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必须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入手,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培养的突破口。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空间,通过多角度问题设置,改变学生思维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关键词:
物理教学;发散思维;思维灵活性;思维独创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入手,而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培养的突破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抓手。物理学科是一门内容深奥、逻辑严密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作为高中物理学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认识与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转换思维方式去理解问题,能够从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学会发散思维,开阔思维,形成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必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善于联想,思路开阔,极具变通和独创,为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把握准知识点,拓展发散思维空间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也必须注意知识的关联性,不能单纯讲某一知识点,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纵横联系。知识犹如一条链子,环环相扣,那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教师讲课应该从某一环节出发,把前后相扣的环节一环一环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相关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有的教师讲课就事论事,就题讲题,忽略了应该就某一知识讲起,启发学生从该知识出发,前后联系,展开联想。如果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能够运用发散思维,那么借助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讲解《超重和失重》一课时,我先用一台弹簧秤拉起悬挂的物体加速直线上升或加速直线下降,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大或变小,启示引入课题,最后要求学生联想单摆、弹簧秤、气压计等测量工具能否在运行的飞船中使用?为什么?这样将学生所学的弹簧秤等相关知识,一下子跃入了航天领域,由单一的知识点,上升为综合的知识运用。通过联想教学,教师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广泛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感到困难重重,到处是障碍,很难以跨越。看到某一题目,感到无从下手,一脸茫然。原因是这些学生就问题想问题,就问题解决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要多角度设置问题,多途径思考问题,多方面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知识的融会贯通,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程度,教师提出问题的层次性,连贯性。如果问题得体,那么学生在利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讲解机械波这一节时,由于空间、时间的周期性以及传播的双向性,我常常用关键的语句设问:“如果方向由水平向左改为水平向右结果如何?”“两质点关系不确定怎么办?”再如,解决动力学中的变速运动问题,除了用力的观点解决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能量观点或动量观点来解决,最后是否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采用单一的问题设置,学生会感到枯燥,往往居于一隅。如果采用一题多问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前后联系,知识又能够拓展。问题的解决通道是多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固守于一种方法,要形成一题多解的能力。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科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
三、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从单一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也是同一个角度,一旦遇到复杂的问题,就无所适从,这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在常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安排的知识结构进行讲解,没有进行很好的课堂设计。在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让学生想到已经学过的有关定律、公式和性质,思维的方式一成不变,解决问题的途径固守一种或两种,长期下去,学生思考问题形成思维定势。做起试题,只会一味模仿,按照教师讲解的,按照课本传授的,严重制约着自己的思维,没有一点灵活性。如果学生能够改变思维角度,根据条件,挖掘隐含信息中符合题意的条件,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联系,那么思维活动的程度就灵活,解题能力就会增强。例如,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物体到斜面长度3/4处的D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D点滑到起点所用的时间。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师分别让学生用比例法、逆向法、中间时刻速度法,以及图像面积法来求解,这样把思维空间打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勇于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不循常规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已有知识和过往的经验以及常用的学习方法,能够结合题目中的具体问题情境,具体的问题,展开联想,开展探究,善于猜想,别出心裁,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例如,有关重力势能变化量的求解,除了基本的求法外,对于U型管内的液柱及铁链等问题必须有一点创新思维,让学生试着用新颖的“割补法”去做,这样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多进行教学创新,设计新颖而又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仁新.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17-220.
[2]祁忠孝.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青海教育,2008(5):54-55.
[3]杨小兰.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发散思维能力[J].物理教学探讨,2008(7):14-16.
[4]林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新课程(教研版),2012(1).
作者:董晓华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