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揭示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包含了寓于哲理的深刻道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渗透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整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戏剧曲艺、对联、灯谜、歇后语、传统节日等,在学习和生活中到处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根据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构成,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恰当的整合其中,不仅能激活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物理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更新物理教学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部在2014年3月颁布的《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切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激活物理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1.在声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声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上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等中国古代建筑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反射原理,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师引用《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让学生感知不同的人音色不同的特点;通过成语“闻鸡起舞”,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里的介质就是空气。在解释成语故事的过程中,既教会了学生声学知识,又倡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在光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播放皮影戏《哪吒闹海》让学生欣赏。光源发射出无数条光线射向了屏幕,由于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光束在直线传播时,由于受到物体(戏中的木偶)的阻碍,因而形成了影子,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皮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对光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皮影艺术在当今影视艺术中的鼻祖地位。又如,日晷仪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晷针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时间,这也是运用了物理学中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神奇,更让学生对中国古人的非凡智慧感到无比自豪。
3.在热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内能”时,教师利用了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讲解热传递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清楚了热传递的物理原理,还让学生重视亲情,感恩亲人。又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春节燃放的烟花爆竹中就有火药的成分,烟花爆竹升空的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将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将中华传统节日燃放烟花爆竹融入能量转化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多元和悠久。
4.在力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例如,结合物理教材中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既让学生运用物理思维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又教育了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又如,在教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教师引用朗朗上口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先以“两岸青山”为参照物(静止的),竹排是运动的;再以“竹排”为参照物(静止的),两岸青山是运动的,既让学生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又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
5.在电学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安全用电”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图片,我们的老祖先防雷的智慧——“避雷针”,即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起到了导电的作用,达到保护人身安全的目的。古代的能工巧匠将皇家建筑的屋顶造就的如此科学、壮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拓展习题训练空间,整合中华传统文化
历年的初中升学试题注重学科渗透、人文教育。多次出现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素材的题目,让学生在试题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接受新知识的洗礼。例如,在有关声学的试题中,“隔墙有耳”是说隔着墙也能听到声音,墙是声音传播的介质,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大声的意思,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高;“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在有关光学的试题中,“猴子捞月”的故事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成虚像来解释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成语“凿壁借光”源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之光穿过墙壁的小孔,直线传播到匡衡的书上。在有关热学的试题中,常引用的词《沁园春•雪》。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括的物态变化,其中“冰”的形成是因为水遇冷降温凝固成冰,“雪”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空中遇冷降温凝华形成的。在有关力学的试题中,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指的是力的产生需要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端午节赛龙舟时,使龙舟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湖水,受力物体是龙舟。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总之,适当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整合,既贴近生活实际,又能让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热情的同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万立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物理教学的探究[J].物理通报,2015(5).
[3]王远江.初中物理教学引入传统文化的思考[J].学子(理论版),2017(5).
作者:江野 单位:辽宁省庄河市第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