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探究(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6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观察探析

一、促进物理前概念正迁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素材予以充分的挖掘,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而言,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等均难以消化[1].知识结构迁徙理论中提到,教师对高中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相关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存在紧密联系的知识予以充分的挖掘,并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当作课堂实例进行讲解.其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相似类属的方式,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进而实现既积极影响前概念物理教学又有效促进物理规律、概念教学理解的目的.同时,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产生式的迁徙理论主张构建与物理学习有关的前概念,其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留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将日常生活中于物理概念以及规律有关的现象予以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概念以及规律.例如,教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便让学生充分了解摩擦的利弊,其后提问学生:生活中应怎样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借助与熟悉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高中物理中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概念以及规律.该方式充分把握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通过将教学与生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其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其他与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关的现象.

二、减小物理前概念负迁移

一方面,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行诱导以暴露学生错误前概念,认知策略迁徙理论指出,通过组织讨论的方式对前概念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予以揭露而促使高中生对旧理念予以放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前概念同正确概念间、不同前概念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物理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采用组织知识的方式教授学生新概念,这是因为新课改指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而深刻的教学框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而深刻的概念框架,让学生对概念框架以及发展形成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整个概念框架教学主要发挥着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课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定律、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予以充分了解之后,采用自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而加深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的理解.该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较为新颖,借助新颖的学习方式以实现激发学生潜力的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增强数学学习的正迁移

其一,需要在物理概念表达式中良好地渗透数学知识,这是因为物理课程中的部分概念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定义,教师可以采用加减乘除等含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进行解释.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主要采取通过先行组织者的形式在物理概念表达式中渗透数学知识,以实现物理概念中有效地将数学学习予以正迁移.其二,鼓励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自主地推导物理规律,主要是因为在建立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数学推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断鼓励高中学生自主开展数学推导的方式探查并得出物理规律,之后教师对得出的规律加以评价,以深化学生对万有引力规律概念的理解以及记忆,不断扩展学生思维.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不断提升的教育水平以及不断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学生以及家长不断提高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其中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该模式下,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高中物理教学进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赵刚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参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任务,合理编写教学方案,学生再依据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最终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将导学案理解为学习指导方案,在导学案中清晰地指明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并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学习内容,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系数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学或者排斥感,削弱学习自主性,导致物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具有知识难度层次分明的特点,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大大减轻了物理学习负担,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各种物理问题,进而形成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自主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应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收获理想的学习成绩。而“导学案”教学模式恰恰较好地遵循了这一规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优化导学案教学步骤

通常,参照客观存在的物理教学规律编订导学案教学步骤,主要包含教学方案编写、自主学习、课堂提问、课堂讲解、归纳总结这五步,其使用范围较广,科学合理。因此,在具体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应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优化。例如,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这节内容时,首先确定以小车实验为主的教学内容,编写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依据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再次,开展实验,积极讨论;最后,针对实验过程中的代表性问题,详细总结,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二)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重新界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协作、指导的作用,而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由此可知,在具体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学工作,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中的动量概念后,可设计以下问题:质量为0.2kg的小球,以8米每秒的速度沿着水平方向向右侧运动,待碰撞障碍物后,以原速度沿着水平方向向左运动,请计算小球在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计算变化量。学生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开始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各种问题,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详细讲解计算过程,学生们便会恍然大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三)加强指导

为有效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设计导学案。对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经过激烈的讨论,在学生内部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指导,认真讲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另外,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并从中设计一些代表性问题,加强指导,最终解决问题,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记忆深度,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注重巩固复习

学习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且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高中物理而言,若想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紧追教师思路,还应注重巩固复习,以便加深记忆。因此,在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巩固复习。这是因为记忆是有一定周期的,待物理知识记忆处于衰退时期时,进行巩固复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

总之,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复杂、难度系数较高、知识点抽象,为帮助学生有效攻克各种物理难题,取得理想的物理学习成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张慈善 单位:江苏省沭阳梦溪中学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认识与思考探究

一、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发生变化,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新课改理念与教学实践进行融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中会暴露出非常多的弊端。此外,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之中,很多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者”,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但是根据笔者研究,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对内容听不懂”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整个学习效率低下,阻碍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教学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将探究式实验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公,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发挥出来。但是从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物理教师在课堂中机械般的讲解课本知识,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严重者则会让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抵触,其教学效果则不容乐观。

(二)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

物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另外,众多物理定理往往是在不断实验中所发现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基础,并且对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能够对该层次的学习进行深入探索。但是,我国物理教学却没有对实验课程进行重视,并且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比较浪费时间,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物理教师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再进行实验,这样以来,物理课程所牵扯到的实验内容过于形式化,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践动手的阶段,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一般而言,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将探究性与情景相结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总物理教学现状分析,很多物理教师仍旧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占据实践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针对性的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消化,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措施

(一)改革教学原则,定好教学角色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发挥,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公。另外,在高中物理教学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跟随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避免强迫性的为学生灌输知识,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发挥与体现,并且能够将学生从原先的“配角”转变为“主角”,能够从从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氛围

在物理教学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学习氛围之中。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其中,将比较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在形象生动的物理知识展示中激发起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

(三)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教学

基于对物理知识结构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需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将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的时候,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将学生与教师的位置进行摆正,在确保探究式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得到思维的创新。

作者:柳晓林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应用

一、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原则

教师首先应该确立分层教学的目标,将分层教学的意识融入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分层教学具有细腻的教学规划,具体的实践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制定较为详细的教学纲要,把握分层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应该对分层教学的理念进行细致的了解,并且做好相应的笔记,这样能够确保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原则。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摆在物理课堂的主要位置,注重学生的教学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知道自身的弱势学点,教师也能得到教学反馈,从而有效的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节课堂氛围。例如在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电动机这样较低的话题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都拆过玩具小车里面的小马达把,但是你们只是小马达是如何转动起来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小马达是如何转动的吧。教师通过这样简单的话题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对电与磁这一章节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这样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展开。在上述过程教师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这样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

(二)遵循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应该绝对服从教师,教师所讲的一切都是对的,因此学生从心里面是害怕教师的,遇到问题也不敢向教师请教,这种落后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打破这种规则,在教学过程中奉行平等的思想,这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求同存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采用鼓励式教学。例如在高中物理动量这一章节的内容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爆竹爆炸的过程,让学生熟悉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学生对动量进行讨论,进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对学生的科学分层

分层教学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点,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了解包括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这些细致的了解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同时教师在进行分层时还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和异性,进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大阶层,第一种学生对物理的基础掌握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该类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第二类是较为优秀的学生,这种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物理题目进行有效的解题,但是物理的实践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帮助该类学生进行物理实践能力的拓展。第三类是物理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教育帮助该类学生拓展性思维和物理探究性思维的发展。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能够帮助教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

(二)对课堂教学的分层

在采用分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高中物理课堂进行合理的分层,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划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这样在划分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同步提升。

1.课堂分层教学应该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教师通过灵活的战略,将课堂划分为具体的模块,这样可以在不同的模式实施不同的战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利用教学工具,并且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在课堂上简单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物理学家探究物理定律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的探究物理这个学科的发展过程,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2.在课堂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提问来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实现共同进步,这个主要应用在课堂导入和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该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对物理课堂进入深入拓展,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深入思考,拓展学习内容。

三、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实施鼓励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分层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

作者:宋锡立 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探析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在物理课堂教学上对情境的创造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爱好,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心理,从而积极自主地参加到课堂探究学习中,并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讨论,从而提升知识面.合理地创建教学情境,能使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提升课堂的质量.多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产物,它可以生动直观地化抽象为形象,再现复杂的物理现象的过程.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在探究中,我们很难用语言描述瞬变的动态中得到其变速的具体特征,学生抽象思维往往跟不上.因此,如果我们用FLASH软件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模拟,这样学生在小球的缓慢下落的过程中,会发现它的变速问题.这样学生会认识到问题,我们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测算相同时间内变化的情况,学生对此进行思考、推论小球的运动规律.并在数据的计算中得出物理规律性的结论,这样学生获得了物理规律性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物理思维能力,提升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喜欢在新颖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的冲动.如用多媒体展示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模拟、核裂变的模拟,学生会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提升,对物理原理理解透彻深刻,从而获得物理学习的兴趣、热情,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

二、设置探究式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加入到探究性学习中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型科学,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探究式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理解知识,感知求知解问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问题的创设是进行探究的前提,问题的引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促进物理探究式课堂成为现实.如“动量问题”学习中,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获得动能变化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设定问题情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做同向直线运动,A球动量为9kg•m/s,B球动量为3kg•m/s,那么两球碰撞之后的动量为多少?A、B两球运动与碰撞后是否都在遵循动量守恒规律,为什么,怎么解释?这样的问题的探究需要学生掌握动量守恒的概念,知道总动量是保持不变.另外,我们的探究还要基于实际情况,如机械能不增加、不发生二次碰撞,A球的速度不大于前面B小球的速度等.当然,我们在这样的问题解决之后,还可以提出问题:有没有可能发生二次碰撞,说明什么问题,怎么解释,他们的动量会怎么变化.如此,我们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动量问题进行思考,生出创新的思维.可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对一些探究问题的思考,能让他们主动地去探寻物理原理和规律,获得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将高中物理与生活接轨,引发学生探究知识

将高中物理中嵌入到实际生活中,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入充分,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物理原理和探究知识的方法改进自己的生活习性,提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规律的总结发现能力.从而真正地了解生活,把握生活.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或实践中,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知识、联系知识、总结知识,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如在“牛顿第三定律”学习中,我们将这一定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物理知识通过生活实例展示出来,我们先让学生想想自己拍球的活动,然后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皮球跟地面接触后为什么会快速反弹呢?从施力和受力角度怎么分析这一问题呢?如此,学生很轻松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能意识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大致懂得这一规律之后,我们让他们实验“使用力传感器”,让他们进一步验证和反思,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理解和尝试应用.再如“动量和冲量”知识点学习中,可让学生在课桌上放上书本握拳击打,然后用差不多的力敲打课桌,感受受力情况,形象获得冲量作用的理解.可见,只有让学生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物理现象的深刻认识,才能获得物理原理的理解,从而产生出渴望探究的情感,提升他们深入学习的能动性.

四、总结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更充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协助.从而适应未来的生活,现代化的社会.学生不仅仅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轻松地获得知识,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提升自己的科学观价值观.

作者:马佳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

第六篇:高中物理教学因材施教方法浅议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以往老师单一的进行知识灌输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育发展.学校的教学工作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中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懂得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性来开展物理教学.“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材”是最为关键的,其实就是说,老师要深入地了解及调查学生的学习程度、整体素质等,并针对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性来开展物理教学.老师及学校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基础较差是目前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情绪化的出现.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方面有所欠缺,家长指导及监督的力度同样有所欠缺.这些都是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

老师及学校首先要对学生做出全面的分析及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在物理课堂中运用“因材施教”来完成教学.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性,老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指导工作.教学中,老师要把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差、基础较弱的学生当作教学中的重点对象,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教学.而对于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基础等较好的学生,老师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完全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理解及掌握这些知识的重点是什么.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适当降低难度,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回答问题,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其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说是层次分明的,能更好地满足目前高中生的需求.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其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让高中的物理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例如,我们在讲解“离心力”这个知识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对这个物理现象进行理解,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来进行讲解.比如:汽车在拐弯时如果速度过大,就会由于离心运动而造成交通事故.在利用洗衣机洗衣服,脱水桶能脱水的原理等,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体会,并且在直观的体验中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理解与掌握.

2.课后辅导中如何因材施教

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把握好难易程度,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作业的难度设置也要有所不同.在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要让学生不断地巩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而在给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以提高及锻炼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完成一些拓展思维的训练习题,让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学校应该多开展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活动,并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实用性及趣味性,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例如:在课后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一个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所运用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老师要重点地引导学生对串联电阻分压原理等内容进行仔细地讲解,让学生掌握校准电压表的具体方法.并且在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协助下,来完成这个实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客观对待,因材施教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间的水平差距得到缩短,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及提高.物理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因材施教的有效贯彻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实际水平、学习基础等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让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如果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那么对学习也就没有了兴趣及信心,不管老师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老师的教学讲解不需要太过精细,要让学生拥有独立钻研及思考的空间.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及总结,独立完成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形成自身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必修一中“共点力的平衡”一节,一个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下平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后,可以用合成法、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三种方法找出力的关系.但具体的一个题目里,我们只需利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就可以.本节新课三种方法授课完毕后,要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三种方法都试试,再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比较三法各自的适用题型,重组和完善自己对这一节的认知,新旧知识达到有意义的同化.

四、总结

总而言之,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学习.总之,因材施教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间的差距得到缩短,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其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吉祖红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