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一、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能对舞蹈内涵理解到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我国的历史息息相关。民族民间舞蹈是由我国各民族群众从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过程中提炼出的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国特色的舞蹈。其由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与创造,凝聚了群众的力量、智慧、情感和精神,不仅蕴含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反映着少数民族舞蹈特色,还体现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者只有对这些蕴含其中的舞蹈内涵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够将其通过舞蹈动作体现出来。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并没有将这一点做到位,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教师就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授舞蹈所要传递的深层含义,难以使学生将其中内涵理解透彻,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二)教学中缺乏情感投入

民族民间舞蹈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风俗特色,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智慧等,而每个民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决定了其舞蹈的独特内涵。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有适当的情感投入。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舞蹈技能和理论知识,还要将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舞蹈的内涵,进而将舞蹈独特的灵性通过动作展示出来。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依然偏重舞蹈动作美观与否、技能掌握熟练与否,对于教学中的情感的讲解和学生的情感投入却不予重视。甚至有些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依然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即可。但是,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根本是要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舞蹈中真正体会到舞蹈所代表的深刻的寓意。由此可见,这些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不当的,也是现阶段尤其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依然沿用传统方式,“言传身教”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其他新型的教学形式和方式却很少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上出现。然而,虽然这种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个时期学生舞蹈技能的提高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夯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我们也逐步认识到,其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和满足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因为这种传统的“言传身教”法过于偏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舞蹈动作、技能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而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致使学生的舞蹈动作呆板、生硬,缺乏应有的灵动和活泼,民族民间舞蹈本身的意义难以被正确表达,学生的情感和体悟难以得到有效传达。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不客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考核和评价都是通过学期末的汇报演出来实现的。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通过学生的期末汇报演出对学生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掌握程度可以有个直接而且一目了然的了解,继而在此基础上洞察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技能学习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之处,以便在此后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方案做出成熟而且有效的调整。然而,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过于偏重结果,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感受难以得到反映,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难以交流、沟通和解决,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进措施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

鉴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和文化特色,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到对其文化内涵把握准确和到位。因为只有如此,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才能够向学生传达准确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舞蹈动作将其传达给更多人。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舞蹈动作,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民间的舞蹈特色,如维吾尔族舞蹈侧重体现步伐的轻快灵巧、肢体语言的活泼运用,这就代表了维吾尔族的特色。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只有善于将这些深层次的内涵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内涵。

(二)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高校开展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既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即培养更多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和理论知识来提高技能,最基本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与舞蹈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善于通过理解和领悟舞蹈的艺术魅力来提高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投入,要通过舞蹈“动之以情”的魅力让学生对舞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更为真切的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独具特色,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凝练了各族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以及澎湃激情,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其可以感染观众,真正让观众动心、动情的根本原因。鉴于此,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要特别善于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这一根本特点,将其中所蕴含的舞蹈艺术风格和民族历史文化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学习不同的舞蹈时,教师要通过不同文化意境的营造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舞蹈内涵和舞蹈动作,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之中,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舞姿的优美和灵动,将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体现出来。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当前,很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基本上沿用教师传授基本舞蹈动作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过于偏重,而对于学生自身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却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致使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高。所以,高校要对这种现状有清醒和充分的认识,要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民间舞蹈技能和学习效率。其一,教师可以采取剖析舞蹈动作由来的方式,如对于一些基本的膝盖弯曲、含胸、上身微倾等舞蹈动作由来进行剖析,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所代表的含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容易忘记。其二,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或竞赛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性、竞争性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做出更加优美的舞蹈动作,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评价规范化、科学化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评价的片面和不客观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备受阻碍,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在正确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要集中体现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以便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应认识到,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应该是有关一个学期的,应该包括学生在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情感体验等。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不应该集中在期末这个时间段内。教师可以在学习一课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进行一些表演和刻画,然后用这些整体成绩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关的评价。具体到教学中,对于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熟练程度的考核和评价,教师可以在采用期末汇演的形式基础上多采用其他几种考核形式,以便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内心感受应给予充分的关注,而不能一味侧重对学生舞蹈技巧掌握程度的考核。比如,在考核学生对壮族火猫舞动作掌握程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人民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火猫舞表达出来。而且,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多注意神态的运用,要将人们在那个情境之中的真情实感用舞蹈表现出来。

三、总结

总而言之,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要适应时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促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吴?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