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师专业背景与学科教学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舞蹈教师专业背景与学科教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舞蹈教师专业背景与学科教学探析

假设你是一个舞蹈粉,本科选择了某文科类专业,一路寒窗苦读之后在某知名高校或研究单位舞蹈相关专业拿下了硕士乃至博士文凭;又或者,假设你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舞蹈专业训练,独具天资,随着舞团四处征战,在舞台上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精彩瞬间,这两种身份的你倘若试图去敲开高校就职的大门,谁更具竞争力呢?

一、舞蹈教师资格之困扰

在高校舞蹈圈,似乎存在着一种难以言说却真实存在的,也许可以称之为“鄙视链”,舞蹈表演编创专业出身喜自矜,以他人之才莫若己也,对着吃舞蹈理论评论饭的动辄以“我们搞舞蹈的”而非“咱们搞舞蹈的”自称,做研究的也往往喜欢标榜一番“受过专业系统的学术训练”,以示与单纯学表演者的区别。二者若被纳入高校这同一话语系统,大多时候相安无事现世静好,但一旦涉及到职称职级,其间壁垒却森然可见。博士生导师一职是现今高校教师获取学术荣誉、技法认可与薪资级别的重要途径,所以,有人说艺术类院校如果不设置实践类博士,实践类教师如何出头?也有人质疑为了搞平衡和做政绩,都在设置博士学位,但是否只有冠以博士名,导师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即便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发达如美国,高校舞蹈课程内容和舞蹈教师资格的困扰也依然存在,舞蹈学科研究虽有拓展,但相对于大多数学科而言,其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显然被远远抛在身后。对舞蹈教师的相关要求会因学院、大学或者是研究项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数高校要求舞蹈教师须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同等职业经历。据全美舞蹈学校协会公开的2003年数据,有3所美国高校可授予舞蹈哲学博士,其他高校则是针对舞蹈专业授予教育博士学位,此外大约有30所高校可授予艺术学硕士,25所高校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以及一些科研项目可授予理学硕士或教育硕士学位。无论如何,获得舞蹈高等教育学位是舞蹈教育者能否获得上升空间,以及能否进行有效的定量和定性舞蹈研究的关键。但即便如此,在欧美高等学府,绝大多数艺术、设计类的实践型项目,更多倾向于授予MFA(艺术硕士)学位。MFA是在艺术特定领域内的“终端学位”,即在这个领域内能得到的最高学位,这些硕士学习并不通向博士学位,更多是指向知识的直接应用而不是指向独创研究。其课程设置也更强调艺术实践,学员基本上70%的时间都要泡在舞蹈工作室,其毕业生也往往能以一个较高的起点无缝链接表演编创的第一线。美国大学根据学科类别聘用助理教授以上的职位是根据终端学位,讲师职位则无需终端学位,所以博士学位并不是唯一的终端学位。反观国内,虽然现在的MFA舞蹈生的培养速度已近批量生产,但若无一纸博士文凭在手,在高校舞蹈学院谋一杯羹还是颇有难度,除非你是一级或二级演员(高校教师队伍引进演员所占比例粗略估计为20%左右,以笔者所在首都师大舞蹈系为例,10名教师中有演员经历者为3人)。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职业舞蹈演员或编导的舞台经验与硕士或博士学位可以划等号吗?如何衡量这两种不同类型知识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取得的成效?

二、专业经验与教学效果

人们通常认为高学历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同时拥有专业经验。一个拥有足够专业经验的人可能是位技艺高超的舞蹈演员,对剧目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表演品质和艺术表现方面十分独到,且因所在舞团不同,还有可能通晓从服装道具到艺术管理等各相关领域的知识。高校管理者也认为,舞蹈教育者应该对专业舞蹈界非常熟稔。如果培养目标是专业舞者或编导,那么教师须具备引导学生进入专业舞蹈生涯的知识和技能,这个观点是合乎逻辑的,但一味只强调专业经验会让人质疑是否剑走偏锋。多年的专业培训和表演经验很有可能并不会让某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们可能是功底深厚的舞蹈演员,对技术技巧和表演剧目了然于胸,但对教学法知之甚少,君不见有的教师示范相当卖力挥汗如雨,一旁的学生却是一脸懵懂。多年来,舞蹈传承强调言传身教,舞者需要知道舞蹈的具体实操,这是否意味着这种专业背景通常会导致此类教师“曾经如何被教就如何教”,其教学方式更因袭传统?通常情况下,一位出色的舞者或编导被聘请去大学任教的前提是假设这人是非常有能力的舞者或编导,他就必然就是一位很出色的教师,显然这个逻辑是错误的。尽管有证据表明未受过教学法训练的前职业舞者可能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如受过相关教学训练的教师,但往往是前者声望更高。显然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舞蹈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对教材的设计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蒙小燕《论舞蹈教学法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舞蹈圈,似乎有种约定俗成,舞蹈教育者如果与专业舞团、作品或编创有所关联,显然是有利于提升其个人地位或评价,而与教育相关的经验和训练则是无足轻重的。这实际上带来了不少问题,教师可能认为自己作为专业舞者或编导的经历就足以为学生们提供教学。此言不差,教师应具备所教授相关主题的丰富经验,因此,教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表演者的经验。但问题在于这些教师是否也需要教学法方面的经验?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似乎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性知识,却没有在较深刻的水平上进行理解,从而使得他们无法将在课堂上习得的事实和观念,迁移与运用到其他知识和解决其他问题上。在舞蹈教育领域,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正在慢慢改变。无论是学者、评论家还是舞蹈教师,都开始益发认可学术价值的重要性。这里并非要抹杀舞蹈教师专业背景的重要性,舞蹈教学内容必然离不开身体的参与,体验性内容不可或缺,但需要强调在舞蹈教学中拓展相关知识概念的重要性。教育者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来提高教学能力,从而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旦舞蹈家转型为师者,就应该充实教育理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职业舞者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不仅仅停留于如何模仿动作,而是知悉相关的历史背景、动觉的内在机理以及情感表达的质感。舞蹈教育者的责任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也就是能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对舞蹈的心智活动有所认识,提高认知能力。换句话说,舞蹈教育者应该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成为自主性的舞者,在教学方法上应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舞蹈表创专业为例,这些学生倘若今后以舞蹈为业,必须具备自我评估和自我纠正的技术能力,能够反思、解决自身表演出现的问题。毕竟,舞者必须在各个层面(身体、情绪、心理)理解动作的意图,并迅速地做出判断以完善动作,一个只会盲目而茫然地再现动作的舞者除了自身原因之外,也与教师的失职分不开。

三、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培训,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L.S.Shulman)指出“单纯的内容知识可能与无内容的教学技巧一样无用”,学科的结构、教师的背景以及学生的先入之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育领域,由于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教育情景的复杂性以及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转化的问题尤其艰巨,舞蹈教师教育培训也不例外。高校更多时候仅关注舞蹈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学习,而对怎样实现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真正融合(即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关注得比较少,这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种“缺失的范式”。为了实现舞蹈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融合,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促进教师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以此来实现舞蹈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舒尔曼开发了一个理论框架,以弥合教学知识和内容知识之间的差距,并称之为教学内容知识。舒尔曼的主要观点是,仅仅知道某个学科的概念和事实(即学科知识)并不能使其成为称职的教师,教师必须了解哪些材料值得呈现(即学科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呈现(即教育学知识),还必须意识到,该领域中哪些主题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并知其所以然。教学内容知识“代表内容和教学法的融合,以便理解特定主题,解决相关问题,根据学习者不同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根据欧美舞蹈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融合很有用,因为它允许教师以各种方式解释,从而激发不同类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备良好教学内容知识的教师具有广泛且丰富的关于课程的知识,可以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重构主题。如果一种教学方法对某类学生无效,那么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相同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它允许教师将其拥有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更有效的教学法,并且根据学生呈现的能力和背景而灵活变化。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对舞蹈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要。目前,许多舞蹈教育者过分依赖于技术内容知识,而不是对材料的理解、转换和反馈,以及如何将材料呈现给学生。如前所述,舞蹈的历史演变可能是技术模仿主导的一个因素,虽然舞蹈技术的发展显然是舞蹈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完整的舞蹈教育除了身体以外,还应该提供更多智力、情感上的指导。不少国家对舞蹈教育者如何加强舞蹈教育的教学技巧也进行了探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芭蕾舞团附属学校为教员提供舞蹈教学指导课程,不再将教学作为一种私人化的活动——仅靠教师掌握剧目,保持着教师彼此间“教学的隔离”,学术性教学应该致力于教学工作的公开、同行评价以及学术团体其他成员的相互交流,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反思才使得教学更为全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财富。法国也许是舞蹈教育改革的最好例子,1986年,法国宣布方案:但凡有志于成为教师的舞蹈学生、演员和编导都必须完成由政府制定和提供的教育计划。该方案的一个中心目标是“确保专业舞者学会将自身掌握的内容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的教学形式”,为了获得舞蹈教师资格证,个人必须通过基于技术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考试,并且面向各种类型的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知识。

四、结语

回到最初的身份设定假设上,谁更易入职似乎并不重要,谁更称职也许更重要。英雄不问出处,关键是必须建立符合舞蹈教育性质的合理评价体系,建立切合舞蹈特性的教学模式和评估标准,教师要有能力呈现丰富的教学材料,并进行关联和组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框架,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认知策略来促进理解的发生,使得学生真正理解原理、理论和创编,而其研究与教学必须最终落实在有质量的创作上才能推进专业艺术院校的进步。

作者:刘华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