大多数学生想到的就是画a-m图像,而a-m图像显示的是一条曲线(如图5)。这个曲线是不是反比例函数双曲线的一支呢?可以用什么来判断呢?曲线不容易判断二者的关系,在图像中直线比较容易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由此就想到,能不能将曲线转化为直线?数学上如何将双曲线转化成直线?数学中,如果y与x成反比,则y与就成正比关系。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多数的学生就想到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画a-的图像(如图6),通过图像发现a-形成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关系,直观体现了a-成正比,也更确切地判断出a-m的关系。这样的引导,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打破常规,广开思路,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发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物理课程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获得新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实验欲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喜悦,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衍斌,郭年粉,石东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J].物理实验,2008(3).

[2]范永梅.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物理,201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

[5]隋莉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6]吴志山.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