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理教学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物理教学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互联网+物理教学探究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从物质形态来看,学校就是教育学生的地方,学生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教师的教育方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当下的“新常态”。

一、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上使用课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传统课堂上课的时候为了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益,课前准备中往往提前将上课要讲解内容制作成课件,图片的收集、视频的应用、问题的设置都是事先预设好的。上课就是教师将书上的知识在课堂上演绎一遍,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程度。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教知识,不是为了教学生。不论学生听懂没有,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在设置课堂练习时,都是课前准备好了的,没有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试题的针对性不强。

(二)作业的布置未能得到分层和及时反馈

布置的作业,往往就是通过网络收集到大量的试题,进行有效的筛选。再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整体反应情况,估计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接受层次。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内容就是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或者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练习册选择一部分试题进行作业布置。但是不能做到学生中已经掌握好的就可以不做或者少做,学生还有困难的内容多做,做后再及时纠错和讲解该部分知识。学生的作业有错的地方往往都是在第二天到校教师批改作业后才能知晓。

(三)在课堂上引入视频,是对实验现象不明显

的实验进行补充对于视频的利用往往就是在课堂上播放,将很小的现象放大、将很慢的过程缩短、将很快的瞬间定格、将不易观察到的结果特写。但是在课堂上不可能做到让学生反复地观看、细细地品味,往往就是一闪而过。对于没有理解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二、互联网+教学,引领课堂教学大变化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堂翻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利用互联网上传制作好的“微课”,学生在家就可以学习新课,上传在QQ群里面,指导学生预习新课,观看微课并完成对应的课后练习。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学习,如第一次没有看懂微课内容还可以反复地观看直到了解为止。我已经做过多次的尝试,《阿基米德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学习的效果很好。上课时,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讲解难点和重点,可以根据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

(二)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我的课堂上,第一个环节就是自学检查,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对错情况,根据学生生成情况,适当补充学习内容。在教学中使用Hiteach软件,每一道习题都可让学生全体投票,进行数据统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教学重点,通过灵活安排教师讲授、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合理分配时间。投票和统计、挑人和计时、照片现场传送到黑板等功能便于及时组织评价。

(三)互联网可将课堂教学思维展现出来

我执教的云班就是利用Hiteach软件,可以将上课学生回答的问题统计记录下来,教师讲课笔记和痕迹能有效保留。课后将这节课内容上传到网上,学生和家长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可以通过网络再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观看学生上课的表现情况,复习课堂的相关知识点,展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

(四)互联网使课后作业布置更加方便

学生提交后就自动生成学生正确率、错题集、题目的详解。我布置作业采用作业软件,可以实现以上功能。学生不用等到第二天老师批改后再作评讲,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纠正,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查能力。

(五)互联网丰富了师生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对课堂的最大冲击是改变了“教、学”资源的结构和形式,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且更具吸引力。一方面,具有人机对话优点的可交互的资源使课堂上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通过链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上,学习内容操作性比较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互联网有助于学生提高生活技能

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当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自护能力和自理能力。现在我们通过教学软件,如“学生安全教育平台”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自我保护,看一些如何在火灾中自救和逃难的多媒体软件;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消防知识或一些地震知识。此外还通过学习平台,让学生做一些以自护为主题的电子小报、绘画、动画和网页等,学生在学会做这些的同时,也学习了更多的课外知识。

(七)互联网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学校网站中增设了“学生频道”这一栏目,让学生在此倾诉自己的心声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交朋友,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沉溺于虚拟的时空,进入现实生活,学会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等。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责任感、自主性、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逐渐在孩子们身上显现。

(八)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设了情境,激发了欲望,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图画、文字、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带进了知识的宝库,让学生们的思维插上了展翅飞翔的翅膀。

总之,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位优秀教师和专家学习,可以看到海量课程资源,可以轻松进行家校互联、课后师生互动。互联网+教育的脚步不可逆转,我们只有主动融入、不断学习,才能走到时代前沿。

作者:李伟 吕升洪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