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教育中基础物理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预科教育中基础物理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预科教育中基础物理教学改革

摘要:基础物理作为民族预科教育中重要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需要改革创新。基于近年来基础物理的教学实践,新疆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团队探索出了一种基于预科生学习现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全面提升少数民族预科生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预科教育;基础物理;内生动力;“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以物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基础物理是民族预科教育中重要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在构建学生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民族预科教育中基础物理教学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入调研、实践探索,寻求一种基于预科生学习现状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实现预科教育和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基于上述考虑和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以来基础物理的从教经历和理性思考,提笔写下此文以供业内同行探讨。

一、民族预科教育中面临的几个共性问题

预科教育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为高等院校本、专科预科生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在全国高校普遍推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各高等院校虽然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预科教材组织了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但在教学实践中民族预科教育也同样面临着几个共性问题需要解决。

(一)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需要激发

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初高中教育虽然也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为了提高升学率,有些学校一味地通过高强度的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对教师有着严重的学习依赖性,一旦这部分学生考入大学,在没有升学压力和目标导向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就会由于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而迷失了方向,这就需要在预科教育阶段通过加强思政教育和转变教学,方法合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崇尚科学、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敢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预科教育各科教材脱节严重,需要改进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预科教材与高中教材脱节问题日趋严重[1]。当前中学基础教育改革推行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等课程课时有所压缩,国家仅做基本要求,放开教材并提倡选修和学分管理。而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势必导致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现实的差异性与跳跃性。这既需要中学教师和学生有一个认知、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更需要预科教材建设中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全国各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并组织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编写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预科教材。

(三)基于预科生学习现状,因材施教不到位

国家虽然在少数民族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各地因为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势必会造成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现实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国家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国语教育,但近几年入学的部分预科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还有限,势必会影响预科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2)数理化基础薄弱,需要加强。中学数理化涵盖的知识点多,高中阶段数理化教材部分内容有些偏难,致使预科生数理化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数理化的兴趣不高。(3)理论和实验脱节严重。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初高中学校由于实验仪器相对匮乏,加上部分教师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忽视实验的直观教学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或很少开设实验课,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没能得到锻炼。

二、民族预科教育中基础物理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上述民族预科教育中面临的几个共性问题,基础物理教学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因材施教,推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其教育内涵和教学手段。

(一)以“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科学认知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将“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有效地贯穿课堂始终,以探究、解决、发现新问题展开内容,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事物内在联系的过程说明物理学的方法和意义,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创新意识,将推进科学知识、科学认知转化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由于学习是个体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学生主动地形成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过程。人的思维进程总是以对问题的分析开始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问题解决”还原了科学发展进程的本来面目,反映了科学发展规律,符合科学的认知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必将对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应用、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改变开门见山、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基础物理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这样“开场”:“今天我们讲第一章第一节……,先看概念1……,再看定理1……,现在证明……”;这样的开门见山,体现不出科学性与思维性的统一,没有师生的合作与互动,也谈不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不能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以“问题”贯穿讲授始终,这样随着问题的提出,问题讨论的深入,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事实上,物理课上定理的推导往往蕴含着许多科学方法和构建一个新理论的思维过程,物理课的“题”在呈现概念和定理时也往往运用了大量的科学方法。在讲解例题时应不求多,要从一题“说开去”,使一题多“意”,意会到触类旁通的知识点;一题多“解”,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相同性和特殊性;一题多“悟”,理解问题解决的结论,并比较、思考、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讲解例题时也要注重边讲边练,例题之间要有循序渐进的难度、梯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变“一言堂”和“自我式”教学方式。有些教师虽然围绕“问题解决”展开教学,可是采用的是“一言堂”式教学,自己讲述得太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及消化理解知识的时间太少,缺乏与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更有些教师将“发问”变成了自问自答,教学活动缺少了探索性、艺术性和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实践证明,恰当地引发课堂讨论,给学生独立思考及交流互动的机会,会使教学过程层次更分明,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果更有张有弛。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些教师对学生易懂的地方一讲再讲,不懂的地方、感兴趣的地方却一笔带过,这种“自我式”教学方式大都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缺乏、忽视课堂交流造成的。在物理教学中也不应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更不应忽视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而应“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很好地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才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

三、结束语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个具有学术性、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积极探索和钻研的实践活动。面对高校繁重的教学任务,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蕴含着科学发现的过程,出人意料、别有洞天、引人入胜,有助于学生在领略物理科学的美与真谛的同时又催生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3]。

参考文献:

[1]黎明,王景峰,张颖.高校扩招后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09,3(18):8-9.

[2]王子兴.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徐沥泉.数学·研究·发现———MM方法演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张伶 陈恒雷 朱春花 单位: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