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关注生活实践促进物理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物理在初中教学中十分重要,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对此教师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此做了相关研究,立足于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实际,探讨了联系日常生活做好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关键词】教育教学;初中物理;生活教育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水平,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力来完成自己的猜测。但由于本校学生大多数都是体育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律性很差,并且学习的基础也不是很强,所以必须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角度来开展物理学习,并适当融入多方面的教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也为今后的文化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物理这门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对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验教学,多引进一些新鲜的内容,以便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选择恰当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将实验设计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相关概念的时候,笔者先创设了如下情境:“每年夏天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喜欢到海边玩,如果我们不穿鞋子光着脚踩到沙滩上的时候,会觉得沙子烫脚,但是当我们进到海水中的时候却十分凉爽。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探讨。这个教学情境生动有趣,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积极参与到小组互动中,在讨论过程中对比热容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合作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妙融合学科,改变物理问题性质
(一)积极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物理题目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知识来加以解答和阐释。例如,在学习电压、电流、电阻的过程中,将三者进行组合,就变成了欧姆定律。在欧姆定律中存在着某种变量关系,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我们可以根据这一个结论来画出函数关系图像,从而来探究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物理的概念和公式没有完全掌握,这样就会让他们在与数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的尴尬局面,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来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能够清晰地理解,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可运用数学技巧,从而提高物理的解题效率。
(二)融入数学繁分式知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也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计算,拿最简单的电阻串并联计算来说,在求电流时就一定会运用到对繁分式的化解,这就需要学生有非常准确的数学运算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初中生对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掌握了物理教材的内容,才能依靠数学的计算能力来为物理数据进行正确计算。
(三)融入数学函数图像知识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首先需要对物理的知识进行全面掌握,而且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的思考不等于学生的思考,我们要让学生亲自观察。例如,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热学部分是经常考的一个内容,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晶体是有熔点的,而非晶体没有熔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融化状态与时间通过函数图像进行反映,看一看晶体和非晶体融化时升温情况在函数图像中有哪些差异,这样在对于实验现象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立足日常生活,巧妙提出课堂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某一个知识点充满许多疑问,那么证明他们真正的思考了,这实际上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思维来处理物理问题,那么首先我们就需要提出合理的物理问题。比如学习“光的折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立足于体育生的日常训练。在炎热的夏天运动员都喜欢雨后开展训练,因为天气既凉爽空气又清新,那么雨后的彩虹就是展开生活化教学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提出问题:“为何天空中会出现彩虹?那么彩虹的光是由哪儿来的?”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点拨,然后组织学生画出三棱镜中的光路图,使其在绘图的过程中意识到在纸屏上看到的多个颜色是光被折射产生的。
四、融入体育知识,增强物理学习实用性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计算是完成我们猜想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体育生的物理教学来说,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将课堂的问题转化成为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问题,以此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例如在讲解速度的过程中,当路程一定时,用时越少表明速度越快,这实际上就是在速度阶段最简单的计算。田径类的体育生赛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发令员枪声和烟声传到终点时会有一个差距,我们每一个体育生都清晰地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百米赛跑中看烟计时和听声计时二者会产生多大的时间误差。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物理知识去分析问题往往很难得到真正的答案,但是我们不妨将物理和数学相互融合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结合题中的已知量,求出所要求得的数据。当我们真正将物理问题放在数学模型中去研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问题实际上是很简单的。
五、联系生活实际,思维发散解决物理问题
(一)设计生活化实验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实验是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有效途径,而物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理现象,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杠杆”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教师便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验。课前先准备好石头、箱子、木棍等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然后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如何用木棍将箱子撬起,同时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实验原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这一原理探讨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和事物,比如开啤酒、勺子挖西瓜等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杠杆原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二)组织生活化探究
一切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和理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进一步深刻地认知大千世界,了解社会生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探究内容,这样一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并感受到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电学”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照明工具“白炽灯”这一例子,先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家里的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就会逐渐变细变黑,这是为什么?”然后组织学生结合书本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之后布置课后实践任务“通过自主思考或是小组合作,结合本课内容进行科技创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例如自制一些小火箭、水果电池、简易电铃等小物品,并写好描述和介绍。”最后教师对课后任务的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强化物理思维品质,不仅实现了学以致用,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展开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再是原来只参考学生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了,应该从学生对于物理信息的把握,物理计算的准确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杠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杠杆的力臂长短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杠杆的实际应用与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撬棍相结合,看一看人们在利用撬棍的时候使用的是哪种杠杆(省力杠杆),那么它的支点和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究竟能够省多少力。曾经有一个物理老师,利用一个吊车和一个弹簧秤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这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对杠杆的利用。那么在计算大象体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与数学模型相互转换,还需要学生能够在大量的计算过程中得出我们想要的物理数据。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提升。
七、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实际上是为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面对众多体育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生活实践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更积极热情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又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苏晓红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