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西北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的体系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纳入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结构体系,能够丰富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教学内容。民族舞蹈体育教育近年来是教育界传播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智慧和理念,民族舞蹈体育教学循环体系的生成最终形成三体循环架构。民族舞蹈技术创新的自主现象能促使民族舞蹈文化有序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舞蹈;大学教育;文化传承
我国西北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应该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性,它的文化特性不仅主要体现在学术方面,还应在民族性教学方面有所作为。大学文化应具备精神品性的引领、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将民族舞蹈文化引入高校体育教育,可以实现大学教育与民族非物质文化融合的社会价值体现。少数民族舞蹈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社会舞蹈”并有发展的趋势,如“广场舞”它所带来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让学生接受其他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在这过程中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本文的研究内容将采用刘曼航教授的“民俗体育教育中的系统现象”[1]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分别从教学的整体过程和技术环节的传授。
1民族舞蹈体育教学中的循环架构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的认知与建构环节符合循环理论,通常是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对简单知识认知基础上形成高一级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且,逐渐地丰富、完善着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作为民族舞蹈进入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参与者对每一项民族舞蹈的自身感受不尽相同,这就是说在必要的教学认知基础上(即民族舞蹈基本的规则、方法等,引深到教学比赛等)。进行的建构环节通常是根据学习者在初期阶段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建构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最终在民族舞蹈体育教学中形成了“认知一建构”循环体系。而这种教学循环模式的建立,能够让教学过程中更加认识民族舞蹈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对于相关民族舞蹈知识的认知水平;也提醒教师更准确地认识民族舞蹈的演化规律到动作技术与旋律进行系统把握,更有效地推动民族舞蹈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融入、理解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之中。
2民族舞蹈体育教学中的循环现象分析
目前在民族舞蹈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一次体育课(90min)的民族舞蹈课程分为不同的2个部分教学:在学习理论部分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更多地是以民族历史文化为基础,需要认识、了解大量的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特征和演变规律等。而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又将其视为普通的体育课程,按照各个舞蹈技术的要求,旋律的配合分别教学。前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以往一门民族舞蹈课程学期结束,学生有一种感觉是在学习一门理论是理论,技术是技术,这种“特色”不突出,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并不符合民族舞蹈动律特征的技术结构,很多练习者常说“我怎么跳不出那个味……”,自然也就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也就是说,关注民族舞蹈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系统现象,并利用系统的思维去整合民族舞蹈体育教学方法。民族舞蹈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让学生成为民族舞蹈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成为民族舞蹈的创造者。例如藏族锅庄舞中的“退踏步与前后摆臂”动作,出自安多藏区还是康巴藏区?它是在怎样历史环境下演变而来的等。这才是引导我们当前民族舞蹈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建立“认知一建构”循环体系真正目的[2]。民族舞蹈教育、民族史教育和体育教育体系三体循环架构,这个体系能够完成认知、适应和练习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依赖于文化的融混,通过民族舞蹈、民俗、体育文化之间的交融,实现信息流的交换。该体系具备了自我演进的能力,又能够反过来影响民族舞蹈和体育系统,改变它们的某些结构之后,这种基于文化核心的“认知一建构”循环系统才得以成立[3]。例如,在维族麦西来甫舞蹈教学中,教师会介绍麦西来甫舞蹈和它的历史演进过程,这是完成知识的认知演化,再探寻它们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以身体运动为前提,民族文化作为基本纽带,最终通过这种关系的相互渗透[4]。在学生充分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由学生完成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的构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三体循环”体系,并从文化演进的历史视角结合我国传统体育发展规律出发,探寻民族传统舞蹈课程的发展方向。
3民族舞蹈项目技术传授中的自主性
作为民族舞蹈体育项目的参与者,教师在技术传授上不仅要对知识点精准的认知,还要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外在环境进行别样的建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技术创新的魅力,可能是形式的创新,也可能是神韵的创新,还可能是技术内容的创新。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创新点,把握教学规律,掌握好教学手段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民族舞蹈技术传授自主性的功能
民族舞蹈的教学不仅是动作技术,更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授。即使是在有文字记录和影像传播的今天,民族舞蹈的技术传授仍然涉及民族历史、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道德伦理、风土人情、审美情趣等文化现象的内容。虽然已与原有的文化现象内容有一定变化,但是这仍然不能否认民族舞蹈的技术传授实际上就是一部活态的历史纪录片。民族舞蹈动作技术传授要进行创新,而这种创新正是由于参与者认知过程中对接受信息的一种“自创”,即是一种“自重组”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技术传授是通过民族舞蹈内容,教学不仅是师生共同的活动需要师生合作,教师指导,需要教师为学生描绘能够产生共鸣的目标愿景,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5]。通过对获取知识信息的再认识(学与练),便得到一种新的信息,因为学生个体间存在身体的协调性等差异,经过教学之后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师的要求,因此,这是属于个体特征。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参差不齐,在所难免。
3.2民族舞蹈技术教育的演进
历史变革是民族舞蹈自主演进的重要动力所在。如今,民族舞蹈作为体育内容引入大学课堂,它的技术传授在个人这种微观领域时时处于变化之中,教育过程是动态的。在特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下,民族舞蹈参与者在技术传授过程中,甚至教师要一直将个人融入于民族舞蹈文化体系之中,去洞悉不同民族舞蹈的演进历程,钻研业务,只有对民族舞蹈文化精髓较好地把握,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快乐的民族舞蹈运动过程。民族舞蹈体育教学循环体系的实现则依赖于文化的融混,通过民族舞蹈史、民俗、体育文化之间的交融,实现信息的交换,继而在教学中形成2个实体的民族舞蹈教育、一个体育教育循环演化成为了3个实体的循环体系。正是由于民族舞蹈传承系统中的这些系统特性的紧密协作,才造就了民族舞蹈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千百年来的成功传承与演进。
参考文献
[1]刘曼航,等.我国民俗体育的现代功能及社会文化价值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247.
[2]刘旻航,付玉坤.民俗体育认知研究[J].体育学刊,2010,17(1):84-87.
[3]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20.
[4]刘旻航,孙玲.民俗体育的存在——生命价值解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2):1-5.
[5]马健生,邹维.论教学是一门领导的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21.
作者:曾治良 毕研洁 单位: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