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探究性物理实验的界定
要使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就必须界定探究性物理实验.我们把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涵义分为以下两点.
1.1问题是探究性物理实验的中心
创新始于问题,探究的本质是科学,探究的对象自然是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应该有积极灵活的思维,探究物理问题才是物理学习的本质.物理学习是通过老师对物理现象的概念以及相应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了解掌握物理科学,物理学习应该从物理理论出发,让学生对理论提出问题,用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是从问题开始,对事物的疑惑不解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就需要实验来解决问题.学习是一个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而不是一个记忆过程,探究性实验能让学生在探索中认识事物,对知识的概念理解深刻,激发思维潜能.简而言之,探究性物理实验就是以探究为目的,把实验作为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1.2探究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
物理实验是体现物理原理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可以从物理实验中了解物理变化的本质,探究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形式,以探究为形式的物理实验,不是照搬书本的实验,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体现不了实验的价值.所谓探究性物理实验,必定少不了探究这一步骤,不再是老师单独进行实验演示,而让学生自主操作物理实验,创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满足学生们的动手欲望,让他们在探索中前进.
2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施行多年,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在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物理知识掌握不到位.
2.1实验教学观念滞后
自然界事物的物理变化是奇妙多彩的,实验能够满足学生对事物变化的好奇心.目前,教师在实验教学观念上还比较落后,多数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学生实验又不如教师演示实验.在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拿高分为目的进行教学,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探究欲望,学习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有所运用,学习的本质就是对学习能力的学习,学习方法的学习,而不是应付考试.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怕麻烦,怕出问题,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物理实验的意义认识不深刻,认为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是通过正确的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在图片上也有详细的解释,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演示了,结果造成许多教学上的错误.
2.2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叛逆的阶段,认为物理实验就是“玩”,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故意起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师才会认为物理实验课实施麻烦,实际实施的物理实验没有起到探究性的目的.实验中学生因为不在乎,想攀比等种种心理,没有根据步骤进行实验,实验记录的结果也不规范,导致实验带有随意性.
2.3实验教具单一管理落后
目前,我国中学物理实验设备较国外比较落后,也不能满足实验需要.物理实验设备往往从建校开始使用到现在,设备已经非常陈旧了,学校还没有及时进行更换;物理实验开设条件差,教材不断更新,学校却没有应教材的改变购进实验设备.对现有的实验设备缺少规范管理,学校目前对物理实验设备的管理,基本是在学生实验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用的进行清洗摆放或者是让物理老师管理这些设备,没有聘请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设备损耗记录不清,对需要购进的设备也不清楚.
3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对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
3.1符合学生的的心理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对于不懂的可以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针对相同实验方法出现的不同实验效果和数据进行探究,引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疑惑,了解书本中的定义从何而来,又能得到何种利用.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牢记课本上的知识点.
3.2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来说,物理课是单调乏味的,探究性的物理实验可以增加课堂趣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相互探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两名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示范,指出他们的不足,再让其他学生根据同学的演示进行操作,那么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才会更加顺利,不会因为自己不会操作而放弃实验,对物理课有抵触心理.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在实验中得到具体的解释,教学质量也能有所提高.
3.3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探究性实验中,班级同学一起进行操作,每一名学生的操作都非常开放,老师和其他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看整个演示过程,在观看别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下意识地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在自己实验时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延伸教学范围
探究性实验不再是照搬课本的实验项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其他的实验项目,也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提出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物理情况之类的话题,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事情延伸到物理学习中,继而转化为物理实验.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学习课本外的更多知识,在生活中物尽其用.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课堂上的知识有了实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作者:张兴全 单位:南京市浦口区龙山学校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一、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可以提高课堂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技术进课堂之后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声光电等多种高新科技手段,可以展示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资料文件。物理老师采用多媒体播放与重力、引力有关的FLASH动画,或者播放物理实验视频,都能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初中生普遍对于多媒体播放的内容感兴趣,课堂秩序比较好。
2.可以直观诠释多媒体原理和概念。
在初中物理中有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比如力学原理有关的概念,以及大气压强等的概念,需要透过一些现象来体会和解读。传统教学中,老师无法生动的演示这种原理和过程,使得教学效率低下,还容易让学生对概念产生误解和混淆。在多媒体教学中则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和帧动画播放来直观诠释物理原理、物理定律和概念。在文字配图或动画演示下,力学原理和各种作用力的产生过程、运动轨迹等都能展示的更加清晰明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更加透彻。3.减少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受到师资力量的局限,很多物理老师要同时兼顾好几个班级,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因为多媒体播放的课件资料、教学案例等可以重复利用;而且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现成的教学素材可以借鉴,直接下载下来即可应用。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省去了教师大量制作教案、备课以及做板书的工作,节约了教师的时间精力。
二、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多媒体呈现方式喧宾夺主,重形式而轻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不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们逐渐发现学生感兴趣的是多媒体技术声光电相结合的呈现方式;比如文字的渐变效果、图片的播放、视频动画的趣味性等。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变的展现方式和色彩、声音的冲击力都让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形式上,对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内容却缺乏足够的思考和了解。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来说,多媒体播放各种教学资料的节奏较快,这也让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回味课堂内容;这就造成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不牢固,容易忽略或忘记一些知识点。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配合困难。
理论上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不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会发现常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很难有效结合。比如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由于教室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楚讲台上老师的范例操作,因此很多老师会选择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实验操作案例,让学生按照多媒体中的演示来操作。不过由于多媒体可见播放的节奏较快,老师不得不反复控制视频前进后退或暂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有漏洞和不足等。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指导;无法全面掌握实验的技巧。
三、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思考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需要根据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制定课堂教学规划;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意弥补多媒体技术的不足。比如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设计上,可以尽量不采用过于华丽多变的文字展现方式或图片渐变方式,或者在课件的颜色处理上不要过于繁杂,以免让学生过度关注课件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课件内容。比如有些学生跟不上多媒体课件播放的节奏,无法做课堂笔记;老师们可以不采用播放幻灯片的方式,根据每幅幻灯片的内容多少自主掌握幻灯片的切换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笔记。
四、总结
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物理原理、物理定义、物理现象和抽象的物理作用轨迹直观的表现出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住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对于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应当尽量通过有效干预去解决,弱化多媒体课件形式上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对课件中的知识点进行关注、思考和感悟。良好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教学辅导,可以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值得物理老师不断尝试和改进。
作者:郭金荣 单位: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直觉思维培养探析
1化繁为简———锻炼思维简约性
思维的简约性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整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敏锐的思维推动展开直接的猜想或者假设,跳跃式地迈过思维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分析、综合和推理的中间部分,从而最终绽放出最终的思维火花.因此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直觉思维能力,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思维的简约性就成为首要环节.“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庞加莱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摆脱以往亦步亦趋式的引领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淡化对于思维过程的检视和细究,替换为通过查资料、做实验等方式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进行细致验证,强调以各种感官获取的直接感知为凭借,为抽象的物理知识结构以及相互关系提供支撑,将思维过程进一步内化和压缩,为学生储备更多的思维火花.如在进行“密度”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事先准备好水、铁、铝、铜四种不同物质,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继而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数据采集与计算,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四种物质的质量、体积以及它们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教师通过现实数据,为学生明示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无论物质多与少,密度并不会随着变化,这样的结论与学生一开始的错误认知“物体质量越多,它的密度就越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学生自发地完成了知识的自纠,产生了强烈的体验与理解.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反复强调纠正,也没有繁杂的分析讲解,而是将学生错误思维的产生、发展与反省、纠正,压缩在实验操作与分析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简约性.
2化零为整———塑造思维整体性
整体性是直觉思维的一大特性,零碎散乱而又不成系统的思维品质是难以形成优秀的直觉思维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塑造学生思维的整体性,阶段性、长期性地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体系的梳理,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物理认知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一些物理练习在解答过后进行梳理,组织学生展开回顾和反思,从而总结经验得失,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普遍策略和特殊技巧,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降低作业负担,提高后继练习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形成思维整体性从而敏锐地抓住问题中的主要特征和关键联系,找到问题中蕴含的本质,大步骤、大跨度地展开思考奠定了基础.
3化曲为直———发展思维创造性
创造性的思维往往是直接触碰事物内在的本质,尽管可能缺少那些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程序,但是它体现了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突变,其中直觉思维发挥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猜测与思考过程中能够探寻到从起点至终点的最短路径,化曲为直,促使学生敢于猜测、乐于想象和善于突破.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可以从联想与想象两个方向着手,引导学生能够在不同事物之间进行由此及彼的思考,能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创造出新表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另辟蹊径地去探寻和探索解决物理问题的新路径.如在教学“浮力”部分时,教师首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大胆地对决定浮力大小有哪些因素展开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教师都予以肯定和支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活跃性,如有学生提出浮力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还有的提出浮力大小跟物体形状有关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数据的测量与收集提供及时的指导,特别是对于那些错误的猜想设计方案,教师更耐心细致地进行帮助,如怎样用弹簧秤去准确测量不同深度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怎样根据水位差去测量被排开液体的重力等等.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对于被生活经历所形成干扰的错误认知有了清晰的认识,让学生有了深切的收获感,在验证性的实验操作中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化曲为直的体验中形成了对于浮力正确、全面的自我建构.
4化虚为实———培养思维自信力
教师要为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提供动力,给予他们足够的展现机会,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励他们在面临物理问题时敢于调动自己的直觉思维因子,进一步建立起运用直觉思维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语气坚定地说出“我就是这么想的.”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较为容易、简单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与鼓励学生脱口说出答案;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避免繁琐的点拨,让学生在充足的酝酿过后展露自己直觉思维的成果.当一个又一个物理问题在没有经过繁杂的逻辑推理而获取答案,在此过程中快速的反应、精准的操作以及灵敏的反应,这些行为在经过学生一一体验之后,他们会感受到直觉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力量,切实的感受让学生建立起持久、稳定的自信,使得学生越来越被直觉思维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如在进行“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出示由两个灯泡串联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两个灯泡都不亮且安培表显示为零,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故障判断与排除.学生经过讨论分析,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解决方案,如有的学生认为应当更换电池,甚至提出用伏特表来进行对电池精确地判定;有的学生则认为可能是安培表出现了故障或者是导线断裂等等.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演示操作来排除故障,对于部分学生展现出的具有独创性的方式方法,教师都给予了热情的掌声鼓励,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5总结
大胆地正视与积极地处理物理课堂上学生的直觉思维现象,并且将其作为学生物理学习中的思维形态来进行研究,以推动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学习实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说出“我就是这样想的”.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简约性、整体性以及创造性等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采取恰当的指导策略,推动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让他们在体验直觉思维魅力的同时促进物理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杨海荣 单位:高邮市城北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破坏性实验探究
1打破传统,勇于开拓创新
物理演示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亲自观看实验后充分了解了物理现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从而对物理学习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循规蹈矩依据教材中的各种说明来准备每一次完美、成功的实验,让学生感触到物理实验成功的乐趣.而这种传统式的物理实验背后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依照教师的思路观察实验,教师仍然是实验的主体,因此学生仍然处于一种固定思维和理论体系的引导之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发展.所以,“破坏性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发展,学生在失败的实验中能够进行反思,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例如,苏教版初中物理中的“声现象”这一章,其中有关声音传播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实施破坏性实验来引起学生注意.比如在讲解“回声”这个现象时,教师可以将教室的门窗全部关上,然后说:“同学们,现在你们记下我现在说话的声音,等会将门窗打开时再次记下我的说话声音.”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门窗紧闭和门窗开着时的声音大小状态.这时候教师不要及时为学生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而是故意给同学们一种关于音调、响度方面误导性的解释.之后教师再向学生举出和实验现象一样的例题:“在封闭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会比在开阔的野外说话声音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在两种环境下的不同感受.讨论过后教师再次总结,原来之前老师在关门窗和开门窗情境下的说话音量不仅是跟音调、响度有关,最重要的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因此教师误导性的解释就是一种“破坏性实验”,加强了学生对声现象知识的深化了解,并且在实验中意识到反思和批判的思想,促进了他们更加注重学习的严谨性.这也是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打破了传统课堂按部就班式的实验方法.又比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这一章时,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装置,例如利用酒精灯、烧杯、隔热网、支架等一系列实验用品组成的装置研究“汽化和液化”现象.教师不妨把烧杯中的水更换成沸点更高的其他物品,然后让学生观察“水”沸腾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水”并不是100℃开始沸腾.教师这时候再向学生解释烧杯中的并不是“水”,所以沸点才会不同于100℃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反驳来打破教材中的论点,证明了学生们在学习中认真仔细,也同时促进了他们批判精神的激发,对于物理学习来说更是奠定了思想基础.
2放手引导,着眼学生基础
实验虽然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环节仍然有着许多细节需要学生去认识和注意.教师此时也要放手去让学生自己操作,不管实验成功与否,都需要亲自去体验从而收获更多知识.破坏性实验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来说,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导致失败也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课堂生成,推动着学生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更加提高警惕性,对于物理学习的严谨意识确立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物理中的“力”这一章内容中,研究“弹簧测力”的实验.弹簧松紧程度和拉力大小有着一定关系,根据教师所携带的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最先可能认为:弹簧松紧程度与拉力大小存在着反比关系.教师在学生猜想后可以鼓励学生去做实验,改变测力计中的弹簧材料。弹簧材质的不同所得出的测力读数不同,弹簧的伸长量也有着区别.所以学生意识到弹簧松紧度与拉力大小并不是存在着绝对的关系.每种材料的不同,所得出的拉伸长度、拉力大小也不同.所以学生之前“破坏性的实验”过程是一种错误、简单的实验过程,反映的数据才是真实的物理现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弹簧测力计的不同种类,弹簧的材料是弹簧拉力和拉伸长度变换的关键因素,在实验中学生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更加端正态度,认真细致地去观察物理现象、思考物理问题、动手实践物理实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之前不妨先让学生树立正确观,在“破坏性实验”中去寻找准确的概念.
3树立典型,培养批判性思维
要搞好物理教学,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因而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等也要相应增多.学生做实验时,必须明白实验原理、目的、使用仪器、器材、步骤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的学习不能总是遵循着陈旧老套的规律,而是要不断树立自己的认识和观念,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物理观.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来说,破坏性实验能够极大程度地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学生在不断反驳中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深入了解,不断更新理念.所以教师在实验操作中不妨邀请个别学生来做物理演示实验,其他学生针对演示学生的操作提出意见,即使是错误的做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集体融入到实验环节中,共同观察、共同学习.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中的“简单机械”这个内容,对“杠杆”这个概念的实验,教师可以请学生利用教师携带的工具来总结出“杠杆”的定理.比如教师先拿出剪铁剪刀、起子,邀请第一位同学来总结:L1>L2平衡时,F1<F2;这种方式省力,但是费距离.然后教师再拿出理发剪刀、钓鱼竿,邀请第二位同学来总结:L1<L2平衡时,F1>F2;这种方式费力,但是省距离.最后教师拿出天平并且邀请第三位学生来总结:L1=L2平衡时,F1=F2;这种方式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在这三种实验过程中,在座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反驳.例如,为什么剪铁剪刀会更省力、天平并不能时刻保持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状态,L1、L2与F1、F2的关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这些问题都是一种批判性的认识,也是“破坏性实验”的表现.演示的学生在被质询时,可以加大思考,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去反驳提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在座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更正,得到更加科学的认识.因此破坏性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反思和创新的认识,他们可能在交流批驳的过程中接触到新的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做新的研究,新的思考.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做出提示,在关键时刻给予一定的点评,从而推动学生们的实验活动和互动活动.演示的学生代表着众多学生共同的特点,所以从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就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的问题,这样作为典型也可以启发在座的学生去多加关注自己的物理学习.
4总结
综上所述,破坏性实验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也更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物理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破坏性实验提供给了学生批评、反驳的机会,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束缚,使得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发展,形成一种科学性、研究性、严谨性、创新性的物理观.
作者:宗炜斌 单位:盐城市初级中学
第五篇:泰微课下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
一、“泰微课”可提高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列出学生必做的二十个实验.江苏省教育厅给农村初中配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学校经过整合和新购置实验器材,也基本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由于农村初中经费紧张,加之实验器材损耗严重,除必做实验以外的器材,要准备齐全困难很大.有些演示实验,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效果不太明显,实效性不强.“泰微课”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演示的平台.“泰微课”资源网上有老师们精心制作的精品实验微课,如“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播放或者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观看.素材中有实验的演示及配套的讲解、习题,可当堂巩固学过的知识.当然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自主进行补充和拓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行间巡视时候,适当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的教师也可以制作优质“泰微课”,在课堂上播放,不但亲切,而且效果更好.如果有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还有困惑,可以利用按钮暂停、快进或回放,让实验过程明朗化、清晰化、实效化.
二、“泰微课”可实现农村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价值的实现,所以高效的课堂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根据课堂教育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泰微课”由于指向性好、操作性强,对某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可合理、科学地运用优质的微课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机械秒表的读数”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后,当堂完成习题,及时反馈、评价.“关于自制密度计应用”的微课,让学生观看学习后,课后自制一个密度计去比较酱油和食用油的密度.这样让学生的学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进而使物理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以增大物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不但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泰微课”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平时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市教育局或者区域教研中心牵头,组织相关老师参加.教研活动受次数和条件的限制,研讨的内容有限,涉及的教师所占的比重也不大.有了“泰微课”这个平台,教师就可以一显身手.“泰微课”和职称、骨干教师的评选挂钩,这也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微课的热情.“泰微课”要求教师在录制时,口齿要清晰、表达要准确、重点要突出等,有时需要制作相关的动画、配图等、甚至还要进行剪辑,这些都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获得更多的录制微课的技巧和方法,老师们网上学习制作方法,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有的学校还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备微课题、备内容、备教学策略,甚至精确到每句话,使整个学科组都提升了制作微课的水平.微课上传后,还需经过初审和复审,初审专家将那些不合格的微课退回并给出审定理由,教师看到后可重更新自己的微课,复审专家负责等级的评定.如此反复,有些老师更新达数次才通过初审,更新多次才达到等级A.由此可见优质“泰微课”凝聚了很多教师的汗水,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仅如此,“泰微课”还有利于教师形成比、学、赶、帮、带的氛围,使得一些年轻的会制作、能讲课的教师脱颖而出,真正成为教学能手.通过“泰微课”这个平台,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方式正在慢慢转换,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利用空闲时间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物理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些在“泰微课”上都有体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引入微课资源,可以促进物理课堂教学、延伸课堂教学.
四、总结
我相信经过专家的引领,全体教师的建设,“泰微课”在教学中一定会成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对我们物理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波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河失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家庭小实验探究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物理课程的内容,作了很大调整,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实验的数量大大增加,实验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开好实验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是,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物理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是提高学生实验的能力和素质.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手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出现了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的现象.如何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校实验设备,在完成规定的教师演示实验的情况下,既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又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呢?笔者认为,开展家庭物理实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家庭实验教学案例
讲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时,充分发挥同学的想象空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结果有的同学带来鱼和鱼缸,通过鱼的反应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更有一位同学带来热水瓶,热水瓶中间是真空的,放一个小球到里面并摇动,听不见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这说明孩子的创新能力是无穷的.在这一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通过自己选用的不同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能力.比如,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它涉及到力、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许多知识点.学习“浮力的应用”之前,可以布置做“浮沉子”的家庭实验.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以及各自的家庭情况,要求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器材与方案进行家庭实验.第二天,发现学生制作的“浮沉子”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在金属盖中开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小孔,从小孔中灌进适量的水,使其恰好能倒立浮在水面且瓶底与水面相齐,此时所受到的浮力,刚好与自身(包括瓶内装的水)的重力相等.有的用眼药水瓶制作“浮沉子”,在眼药水瓶中装适量的水,然后将瓶盖旋紧,使瓶内的气体被密封起来,再将瓶子放入水中,使其恰好能倒立浮在水面,且瓶底与水面相齐.还有不少学生用火柴制作“浮沉子”等等.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给身高1.6m的小明设计一块穿衣镜,要求在镜中能看到全身,镜需多长?很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人离镜子越远,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像越小,故多长都行.老师在制作前不作正面回答,叫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等大、正立、虚像.并算出了小明的穿衣镜的长度为0.8m.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开展家庭实验的建议
由于实验器材与实验场所的特殊性,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家庭物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家庭实验,使之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实验教学的素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使自身具备精湛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具有钻研和创新精神,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家庭物理实验的难度要适中
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有限.因此家庭实验的内容不宜太复杂,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否则会降低实验兴趣,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3.家庭物理实验要注意安全
布置实验时,应充分考虑实验过程、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如:不要布置学生用交流电进行实验、避免到河边、野外实验、避免高空作业;实验前,尽可能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可以协助子女进行实验,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
4.家庭物理实验要具有可操作性
家庭物理小实验必须体现实践活动的特点,操作应简单易行,从选题到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等都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实验器材能找得到,实验能做好,并能运用器材做多种相关实验,完成既定的实验目标,并发现新的问题,探索研究新的情况.
5.实践与创新结合
许多实验不见得一定要严格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根据疑问设计或改变实验的步骤或者实验器材.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为例,在电路中联入一段电阻丝,串联电流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观察电流表读数的变化情况,如果电流变化不大,电流表读数变化不易观察,而改为串联小灯泡,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易观察,可达到实验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总结
总之,家庭物理实验无论如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验为主干展开家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家庭实验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提高他们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作者:戴正平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中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1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物理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刚进入中学阶段就必须学习物理,足以可见它的重要性.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中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物理学与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的内容都有交叉渗透,所以学习物理也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可以通过物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物理学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而初中物理更是整个物理学科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真的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终身.
2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物理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国家教育部对于物理教学效果也是相当的重视,但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任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体现.
2.1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各种新事物他们也充满了好奇.但是很多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就对物理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最终演变成老师“逼学”.一部分学生是处在一种听之任之的状态,“家长老师让我好好学我就好好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慢慢地排斥物理,长此以往甚至会演变成对物理学科的厌恶情绪,从而影响物理教学的效果.
2.2教师素质欠缺
当前国家对于教师的高要求,中小学老师与之比较不够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对于一些偏远或者条件不够便利的学校来说,很难吸引到能力较强的老师,再加上很多中老年老师对于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不够及时,导致很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使之不能适应社会科技化的大步伐,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校及相关部门对于教师的再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同样影响着教师的上课效率.这种现象在村镇中学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值得整个社会关注.
2.3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知识为本,教师会直接把课本上的定理或实验结论直接传递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发展,使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影响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重视教学内容有没有很好的传递,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效果,教学过程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思考.教学进程速度过快,考题太难,教学内容枯燥,教师严肃等等都会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效果.而现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式.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部分,更是需要创新或引入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2.4教学内容
物理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很多中学物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甚至在大学课程中也未提及或深入讨论,有些中学物理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教材内容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传统的物理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在概念、计算等方面能力的加强,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学生对于一些定理结论的生搬硬套,却忽略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一些理论,应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5实验教学未能落实
部分教师对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教学重视度不够,加之很多学校的经费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像物理化学这类学科是必须配备充足的实验器材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而实验条件的不完备会影响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例如很多村镇学校还存在只有一些教师用的器具供学生在课堂上看教师做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几人一组,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安排的实验,没有足够的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影响课程的实效性.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很多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并不重视,只是以一种完成教学的目的对学生们进行实验的“讲解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还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没有学生自主实验并对其进行探究的过程,不能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3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以上问题,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革,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真做到学有所用,受益终身.
3.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初动力,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物理的不重视都源于根本不清楚物理这门学科学了之后有什么用处.所以可以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及其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上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其次,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初中时期的学生处在叛逆期,但是毕竟还是刚刚从小学升学到初中,所以更多的学生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应该多一些活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地去学习物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3.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无论是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教学技能等都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当提供更能够吸引优秀教师的薪资待遇,特别是在村镇中学中,更应该提供比城市中学更好的薪资.对于目前在职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科内容的不断充实,深入研究教材和教辅资料,丰富自身,增强教师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现如今发展变化如此之快的社会中,更应该加强教师的素质提高,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创新性地进行,使教师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3.3教学方法应多元化
在物理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都会影响最终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为了避免教与学的分离,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式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根本上做好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3.4教学内的容
物理是一门涵盖内容相当广泛的一门学科.在物理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一样能够在生活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物理学科的魅力,让物理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中,也让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物理的用处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改革教学内容.
3.5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主要是以概念教学为主,而概念教学过程中又多以实验、实例为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大致框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掌握概念.同样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从而使学生能从亲身实践中去体会课本上的定理和结论,对于教材内容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创造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相应条件和环境.在课堂学习之后也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作者:彭祥华 单位:忠县洋渡镇中学校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思考研究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师的专业素质没有提高,根据传统的教学的模式,一味的灌输知识,无非是“鸭子听雷”的效果;长时间下去,会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物理的新鲜感减弱,最后班级的物理成绩也会直线下降.要想改善,就要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先进国家的教学的方式;例如课堂游戏教学模式、课堂辩论模式等,教学的方式不是呆板统一的,需要教师针对于学生的教学,进行有组织地探讨和研究;共同创造出有效且减轻教师压力,减缓学生学习压力的课堂的教学方法.
2.教学的设备陈旧,当今时代电子设备飞速的发展,没有借助社会发展的优势,肯定会落后,无论是教学效果或是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的设备是教师将知识手写到黑板上,长时间会引起学生的乏味性,渐渐的导致脱离学习的团体.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就不能对于初中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无线的延伸和拓展,对于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限制;就不会激发学生的刺激的心理;对于初中生的思维有一定的限制.
3.教学的活动不突出,很多的物理实验通过教师的口述,和学生的自己的动手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学校对于初中生的物理没重视,对于实验室的器材进行封闭的管理,由于经济或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实验器材少且不全面,部分同学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创新的眼光、思维,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活动.
二、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策略
1.建立有趣的教学环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正是知识吸收和智力开发的好时候;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和研究不完的课题;所以建立有趣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有议论不完的话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的带动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成授课的效果.例如,教师讲解“光反射与折射”课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海市蜃楼”的由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也可以让学生每个人拿一面镜子,通过阳光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发射到墙上的光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融入到学生游戏中,不仅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授课也起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2.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教育最为推崇的,学生通过物理知识,联想生活中的各个能运用到的方面.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是今后教学所需求的.例如,教师讲解“杠杆原理”的时候,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通过小组的协作的能力,将一块大的物体,掌握力度与支点,可以用比物体小的木棍,轻松地翘起;学生不禁感叹的同时,不仅教师减轻了讲课与备课的压力,也增进了学生之间感情,打破了学生之间交流的障碍.
3.培养学生的实验的技能
要想把物理的理论知识完美地与生活相结合,就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实验的技能,对于实验仪器的使用,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构造,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对于以后的实验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先进实验设备和多媒体的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心身健康的发展有一定的保障,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讲解“水的浮力和张力”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中获取资料;以视频的形式演示一遍;鲜艳的色彩,舒缓的背景音乐;充分抓住学生的眼球,也记住了操作的流程;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理解的操作流程,把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与重量,以及每个流程的数据都记录清楚;最后进行全班的演讲和数据的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思想.不断通过先进的设备或实验的手段等;在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和完善;对于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多听一些讲座,尽量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物理的科学美;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个举动要及时的纠正和理解;不可以辱骂或鞭打学生.以法律为教学的中心;学校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一旦发现教师出格的行为,及时的调整,避免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的变化.以及学校教师、学校的声誉问题.
四、总结
物理教学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育的问题,教师自身要做好领导者,以身作则;专业的素质和教学的方式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消化能力.放下教师的威严,与学生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影响的学习模式.对于以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是计划的目标也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方向。
作者:孔烨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第九篇:初中物理教学动手做实践研究
1“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的理论依据
1.1生理学理论依据
“动手做”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只动手,不动脑”,而是通过动手来促进更科学高效的动脑.手是人类重要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是人类最灵敏的运动器官,大脑皮层中接近三分之一的区域都是用来控制手的,通过“动手做”来进行学习,可以用频繁复杂的动作来刺激大脑神经细胞,促进其神经信息网络的发育.
1.2心理学理论依据
比起听和看,动手操作更能高效地调动起人的注意力,使人的大脑活动达到兴奋状态.初中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通过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同时,初中生正处于独立意识觉醒的成长阶段,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动手做”正是契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和意愿.
1.3教育学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理论、探究性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虽然关注的重点不同,但是都强调了学生亲身动手体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去“动手做”.
2“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的基本策略
2.1适当处理教学内容,创造更多“动手做”的机会
在教科书中有很多演示实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学生的思维惰性,这些演示实验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考虑将危险性小、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互动或者小组互动的合作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比如,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器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轮流小组实验,直接体会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2创设活泼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动手热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需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尽量有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这也是“动手做”的基本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应坚决还给学生,需要合作交流的内容,坚决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多物理理论是跟生活感知息息相关,比如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遇到这样的知识点就要鼓励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动手实验来消除疑虑,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2.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教于乐
初中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的成长阶段,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探索实践去发现物理规律.比如在学习了相关力学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制作可以测量固体密度的工具.教师要给与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并通过开放实验室等方式提供一定的平台支持.这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成果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4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也要注重动手能力的考察,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对学生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通过评价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着重考察学生在“动手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方法,而不是计较实验或方案的成
败。
作者:李竹梅 单位:青岛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