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障儿童舞蹈教学策略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智障儿童的舞蹈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培养智障儿童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能矫正和补偿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增强体质,促进其健康发育成长。而学习一套完整的少儿舞蹈,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激发智障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使其乐于和老师合作,是共同完成舞蹈教学的关键。
一、以人为本,以趣激学
智障儿童的舞蹈教学要突出智障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启发智障儿童学习舞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充分了解智障儿童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舞蹈教学要突出“童心”与“童趣”。智障儿童有着同正常孩子一样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外界因素的触发下而产生的情感、心理变化,也必然表现出多样的“童心”和“童趣”,即与人、与事、与物关系中表现出富有儿童特征的感情回应。少儿舞蹈之所以能吸引智障儿童,就在于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色彩、音乐等艺术内容,而并非仅仅舞蹈动作本身。所以,教师在选择舞蹈时要迎合智障儿童的心理、生理与思维特征,让少儿舞蹈的童趣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愉悦,使之与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相沟通。如果舞蹈内容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所经历和熟知的,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接受而融入学习,无形中感觉不到困难,积极投入学习。例如,我教智障一班,学生对儿歌《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都耳熟能详,只要音乐一响,他们便不由自主地伸出小手舞动起来,虽然动作不规范,但都是他们自然状态下自发的舞蹈。这时我抓住他们自发舞蹈中最典型的动作特征,编排了少儿情节舞蹈《两只老虎跑得快》《小白兔和谁》,他们的表情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特别是在全校的“六一”文艺表演之后,每到课间,都引来许多小朋友的竞相模仿,他们的脸上更是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此后,他们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就更强了。
二、投其所好,找准内容
在确定教学内容和编排舞蹈动作时,要充分考虑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以便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适应智障儿童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兴趣、能力、需要是不同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灵活改变。例如,我在给其他班培智孩子(10~12岁)教舞蹈时,发现几个启智学生跟着听障学生的舞蹈音乐扭动起来很有节奏感,学得还挺不错的,于是,我灵机一动,随后便组织了5名培智学生,编排了一个动感舞蹈《迟来的花仙子》,想不到他们竟会兴趣盎然,百操不厌,而且还边操练边唱:“幸福的花仙子就是我……”舞蹈选择的音乐是他们所熟悉的,舞蹈的基本动作也是他们在平时跟听障学生学到的,虽然动作不规范,但孩子们都喜欢,我也有了信心,让他们跟着我一遍又一遍在音乐声中,不辞辛苦地练习,为了克服学生没有持久性的毛病,我还不定时地在学生想跳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手机音乐让学生即兴练习,让他们学习起来自然,感觉不到困难,也没有畏难情绪,因此,教跳舞时师生关系很和谐。在5月29日的表演中这个舞蹈受到领导和来宾的好评,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如,编排一个武术操性质的舞蹈《中国功夫》。舞蹈选择的音乐是他们所熟悉的,舞蹈的基本动作也是他们在体育课中已掌握的,因此,他们学习起来自然感觉不到困难,也没有畏难情绪,教起来师生都显得格外轻松,只要稍加强变换队形和造型的训练,一个旋律激昂、动作刚劲、气势雄壮的舞蹈就排练好了。然而,同样的内容和方法对低年级的智障儿童却完全不适用。我不要求他们动作有多规范到位,但最大的难点在于站位和队形变换。由于他们方向感和方位性极差,所以队形变化的密度和难度稍微加大,他们便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地乱作一团找不着北了。灵感同样来源于体育课教学。有一次,我在给二年级的智障儿童(8~10岁)上体育课时,课前的热身准备操我放了一首他们熟悉的儿歌《谁会飞》,并启发他们根据原歌的特点,以及自己曾观察过的一些动物的特征来仿编相应的动作。在我的提示和指导下,他们都有模有样地仿编了许多表现动物特征的动作。看来,喜欢小动物是培智孩子与正常孩子的共性。于是,我先后编排了《谁会爬(游、跑)》《小鸭和小鸡》《小燕子》等多个与动物有关的舞蹈。
三、舞蹈教学之感悟
要让培智学生在学习舞蹈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与关心,更要讲究教学策略,提高科学性与针对性,力求做到五个“多一点”。
1.教学形式多一点,机械练习少一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一看、跳一跳、讲一讲、玩一玩的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舞蹈。切忌枯燥地反复讲解、机械地反复训练,切忌强度过大。同时还要加强个别辅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形象语言多一点,专业术语少一点
根据特殊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语句简短,语速不宜过快,并切忌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要尽可能地把复杂连贯的动作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儿歌要领,帮助学生理解、接受,获得成功。
3.教学准备多一点,舞蹈修改少一点
教师的示范动作前后要一致,动作修改越少越好。对于老师教授的新内容,他们本来就很难掌握,一旦记住就成了定势,很难改变,如果教授内容反复修改,学生很难搞清楚该做什么动作,容易产生挫折感,丧失对舞蹈的兴趣,因而要求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一项定型”,尽可能地为学生获得成功扫除障碍。
4.表扬激励多一点,批评训斥少一点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对儿童的赞扬,特别是对于这些原本就比较自卑的智障学生,更需要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切忌批评、训斥,因为那样只会扼杀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造成畏难情绪。
5.关心爱护多一点,包办代替少一点
特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身体素质较差,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细心呵护,注意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并要根据天气和运动量的变化,及时地提醒学生穿脱衣服。我们不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学生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拿放道具……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个性。
总之,特殊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把着眼点投向智障儿童,实现均衡平等参与,共同分享成功。因此,开展舞蹈教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智障儿童对美的感受及表现,而且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活动能力,同时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并且还可以发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
作者:刘娟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