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讨(5篇)

第一篇: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建立,深刻理解和巩固掌握;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剑皇笛榻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

一、实验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强劲的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去研究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1.悉心教导,注重养成性阶段的培养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兴趣启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程序,并赋予实质内容。如实验的要求、实验室规则、实验的基本操作等,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规范、认真的操作程序。

2.及时引导,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是实验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和观察分析能力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演示实验或指导示范性学生实验时,要利用规范的操作,简洁恰当的语言、文字和图示,准确地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在观察时达到心明(目的明确)、眼亮(观察主要步骤和现象)。

3.精心指导,促进实验技能熟练化

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形成和提高实验技能。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编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重点的学生实验分布更为合理,基本操作和典型实验、技能实验和知识巩固性实验、课后家庭小实验互为补充。对每一个实验,教师要不怕麻烦,细心准备,给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学生“大显身手”的时候,教师要密切关注,做到处理果断、纠误及时、指导具体。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二十个课外小实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总之,在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第二篇: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增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教好高中物理实验课,需要教师创新实验方法和思路,增强实验教W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教实验课,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思路,增强实验教学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对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以期对广大同仁的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要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和掌握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新课标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综合培养。具体来说就是:一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发现和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描述问题。二是培养猜想与假设能力。要培养学生能提出或假设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三是能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与已有条件来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器材装置。四是能够进行实验证据、数据收集。五是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得出实验结论,并能对实验结论进行解释和描述。六是能够正确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教师只有在理解掌握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自觉地把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去,从而实现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二、创新设计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科学安排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环节、步骤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注重对物理实验的环节进行创新设计。进行创新设计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器材的设计创新、实验方法步骤的安排创新、实验问题的创设和解决方法创新等。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方面,可把一次实验分成多次实验。在教材规定和安排的实验中,有些实验只需要做一次就可以,如果把实验分成多次不同条件的演示,就能显著增强实验演示效果。如可把“一个重物”分成50克或100克的钩码3~4个,可先把两块铅压在一起吊在铁夹上,再逐个增加50克的钩码或100克的钩码。要在每次增加,故意制造悬念,让学生的注意力随钩码重量的增加而集中,这样会让学生对实验留下深刻印象。

另一方面,可把一个实验拓展为多个实验。一些学生对于物理实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常常认为一套一套装置只能演示一种实验。为了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可将一个物理实验拓展为多个实验。例如,进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时,为了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认识――“只要断电时灯都会瞬间变亮”,可将“断电自感演示器”进行拓展演示,将线圈电阻与灯泡电阻分成相等、大于、小于三种情况进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从而得出:只有线圈电阻比灯泡电阻小很多时,才能使灯泡断电瞬间有明显的灯变亮现象。

三、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实验装置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同样的物理实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探究中,能学会发现问题,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如在进行“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实验时,可让学生每两人为一组,利用频闪照相研究钢球下落加速度。规定学生完成下列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装置调试、制作标尺、实际拍摄、分析照片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内容。而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如下帮助:指导方案设计、频闪照相使用、提供实验装置器材,参与学生对实验的讨论,帮助学生进行质疑释疑,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当主角,通过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总之,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搞好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定理、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洪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策略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刘振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迅速推进,人们对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在物理学科当中,实验教学探究更是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由于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给部分高校的教学环境带来了影响。所以,老师如何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率是高中教师应关注的重中之重。就其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演示教学;优化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高速发展的当下,高中物理教学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验教学课堂十分必要。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准的课程,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感受物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奥秘,这样能逐步培养学生勇于参与、敢于实践、勤于探索、互相合作的学习氛围。因此,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大物理实验研究的力度,进而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强化了实践能力的锻炼。

一、运用现有资源做好演示实验工作

1.实验器材的完备化

通常状况下,由于高校缺乏相应的实验器材,在进行物理课程教学时很难给学生提供分组实验的条件,但是进行演示实验在某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实现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接触实验、感受实验,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当然教师要想演示实验的效果达到最好,就必须对实验的流程、目标、注意事项、内容等牢记于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将他们引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提醒学生该观察什么、怎样去观察。如果缺乏实验设备,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条件,比如,依据现有器材对实验进行改编,同时要事先对实验进行试做,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的实验时,由于实验室很难提供精确的实验数据采集的设备,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重物锤、纸条、打点计时器,让学生参与实验,将线条和重物锤连在一起,再将重物锤与纸条系在一起使其自由下落,最后让学生根据打点计时器上的记录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由落体的有关知识。

2.对实验流程严格要求,并做好演示工作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必须针对实验的流程做严格的规定,提醒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高度重视,并且必要时做好实验演示工作,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进行教学演示的过程中,边做实验边做必要的说明,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出现错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学生独立实验的顺利与否。在演示实验时还要尽量避免与实验无关的设备干扰学生的视野,针对那些特别复杂的部分,可以做多次说明与演示工作。

例如,在进行“小灯泡伏案特性曲线测量”的实验时,要进行改表、伏安法测电阻、测电阻率、电池与电动势的内阻测量等多个实验步骤,还涉及很多的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教师可以采取边做演示实验、边做实验说明的教学方式。首先是滑动变阻器分压与限流的确定,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所在十分必要;其次是电流表内外接的确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种实验的接法,让学生自己感悟两者的优缺点;最后让学生根据需求选出实验设备,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测量出电动势内阻,并经过计算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

3.强化安全教育,做好预先排查工作

在进行实验时,必须将安全工作引起充分重视,不允许有任何隐患存在。在实验前要专门针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进行与电学实验有关的实验时,参与实验的教师必须事先对所涉及的所有试验设施进行隐患排查,特别是在一些容易漏电的设备上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插座、实验台、线路等。在进行与辐射有关的实验时要做好事先的预防,要求学生事先穿好防辐射的服装,严格按照实验进程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1.明确实验环节,依据演示步骤动手操作

教师进行分组实验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验当中,积极地动手实践,调动课堂积极性,进而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此外,教师为了使实验效果得到提升,可以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在演示时针对实验的注意事项、细节、目标、流程等详加说明,这样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2.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勇于思索、分组实验的机会,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的进程当中。此外,还能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思考如何对实验进行优化,主动地参与到实验当中,调动课堂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积累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工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由于高校普遍存在实验设备缺乏、环境不理想、资源匮乏等情况,因此必须引起有P部门的充分重视。另外,教师还要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徐赞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

第四篇: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将实验与科学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要想高效开展实验教学,首先要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原理;自主探究;有效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和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实验原理是学生探究的方向引领,让学生更高效地开展自主探究。实验是学生认知事物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原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使物理成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n程。

一、明确实验原理是学生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的方向引领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是主导者,尽量把每一个细节讲透彻,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没有时间自己动手做实验。但是由于高中物理实验课学习的高难度和复杂性,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手足无措,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更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打击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不要一讲到底,对于实验涉及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核心原理,教师要加以适当阐述,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主动学习能力,才会主动思考、探索,验证或寻找实验过程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规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引领的重要性,又能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展现自我,激发个人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开展物理试验的学习。

二、实验是学生有效开展物理探究、认知世界的载体

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动手研究,推动创新、探索能力提高的实验才是探究性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并将这些能力转化成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注重点拨实验核心原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开放性、启发式的问题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一步步地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先预习即将要学习的实验内容,其次对实验原理进行简单阐述,解答学生的疑惑,并提出若干与实验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自我学习时间,让他们调动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实验原理点拨与实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首先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领会实验目的,理清实验脉络;然后让学生自我思考,依据实验原理,提出实验设想、实验方案、实验所需器材、实验装置设计、构思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自己的结论。在实验中,笔者对学生适当引导,引领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哪些条件?释放小球与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开关的先后次序是什么?这个实验数据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又如,动能变化量和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实验结果误差如何?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实验,就有了探究方向。如果经常使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很好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通过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习惯,所以在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要让自己从繁重的讲授教学中解放出来,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只在实验前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原理,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进而产生更多的探究热情。

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矛盾,要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真正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素养,进而推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丙文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

[2]王金凤.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

[3]谭茗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5(25).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学起源于物理实验,可以说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是在一次次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因此,物理教学的起源也应当归于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主要环节与过程。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把握新课标精神,引导和培养学生制定试验计划、设计实验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要根据实验的内容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法,并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精神的体现。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

(一)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更加明确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做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能够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物理学实验的操作和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能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同时,明确提出了物理实验能力的具体要求,其中确定研究问题、设计选择实验方案、数据测量、定量分析、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比初中阶段都有显着提高。

(二)实验的数量和类型大幅度增加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后,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大量增加。以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必修1、必修2的演示实验20个,学生探究实验7个;选修2系列(包括2-1、2-2、2-3)和选修3系列(包括3-1到3-5)的演示实验共计73个,学生探究实验25个;必修1、2和选修3系列共设n堂实验17个、“做一做”51个;同时,还在附录中设置了“物理实验专题”模块,有14个实验示例供学生选择,原则上实验数量不少于8个,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实验方式更加灵活。各项实验活动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实践”、“观察”、“思考”、“讨论”、“拓展”,有的还明确要求学生“表达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了探究的阶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实验活动类型的拓展和变化反映了物理新课程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积极状态。

(三)实验内容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

在物理新课程中,数字化的教学装备被大量引进物理实验室,如基于各种传感器和计算机的数据测量和数据处理、微电脑数字计时器的广泛应用、用数码相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对汽车变速器的了解等。在选修教材中,涉及了绿色能源的开发、用激光笔进行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观察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利用温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等制作一些简单的自动控制电路等。注重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强化。

二、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不仅观察实验现象,还了解实验的本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更多的向探究性实验转变.验证性实验注重的验证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验证其程序是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其程序是问题、实验、讨论、结论,由此可见,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的方式,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凸显;探究性实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与新课程的目标相符合。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结论为设问,让学生问题的引导下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时,虽然做了验证性实验,但学生还是觉得难学,没有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准备一些废料、磁铁等,用铝丝进行探究性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保持铝丝长度和磁感应强度不变,如果电流大小发生变化,铝丝的运动轨迹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探究,积极性很高。再如教材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可以变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这样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学生获得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实验原理,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关注物理实验创新精神

每一个实验也都有着自身的设计思想,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创造性的构思,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会前人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为什么要使长木板倾斜来平衡摩擦力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领会到实验中的创新思想。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这为教师提供了实验演示的机会,但这些演示实验从器材、步骤等都有固定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堂实验形式灵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如教学“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做随堂实验:同桌将一样的两本物理教材依次叠放起来,用力压一压书页,然后让学生提起其中任意一本物理教材,会发现另外一本并没有滑落下来。这样学生在直观实验中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实验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把握物理规律,提高实验能力.教师可以对器材“变式”,引导学生用新器材创造性的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对实验条件“变式”,让学生重新确定实验方案等。

(三)重视开发物理实验资源

高中物理实验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物理家庭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物理是一门最贴近生活的学科,实验器材可以从生活中来选择,如废电池、彩纸、塑料瓶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材料探究实验,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就在生活中。如教学“摩擦起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塑料吸管做这个实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实验器材,用食指和中指摩擦新的塑料吸管,会发现吸管能吸在手心;再摩擦另一根吸管,两根细管靠近时,会出现相互排斥或吸引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创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而我们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开发与设计方面有着广阔的创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