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优化实验教学,用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基于整合理念,巧妙结合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生活情境等手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好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奠基阶段,对学生进入后续物理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病,比如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思维含量不高、学习趣味性不浓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实验是关键,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基于整合理念,落实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强的学习心理特性,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会令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物理实验本来就具有新奇活泼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初中生来说,非常复杂,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成像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有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还有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更有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特殊点的成像性质,以及光路可逆知识点的融入。面对这样复杂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后,或者是第二课时教学中,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动画课件再一次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既可有效进行巩固复习,也更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成整体,进而动态并整体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理解。在突破这样的教学难点时,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的高效、动态功能,实现传统实验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又如,学生首次接触“光的折射”的概念时,光靠课本上的简单内容和教师的简单演示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教学PPT,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可以顺势让学生联想站在岸上看水中物体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展示光路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光的折射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能够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更高效。
二、配合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推理能力
教学的较高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科学推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但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有道理的、比较符合情理的,即使猜测有些偏差,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在需要时使用物理模型辅助实验教学。例如,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上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这种知识光靠一遍遍地重复强调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才能准确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对“水是怎么凝结成冰”和“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冷的时候水分子缩成一团就变成了固态,受热膨胀散开后就成了气态。还有学生补充说:水分子之间应该有相互吸引力,冷的时候吸引力变强,热的时候吸引力变弱。这些推测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比较合理,所以笔者首先肯定了它们合理的地方,然后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再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用了水分子的模型,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圆球来表示,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用一根小木棍来表示。在低温时表现为吸引力,所以水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固态和液态,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获得了足够的内能后,分子间的力转化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就变成了气态。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物理思维,以下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直觉思维的培养和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例如,在“光的折射和反射”教学中,就可以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关于光线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关系,不妨先由教师给学生做演示,通过直接观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会发现,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而在折射现象中,有一些学生观察不太仔细,因此误以为折射角和入射角一样大或更小。随后经过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快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观察同类型的现象时也形成了更准确的直觉思维。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以学生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的区别为例,可以采取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进行。比如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的光照射到幕布上,因为幕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坐在任何位置的人都能欣赏到电影。而如果取一面镜子,用激光笔把一束光打在镜面上,此时发生的却是镜面反射,所以只有站在特定方向上的人才能看到镜子上的光点。这样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能够把实验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物理模型、结合生活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智慧设计课堂,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乐.浅析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中学物理,2016(4).
作者:金利民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同里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探索
摘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加强实验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及作用,并从实验导入、实验过程、实验作业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实现物理实验生活化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对策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教师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化对实验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任课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实验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更为有效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及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加强实验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开展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概念
教学生活化的依据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育教学中,以某一学科章节知识点为核心,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理知识及物理现象,并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的内容,以教材知识为根本,立足于生活,从生活视角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和实验,最终实现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以及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2.作用
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实验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将枯燥无味的实验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中,认真完成实验任务。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未能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实验导入生活化
采取有效策略,合理导入新课是十分必要的。任课教师要结合生活实践,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例如,教学“汽化”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提出问题:“同学们刚从游泳池走出来时是怎样的感觉?”“冷。”接着教师引入“汽化带走热量”的知识点。采用这种导入策略,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演示实验,可以推动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实验过程生活化
实验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日常生活有效开展实验教学。例如,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关注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答疑惑;同时还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应用。如教学“物体的沉与浮”时,将鸡蛋放进装入清水的杯中,鸡蛋会沉入杯底,怎样使鸡蛋浮起来呢?这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明确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相关的道理。
3.实验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巩固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完成课堂实验后,教师应该布置相应的实验任务,加强课后实验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内容。为巩固“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白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橡皮挂钩、钢笔吸墨水、拔火罐等现象,自主设计“瓶吞蛋”实验。学生课后找一个口径大小与鸡蛋相符的烧瓶,将煮熟的鸡蛋剥下皮,在烧瓶内部点燃酒精棉球。然后将鸡蛋放入瓶口,学生便会看到“瓶吞蛋”的过程。课后实验既能增进实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课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实验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设置探究实验,让他们自主设计方案,认真完成实验任务,深化对实验内容的认识,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路遥.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2):42-43.
[2]范亚颖,卢慕稚.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33-38.
[3]邱小清.浅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2016(8):62.
作者:贾俊柏 单位: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上好物理实验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值得广大教师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一直以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教学设计或实验器材的原因,总会使得实验现象大打折扣。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课堂演示实验
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效果,更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有时传统的实验设计,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将传统实验改进创新一下,反而会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1.密度概念的引入
密度是初中物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同时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笔者原来是这样教学的:(1)让学生先分别称量出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的质量,计算出质量与体积之比;(2)再分别称出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铜块质量,计算出质量与体积之比;(3)由学生归纳分析得出: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相同;②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同;③物理学里,用“密度”这个物理量反映这种特性,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科学概念的引入是人为规定的,许多定义是用一种生硬的方式直接给出的。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这样强行灌输的知识不可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无法熟练迁移、应用。于是,笔者做了如下改进:(1)将体积均为10cm3的两个铜块、两个铁块、两个铝块给学生分辨,并将它们分类。学生可以根据颜色、质量分类,甚至不需要用到天平。(2)将体积均为10cm3的两个铜块、两个铁块、两个铝块用黑色薄膜包裹,要求学生分类。学生可以用天平将它们的质量分别称量出来,质量相同的归为一类。(3)将一组体积为10cm3的铜块、铁块、铝块和另一组体积为20cm3的铜块、铁块、铝块用黑色薄膜包裹,学生只称量质量是无法分类的。这时通过组内学生的讨论,学生会想到还要测质量,并计算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将三类物质进行分类。这样密度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解决,但另一部分问题,必须超越已有的经验,探寻新的解决办法。这样基于学生已有经验,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初中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时,无论从知识基础,还是从认知发展来看,都离不开具体经验的支持。
2.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实验
这一节课,笔者利用右图的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容器底面和侧壁的橡皮膜有什么特点,引出液体压强。在这个实验中,底面的橡皮膜向下凸,说明液体对底面有压强。为什么有压强呢?从橡皮膜向下凸,说明它受到了向下的力,学生很容易想到“由于液体重力作用在底面的橡皮膜上,从而产生了压强”。侧壁的橡皮膜也向外凸,说明容器的侧壁也有液体压强。为什么有这个压强呢?从橡皮膜向外凸,说明它受到了一个向外的力,这个力是液体产生的。液体为什么会产生向外的力呢?学生经过思考,会想到液体具有流动性,产生向外的力,作用在橡皮膜上就产生了压强。从教学的效果看,通过实验引入,学生知道了液体内部会产生压强,并且知道产生压强的原因,从而引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探究。学生由已掌握的知识,逐渐向未知的知识探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疑问,容器侧壁的橡皮膜外凸的程度不明显,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可视度差。针对这一个问题,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如何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从液体压强的特点来看,压强越大,效果越明显。而容器深度却限定了,我首先将水换成了盐水,效果变化不大。后来,换成了硫酸铜溶液。原以为效果会比较好。实验发现,效果仍不理想。后来我又到实验室找了一根合适的玻璃管,将玻璃管插入到容器里,使水的深度大约增加了10厘米。用改进后的器材做实验,效果较理想。我计算了一下,假设原有液柱深10cm,如果插入一根长度合适的玻璃管,使水的深度增加10厘米的话,计算得到圆筒侧壁的压强大约是2×103Pa,可有效增强实验效果。
二、课堂探究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证据,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究性实验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新课程增加了较多的探究性实验,提倡将演示实验尽量转化为学生的课堂探究实验。在“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要让学生知道,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沿直线传播。最初的教学设计,笔者采用了教师演示的方法,让激光在烟雾中传播,可看出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让激光在加液体奶的水中传播,可看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让光在玻璃砖和果冻中传播,可看出光在固体中沿直线传播。从效果来看,现象都非常明显,很容易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课后经过反思,笔者认为这节课的实验环节,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很少积极主动思考,课堂上也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情绪调动不充分。能否将这堂课改为探究课呢?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在探究光在气体中的传播路径时,笔者先提出问题: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怎么样的?通过学生的讨论或联想,会有一些猜想。笔者进一步启发:在平常状态下,能看得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吗?再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有雾天气,穿过树林的阳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个有烟雾的环境吗?利用桌面上的实验材料怎样做实验?到这里,学生就会想到点燃线香,能够制造有烟雾的环境。接下来,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就顺理成章了。同理,探究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时,用同样的办法,引导学生,让光在加了液体奶的水中传播,现象更明显。
三、课后小实验
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课后做一些课堂实验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还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体验。
1.瓶子变瘪
在讲完大气压强后,可布置学生回家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拿一个空饮料瓶,倒入少量热水,轻轻摇晃,使瓶内空气受热后倒掉热水,然后盖紧瓶塞。一会儿后,伴随着“咔咔”声,瓶子慢慢变瘪。这个实验简单易行,学生参与性强,更能体验科学神奇。
2.洗黄豆的实验
学完密度的应用之后,有一些学生对盐水选种不理解。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将家里存放有一定时间的黄豆洗一洗,然后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有部分学生会发现,有少量黄豆浮起来。为什么黄豆会浮起来呢?通过思考,学生会想到因为部分黄豆被虫蛀空,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同理,调制一定浓度的盐水,可以使不符合要求的种子浮起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只要认真反思,用心发掘,就会发现一些改进方法,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周丽萍 单位:广西梧州市第五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很多领域都在积极地进行改革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创新对于新时期的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助力,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摒弃过去教学方式的弱点,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也能够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当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思维;措施
初中阶段的教学属于基础性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小学的认知培养基础之上打开眼界,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诸多的教学任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主题。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都还处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阶段,没有根据时代的改变来更改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渐下降,因此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是要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
一、培养师生情感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是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认为教学就是要把知识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即便是在物理实验中亦是如此。其实,教师的爱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很多非智力因素,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很多良好的品质,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二、精心设计情境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学生对初中物理实验兴趣不佳,原因出在对物理课本身就没有好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还要跟学生进行互动,精心设计一些与本堂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能够让学生去实践证实自己的想法,比如给学生讲解为什么麻雀站在高压线上却不会触电,为什么空心的铁盒子能够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是能够通过具体的实验解答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去探索和证实。
三、创设宽松的环境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时候就会高于生活,归根结底,先要了解物理基础,那就要充分去了解生活,在长期的物理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对枯燥的理论缺乏兴趣,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拿到实验课堂上来进行验证,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实验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物理器材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在实验教学当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此外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循循善诱才能够将学生引入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重视问题的提出与讨论
在实验过程当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每个学生提出的最多的问题,教师也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敢于探索的精神,这是非常正确的现象。但是教师在解答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够直接将答案给出,应该适当提示学生,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尽管问题有可能很难,但是能够在实验的帮助之下可以解决那就最好,解决不了的,通过团队合作讨论来给出最后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过程推理,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也能够独立思考。
五、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就是说,实验所体现出的知识不能够局限在某一方面,每一次的实践都是可以得出很多的结论,甚至对于学生的思维和人生来说都是一次突破,所以,在实验知识的总结上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一方面,将实验的对象作为具体的局部,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推论,最终进行整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结语
实践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人和物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全部发挥,充分挖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实验对象可能涉及的实验范围,尽可能从相同的实验对象上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此,便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守昌.浅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86-87.
[2]高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
[3]白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1).
作者:李德江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第五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设计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对传统教学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基于此,本研究结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及现状,提出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实验教学,分析该模式适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着眼于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期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或手段,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探究过程,是充分而又实在的[1].近年来,全球教育界对核心素养教育发展方式与实施途径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和实践.在我国,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维度共同构成,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世界的完整理解.同时,教育信息化成为全球教育界的热点,学生主体性的凸显成为当前世界教学改革的方向,先学后教理念也逐步渗透于教学改革之中.在教育信息化和先学后教理念的推动下,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笔者针对现行实验教学的特点,将翻转课堂与中学物理实验相结合,初步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为灵活开展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
1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之优势
1.1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等待时间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则显得微不足道.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耐心”等待学生自主学习,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而被强行带入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易导致“盲目实验”和“实验假知”.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提供了较多时间,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时“平衡摩擦力”的原因.实验教学从以往的“按图索骥”到基于问题的探究,满足了学生自主建构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需求.
1.2弥补了实验教科书单一性缺陷
实验教科书缺乏差异针对性,往往实验方案单一.一方面,本土资源可能无法达到相应的实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引发的“生成性”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经研究,“生成课程”的理念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2].翻转课堂提供的课前学习资源实质上扩大了学生感兴趣的范围,为他们创新原方案、建构新知识提供了多种途径.教师利用微课导学及延伸资料查阅等形式适时弥补教材中的单一性缺陷,恰当地运用翻转课堂实现差异性互补.
1.3使物理实验教学走向“生态化”
生态化物理教学理念是指教师整体协调与组织教学系统内外诸多要素,主动开发潜在资源,充分利用创生资源,营造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真实情境[3].翻转课堂将学生的实验探究置于开放性的,与其他共同体、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互动的系统之中,充分考虑影响实验教学的诸多因素,将自制实验仪器、创新实验步骤的“非常规”实验与生态化教学理念相结合,促进学生在真实的物理实验情景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交互作用,有效达成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
2中学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模式构建
笔者结合翻转课堂理念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初步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互联网+实验教学”,如图1所示.
2.1学习资料准备
正如一些学校采用的以“学习任务单”“微课”“导学案”为抓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都是为学生提供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学生实验课前学习资料就是教师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实验拆书包”.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量身打造以“循序渐进,激发兴趣”为原则的“实验拆书包”,包含实验预习导引、微课导学与检测、方案设计与预验证、实验操作指南、延伸资料查阅.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节为例,节选部分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的“实验拆书包”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2.2课前自主学习
实验预习导引如同“实验拆书包”的前言和目录,包括预习目标、导学顺序、实验重难点以及指明线上预习部分和线下完成部分,指引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入实验预习系统.目前已有学校基于MATLABGUI研发了一套专门的学生实验预习系统,可将“实验拆书包”全部置于系统中,方便快捷地传递给学生.微课导学涵盖复杂仪器、大型设备的演示、动画软件模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还有一部分无法演示和操作的实验,比如:实验对象太大(探索宇宙奥秘),实验现象太小(分子的热运动),实验时间太短(火箭发射),实验程度太剧烈(核聚变),可以利用微视频传递给学生.微课在“情景”和“问题”的交互中,引导学生把一般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并及时检学.方案设计与预验证是学生通过导学内容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设计出独特的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后,鼓励利用身边物品自制实验器材,也可向实验室提出申请进行预验证.此环节充分展示学生差异性,发挥学生想象力,也是实验预设性与生成性相融合的体现.实验操作指南即实验流程、注意事项及仪器使用的说明.中学物理实验探究不是完全自主的探究,此环节为实验方案设计失败的学生提供继续探究、归纳总结的机会.学生在经历了头脑风暴后再进入实验操作指南环节,在适度引导下最终顺利进入实验室,开启实践探究之旅,既降低了探究台阶,也提供了宽松的探究空间.延伸资料可以是网络链接的形式,也可以是书籍文献的名称,还可以是实验精品课视频、实验创新案例等,供大家多样化选择利用.延伸资料查阅是为了满足学生探索欲、深化实验知识、迁移实验内容而设计的,这部分内容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设置为选学内容.
2.3实验操作实践
实验操作实践包括分组实验、个别指导、成果展示和完成实验报告4个部分.实验分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成员间的协同作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开发教学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激励组内优秀学生发挥任课教师所不能发挥的作用,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个别指导与组内协作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针对学生差异性提供个性化指导,实施分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实验情况,并将典型问题提取出来,到实际课堂中去讲解.期间教师灵活运用归纳式、点拨式、追溯式和直授式等指导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成果展示采用推选小组代表或随机指定小组的方式进行.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各小组随堂质疑并互助答疑,教师负责督导点评.无论实验成败与否,学生都有展示的权力,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灵活变通展示形式,加强实验的情感体验.实验报告在课堂上可只写出基本框架,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后续逐步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以“测定电源电阻和电动势”一节为例,简要说明翻转课堂的实验操作环节实施过程,如表2所示.
2.4课后评价反馈
课后评价反馈由学生自评、双向评价、教学反思和教师教研4部分构成.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实验反思和自评的习惯,建立学生自评档案.学生可从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发言情况以及与组员进行交流讨论的实效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记录进步之处和改进方向.其次,强调评价的双向性,即评价主体不再只是教师,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基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结论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试题后测(“详述实验原理与流程、误差分析与改进”)、访谈交流(“你喜欢利用物理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吗?你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吗?)、问卷(你希望以后的物理实验教学采用哪种教学模式:A传统课堂,B翻转课堂,C其他)等形式收集.再次,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实验拆书包”的制作是否满足学生要求等.教师是实验预习资源的提供者,是实验操作实践的观察者,是实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学反思是对教师角色和作用的反思.最后,教师教研是基于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后进行的教学交流,为下一步开展实验教学提供思路.
3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教学建议
3.1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室
新一轮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不少学校启动了开放实验室的大胆尝试.有教师提出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陌生的实验器材改为自制器材,将整齐划一的实验室改为“实验超市”,这一系列的改变最终以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展开.学生可根据探究需求,自主申请实验时间和实验器材,学校也可安排实验室开放日,由专门的管理员进行统筹协调或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补习机会和创新平台,更是针对固定课时实验教学的突破性变革.
3.2建立实验网上学习平台
在慕课等学习网站风靡全球的影响下,我国也出现了较多针对中学生的小型学习资源共享网站,其中不乏一些实验内容,但是专门针对中学生的物理实验预习系统却很罕见.随着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依托高校及基础教育实验室的一流教学体系和资源,将实验教学和互联网相结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体验,这将成为未来实验预习平台的发展趋势.建立实验网上学习平台无疑是对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教师TPACK水平的考验.因此,如何建立学习平台,建立何种形式的平台,仍需进一步实践探讨.
3.3在实验情境中评价实验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评价的评价难度在于“先学”过程的不可视化.那么,如何实施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是一个需要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进行实验教学,相应地评价方式也应该改进,例如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验的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都应考虑到,不能仅仅着眼于实验的正误,对实验的失败教师要有宽容之心,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应加强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实验创新方面的评价.建立公平恰当的评价机制,有助于翻转课堂的实施,确定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指标,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是师生关系的重塑和诸多现代教育理论相互融合的体现.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充分考虑了教与学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尝试.当然,不能否定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有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有意义的传递”,翻转课堂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同时,应该意识到,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并不能通过翻转课堂立竿见影,这是一个从“变革”到“适应”再到“常态”的过程.对于进一步实施本土化研究和精细化应用,还需借鉴国际上物理实验改革的新思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与核心素养教育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使翻转课堂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结合真正实现价值.
参考文献
1汤玉林,唐挈.给学生一个基本完整和全面的物理世界.中国考试,2017(3):38~44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张伟,郭玉英.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2):51~56
作者:王力 李贵安 刘洋 郑海荣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