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探寻(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物理教学探寻(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探寻(7篇)

第一篇:微视频资源助力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工具和设备开始进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微视频资源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被提出的,由于其具有片段化、形象化和精简化等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作用.所谓微视频是指时间介于30秒到20分钟之间的视频小短片,内容涵盖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实验操作等,播放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和多媒体设备等播放.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积极借助微视频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能够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枯燥感,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对借助微视频资源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讨论.

1利用微视频资源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微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学习物理概念和公式时,大多数的概念和公式都是对生活知识和常识的总结,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浮力的概念和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播放“水中沉浮的小球”的视频,将浮力简化成一般的生活现象,还可以鼓励中学生自主操作该实验,使他们感受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以更好地体验浮力的大小.在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强化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和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了生活的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利用微视频资源可以创设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情境,这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2利用微视频资源展示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这就使得教学中存在很多难点:有时教师仅仅依靠语言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再加上初中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各种知识体系还没有形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样教师就可以积极借助微视频来开展教学,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各种感官,清晰地展示物理教学过程,以做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视频播放央视10套的《原来如此》中的《抱不住的孩子》的视频,即人抱着模拟的孩子在不系安全带时,飞车遇到了障碍物,人和怀里的孩子都飞了出去,导致事故的发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中涉及到了人、孩子和车,最初三者是以同样的速度运动的,但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车的运动停止了,但是人和孩子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最终飞了出去.在该过程中教师再进一步提出“惯性”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多了.微视频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这样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鼓励初中生自主搜索或者制作微视频,毕竟现代化信息和电子设备在初中生的生活中很常见,教师对该部分资源的利用,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3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演示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条件、设备等的影响,很多物理实验都是靠教师表述来完成的.这样一方面学生没有真实的实验体验,对于实验结果的理解只能靠记忆,长此以往,消磨了很多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物理上的验证性实验较多,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实验错误的理解,即只要是验证性的实验要验证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背过就可以了.此外物理上还有很多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这都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学校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场地的基础上,还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借助微视频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的演示.例如,光的色散实验,不仅要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演示的过程往往需要重复很多次,才能取得最终的结果.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把该部分实验录制成视频,在上课的时候演示,有效解决了天气变化的影响,也使得实验效果较好.当然,很多实验教师还是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并尽可能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独立操作.

4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专题复习

首先,初中生掌握的物理知识是比较零散的,教师可借助微视频制作知识网络图,通过知识网络图的播放,使学生检查自己复习过程中的漏洞,鼓励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复习方向和复习进度.其次是教师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微视频制作,鼓励初中生开展专题复习.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将物理知识按模块划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同时学生在观看思维导图时,也能将抽象思维形象化,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复习到力学相关的知识的时候,老师便可以将力学相关知识作出一个知识点树来,主干部分知识以及对应的分支通过这种形象的视频进行展现,学生能够非常形象且系统地进行复习,并将过去碎片化的知识点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知识脉络,这种视频通常时间较短,短时间内汇集较多的知识,学生的接受度较高,很适合复习.最后是教师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鼓励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身边的电子设备自主制作微视频.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对于微视频的制作有其独特的见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制作的微视频,教师更容易找到他们知识的不足,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力学分支———滑轮相关题型的微视频的时候,学生需要收集滑轮的常见题型及基于常见题型转化而来的复杂题型,以及对应的公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只有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主次分明,前后有序地将知识点罗列入几十秒的视频中.

综上所述,微视频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初中的微视频资源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时代的元素,积极利用微视频的作用进行教学改革,以充分借助教学硬件和软件促进教学改革.当然中学生自身也应该具备学习的意识,借助自己身边的电子设备和信息设备,多学习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逐步实现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作者:徐圣祥 单位:海安县胡集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摘要】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STS材料和物理学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有机整合教材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素养;实验探究;STS;物理学史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素养成为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我国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到理解精神,掌握精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做到科学素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所涉及的大量物理规律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严谨地分析和归纳、科学的总结,以得到相关物理知识为目标。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实验探究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懂得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的原理、规律都来自于实验探究,并且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掌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操作技能;再次,教师要明确实验探究是学生的探究,务必让学生独立完成,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和归纳,逐渐形成稳定的行为和品质;最后,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体会物理学家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和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意志和品质。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关系时,笔者的做法是: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如连接电路时开关所处的状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及其量程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闭合开关时变阻器的滑片位置等。然后分组进行试验:①小组进行讨论,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关系提出猜想或假设。②各小组展示猜想,师生合作,对猜想进行归类分析,并剔除不合理的猜想。③小组合作,画出实验电路图,设计实验方案和数据记录表格。④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⑤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⑥小组对实验进行评估,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⑦小组进行总结,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学生通过本实验的探究过程,提高了表达、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极其重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验探究,更要重视实验探究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获得体验和技能,提升思维和增加智慧,进而形成意识,完善品格。

二、通过“STS”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STS”教育是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技术情境和社会情况中去学习理解科学和技术知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去认识和掌握科学理论、科学方法,进而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用好教材中的“STS”材料

“STS”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全面,知识丰富,涉及的科学领域较广,是增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成素材。教师要通过“STS”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科研成果,了解新技术材料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的成就和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教材中的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技术等就是较好的STS素材。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尽可能查阅相关资料,弄清其特性和用途,力争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如讲解半导体内容时,要做到以下三点:①介绍半导体的电学、力学、光学、热学等基本特性。②介绍人们根据半导体的不同特性制成了二极管、三极管、压敏电阻、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③介绍这些电子元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制成了电子秤、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和热敏温度计等)。

2.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和信息网络中“STS”素材

电视媒体中经常介绍国内外高科技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计算机网络中“STS”素材应有尽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地渗透国内外的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如新材料、新发现、新探索等。例如,在讲解能量的转化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并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全面分析火箭发射和一号卫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在学习长度及其测量时,教材介绍的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内容较浅显,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教师在教学前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了纳米技术的概述、纳米材料的种类和应用,并制成幻灯片,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知识,也能通过研究过程了解科学方法,还能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重视社会生活中的“STS”素材

物理学来自于社会生活,同时又回归社会,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物理学应用和与“STS”相关的事例随处可见。如:熟透的汤圆会飘起来;冰箱里内冷冻的食物表面有白霜;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到室内,镜片上出现水雾;北方的冬季,工人为使冰雪路面尽快解冻,在路面上撒盐;汽车加速、减速和转弯时乘客会倾倒;妈妈炒菜时闻到香味;登山队员登珠穆朗玛峰时,用普通锅煮不熟饭等。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或列举学生较为熟悉的物理事例,不但能够扩充教学的内容和增强课堂情趣,消除学生头脑中物理难学的疑虑,还能更好地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三、通过“物理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辩证发展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物理学史中包含了大量科学思维形成和发展的案例,内容与物理教材紧密相连,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物理学发展既蕴含着丰富物理知识,也蕴含着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体现着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对学生全面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物理学史,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发现真理、坚持真理的艰辛,还能学习到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如尊重客观事实、毅力顽强、勇于追求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物理学史丰富的史料及其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把物理教育过程看成是“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的过程,把物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转化成历史上文化创造者与今天学习者的对话。物理学史上难于攻克的部分往往也是学生难以学会的地方,科学史上关键性的突破和物理学大师们伟大贡献的精华之处,也是教学重点所在,某些错误的表现形式也会是非常类似的。比如,认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大体上与所受重力成正比,从相同高度落下,较重物体下落较快等概念。在物理概念、规律、理论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告诉学生结果,要求学生记住规律、会用公式,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结果取得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历史,其中蕴含了物理学大师们迷人的科学风采和他们在取得结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智慧。对物理知识的历史考察,可以把发现的本质放在更真实的背景下,使学生真正懂得它们的本质,得到超出于定律和公式的许多启示。物理学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形成朴素的唯物观和方法论。同时,物理学史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揭示了物理学科中的科学美、物理知识中的文学美,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美和实施情感体验的艺术美。初中物理教材蕴藏着丰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内容,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渗透到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机结合。

作者:杨思团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中学

参考文献:

[1]何仙华.科学素养教育在我国初中综合课程变革中的历史演进[J].上海教育科研,2008,(3):54-55.

[2]钟启泉.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4.

[3]宋静.浅议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6,(5):4-6.

[4]孙莲红.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66.

[5]魏冰.让科学史走进课堂──介绍一种科学史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2002,(2):38-40.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物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只是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新课改的环境下,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很难兼顾每个学生的需求,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是实现差异性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它特有的内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潜能,使教学优化,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分层教学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体系、内容等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更符合素质教育下的基础教学体系.在基础教育中物理的新理论是:①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②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③提倡多样化发学习方式,全面发展;④关注科技的发展;⑤有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1.学生分层

班上的学生很多,在班内如果确定分层的教学模式后,应该选择合适的班级展开实验,并找一些班级和此班级进行比较.在分层教学的班级中,要求学生层次多、成绩和很多方面差异比较大.(1)科学分层.要做好学生和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听取班主任和其他的意见,对学生要做到比较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不同的参照因素对学生分层,比如智力、基础、能力、态度、兴趣等等.(2)合理编组.分层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4人或6人合作小组,然后分成不一样的组,这样有利于学习小组的相互合作,交流等,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有时候还可以开展小组比赛,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团体的意识.(3)动态分层.分层前要学生明白分层只是手段,是暂时的,目的是共同进步.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各小组进行动态调整.激励学生上进.

2.教学目标分层

在义务教育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打基础的课程,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上,要落实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一是按照当前物理课程标准,适当的安排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注意提高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只按照当前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只进行适用的知识培养,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三是依照课程的标准,立足于基础知识,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3.施教分层

(1)备课分层.对于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对各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2)课堂教学设计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教学设计方法.(3)辅导分层.在课上、课下的时间,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既要完成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还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另外,还要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测试分层

对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差异性,教师要设计多层次的测试,对教学成果进行反馈.测试分层的优越性表现在,考试内容多层次,考核的评价多角度等.在分层测试中,要注意课堂教学的需要来改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当的检测试卷.

5.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具有总结、归纳、反馈、改正、提高等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照顾个体的差异,要对层次学生表扬,使其得到鼓励,对中等层次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提高竞争意识.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自己的提高,体会自己的不足,自我认识自己,发现潜能,建立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发光点”,挖掘学生潜能.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1.实施过程

选取了初一四个班级,普通班2个,重点班2个.对其中普通班和重点班中的各一个班级进行分层教学,其他一个班级为传统教学.

2.课程具体步骤

(1)新课导入,目标展示此处为集体授课.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进入,在内容上表现“挑战性和探索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者实验提纲等,介绍实验器材,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要在已有的提纲对实验进行猜想和设计,然后对实验进行探究,多动手,多尝试,完成实验,得出结论.(2)实验探究,协作探讨物理是实验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操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构建物理概念,形成科学是思考方法,理解物理规律.这个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交流、协作、互助中进步.(3)精讲答疑,深化目标学生实验得出初步结论或者定律后,学生想知道自己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否正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组、某层次学生的实验现象、过程和结果等进行评判,然后提问,最后总结出正确地结论,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思考自己实验的结论.(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分层次出题,有基础题、提高题、扩展培优题.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练习,对于习题,要系统、科学、层次,对于每个层次学生的难度与数量适当.各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的题目后,鼓励学生完成高难度的题目,达到层次训练,提高学生的水平.(5)归纳小结,目标延伸总结要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尤其是低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回顾课堂的内容,然后中层次和高层次的学生再做补充.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在形式上的单一,要求上的划一,从教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千篇一律,以学科中心.实施的过程中,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有很好的作用,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骆华勇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中心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完善,当前教育从传统教育模式走过来,在如何加强素质教育这个课题上,传统教育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是完美无缺、无需改革的。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必修的物理课程要融入素质教育,在优化传统物理教学中系统传授知识、扎实打好基础的原则上,要敢于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中只看“分数”的单一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物理教学;融入;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国家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笔者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入素质教育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与生活。同样,物理知识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密,形形色色的自然界中,有不少现象生动而深刻地反映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用这些实例体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物理课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进而启发思维、发展认知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物理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物理现象产生较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并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演示实验直观、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直觉兴趣,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得以清晰明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与分析、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的应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从多方面去探索问题的结果,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物理教材中许多章节课后都有想一想、议一议就是培养求异思维,作为老师不应该包办代替,灌输答案,不能把要求学生的想想议议变形为教师的说说讲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得到培养。例如,现有有一壶0摄氏度的水,请同学们用至少8种方法使改壶水的水温升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要让水的温度升高,就要牵涉到对流、辐射、热传递、能量的转化以及热平衡等物理规律,还需要运用到光、电、热等方面的物理知识点。当然,教学中多运用类似的例题进行训练,能够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通过各种各样题型进行的训练,既能够使学生熟能生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独创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教”给学生创造性的“学”营造氛围和搭建平台,加强学生的研究性活动,培养创新实践意识。例如,教学《比热容》一节时教师要考虑:怎样在一个课时(45分钟)内既要让学生掌握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又要处理好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即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我们知道,由于比热的概念、单位以及物理意义,水的比热较大及其应用都十分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比热的概念前,第一步可以这样提问:汽车水箱中加水的作用是冷却,能够让发动机长时间地运行,在水箱不用其它液体而用水是因为水十分便宜吗?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后进行第二步提问: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是相同吗?学生面对这些陌生的知识点,迫切需要了解,物理老师可以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创新为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在相同吸热的条件下,水和煤油谁先升到同一个未温度上?观察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快的是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这样就可以引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结论,水到渠成的得到比热的定义。当掌握比热的概念及单位后,还可以设问:“一杯水和一盆水相比,哪个的比热大?若把一根铜丝截成两段后比热怎样变化?”等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比热的理解,最后,还可以通过比热表水的比热较大的实际来解答之前提出的问题。这样层层设问,让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的求知欲中,也使学生的脑、口、手得到有机融合,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四、加大探究性实验力度,发展学生探索意识

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详实的做好,有的还把实验结论先展现给学生,如此只能让学生被动的进行物理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单调,没有创新性和灵活性,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和动力,如果老师可以创设一些不同常规、新颖鲜活的问题,积极构建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思维发散,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索,并科学的提出丰富的构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最终明确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样训练既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创新,让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说,“一学生在测量额定电压为3.8伏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他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伏,电流表量程足够,但电压表0~15伏的量程已经被损坏,而0~3伏的量程可使用。怎样测定灯泡的额定功率呢?”我们知道这里面有超越范围的条件:首先,当小灯泡的两端电压达到3.8伏时,才可以从电流表上得到额定电流来求结果,但电压表又不可以高于量程使用。第二,要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求异思维,抓住串联分压的知识点,让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进行并联,当小灯泡可以正常亮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只有2.2伏,能用电压表0~3伏的量程测量。实验中善于运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收获不同的实验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综上,初中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基于实验,始于问题。物理教师抓住知识和实际进行渗透迁移,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物理想象和实验中,创设富有情趣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探索物理知识和规律,使学生系统的把握物理知识,培养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罗鸿麟 单位:贵州省册亨县巧马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均社.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年25期…

[2]彭远发.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08年49期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提高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青少年打开物理世界大门并向前迈出的第一步,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就其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接触的物理学科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只是一开始被物理课上精彩的实验所吸引,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他们学习的失败,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如何通过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物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习物理保持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物理教师是学生爱学物理的动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是人师,而不是教书匠,真正的知识传递包含着思想感情的传递.”《学记》中亦写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一科的老师而喜欢上这一学科,有些教师不但能胜任教学工作,而且与学生关系特别好,学生特别喜欢他,会努力学习这位教师所教课程,甚至非常认真地学习,哪怕他以前不感兴趣或者感觉困难的学科.这样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了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师生情感交融,相互感染,教学过程中各自体验着授予知识的愉快与收获知识的喜悦.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自觉地把教育情境中的一切要求转化为自觉的需要,使得“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新课标》提出物理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少教多学”理论的提出与实践,符合这一教育理念.比如进行物理习题教学的时候,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能很轻松地掌握了,而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却还陷于苦苦地挣扎之中.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如果还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往下讲,则可能出现或能力强的“吃不饱”或能力弱的“跟不上”的情况.如果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老师把控大方向,布置学习内容,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学生“异质分组”,好帮差,既使能力强的学生在掌握的必要内容后,通过帮辅同组同学巩固和内化了知识,又提升了自己的讲解能力,还可以使能力弱的同学得到更贴切地帮助有所收获而不会被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关注,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合理制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内容

首先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否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会使学生因为难度过大而失去信心,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物理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想象着一场战斗结束战争,不能试图在一堂课内全部完成对某一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而需要通过后续的教学,逐渐加深理解或达到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对于刚上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并没有学图表知识,如果把路程-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的相关内容急于在讲这一章的时候加进来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学习困难,所以建议安排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理解速度概念.将教学重点放在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物理意义上来.而借助图表展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的内容可以等到学生在数学中学习完图象知识后再补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保护学生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空气的“力量”》一节,安排覆杯实验等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压的存在,同时又安排学生做拉小吸盘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观察与体验相结合,符合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测量大气压时,托里拆利实验又会因汞有毒而不能在课堂上演示而改用多媒体播放录象来介绍实验.进行习题教学时,可以“少教多学”,采取分小组合作、好帮差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整个教学过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杆秤、扳手等工具.通过使学生经历应用的过程,引起他们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应有差别.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及时表扬.比如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什么是”、“是与否”、“二选一”的提问.如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吗?对一般的学生进行“为什么”的“理解提问”.如为什么重力不一定等于压力?为什么衣服要在通风的地方晾晒?而对优等生应进行一些“运用提问”以发展其的思维能力.如为什么串联电路额定功率小的灯泡反而亮呢?提问要有趣味性、目的性、针对性.

3.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特长吸引学生注意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养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同时实验教学也是最能吸引学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教学手段.因此,实验对落实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过程设计须巧妙,让学生在惊讶与笑声中思考并解决物理问题.如有一次公开课,讲的是《空气的“力量”》一节,其中有一个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的演示实验是用大小两个试管(小试管能放入大试管里去),在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封闭的一头插入一小段进去大试管里,把大试管转到口朝下,里面因为水流出来而形成真空,小试管就会被外面大气压推上去而不会掉下来.准备这个实验时,我发现这个实验演示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并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成功.于是我索性在上课演示时故意安排失败几次,然后请学生上来尝试着做,如果他们失败了并不会沮丧,因为老师也失败了;可如果他们成功了,那就会获得极大地成就感,因为老师都失败了而自己却能成功.让他们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极大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也更愿意思考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从而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正确实施评价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地保障

1.练习作业的布置要紧扣知识点,有梯度

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作业布置得必须紧扣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在作业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所学知识.让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所学有所用,获得成就感.作业的布置还要有梯度,由简单到复杂,先基础再拔高,让学生比较好得的掌握本节知识后再去做比较综合的难题.要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若不然,因为题目设置的梯度不够合理,就会出现学生在自己所喜欢的物理老师的引导下很开心地上完了一节物理课,但到做作业时却过早的碰到过多的难题,做不出来导致信心受影响,好象遇到一盆冷水,把所有热情都浇灭,慢慢地产生“习得性无力感”而放弃学习物理.所以作业布置方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使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2.考试目标设置要得当

学生学习完一章新知识之后,通常都会组织一次测验来检测一下学生对这一章知识掌握的程度.于是就出现了测试目标的合理设置问题.不能把测试目标仅仅设置成诊断学习效果,更多地需要激励学生学习.在各次的测试,各种类型的考试中,符合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要使难易题目所占比例合理,试题一般不要太难,绝大部分题目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及格率适当大些.让学生能够在努力一段时间后,能取得比较高的分数,让学生感受到前面一段时间的努力有所收获,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中,作为物理教师应该着眼于通过提高教学有效性,改革教学方式与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者:廖仲权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思维导图实践

摘要:

当前,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教学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部分,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知识能力,而且记忆和思考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物理可以说是初中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不仅是让学生对物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而且是为了能够给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实践;分析

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是属于理科科目,所以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而对初中生物理思维的锻炼和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加具有技巧性的学习物理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把基础部分知识学习完整,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将物理知识学好。而思维导图在物理当中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思维导图的实际意义以及作用充分的展示给学生,并且结合物理书本当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充分的接受并且运用,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物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一、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的物理知识虽然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仍然不能够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基本上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但是物理这门学科当中的很多内容和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单纯的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一定的记忆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由物理定律而提出的,大多数都是人们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总结才得出的,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实验教学的力度有所加强,只是单纯的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物理的实践上缺乏动手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1]。物理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脱离实践和思考,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却恰恰将实践和思考没有重视到,面对这种形势,需要对物理教学中的重点进行分析,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的形成一种良好的物理学习意识以及思考思维模式。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1、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也可以被称为是心智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充分的发散出来,而且能够在实际的物理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辅助性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将与物理教学当中有关系的一些知识点利用一些箭头或者是其他的标志进行相对应的标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图形的标记来进行知识的记忆,对一些复杂的难点或者是知识点,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加方便的理解和认识,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能够清晰可见,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其自身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转变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转变,让学生能够逐渐的认识到自己是整个课堂当中的主体,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比如在进行电学、光学的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将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利用一些习题来强化这些知识点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认识到光是什么、电是什么,而光是怎样出现、电又是经过如何的过程来进行变化的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却并没有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课堂当中的重点知识以及学习脉络思维进行详细的理顺,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下,逐渐的找到课堂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这样才能够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形成一定的保证[2]。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之前对思维导图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在课程结束之后在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对课堂的重点进行加重的训练和记忆,在复习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回忆课堂上的重点知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力,而物理相对来说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更多丰富的物理知识。

3、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

虽然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主要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来进行,但是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是格外的重要的,在教育改革的不断影响下,教学要求也跟着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对教师的自身要求以及专业性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3]。而在思维导图应用在物理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对师资的要求也相对来说比较高,教师不仅要掌握好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相关教学重点,而且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思维导图与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对教师的能力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对这些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且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决,对实际发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符合初中生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将思维导图模式广泛的应用到初中物理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胡希英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锦州.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0)

[2]张玉国.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02)

[3]梁佳伟.解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01)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有人认为,理科课程中不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误区.理科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初中物理学科.在自学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物理的重要基础.

一、明确阅读要求是学生高效阅读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目标和明确的目的进行阅读.有了阅读目标,学生在阅读中就有了方向.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涉及力的作用效果两个方面的正确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我对学生提出阅读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进行叙述;能够对教材内容有所理解;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相关的知识、现象,结合实际举出相关的事例.列出这样的总体要求后,让学生对课外内容进行阅读自学.有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学生的阅读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为了检验学生对这几项要求完成的程度,在学生阅读后,我提出如下相关问题:通过阅读,请同学们说出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的是什么?通过阅读,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归为几类?我们所说的力的作用效果指的是哪两个方面?具体表现是什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通过阅读要了解的信息和需要把握的知识点,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奠定基础.

二、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和插图

初中物理的阅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对未知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和公式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和插图.学生的理解困难,往往来自物理课本中对于一些公式和插图的主观认识困难.在这方面,有的是由于课本中的公式和插图晦涩难懂,有的则是由于学生缺乏克服阅读障碍和困难的决心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和插图,让学生养成迎难而上的阅读习惯.例如,在讲“压强”时,在学习压强公式P=F/S后,学生懂得压强的概念,但是学生对照学过的压强公式理解和认识液体的压强公式出现困难,表现出对所学公式和图象的不理解.如何让学生建立起压强公式P=F/S和p=ρgh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象,使学生在头脑中获得液体压强的模型,再引导学生对公式展开推导.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材料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直接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中的难点包括公式和插图,让学生对阅读充满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启迪,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

学生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把文字内容和学生的主体认识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加工的过程.教师要把涉及学生理解方面的材料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学生搭建实施创造性阅读的平台,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创造性发展.例如,在讲“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后,通过阅读,学生对物理世界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通过做功,让一块冰熔化,此时由零摄氏度的冰变为零摄氏度的水,在这样的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并没有改变,那么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直接给予解释,而是启迪学生自主地发掘与之相互关联的物理材料,并引导学生对相关联的物理材料进行创造性地阅读.通过有效的加工创造,把相互关联的知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通过彼此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发挥和探索,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结果.为此,我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内部分子结构和物态变化中的知识,并启迪、引导学生对这两块知识开展阅读加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提示,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获得顿悟.可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迪和引导,让学生开展创造性地阅读,是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物理材料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关系,学生很难理解和发现,教师要做这样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发现.

综上所述,在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环境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走出背公式、定理的误区,才能从根本上重视物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趣味性.

作者:王亮 单位:江苏南通市八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