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表演意识的舞蹈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对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想像各种视频中优美的舞者那样舞出婀娜的舞姿,她们对舞蹈充满幻想和憧憬,而这种美好的期待又像一只精致的瓷瓶,美丽却容易破碎。同样的动作老师做出来很美,到了自己身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他同学做的优美舒展,自己却完全找不到感觉。舞蹈变成单纯的动作集合,没有任何的韵律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经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舞蹈只限于对电视屏幕里歌曲后面伴舞的理解,学生们大都不知道如何去表演,如何去创造美的肢体动作,对表演的意识缺乏而使得肢体僵硬、动作不协调。
2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加强表演意识训练的原因分析
2.1优美的舞姿是感动幼儿的基础
舞蹈教育对于女孩来说是良好的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最重要是能培养女孩的自信和优雅的体态。能促进孩子骨骼肌肉发展,增进食欲,增强心肺功能。学前教育专业是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如果能用舞姿打动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学的实现。幼儿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也充分发挥幼儿潜能,调动孩子的舞蹈积极性?如果幼儿教师有着优美的舞姿,舞姿里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诠释,舞蹈散发着童真、童乐,无论是表现小动物的舞蹈还是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抑或是表现某种孩子情感的舞蹈,在音乐的配合下,让孩子先有一个视觉上的美的冲击,调动孩子的动觉,然后配合以语言激发,让孩子的视觉、听觉、动觉合一,能大大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女孩而言,这种美会留在她幼小的心灵,提高其对舞蹈的兴趣。孩子们会有跟着老师一起跳的冲动,从小动物的舞蹈中感受善良的人性,从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中感悟博大的胸怀,从表达某种情感的舞蹈中领略各种风情。假如舞蹈教师自身的舞姿是缺乏生命力的,仅仅是四肢运动,躯壳的表演,谈不上任何情感的表达,那么这种舞蹈是不美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会变得困难许多。孩子们不能从幼儿教师身上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就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舞蹈上面,会降低舞蹈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发挥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2.2表演意识是感悟舞蹈深层内核的基础
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动作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舞蹈是人类情感最真实的抒发,正如毛序诗中对舞蹈的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简言之,舞蹈源于人类情感达到最高状态的本能体现。这使得幼儿教师要想让自己的示范动作使孩子们如痴如醉,就需要去感悟舞蹈的本质。舞蹈的表演意识,是有意识地去把握舞蹈的深层内核,将人类的情感透过动作展现出来,舞蹈是生命的呈现,是灵动的。舞蹈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去用心感悟舞蹈,只有用心去跳,动作才是活的,才能感动观众。假如舞蹈成为简单的肢体动作集合,就像跳操一样,那么它就失去了其艺术属性。感悟舞蹈深层内核不仅是去感悟所跳舞蹈表现的内容,也包括表演舞蹈的学生当时的心境,舞蹈的文化大背景,舞蹈所要透过动作向观众传达的理念。表演意识使得舞蹈成为鲜活的,使得舞者是有生命的。跳舞过程中的表演意识也反映着舞蹈表演者的文化层次、修养及视野,从舞蹈中可以看出舞者对于某事的理解。
2.3表演意识是提高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舞蹈教学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要广,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考虑到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由于学生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基本功、柔韧性的训练难度,学生将来并非从事专业舞蹈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基本功的训练必须要有,但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点。基本功、柔韧性是舞蹈的基础,没有柔软的肢体,难以完成大幅度的动作表演。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课时量,一般情况下每周开2节舞蹈课,开1年,2年或3年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这与舞蹈学专业的课时量相比是非常少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质量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关注的。如果将过多时间放在基本功训练上,势必减少舞蹈表演学习的时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可以让他们为孩子更好地做好示范,对他们的实际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相比基本功而言,学生具有更大的舞蹈表演能力提升空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理解舞蹈深层内涵的能力,可以借助已有文化功底,搭建进入舞蹈世界的桥梁,通过接触丰富的舞蹈形式,慢慢培养起舞蹈表演的意识。这离不开舞蹈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和指导。当然,舞蹈基本功仍是贯穿舞蹈学习始终的内容。与此同时,如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将会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舞蹈素养,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幼师工作。
3完善舞蹈教学,培养表演意识
3.1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表演意识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们经常会对舞蹈有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叉下得越好,腿踢得越高,腰越软,舞蹈课就越优秀。舞蹈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单纯的炫技会使舞蹈与体操无区别。基本功只是舞蹈表演的基础,是为更好的肢体流动、诠释形象做铺垫的。舞蹈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基本功训练,也要将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识上。在舞蹈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语音引导,指引学生去关注每种舞蹈的内核,儿童舞蹈关注童真、童趣的情感体验,民族民间舞蹈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将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动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舞蹈动作以生命。在舞蹈表演时,学生们往往进入为动作而动作的误区,经常是老师让胳膊放哪就放哪,腿抬到哪就哪,做起动作来缺乏生机。通过舞蹈意识培养,逐渐改变学生为动作而动作的舞蹈方式。
3.2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价值
我国民族众多,有着悠久的舞蹈历史,博大精神、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资源,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国各民族舞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能较好地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独具一格的体态动律可以训练学生肢体不同部位,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认识。例如,傣族对肢体三道弯的训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另一方面傣族特有的舒缓动律和对水文化的崇尚让学生感悟傣族唯美、柔软细腻的独特风韵;藏族对膝部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下肢灵活性,又让学生感受了藏族松弛、惬意的表现形式;蒙古族则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领略豪迈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一般而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汉、藏、蒙、维、傣、苗等为主,学前教育专业只需让学生对每个民族舞蹈掌握一到两个组合即可,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提高肢体协调性,扩大学生舞蹈视野,感悟我国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学与跳的过程中,领会舞蹈表演的真谛,全面提高舞蹈表演意识。
3.3通过儿童舞蹈表养学生的童真意识
儿童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有表现小动物形象的,有表现儿童生活状态的,有表现某种情感的,有表现某个故事的,等等。在这类舞蹈的教学中,重点在于是否将儿童舞蹈的“童”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小动物形象的儿童舞蹈,要关注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小兔子的善良、大灰狼的凶狠、小熊的笨拙等等,以及透过这些小动物想要传达的真善美的情感,舞蹈时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假想成小动物,用小动物的眼睛去看世界、去表演,还原本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则要学生站在小朋友的立场,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童年的趣事,让自己退回童年时代,去感悟舞蹈的动作、情感,用真心去舞。儿童舞蹈的特点在于夸张,夸张了幼儿们才喜欢,有的学生比较扭捏,不好意思表演夸张的形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与表演的形象合二为一,大胆放开表演。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童年经历,引导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悟放进舞蹈中,形成儿童舞蹈表演的童真意识,能有效提高儿童舞蹈的教学质量。
3.4重视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编排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舞蹈编排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表演意识。幼儿舞蹈编排要求学生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动作水平,利用具有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生动可爱、有故事有情节、动作表演性强等特点的舞蹈动作来创编幼儿舞蹈。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就要构思舞蹈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感去选取形象、动作,是表演意识先于动作的训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表演意识,关注动作背后的情感抒发,以最简单易做的儿童舞动作,表现丰富的儿童情感。
3.5拓展视野,丰富舞蹈知识
要想提高舞蹈表演意识,丰富舞蹈视野也是不可或缺的。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看优秀的舞蹈作品,包括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各种舞蹈、专业性舞蹈大赛(如桃李杯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小荷风采全国儿童舞蹈大赛等等),在观看中感受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向优秀舞者学习,接触不同风格的舞蹈,丰富舞蹈知识。同时也要多去幼儿园实地考察实习,多接触幼儿,多与幼儿交流,寻找幼儿舞蹈表演的灵感。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幼儿的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势在必行。舞蹈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舞蹈表演意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舞蹈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工作,提高幼儿舞蹈教学质量。
作者:冷英嘉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