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分析(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分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分析(6篇)

第一篇: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发展与创新

摘要:舞蹈课程是高校师范生的重要教学课程之一,舞蹈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对舞蹈教学并不重视,使舞蹈课程无法顺利推行。在新时期下,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高校应该对舞蹈教学和创新,满足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发展与创新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都很低,而且没有加大投入,更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师范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课程之中。事实上,舞蹈课程可以培养师范生的舞蹈素养,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舞蹈课程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师范生在课堂中可以掌握专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的核心精神,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目前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的现状

2.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舞蹈课程应该作为高校师范生的重点课程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都很低。一些高校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桎梏,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参考指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课程能使师范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获得身心上的放松,也能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让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但是高校的重视不够,会使学生的身心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

2.2忽视舞蹈实践环节

舞蹈课程应该以实践环节为主,但是当前一些高校教师在教授舞蹈课程时,以理论讲述为主,忽视了舞蹈的实践环节。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只为学生讲解了舞蹈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对学生没有任何功用。高校的大多数课程理论性都非常强,如果教师在舞蹈课程上仍然为师范学生灌输理论,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3实践和理论相脱节

一些高校的舞蹈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也是导致舞蹈课程教学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包括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音乐与舞蹈学等等,但是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师在讲解中都没有联系实际,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使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低下。

2.4忽视舞蹈社会功能

舞蹈具有交际、教育、认知等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可以引导师范学生趋向美善,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但是当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舞蹈课程上并没有突出讲解这种社会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舞蹈的审美价值,使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大为下降。

3发展和创新是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3.1符合文明社会的需要

首先,发展和创新是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符合文明社会的需要。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一种运动形式,集合娱乐、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中的一种高雅活动,从舞蹈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健身型、观赏性和娱乐性,符合当今文明社会的需要。

3.2促进师范生身心发展

其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可以促进师范学生的身心发展。舞蹈具有健身性,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仍然能保持充沛的热情。舞蹈具有健心性,可以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调节焦躁抑郁等情绪障碍。舞蹈具有社会性,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

3.3提高师范生艺术修养

再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师范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舞蹈课程中,男士举止庄重,彬彬有礼,女士温柔典雅,婀娜多姿,即使是快节奏的音乐,男女舞者也不失高雅的风采。因此,师范学生在舞蹈课程中,可以收获美的享受,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4体现广泛的社交性质

最后,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可以体现广泛的社交性质。舞蹈课程是国际范畴的课程,世界上的许多高校都注意到了舞蹈的重要作用,将舞蹈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重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舞蹈课程是不同民族情感的“形体语言”,体现了广泛的社交性质。

4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的策略

4.1创新教学大纲,提高高校重视

首先,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大纲,提高高校重视。对于大部分的高校师范生来说,舞蹈课程都比较具有挑战性,许多学生没有舞蹈的基本功,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学习困难,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修改教学大纲,在课程讲解中渗透舞蹈的社会功能和实践性,提高高校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影响学生舞蹈学习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为舞蹈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舞蹈教师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和教学能力。为了提高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安排培训计划,对教师展开培训,提高教师的舞蹈素养。同时,高校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为舞蹈课程提供软件设施和硬件设备,让课程能够顺利地开展。为了推动舞蹈课程的发展,高校也可以定期举办舞蹈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4.2创新评价方式,重视舞蹈实践

其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评价方式,重视舞蹈实践。为了能充分提高师范学生的舞蹈素养,高校应该创新一套评价方式,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许多高校仍以成绩论短长,把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标准是非常不合理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来体现,而是要通过舞蹈实践来表现[3]。高校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表现指的是学生日常的舞蹈实践水平,期末成绩就是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适当增加舞蹈课程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实践能力。

4.3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再次,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对于高校师范学生来说,他们的舞蹈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舞蹈知识的灌输,很难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调节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地吸收舞蹈知识。现阶段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在舞蹈教学时仍然采用大班制的教学制度,没有对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区别。同时,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优质教师,在学校中没有足够的教师来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舞蹈教学,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长此以往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吸纳优秀的教师资源,开展个性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高校可以用高薪来吸引人才,从社会上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并对学校现有的舞蹈教师展开培训,壮大高校的师资力量。

4.4创新团队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团队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在国际上有须有优秀的舞蹈团队,这些舞蹈团队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级的声誉,除了具备专业素养之外,还需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舞蹈团体中,每一个团员都有自己的作用和重要性,每个成员都是缺一不可的。高校如果想培养出这样优秀的舞蹈团体,就应该培养师范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水平,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小组分配,确定各个组员的任务,形成一个舞蹈小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各个团队进行相互磨合,同时培养他们养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同国际上的优秀舞蹈团队一样。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性质的舞蹈比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参加省级或市级的舞蹈比赛,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

4.5创新实践方式,提高综合素养

另外,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实践方式,提高综合素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高校的舞蹈教师在上课时都是亲自示范,也就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进行舞蹈编排,对整个舞蹈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可以降低演出的风险,但是也减少了学生进行舞蹈感悟的机会,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4]。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高校舞蹈课程教师应该创新舞蹈的实践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舞蹈编排。教师在学生的编排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帮助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作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师单纯对学生进行口头讲授,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舞蹈的表演者和创造者,让学生在自主表演中感受舞蹈精神和舞蹈本身的情感,从而掌握舞蹈真正的奥秘。

4.6创新结合方式,应用现代技术

最后,发展和创新高校师范生舞蹈教学,应该创新结合方式,应用现代技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多地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舞蹈课程中,教师也应该促进舞蹈和现代科技的结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摄像设备来记录学生的舞蹈过程,师范学生通过对影像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教师还可以把不同时期的视频影像进行存档,方便学生对比和分析。此外,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电子白板上为学生呈现国内外著名的舞蹈,让学生进行鉴赏评价,提高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

5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培养一批社会所需的人才,高校应该重视师范学生的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逸.高等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舞蹈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王薇.师范类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钟舒.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4.

[4]张勇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沈琬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浅谈高校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也对舞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以及实现对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高校纷纷展开舞蹈专业教学创新,文中对当前高校进行舞蹈创新的途径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随着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逐渐提高,这也对要求舞蹈人员对这种艺术形式展开的不断的创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这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当前的舞蹈教学资源,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所需遵循的原则

舞蹈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不是对之前教学方法的完全否定,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有目的、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展开舞蹈教学。因此,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是在原有教学方法基础上展开的创新。

其次,教师需要保证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直观性。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其特点和情感,只有充分了解后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舞蹈表演水平,这也是舞蹈教学创新的基本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清晰、直观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快速的了解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另外,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融入全新的教学思想,转变过去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主动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主体特点,利用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去完成舞蹈教学,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舞蹈技巧和动作的练习时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不仅缓慢而且非常刻苦,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和信心,也是导致舞蹈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实现舞蹈教学创新,首先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舞蹈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积极的学习先进的舞蹈教学经验,或是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获得灵感,创新舞蹈学习的方式。

目前有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突出:其一是通过创立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舞蹈情境模拟教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从舞蹈形象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动作特点和心理情绪。比如,在某次舞蹈大赛前夕,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比赛的情景,参赛学生和其他学生、老师,轮流模拟评委、参赛者、观众等角色,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比赛感受了解比赛过程中进行舞蹈表演的要义。或者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不同类型的舞蹈进行融合表演,假设不同时代的舞蹈表演者身处同一个空间中,各自进行舞蹈表演。@样可以为舞蹈表演融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创新能力。

其二,将课堂游戏的形式带入到舞蹈教学的课堂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舞蹈动作的训练是十分辛苦的,但是为了成为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学生们必须每天都进行动作的锻炼,有时候单一的动作需要重复很多次。将小游戏应用与课堂中,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放松精神,也可以让单调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比如,教师组织学生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点落下时,接到花的学生就要上台表演一段舞蹈,内容可以自行选择或者由老师制定。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舞蹈表演的经验,也可以配合教师更快的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表达出表演者的内在情感和精神状态。如果在表演的过程中无法融入自身的情感,那么这种表演就只是一种形式,而不赋有神韵,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舞蹈表演。因此在当代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单一的动作、技巧、理论的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舞蹈情感的教学。大学生的思想独立,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内情绪的变化适当的对其学习的内容进行调节和增减。这种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差异性的尊重,也体现了舞蹈艺术教学人文化的特点。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舞蹈课程的学习水平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进步较快的学生,需要予以更多的表扬和精神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进步较慢的学生,教师也要积极的给予支持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不能使用批评讽刺的语言,避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舞蹈作品赏析、舞蹈创作背景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实现舞蹈动作与舞蹈精神的高度统一,并提高其舞蹈表达能力和舞蹈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是培养综合性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文中对当前几种效果良好的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进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焕臣.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方略[J].教师,2013,(17).

[2]左倩.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13).

[3]张弛,侯丽娟,王晓杰等.高校舞蹈教育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建立[J].考试周刊,2014,(A4).

[4]苏原春.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探析[J].黄河之声,2016,(09).

[5]茅正南,支桂衡,黄文翠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4,(17).

第三篇:浅议高校舞蹈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摘要:高校舞蹈的发展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高校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加强舞蹈课程建设。要注意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科学发展,进一步明确高校舞蹈教学的目标定位、舞种定位、整合定位和创新定位,改革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舞蹈;优化;创新

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高校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传播,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舞蹈课开设的比重。从多元智能观来看,舞蹈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舞蹈智能的发展对于音乐智能和身体智能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同时舞蹈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舞蹈课程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应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目前普通高校舞蹈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高校的各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不同规模和级别的舞蹈比赛的情况来看,各高校舞蹈的发展和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合适的教材。就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未见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学生的舞蹈教材,因而使舞蹈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规范性。二是舞蹈作为一门副课,课时安排还非常有限,高校舞蹈的普及面普遍较窄,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未上过舞蹈课。三是各高校舞蹈的发展水平参差不一,普遍缺乏创新,舞蹈作品的内容风格大多照搬或模仿现成专业创作舞蹈作品,缺乏自己的特色。四是舞蹈老师数量不足,往往一个老师要承担全校的舞蹈课程和节目编排;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学习过与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非常浅薄;不少有舞蹈天赋的学生也没有被挖掘出来,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二、高校舞蹈课的优化改革

1.明确舞蹈在高校中的发展定位

①目标定位

高校舞蹈的发展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此,高校舞蹈要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扬长避短,科学发展。高校舞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自觉性比较强,精力容易集中,理解能力好,记忆力强的有利条件,在创作、编排方面必须有助于学生肢体的表现力,着眼于他们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追求的养成。在目标定位上要加强时代意识,要多一些适应他们自身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文化特点的舞蹈。

②舞种定位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是以达到全面发展、开发智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目前,普通高校舞蹈的开展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开设舞蹈课程,二是开展舞蹈活动。现代舞不只注重肢体技能的开发,更注重头脑的智能开发。现代舞创作中的思维侧重,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优势。而且从审美角度看,这种祟尚创新的审美标准,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现代舞作为一种舞蹈观念的启蒙,突破了传统舞蹈的程式限制,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利于大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形成,对开展大学校园舞蹈是相当有益的。因此高校舞蹈在舞种上应以现代舞为主。

③整合定位

多元互补、融通共存是发展校园舞蹈的时代主题。综观校园舞蹈近年来创作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是在创作思想的美学追求、价值取向及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力求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吻合,在多元化并置和多层文化需求的氛围中,呈现出舞蹈多维拓展的趋势。各类时尚走进校园,增添了校园舞蹈的活力,如街舞、欧美时尚舞蹈等。校园舞蹈比赛中还有许多充满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从高校舞蹈的时代性要求看,民族舞蹈的体裁,必须引人现代舞的语汇和表现手法。

④创新定位

新的时代赋予舞蹈更新的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为高校舞蹈的数字化建设翻开新的一页。通过网络的特殊传播方式也是舞蹈艺术普及的良好手段。因此可以考虑利用高校的多媒体资源优势发展数字舞蹈。随着数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不单单只是表演和技巧的简单概念,如在形体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模拟和演示舞蹈效果。

2.要改变以往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①妥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首先,要扩大舞蹈课的教育面。在第一学年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机会上舞蹈选修课。具体内容安排应以现代舞为主,还可以穿插、补充交谊舞和适量的形体基训和舞蹈欣赏。对于学生而言,第一学年课时非常有限,要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优化整体知识结构,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多元性和广泛性。

进入二年级后,可以选择少数基础条件不错并对这门课有兴趣的同学继续学习,条件允许可组成舞蹈队。在随后的学习当中,内容安排应以形体基训为主,比如进行芭蕾技术基训、中国古典身韵基训等,还可以穿插补充中国民间舞蹈素材(东北秧歌、藏族舞、云南花灯、蒙族舞、傣族舞、维族舞等)的学习。应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多种舞蹈艺术,提高综合审美的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达到学以致用。

大纲内容的修订要体现科学合理性,应根据大学生骨骼的发育基本定型的生理特性,适度淡化或删减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侧重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使学生能够交好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

教学内容的实施中要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对于个别基础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进度区别对待。

②培养学生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兴趣一种是天赋的、个性化的客观行为,兴趣也是学好舞蹈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耐性和记忆力,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的学习热情。要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做到“因势利导”“推波助澜”,使这种爱好舞蹈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温”和发展,成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此外,高校要加大舞蹈课程投入,培养一批高素养、强技能的师资队伍。要加强舞蹈课程建设,高校必须增加投入,改变舞蹈课程不受重视的现状。同时,加强专业舞蹈老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舞蹈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舞蹈艺术所具有的教育、审美、认识等诸多功能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和不言而喻的。高校中的舞蹈课程,应该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在高校中认真地实施美育教学,大力开展普及性舞蹈教育,对于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为进一步促进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高校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丰富舞蹈课程内容,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加强舞蹈课程建设,以此来完成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平.高校舞蹈纷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杜.1999.

第四篇: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性实践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各大高校进一步扩大了招生规模,培养艺术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内容就是舞蹈教学,因此,对高校舞蹈教学方法、内容等进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高校的舞蹈教学使学生的气质内涵、创造力和艺术审美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提升,更是对高校素质教育价值和作用的最好体现,以下笔者将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新;实践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各高校对学生的舞蹈教学提出更高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培养舞蹈人才方面,高校对于舞蹈的教学必须保持着创新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使教学模式得到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缺乏整合。有的高校由于师资不足和历史不长等原因,无法将舞蹈教学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无法实现舞蹈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目标。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不能缺乏舞蹈专业的技能训练[1]。

(二)师生交流低效。在很多高校的舞蹈课堂上,舞蹈教师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得个别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学习动机、人格特征、学习基础、身体特征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所授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提升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师资不足。在从前舞蹈未兴起的时候,高校的舞蹈教学采取的基本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该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专业指导。但是如今高校对各个专业都进行了大力扩招,学习舞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舞蹈教学都是采用大班化教学,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必须加大对舞蹈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舞蹈教师,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2]。

(四)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参与舞蹈学习的热情,学生完全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附属品。因此,必须对舞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舞蹈教学。

二、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性开展实践的策略

(一)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加强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创新的基础,要想更好地进行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舞蹈师资队伍,教学的创新和开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壮大舞蹈教师队伍作为支撑[3]。高校的舞蹈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教学技能和舞蹈知识,对各种舞蹈类型都有其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对学生的舞蹈能力进行全面拓展。另外,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所以必须激发舞蹈教师的热情,使其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深化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高校舞蹈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更新舞蹈知识,整合教学手段,从而使舞蹈的教学课堂满足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同时,高校在进行舞蹈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积累和拓展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拓展舞蹈实践平台。实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杆,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而对于高校舞蹈的教学而言,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对舞蹈表演的技巧进行把握,而是使学生通过各种平台更好地呈现出去。所以,高校舞蹈教学必须注重扩展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必须创造出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平台使学习的舞台驾驭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学校艺术氛围、发展舞蹈课堂、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的、全国性的舞蹈赛事,使高校舞蹈学生的舞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加入科技教学手段和环节。高科技的技术必须和舞蹈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使舞蹈艺术的内涵得以提升,也提升了舞蹈教学的课堂效果,使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得到不断深化,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舞蹈学科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授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除此之外,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基础之下,学生对舞蹈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挖掘出自身更多的创新潜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型发展道路还很长,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教学实践,使舞蹈教学能够更好地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各项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拓展和优化,从而使得舞蹈教学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得到提升,进而培养出更好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轶瑾.高校舞蹈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众文艺,2015(18).

[2]宋丽莎.论舞蹈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1(10).

[3]李文作.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第五篇:浅谈高校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容摘要】创新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也是舞蹈教学的生命。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舞蹈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为基石,融合中西文化,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作者结合多年舞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提出了“亲情关爱法”“混搭穿越法”“模拟教学法”“游戏娱乐法”“内外一体法”五种创新教学方法,以期通过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好地实现舞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教学方法;创新;原则

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舞蹈艺术亦是如此。舞蹈教学也要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完善,借鉴中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与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融合,使舞蹈艺术更具活力。同时,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为此,笔者结合多年舞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对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若干浅见。

一、舞蹈教学创新的意义

舞蹈教学创新十分必要。只有对舞蹈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根据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优化,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舞蹈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挖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教师还需要逐步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运用形象、直观的舞蹈教学方法,促进高校舞蹈教学的进步。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整个舞蹈教学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强化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吸纳各种创新理论,做到理论创新。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做到一切创新为了实践、面向实践、服务实践。

二、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的法则和准绳。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舞蹈教学方法创新必须严格遵循的。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的原则

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所有的创新一样,应当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天马行空式的创新,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应当继承下来。继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创新。所以,必须做到继承性与创新性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

教学手段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舞蹈教学要求将具体的形象与舞蹈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对舞蹈动作的形象感知,进而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舞蹈艺术语言。直观形象的舞蹈教学能够将舞蹈的形体、动作、音乐等清楚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舞蹈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三)主体性与主导性统一的原则

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什么”为“怎么学”。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而不能包办代替。要做到主体性与主导性密切的有机结合,形成最佳的学习态势与教学关系。

(四)目标性与步骤性统一的原则

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舞蹈人才为目标。与此同时,要考虑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要做到目标性与步骤性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五)新颖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原则

新颖性只是外在的形式特征,其本质与目的是为了提高舞蹈教学的吸引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新颖性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新颖性是为有效性服务的。所以,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做到新颖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统一。

三、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形式

(一)亲情关爱法

亲情关爱教学法,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主体、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在继承传统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在情感交流与双边互动中完成知识的传授。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对待,尤其是对特困学生和问题学生,更要施以师爱,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严禁挖苦贬斥,更严禁体罚惩戒。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师准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学习权利,把整个教学活动上升到人权高度。教师要把人生最大的乐趣与“最高任务”定位在培养舞蹈新人上,让学生的艺术成就折射出自己的人生光彩和事业辉煌。因此,舞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逐步在舞蹈的学习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学习中。

(二)混搭穿越法

21世纪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与复合型的特点。混搭穿越法是为此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舞蹈教学而言,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精通一种以上的舞蹈表演种类,同时又具备其他多种舞蹈种类的基本表演水平。为此,在教学中就要将中国的古典舞蹈、西方的现代舞蹈这两种不同时空的舞种进行穿越式教学;将民族舞蹈、芭蕾舞、拉丁舞等不同舞种进行混搭式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多种舞蹈的表演能力,成为舞蹈艺术的多面手。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舞蹈编导、舞蹈美术(服装、化妆、道具、音响)、舞蹈音乐等各种相关艺术门类的教学,使学生成为舞蹈领域的“通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更深刻的表达舞蹈的语言意境,是舞蹈教学创新的主要课题。如现代舞要求的是力度和速度,从中很难发现有高难度的动作。但民族舞蹈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唯美而更加有难度,需要舞者长期练习。所以,民族舞蹈要融合现代舞中的力量和速度,还可以在舞蹈音乐上进行编曲,使其散发现代气息,让舞蹈在展现民族韵味的同时又具有时代感。而在芭蕾舞中的创新主要是要表现在保留芭蕾舞精华、精妙之处以外,汲取其他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更有独特性。要独具慧眼发现能将内容和精神融合在一起的题材,创作出具有芭蕾舞特色的舞蹈语汇,这是对芭蕾舞蹈极大的创新。中国的芭蕾舞剧在创作中体现了芭蕾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新鲜的、具有民族特性的艺术风格。

(三)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源自西方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以后传入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同样,舞蹈教学采用模拟教学法,也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由于要面对一个“洋为中用”的课题,模拟教学法亦属教学创新的性质和范畴。

所谓“模拟教学法”是指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员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员职业技能。这种教学法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欧美国家,80年代以后流行全球。例如法律专业的“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法警、犯罪嫌疑人、控辩双方辩护律师、旁听者、证人等,进行法庭模拟审判。又如体育院系的“模拟训练”,对比赛的环境、条件、对方实力进行了解和分析后,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尽量安排与比赛临场发生的情况相似的训练内容,使之适应比赛的特殊条件。同样,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进行不同舞种的“模拟比赛”,让学生分别扮演参赛选手、评委、观众、伴舞、伴奏等,通过与正式比赛相似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比赛的气氛、效果,这也是模拟教学法的活用。

(四)游戏娱乐法

舞蹈教学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寓教于乐”是它的重要特点之一。而所谓“寓教于乐”就是把教育寄托在娱乐之中。游戏本身就是文化娱乐之一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展智力的游戏,简称“智力游戏”,包括文字游戏(例如猜灯谜、对对联、赛诗等)、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另一种是发展体力的游戏,简称“体力游戏”,包括活动性游戏(例如捉迷藏、丢手绢、搬运接力、击鼓传花等)、非竞赛性体育活动(例如康乐球等)。舞蹈教学采用游戏娱乐的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舞蹈表演的能力。例如大家围坐一圈,玩丢手绢的游戏,手绢落在谁手里就请他到中间表演一段舞蹈。又如举办“化妆舞会”,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动物形象,玩“动物大联欢”“人狼共舞”“人牛共舞”等游戏,在游戏娱乐中进行舞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从艺术的起源考察,艺术与游戏有着不解之缘。“游戏说”就是艺术起源诸多学说当中的重要一种。该学说的创始者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19世纪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学说,后世将该学说称作“席勒-斯宾塞理论”。该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本能又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个层面是人类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效、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于是,游戏作为人的本能,就成为艺术发生的动机。在游戏中,人的过剩精力得到宣泄,并从中获得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舞蹈作为艺术重要形式之一,与游戏有着深厚的渊源。舞蹈教学中采用游戏娱乐教学法,也就成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五)内外一体法

内外一体法指的是内部(心理)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形式,它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的。舞蹈中的高难技巧,也是为了表现一定的情绪,或营造某种环境氛围而存在的。

外部动作的教学,包括各种舞蹈形体动作的基本动作和高难动作的训练,如舞步、舞姿、跳跃、翻腾、旋转等各种形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外在形式。

内部动作的教学,主要是心理动作的教学,包括注意、感知、联想、想象、理解、意志、情感等各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学的应用是近年来全球各国家各领域的一股新潮流,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成为重要的学科。舞蹈表演如此,舞蹈教学也应如此,采用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能够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结语

舞蹈是个性比较强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要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加入新鲜的元素。如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舞蹈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有很多新鲜的艺术形式可以借鉴,学习其他艺术学科教学模式与方法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但是,借鉴不是抄袭,而是汲取其他艺术的精神内涵,对舞蹈教学加以融合与创新。同时,舞蹈艺术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要体现舞蹈艺术的精髓,就要把握时代主题,不仅反映时代的精神还要保持舞蹈的精神本质。舞蹈教学要在舞蹈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为基石,融合中西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辛,谢孟.艺术赏析概要[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方式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指出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舞蹈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探讨了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方式。希望对高校舞蹈教学的进行有所启示和裨益。

【关键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方式

一、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意义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同时又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多元化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因此,在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最为显著的好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美学艺术的方式来实现个人艺术修养和总体素质的全面提升。笔者结合三个方面的内容做具体说明:第一,高校选择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是新形势新社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因为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够直接而深刻地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和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既是学生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也是学校加强人才培养的良好选择。第二,舞蹈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舞蹈对于学生气质的培养非常有帮助,除此之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使得学生在实现创造力提升的基础上更好地增强勇气和自信。当然,舞蹈本身也是交流性质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环节当中还能够更好地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第三,舞蹈艺术课程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舞蹈艺术原本就是美和智慧的结晶,其思想内涵能够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加之舞蹈这门艺术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进行深层次教育,因此更加容易获得理想的培养效果。总的来说,优秀的舞蹈教育是完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提升其思想境界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心灵净化和人格健全。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方式分析

高校舞蹈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尤其是在现当代社会形势下,更需要通过体系的改进和方法的创新,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内能够尽可能地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1.创设高校舞蹈教学体系

现代高校内的舞蹈艺术课程种类越来越多,并不是舞蹈艺术本身具备如此快速的发展和更新速度,而是高校对舞蹈课程的划分越来越细致,学生往往难以进行合理的选择。基于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学校本身就有必要对众多的舞蹈课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和整理,在减少其大门类的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目标来对舞蹈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和整合。在此过程当中,一是要结合高校自身的资源状况,二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三是要结合舞蹈艺术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基于此来引导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来学习舞蹈艺术。通过高校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就是能够较好地避免学生无从选择的状况,除此之外也能够为学生选择其他门类的舞蹈开拓空间,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2.培养高校舞蹈文化

舞蹈艺术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对舞蹈艺术历史的认识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领悟力,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教育当中,教师学生往往都对舞蹈艺术文化的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文化素质上存在较大障碍,无论是在个人素质还是在知识水平上都处于贫乏状态,这样一种状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其专业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作为舞蹈课程的学生而言,甚至可以认为,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整体艺术水平和专业档次高低,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单纯地追求技能的娴熟而忽略舞蹈内涵的话,最多只能发展成为舞蹈的匠人,而不是真正的舞蹈人才。基于此,教学质量的保障同样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提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外在环境条件,使得学生在最佳状态下获得最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甚至还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舞蹈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真正实现舞蹈技艺和舞蹈表现能力的升级。

3.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舞蹈教学当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来实现舞蹈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高,具体来说,可以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等加以利用。这主要是考虑到舞蹈本身就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其艺术形象以及艺术内涵都是通过人体有规律的运动来表现和传达的,因此这其中所包含的风格韵律以及情感内涵等,都很难直接通过语言来进行说明和传达。反而是直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接呈现,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和舞蹈内涵,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模仿和感受来进行学习。通过多媒体,学生就能够身临其境地接受艺术的感染,多媒体的多重感官刺激能够直接带给学生良好的思维体验,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这对于学生学习舞蹈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语

高校舞蹈课程是高校艺术和美学教育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提高现代高校大学生个人素质和美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正是因为这样,在高校设置舞蹈艺术课程并采取良好措施来保证其良好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荔.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徐娇.探讨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J].青春岁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