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效性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效性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效性研究

一、将民族文化的血液注入到民间舞蹈教学中去

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有多种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其中,我们常常通过民间艺人的口中提到“艺诀”这个名词。通俗的来说,“艺诀”就是漫长文化长河中,民间艺人对自己的艺术,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汇总与研究出来的诀窍。这些诀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非常适合教学。相对于舞蹈教学纯理论的语言,“艺诀”能够极好的给予相关学习人员更好的启发,从而理解民族舞蹈的深刻内涵。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山东的胶东地区有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山东胶东大秧歌”。其中,秧歌演员在表演中,不断地进行腰部的拧动,从而成为了中国舞蹈中的一大特色。秧歌演员在表演中就总结除了一套诀窍,叫做“小嫚拧”。极具诙谐幽默、地方特色的语言很好的介绍了山东胶东大秧歌的舞蹈特色。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用比较生硬的语言来阐述这种舞蹈动作,教师这样的讲解使得学生常常不达其意,还破坏了舞蹈教学的美感。学生的不理解是一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也是极为吃力的,都未能达到教学中的目标,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审美风格素以“小脚的美感”著称,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山东妇女近代之前一直有着裹脚的习俗,山东大秧歌的艺术形象取材之一就是来自于裹脚的历史因素。所以“小嫚拧”就是说裹脚妇女因为缠足所引起的疼痛走路不稳,所以才会形成“左右摇摆”的艺术表达手法,这种手法活泼俏皮、生动形象具有极大的美感。学生在结合对“小嫚拧”充分的想象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只要在旁边进行动作上的规范与纠正,教学进度就会事半功倍。在中华大地上,这样的“艺诀”是非常多的,语言通俗易懂之外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艺诀所表达出的丰富内涵,也能够使学生在灵魂上得到升华,加深对舞蹈的喜爱,深刻的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文化。

二、将地方文化特色注入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去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理解当地文化的内涵。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者众多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地方文化怀着敬仰的情感去学习。有的教师对于民间文化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单一的人为地方舞蹈粗陋,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所以,教师在自身掌握了民族舞动的内涵后,怀着情感去教学,把自己看成是文化传播的大使,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中就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喜爱。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舞蹈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地方的风土人情造就了民间舞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苗族舞蹈,其中有个艺术动作,似独特的甩手,这个动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针对此类现象,我们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大西南,地貌奇特,大多是崇山峻岭,山高而。根据苗族人的传统习俗,苗族姑娘身上通常装饰着大量的银制饰品,由于日常的劳作需要经常的翻山越岭,另外加上背后沉重的背篓,就会使人汗滴如雨下,这个时候就会用手去不断地擦汗,身体上银制饰品哗啦啦地响,就产生了独特的苗族民间舞蹈。结合这一状况,我们不难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令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甚至可以模拟苗族姑娘登山时的情景,进行情景再现,从而加深对动作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将自己的情感注入进去,从而到达教学目的。

三、将民间舞蹈的具体动作进行解析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系统,对于动作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舞蹈的动作就是由千千万万的个动作的优化结合,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对于某个动作进行重点的解析,对于教学工作的进行时大有裨益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动作进行拆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民族舞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的教学工作就起到文化的传承作用。不断提高民族舞蹈的教学质量应该是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努力的长期性工作。

作者:黄山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