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探究(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探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探究(10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方法研究

一、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所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奠定基础;第二,设问原则。即基于设问来营造出良好的思考环境,通过学生的深入探讨与思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具备发散性思维;第三,个性化原则。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独特的观点见解,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确保学生能够在平等且自由的教学空间中来展现自身的观点与想法,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实践出真知,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物理理论知识为支撑,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验证,并通过实践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第五,活动性原则。即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合作探讨等教学模式下具备这一思维能力。

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过程中所面临的阻碍因素

第一,从教师方面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束缚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过于滞后,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长期忽视,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主观积极性难以被调动,无法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且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第二,从学生角度讲。首先,学生现有知识量偏小,无法将各学科间知识进行系统性贯穿,进而相应的发散性思维受限;其次,封闭性强。基于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其自尊心较强,面对抽象的物理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愿提问,亦或是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致使其发散性思维难以被挖掘与培养;最后,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加上物理学科的抽象性较强,致使缺乏学习兴趣与明确的学习动机。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具体方法与实施策略

(一)培养方法

1.小组合作教学法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有效理解,进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其能够具备该学科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小组划分,每组成员大概在5到10个,确保每小组总体的能力水平相当,进而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实现对问题的探讨,在短时间内汇聚不同的观点。比如:在“互成角度两个分力的合成”内容上,为了明确合力的变化,教师可以将两个分力与夹角作为变量,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逆向思维教学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能够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从结论出发,使学生更好的实现对知识的连接与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电流产生磁场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这一知识内容后,提出“磁是否能够产生电”这一问题,在讲解功能转化为内能后,提出“内能是否能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这一问题,促使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心智图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以颜色、线条以及符号等将自身的观点进行绘制,进而形成心智图,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绘制心智图各个分散节点的过程中逐渐具备这一思维能力。

(二)实施策略

在实际落实如上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通过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来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第一,创设教学情境。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的投入思考中,进而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培养学生这一能力奠定基础。第二,以发散点为基础进行设问。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明确能够引起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的点,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进而由点到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第三,以多种解题方法来促使学生以灵活的思维角度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在思考不同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法、逆向思维法以及心智图法来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来确保教学方法的完善落实。

作者:王艳平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探究式学习应用

一、高中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当教育部作出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的举措之时,就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和前进的道路上.同理,探究性学习也慢慢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认可.高中生作为身心发展都比较成熟的群体,在接受探究性学习方面更具有适应性和必要性.物理是一门理性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大量严格的实验,得出结论,然后站在事实的基础上,证明结论.同时,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主动参与、探究课题、勤做实验、探索讨论并且思考,然后得出结论的这种思维模式,因此,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探究性的科学学习方式去培养有创新性的人才.

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方法

(一)探究理论教程

物理离不开探究,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探究的基础上诞生的.同理,创新离不开原创,原创就是物理的理论教程.理论教程中,前人已经对各项数据都进行了实验分析与探究,最终将理论呈现在大家面前,而学生是无法体会到这种理论的由来的,更加不理解这种思想的形成,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去体验科学家理论的形成过程,探究科学家们每一次对实验现象及科学的质疑、猜想、假设、实验、证明,切身体会科学的实质和内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探究理论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科学理论探究的质量,感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的教学方式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言传身教,学生接受、掌握知识,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种主动地位,当然,前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性的学习是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因此掌握的知识比较扎实和深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题的学习之中,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和研究,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物理的一些相关规律,分析物理数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总结中完成这次探究性的学习,教师不再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可以倾听学生的想法,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探究轨道,适当时机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讨论与研究中.

(三)探究性学习是开放的

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索科学的学科,它激发学生的开放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布置开放性的探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参考系”的概念时,简单讲解它就是一个参考系数,而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却是让问题解决起来难易的一个重要标尺.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再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车相对于房子来说是运动的,而相对于车里的人来说,却是静止的”,针对不同的运动物体,它的参考答案也不同,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选取任意物体,还可以与同学、朋友、家长探讨,答案不唯一,旨在用开放的手段引入探究性学习.

(四)开展课外实践能力

课外物理的学习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各项事物,这些事物反映出来的一些现象可以用物理学的理论去解释,关键是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了解生活中物理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展多项课外物理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亲近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在探究任务中,可以独立发现某一事物中隐含的物理原理,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关注常见的事物.这种实践教学的引领,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更多有探究性的问题.

三、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的重大举措.这种学习方式,依据于学生获得课堂理论知识,去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获得一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发现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物理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每一次的物理数据提供实践支持,使得研究结论更加服务于理论学习.

四、结束语

教学工作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忱,让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加深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拓展了学习空间,同时也拓宽了老师对教学研究工作的再理解与再突破,为教学研究指引了新的方向.当然,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和指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推广,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参与,老师引导,企业支持,这样在全社会的大环境下,创新和探究意识才会得到真正的传播与继承.

作者:石建斌 单位: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多媒体应用

一、加强信息技术的意识

在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今天,学校里不断会配置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以及网络、网速的提高等方式。以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为了不落后,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积极主支的运用信息技术。抱着优化课堂教学理念,试着根据教材内容自己制作几张PPT,也可以去网下载一段与教学有关的视频,下载一幅动画去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再把它用到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添了教师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网上可以学习好的教学设计,搜集相关试题,下载最新的试卷,观看名师上课,参与网站的教育论坛,参与网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当前物理发展动态。如中教网、中国名师教育网、中学学科网,新课标第一网、第一课件网。俗话说:“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还要有一段从认识到自觉应用的过程。信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这里强调的是长期的学习计划。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相信只要不断的积累,以后运用信息技术肯定会得心应手。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可以启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中的图像、视频、声音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上的认识,会极大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课堂中来,并且能积极的思考,从而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如学习“力”这节课时,利用播放视频少数民族中的一项活动——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引入力。学习“宇宙航行”的时候,播放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视频资料,他真正为人类迈向太空提供了科学思想,从而引入人类如何走出地球,飞上宇宙,探索宇宙的奥秘,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学习的情景中,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2、再现物理实验过程、突破重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是有些实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完成。为了证明分子在不停的做规则运动,将水注入硫酸铜溶液中,10天后水与硫酸铜之间的界面才变的糊,20天后,它们才彼此进入到对方,基本均匀。那么这时候,把实验视频引入到课堂中,不仅看到了实验现象,更是节省了课堂上保贵的40分钟。利用白板中的放大镜对一些器材如游标卡尺、电流表、电压表等各种仪表的读数进行放大,清晰度高、可见度大,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掌握。利用Flash动画,再现物理现象如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极形象又直观。对于一些微观、抽象的实验,更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天体的运动都可以再多媒体中体现。甚至可以用多媒体建立物理模型。如运动学中的“质点”,电磁场中的“电场线”和“磁感线”,“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模型等。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3、重组整合、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复习一节课,首先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写出结构图。这样下来,一节课都显的非常紧张。而利用多媒体对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重组和整合的演示,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并且再复习过程中再补充相应的一般题,变式题。这样做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通过习题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

我们应当肯定多媒体的引入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教师整节课都用PPT来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都放到了幻灯上,为了不忘记每一个细节,把所有要讲的话都要用文字记录,课堂变成了PPT的放映。有老师曾说,有一天突然课件打不开了,急的头上直冒汗,不知道如何讲这节课了。课堂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的是多样化。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有教师为了省事,甚至连演示实验也用仿真实验室来代替,经常采用这样虚拟环境上的学习方式,就成了纯粹的讲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给学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份的依赖多媒体课件,不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找准了展示课件的最佳时机,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件的使用的高效性。

四、总结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大胆尝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努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用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作者:张德军 单位:宁夏中卫中学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分析

1.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将抽象的物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知道,高中物理学科相对于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升华,其中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抽象,如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定理,如果不能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势必会很困难,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学生会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更加容易的掌握好物理知识,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因此,这项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影响物理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1.2.高中物理学科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知道,物理教师作为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带头人,对于学生物理知识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强化高中物理教师的素质与能力问题以是迫在眉睫。具了解,当前背景下还有诸多物理教师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在大量的教学工作中还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组织物理教学,同时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按部就班,不能有效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影响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提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2.1.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为物理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的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这样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将其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

2.2.其次,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展开物理教学。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有效的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够吸引学生眼线的图片、视频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波的干涉和衍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画: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波峰与波谷相遇,然后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动画,了解相遇时波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再比如学习《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氢原子的能级相应变化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明确玻尔理论。

2.3.注重物理实验教学。高中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被物理实验中的有趣的现象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愿意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在实验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观察等能力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2.4.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高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存在与生活中的,消除对物理学习的陌生感和抵触感,愿意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中,从而实现高效的物理学习。

3.结语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日后的发展都产生着能动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实现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刘宇 单位:乌兰浩特市第十五中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升

1.做好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初中物理知识作为高中物理知识的重要铺垫,相较于高中物理知识而言,初中所学的物力知识不仅容量较小且对物力应用能力的要去也相对较低,如若说初中物理知识学习是一维的,那么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则就进入了二维力学问题。所以,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们的高中物理成绩,那在进行高中物理知识讲授之前则必须要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回顾与相关知识点的补充。这是因为当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无法与实际学习要求相一致时,势必会在学生的学习中产生巨大的阻力,而一旦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就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甚至产生放弃物理学习的想法。而做好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不仅是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或扩充,还是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回顾和基本物理方法的深入,同时渗透一些高中的物理方法与思维,也为做好后续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放慢初期学习步伐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扎实的物理分析理解能力。当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如果马上进对其进行大量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样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的。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衔接教育外,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适应期。这一学习适应期主要由教师进行相应的安排。那么在教学的初期,物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一次到位,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给学生一个知识回顾、理解、消化的缓冲期,为后续学习打下较为稳固的基础,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3.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想做好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就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激发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让物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进而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乐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动量的学习,动量是高中的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怎样引入教学需要进行实际例子的选择,人从高处跳下来为什么有下蹲的动作,而不是直立。在一些轮船的边上为什么要绑上废旧轮胎,跳高比赛为什么要放上很厚的海绵垫。当提出这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考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动量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引上正常的轨道;其次,重视物理实验,做好每一次实验课程,通过直观的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是说明物理基本规律原理的良好的证明。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实验室或者借用器材,甚至还可以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演示教学,在最大限度范围内给学生以“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的学习意识。这样给学生正面的刺激――原来物理这么有趣,渐渐地培养出学习兴趣;最后,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物理学家的相关事迹,并通过这些事迹让学生们感受到优秀物理学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4.注重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打好学习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中往往出现了很多抽象且不易理解的物理概念与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往往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学习困难,而一旦这个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在后期的学习中势必会遗留下巨大的隐患,因此,要想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物理教师就必须做好物理概念、规律这些基本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从而为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具体化,也就是说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带领学生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获得知识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课堂所具备的独特乐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粗浅的探讨,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让更多的人们清楚的认识到,高中物理难学早已成为高中生感受到的共同难题,这是因为,高中物理知识其实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一种延伸,一种提升,其是物理知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简单逻辑到复杂逻辑的一次重要飞跃。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点,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成绩,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高中舞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韦伟 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

第六篇:高中物理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的现状

1.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高中课程紧、任务重,物理教师要担任每个班的教师,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占据主体,忽视的学生存在,物理教师很难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式。

2.物理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如果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得不到改善,那么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是陈旧的,学生也不会学习到真正的物理知识。同时,部分物理教师的年龄偏大,很难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时受到一定的影响。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物理教师存在一定的教学责任,由于物理教师长期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得不到改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观念,也就不能主动的学习知识,在解题时遇到困难只知道寻求帮助,而不会自己思考,这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存在的问题

1.物理教学模式陈旧

由于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对物理教学失去兴趣,从而不能有效的完成学习,而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也会失去积极的教学心理,久而久之,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下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无法提升。

2.学生缺乏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高中物理课程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阻碍和困难,再加上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导数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解决方案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物理教师要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时,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会提升。这样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很大的激发,最终不断培养自身的物理素质。例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解题方式回答教师的问题,物理教师在解题时。也可以和学生交流互动,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堂中也会配合物理教师教学,从而使物理教学质量提升。

2.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学生只有对所有知识深度的掌握和理解,才能把物理知识和公式在做题时熟练的运用,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物理教师在讲物理公式时,物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然后根据教材的知识分析物理公式的含义,其次,物理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让学生能够自己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解题,最后物理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只有提升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那么才能够更好的掌握一些物理公式以及概念,从而来在思维中形成一种物理解题框架,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物理成绩。

3.物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观念,物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学习,也要使学生在课后也能主动学习物理知识。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不断的练习物体习题,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物理教师就要让学生课后练习,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可以帮助有效的学生练习物理题,因此,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题技巧

部分学生在做题时不会运用解题技巧,只会把套用物理公式,而当遇到一些复杂的习题时,就会遇到阻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技巧。例如:从物理题型进行解题,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行解题,也可以把平时的练习题运用到物理题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物理知识和在做题充分的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在做题时能够轻松的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做题使有创造性的思维理念。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作者:徐宏伟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分析

1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实验的优势分析

一般而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实验时,其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促使教学方式更为多变灵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1)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探究性实验不同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其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质疑,并主动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实验,并不断发现和感悟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探究性实验,能够确保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促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行分析和解决相应问题.如学生在对惯性定律进行验证时,教师可以在保障学生安全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实验,并通过相关的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质疑、揭示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确保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实验时,能够促使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多变.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及知识点为依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如教师在对“弹力、重力、摩擦力”这一内容进行实验时,可以围绕这一活动进行整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局部探究,也可以让学生从问题到结论加以整体探究.这样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物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

2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具体应用分析

1)提出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必须要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并进行物理实验.如教师在讲解惯性定律时,可以提出“汽车在发动瞬间,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后倾斜”等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实验探索.一般问题的提出必须要与学习的知识有紧密联系,这样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才能有效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

2)假设与猜想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学生往往会忽视假设与猜想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围绕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猜想与假设.这样学生才能对探究方向加以了解,避免盲目探究,一旦假设与猜想被证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要想保证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计划的制定能够促使学生对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加以了解,并明确实验的方法,从而科学合理进行探究性实验.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探究性实验中的重要部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要对实验目的和对象加以了解,并能够形成初步的设计思想.其次要能对实验原理进行正确运用,在对原理进行分析时,可以进行适度简化和抽象,从而能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实验.最后要对实验技术进行巧妙利用,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对实验器材得以灵活运用.

4)论证评估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规律性结论,并通过结论对实验产生的原因加以说明.此外,学生必须要对探究性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从而确保探究方案的优化,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效率,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

3总结

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能够具备新的理念.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邓登峰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

第八篇: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模型构建与运用

一、物理模型构建的定义

物理建模是物理学的一种将问题进行抽象、简化,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亦是一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从多方面的文献与著作中都有提及其构建定义,通过整理我们可以定义为:所谓的物理建模,就是将生活与自然界中的问题进行提炼,然后将问题抽象为一种物理模型,继而进行求解并验证其合理性,通过建立的物理模型所获得的解答来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而这一应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便是物理建模.物理建模的过程需要高深的思维逻辑,以及丰富的物理思想作为第一条件,通常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科学研究.然而高中物理模型的建立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构建基础为原本已经存在的经验,可以看作是对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复习巩固,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二、物理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起注意的关键点.模型的构建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者实验依据,不能凭空随意构建物理模型,那样的模型显然没有科学依据.物理模型应当是对于很多常规物理学问题或者是一些经典物理学过程的一种简化与提炼,因此,在模型的构建中首先要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并且要尊重一些基本事实.在这样的前提下构建的物理学模型才能够真正辅助问题的分析,并且能够保障问题解决的准确与高效.物理模型理想化方便我们处理实际的问题,但是理想化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物理模型的构建如果没有以坚实的实验为依据,是经不起推敲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上世纪初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他的老师汤姆逊“枣糕式”原子模型设想是不成立的,于是卢瑟福以实验为依据,又提出了自己的物理模型,即原子核结构,后人的实验也都证明了原子核结构的正确性.物理模型的构建一定要找到明确的科学依据,并且要借助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为依托来验证模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样才能够保障物理模型的有效,并且能够真正为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带来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实验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构建

实验教学中对于物理模型的应用非常普遍,这也是培养学生模型构建能力的一个教学过程.很多物理学实验都是对于相关的物理场景以及物理过程的模拟,因为很多真实的物理过程并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重现.此外,现实环境中的很多因素都不可能构建物理实验中的那种理想环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实验过程不计摩擦,然而,这种理想环境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实现,空气摩擦是永远都存在的.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让问题能够有良好的分析方法,我们通常会采用物理模型的构建来辅助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物理模型的教学优越性所在.以“单摆”的实验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研究单摆的运动过程,我有意识的让大家来尝试构建相关的物理模型.我将学生分为一些学习小组,让大家在小组内探讨可以怎样进行物理模型的构建.大家经过研究探讨后总结如下:①设定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条件.认定小球摆角<5°时,振动周期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无关;②准备实验.准备一组两个悬线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一组两个悬线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一组两个悬线相同、质量无关的小球;③演示实验.第一组和第二组摆角>5°,第三组摆角<5°,观察情况;④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记录,找出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将现象进行抽象;⑤抓住主要因素,分组讨论类似“单摆”的运动,并进行类比以及实验.大家总结出这些具体的模型构建方法后我会鼓励大家进一步展开实践.不少学习小组最后都取得了实验的成果,并且测定出了相关的数据.这个教学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让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了物理模型的构建方式.

三、习题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构建

在很多实际问题的解答中也可以用到物理模型构建的思想,这将会让很多实际问题得到简化,甚至会找到一些非常巧妙的解题思路.随着学生积累知识的不断增多,教师可以在一些典型的习题讲授中来深化对于学生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的培养,透过具体的教学范例让大家体验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构建物理模型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可以发挥的积极效用.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也是对于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宽,这将会极大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总结

构建物理学模型在很多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中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辅助功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深化对于学生模型构建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对于构型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有所认知,这样才能够保障模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教师也可以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也是对于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宽,这将会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者:刘彬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第九篇: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探究

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

二、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获取新知识

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获取新知,由实验事实经过推理总结出规律,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推导或总结过程中,要注意物理依据的可靠性,推理的严密性,才能使推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材料.第一步就是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即:向心力公式F=mω2r、开普勒定律R3/T2=k和牛顿第三定律F=F',推导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规律为F=Gm1m2/r2.第二步可以假设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和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之间引力本质上是一样的力,且符合平方反比.牛顿证明了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之间的引力,是遵从同一规律的,最后将平方反比定律推论到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引力.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对G值的测定,证明了自然界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引力.上述推导过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懂得了推理的科学方法,即由一般到特殊是一种演绎推理,由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归纳推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处理好知识间的新与旧的关系,从“旧”引出“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采用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

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与引入开放题一样,我们的教学也要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下面举一个通过习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例子:例一质量m的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以v0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倾角为e的斜面冲上去,当它静止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多少?已知物体m与水平面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p,且近似认为m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可见教师要进行思维教学,必须本身是问题解决(当然包括解物理习题)方面的高手,并且能够根据各种资料上的习题或网上的习题,结合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物理情景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题来.

四、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应该从这些规律中去寻找,从定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解题思路是形成解题思路的基本方法.从定律中找方法,就要求我们对定律本身作深入分析,分析定律中的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这不但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定律,应用该定律处理力学问题,在力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正确的思路是什么?先来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各个量的意义,其中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a是研究对象的加速度.F这一项联系到矢量合成的法则和各种具体力的定律,a与运动学的种种规律相联系.可见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关键.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第一步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并将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第二步是对被隔离出来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不了解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合外力F就无法确定,所以受力分析这一步是不可缺少的.第三步是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确定被研究对象的加速度a.第四步是建立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剩下的问题就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运算.由上述分析可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或思路,不是外加的,而是牛顿第二定律本身所提供的.

五、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并形成体系

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学会总结概括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这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过程和环节.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常常是一个个孤立的概念和物理量,一个个孤立的定律和定理,不能形成体系,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因而很难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整理所学的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体系.例如:力学知识可以说是围绕“力”而展开的,因此可以以力为中心提出一系列问题而形成质点力学重点知识的结构体系.力的本质和基本性质是什么?力的效果是什么?质点的不同运动跟力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在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中就可以将力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组织起来而形成体系.在形成知识网络或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将得到训练和提高,而总结概括能力是物理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并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去认真实践.

六、总结

总之,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相辅相成的,掌握知识是发展物理思维的必要条件,物理思维发展又是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前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包陈锋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第十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浅析

一、应用图片来说明加速度

在深入了解加速度的过程中,应用图片能简单及直观的表现出来,尤其针对文字的叙述来说可以使人的记忆以及理解力不断深入。在语言的描述当中一般都应用抽象思维方式,而图片一般应用的形象思维方式。虽然现阶段高中生在形象思维上以经渐渐成熟,不过还是要进行进行锻炼,将其进一步的进行巩固。而在听教师对加速度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学生应用的是听觉,而如果应用图片进行教学,学生多应用视觉。应用图片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将学生在听觉中的压力适当减轻,还是使学生的思维神经得到一定的调节,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效提高。

二、应用实验来验证加速度

一般来说,在实验设备中较为常用的是打点计时器。首先,我们将打点计时器以及重物进行连接,在打点计时器启动的同时,使重物能做自由落体的运动,而纸带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时候要将针孔留下。因为物体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一般是越来越快的,而打点计时器一般都是等时打孔的,因此,针孔在纸带上的距离自然是越来越大。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可让他们对速度变化更为深入的了解,以此更加明确加速度的存在。不断看过多少次,都没有自己动手一次的感受来的深入。而实验也要学生做到亲自动手。因为不管老师讲解多少次,都不如自己亲自进行实验来的好,至少在认知上还是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加速度的教学中,可以应用实验的方式对加速度进行验证,不管是老师进行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做实验,都能使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到,以此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语言对加速度进行定义

加速度作为一种科学概念,其特点是有一定的间接性以及严谨性。而对概念的明确中,定义是最基本的方法,其语言非常简练,对事物中的本质以及属性都能在定义中体现出来。因此,学生在深入了解加速度之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定义,让学生能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知。而且,我们能应用一些实例当中的特点,将本质属性进行抽象,以此对加速度进行定义:在速度的变量以及发生这个变化所需要时间的比值,是这个物体在此时间段当中的加速度,一般用a来进行表示。要是速度的变量应用△v来表示,而时间变量应用△t来表示,那么a=△v△t。而在国际的单位制当中,加速度单位为m/s2。加速度的定义文字不太多,但是将其含义说的非常透彻,而且计算方法也非常的明白,对记忆来说非常的方便。

四、应用事例来说明加速度

一般说应用事例进行说明,就是将生产以及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应用,以此对加速度方法进行说明。比如,我们要应用田径运动当中的事例将加速度概念很好的表达出来。可以假设有两个运动员在进行冲刺的时不断加速,尤其是最后5秒中,第二名想能立即超越第一名,所以速度加快明显,从之前的匀速2m/s不断的提升,最后是以3m/s的速度冲破终点线;而第一名要想保住第一名的位置,也需要进行加速前进,而从之前的2m/s持续提升至2.5m/s。其后在求出他们在最后5秒钟当中速度的变化。之前的第二名速度变化为3-25=0.2(m/s2),也是平均每秒钟提升了0.2m/s;之前的第一名速度变化为2.5-25=0.1(m/s2),也是平均每秒钟的速度提升了0.1m/s。因为事例一般是较为具体的,可让学生在加速度的认识能相对感性,要将理性教学当作基础。应用事例来进行教学,对事例的选择非常的重要。如果选的好,可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状态,要是选择好就会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如果我们选择一些学生较为熟知的事例,那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亲切感,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进行学习。而事例中的计算最好能简单一些,因为如果学生将精力全部消耗到非常复杂的计算当中,就会将教学重点冲淡。不过,计算当中的数量最好能与实际相贴切,以此避免在物理教学中,错误的学习了其他的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加速度教学中可以应用事例、实验、图片以及定义等方式来教学,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的激发,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使加速度的学习能更加深入,以此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小明 单位:江苏省姜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