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

【摘要】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需要舞蹈表演者运用肢体语言与受众进行情感交流。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是对舞蹈表演者的基本要求,现代舞蹈教学不仅要求进行舞蹈表演技法的训练,更要求从深层次上使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指导舞蹈表演者通过舞蹈动作塑造独特的审美空间。高校舞蹈教学应当创新培养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提升策略

高校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应当营造典型的艺术情境,注重舞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表现内心情感,从而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的意境。本文主要分析高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方法,进而达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内涵与实用价值分析

(一)舞蹈表现力的内涵。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是舞蹈演员扎实基本功的体现,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仅要有娴熟的舞蹈表演技巧,更要懂得舞蹈作品的内涵,力求通过舞蹈动作给观众呈现独特的视觉美,借助舞蹈形象传递舞蹈作品的内在意义。舞蹈表现力的作用在于通过灵活的舞蹈动作感染每一位观众的内心,着力让观众从内心深处与舞蹈表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优秀的舞者应当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能够通过舞蹈动作诠释舞蹈作品的精髓,还能够让观众的情感与舞蹈艺术形象产生共鸣,让观众在舞者的表演中体会作品的审美空间。舞蹈演员应当具备深刻理解舞蹈作品的能力,通过具有表现力的动作将作品的内涵深刻地诠释出来,让观众在舞蹈演员的表演中和作品有一个深入交流的机会。如果说舞蹈动作是最基本的舞蹈语言,那么舞者的价值就是运用舞蹈语言深刻地传递出舞蹈作品的精髓。

(二)舞蹈表现力的价值。舞蹈表现力的价值在于评价舞蹈演员的能力水平以及衡量舞蹈作品的优劣,促进受众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在主旨。首先,舞蹈表现力可以成为衡量舞蹈作品优劣的标准、舞蹈演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舞蹈技术以及是否能够对舞蹈作品有深刻的把握,这直接影响舞蹈作品的表现水平。其次,只有舞蹈表演者理解了舞蹈作品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使肢体动作到位,了解舞蹈创作者通过舞蹈肢体语言要表达的内涵。观众观看舞蹈作品时舞蹈表演者不仅要肢体动作到位,更要通过舞蹈表演者的情感来感染观众,在深刻体会舞蹈作品内涵的基础上优化表演方式,进而在细节上达到呈现舞蹈作品的内涵、促进观众对舞蹈作品进行艺术再加工的表演效果。每一个舞者都应当通过良好的表现力传递作品的精髓,达到与观众实现情感共鸣的效果。

二、舞蹈艺术表现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舞蹈教学理念陈旧。高校舞蹈教学应当具备理实一体化的思维,既要以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开展好基本功教学工作,还要促进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精髓,鼓励学生运用舞蹈技巧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但是,受传统舞蹈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有些高校的舞蹈教学没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在情感上、思想上、艺术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机械地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在舞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不注重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刻分析,学生往往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基本功练习上,实际上未能对舞蹈作品形成深刻的理解。很多学生即使有良好的基本功也不能获得良好的舞蹈表现力,这造成了学生舞蹈能力素养提升时常遇到瓶颈期的问题,当前还要降低传统舞蹈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二)教学方式创新不足。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不仅要保证舞蹈教学的时间,大量组织学生开展基本功的练习工作,还要提高舞蹈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基本功练习中对舞蹈作品进行思考。有些高校舞蹈教学未能在基本功练习时引导学生深刻分析作品,没有融入一定的情境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机械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肌肉记忆,但是不利于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还有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性不足,没有设置课上课下互动机制,没有融入丰富的舞蹈教学资源,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舞蹈作品赏析,在舞蹈教学时没有将舞蹈作品的内涵深刻地展示出来,不能促进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理解舞蹈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只有促进学生主动关注作品、引导学生对舞蹈内涵产生深刻的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三、高校舞蹈教学提高艺术表现力的方法

(一)优化舞蹈教学理念。为了达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还要优化舞蹈教学的理念。高校舞蹈教师应当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舞蹈素养组织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日益突出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展示空间。舞蹈课堂教学应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舞蹈实践感受,也要指导学生自主反思舞蹈表现力方面的问题。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孔雀舞,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孔雀舞教学情境,结合音乐与舞蹈要表达的信息,促使学生提升舞蹈表现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讨论,围绕作品讲故事或者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特征,由此实现对舞蹈的大胆演绎创新,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舞蹈学习实践,达到提高舞蹈教学整体质量水平的目的。

(二)强化基本功的训练。舞蹈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强化训练。首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时要更关注学生肢体动作的规范性,设置有效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把个人的身体协调性、思维反应与肢体动作训练结合起来,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舞蹈肢体动作有深刻的把握。其次,教师应当重点在课堂上开展学生基本功方面的训练,并且把基本功训练与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方面的基本功,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敏感性。再者,舞蹈基本功练习应当更多地倾向于身体柔韧性的练习,注重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肢体的延伸练习,强调以自然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只有不间断地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在基本功练习时有意识地融入舞蹈表现力训练的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在基本功训练时把握细节,才能实现肢体与情感律动的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三)优化舞蹈教学标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应当创新舞蹈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在组织开展舞蹈教学时不仅要关注舞蹈动作的难度,更要充分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内涵有深刻的把握,这样才能通过舞蹈动作提高舞蹈表现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时,应当采用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基于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关注情感的表现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舞蹈动作传递更丰富的情感信息。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的课堂评价方式,推动学生理解舞蹈动作的艺术价值,才能实现舞蹈训练与精神世界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让学生真正地走入舞蹈艺术。教师还要善于让学生自主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舞蹈作品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评价,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赏析判断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强化舞蹈练习的质量。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当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想象力,真正把学生带入到舞蹈作品当中。首先,注重优化舞蹈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合理设置舞蹈教学的任务目标,加入舞蹈创新创作的教学内容,高校舞蹈教学应当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舞蹈作品的表现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让学生明白舞蹈源于生活,舞蹈形象的创作与艺术塑造来源于生活,舞蹈展示应当是高于生活的肢体艺术。教师既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舞蹈作品,又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舞蹈角色的特征和舞蹈呈现的细节,体会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内涵,从而将学生带入到舞蹈情境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形成深刻的领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再者,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还要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再创作,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舞蹈作品联系起来,达到提高舞蹈表现水平的目标。

(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舞蹈表现力的提升不仅来源于日积月累的舞蹈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同样也来源于学生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学生具备的美学理论知识、思想修养水平以及生活常识都会影响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因此,教师不仅要进行舞蹈技巧训练,还要进一步讲授舞蹈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熏陶,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的一面,努力消除学生懈怠浮躁的一面。教师不仅要开展理论说教,还要运用一系列课上课下的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重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多接触舞蹈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力,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目标。

四、结论

高校舞蹈教学不仅要高度重视舞蹈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夯实基本功,更要促进学生转变舞蹈学习的观念,深入地观察感受生活,培养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舞蹈基本功练习中深刻地思考舞蹈艺术的内涵,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与个性化的表现力,通过舞蹈形式表现舞蹈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亚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2,(23):260.

[2]崔睿.对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思考[J].大舞台,2011,(11):236-237.

[3]彭涛.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谈舞蹈表现力[J].才智,2012,(19):173.

作者:刘青 单位: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