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舞蹈教学中舞感培养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提高对于学生舞感培养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也进一步为学生日后舞蹈学习水平提高提供有效保证。同时,结合进一步研究,也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舞感培养;实践分析
引言
新时期,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教师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舞蹈学习技巧,从而才能提高学生舞蹈水平,通过具体教学实践,中职舞蹈教学课堂中,加强对于学生的舞感培养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分析其重要性,随后对其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分析能够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
1.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舞感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舞感,就是舞蹈表演的肢体语言,表演者要结合音乐的韵律以及节奏,有针对性的表现肢体,从而体现舞蹈的内涵与思想。从本质上分析,舞蹈是一种感觉意识,是心理体验与心理创造的结合体,舞蹈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舞蹈艺术体悟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借由肢体的变化,展现舞蹈的魅力。舞蹈者要充分借助自己所掌握的舞蹈技巧与专业知识,不断进行联系、不断感受舞蹈背后的意义,同时配合教师教学训练,积极参与学习,这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另外,在中职阶段的舞蹈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舞感,而舞感培养具备以下的重要价值。首先,在新一轮我国中职舞蹈课程的改革要求中,舞感是重要的培育内容,通过培养舞感驱动学生不仅以舞蹈姿态为第一要义,而是全面深化走向素质教育的象征。其次,舞感是决定舞蹈质量能否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谓的舞蹈不能简单理解为肢体上的变化与动作,而是要在当前的氛围与情境下,经由舞蹈演员将舞蹈背后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从而表现出整个舞蹈的价值与感染力。最后,舞蹈想要从根本上带给观众较好的感染力,就需要从舞感出发,赋予舞蹈更多的魅力与情感,真正意义上将舞蹈从一类运动升级成为一类艺术,获得最佳的表演效果。
2.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舞感的培养措施
结合上述中职舞蹈教学中舞感重要性分析,下面对其具体的舞蹈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2.1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对美的感受与体会,是彰显人类表现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目前我国中职阶段的舞蹈教学之中,教师在舞感启发上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首先激发学生对美感的认同与肯定。所以,中职舞蹈教学,首先要驱动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从而全面提升其艺术素养。从舞蹈课程的本质来看,舞蹈教学是学生感性认知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同时通过理性思维还能够做到带动舞蹈的创新,而上述的要求都与学生的美观价值判断有着高度的联系。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舞蹈美感意识。首先,任何舞蹈的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领会舞蹈的艺术风格,确保学生不是机械性地展开模仿学习,而是理解舞蹈背后的价值,从而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舞蹈背后的思想与情感,帮助学生更有效率、有质量地融入自己情感。其次,为了更好启迪学生对舞蹈美感的发现,教师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舞蹈环境,在保证舞蹈动作的规范同时,提升整个舞蹈的形态与流畅度,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舞蹈背后的价值与美感。例如,在进行我国蒙古族舞蹈的专项练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体会蒙古族的豪迈气概,品味其中的奔放、热烈的美感。而在朝鲜族的舞蹈之时,则需要将情感状态转换为更为柔美的感觉,但同时要提醒学生重点感受其中刚柔并济,含蓄婉转的美感。最后,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形态、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是统一舞蹈在美感的体现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舞蹈之中属于自己的美感,从而真正意义上演绎属于自己的舞蹈,而并非刻意、生疏地模仿肢体动作,赋予整个舞蹈更多的活力与价值,为后续培养舞感、更好提升舞蹈的演出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增强学生协调性和灵活性
目前在我国中职阶段的舞蹈教学,部分教师还存在错误的思想与态度,认为动作规范是评判学生舞蹈水平的唯一标准,使得学生的舞蹈大多过于僵化,缺乏所谓的“灵气”,即舞感的表现,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看法与思想,确保舞感教学为舞蹈教学过程中核心,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自己的舞感,目前可从如下的方法从外部提升其舞感。首先,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感官准确性,所谓的准确是特指环境因素,要做到理性面对要素。其次,提升学生的感官协调性。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较为注意他人眼光、评价,因此便会出现心神不宁等情况。观众的眼神、叹息、表情都可能对其舞感造成极大影响。再次,要提升学生感官的敏锐力,要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积极训练的方式对漏洞进行填补。只有结合以上三方面,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舞感。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外部的肢体动作表现。首先,要提升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量,只有保证每一位学生夯实自己的基础功,才能全面提升舞感。没有良好的基础予以保证,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舞蹈实力,也无法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也难以通过自己的动作表现美感。其次,针对舞蹈动作中相对难度较大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过分着急,而是要以循序渐进地方式逐步推进教学的内容,通过日益月累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领悟舞蹈中的要点、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的舞感,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2.3培养学生的舞蹈乐感
对舞蹈艺术而言,最为重要的背景与衬托即为音乐,而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且互相成就的。所以,在教师培养学生舞感的过程中,音乐也是有利的工具。通过乐感来提升学生舞感,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学生的乐感可分为包括如下五个部分,感知音乐旋律的能力;感知音乐节奏变化的能力;感知音乐音调高低的能力;感知音乐质感的能力;感知音乐力量与速度的能力。因此,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乐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乐感。首先,音乐因其特殊的性质其内容不受到限制与束缚,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感受音乐。例如,充分结合音乐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的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乐感的作用。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非只选用舞蹈的音乐,而是积极选取各具典型的不同音乐,让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有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积极联想音乐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情景,从而更好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乐感。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先听音乐,先有概念和印象后,再进行舞蹈训练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以乐感带动学生的舞感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4培养学生的舞蹈悟性
尽管舞感是无法呈现出来的,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将舞感衬托出来,从而表现出自己对舞蹈作品的思考。伴随音乐展开肢体动作的变化,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将不同的内涵所烘托出来。因此,一部良好的舞蹈作品,势必是表演中包含情感与舞感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所以,在中职阶段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感表现,就要启发学生在舞感上的“悟性”,让学生学会领悟舞蹈,升华自己的舞感,更好投入表演中。例如,在进行《荞麦花开》的学习过程中,舞蹈想要表现的内容即为一个彝族姑娘的成长故事,而历经了幼年、儿童、少女的时期。教师可结合背景音乐共同帮助学生总结、领悟成长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动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提升教学的成效,驱动学生对舞感有了进一步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想法。此外,每一个舞蹈,乃至同一个舞蹈的不同部分,都会出现情感的转换与输出不一致,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来输出不一样的情感。在条件允许且学生能力较高的情况下,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创作舞蹈,从而更好帮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舞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5以提升舞蹈修养为契机
舞蹈的艺术是通过舞蹈者主观精神来进行培养和锻炼的,舞蹈者的心中所秉持的舞蹈精神,内心世界呈现出来的舞蹈意象,都可以以舞蹈动作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这个过程就是舞蹈修养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对舞蹈修养的提升与点拨。而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可在课余时间携带学生观看舞蹈表演,使其感受专业舞者的魅力与表现出来的舞感,从而联系自身的舞蹈表演,做到更有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升专属自己的舞感表现。
2.6提升学生的协调性、敏锐力
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舞感培养的基础,是学生肢体协调性与敏锐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培养,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2.6.1通过科学设计与合理的训练,提升学生感官反映与肢体动作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是要结合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不管是舞蹈比赛、还是舞蹈考试,都能够克服周围不利因素,将自己的真正舞感发挥出来。
2.6.2重视学生感官协调性培养。舞蹈是一项肢体综合型艺术表演,因此对学生肢体协调性要求很高,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提升学生肢体与音乐的契合程度,强化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感悟,不管是眼神、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应该与音乐韵律相吻合,从而真正体现舞蹈的美感与艺术价值。
2.6.3学生感官敏锐力培养也非常重要,学生在舞蹈练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感官敏锐力,提升学生的舞感。
2.7对学生外部肢体动作进行培养
学生舞蹈舞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肢体表现能力,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将学生外部肢体动作与内部情感相结合,从内而外的培养学生舞感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确保教学训练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具体分析如下:
2.7.1强化肢体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力度训练是基础,教师要重视这个方面的教学,要从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外部肢体表现力,以奠定学生舞感基础。教师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肢体基本能力,促进学生肢体灵活性发展,促进学生舞蹈素养的整体发展,同时提高舞蹈舞感教学实效。
2.7.2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尤其是一些难度较高的训练,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学生在不断训练、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体悟、专业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舞感素养发展。
2.7.3把握好训练的实践
在学生舞感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应该注意训练实践的张弛有度,外部形体方面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既可以提高学生肢体素养,又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这样才能够奠定学生舞感基础。
3.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舞蹈教学课堂,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分析,培养学生的舞感十分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为学生舞感形成尽有效助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为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能够为中职舞蹈教学水平提高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华.浅谈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舞感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6):91-92.
[2]陈慧慧.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舞感”的培养方法初探[J].北方音乐,2017,37(13):207.
[3]孟丽君.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舞感”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5(16):264.
作者:林珂冰 单位: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