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俗舞蹈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民俗舞蹈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民俗舞蹈教学改革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陕西高校如何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舞蹈专业人才,是舞蹈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思考的重点。对此,本文以研究陕西民俗舞蹈教学为切入点,结合当前陕西高校民俗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出加强舞蹈课程定位,加强国际化的民俗舞蹈交流,对陕西民俗舞蹈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俗舞蹈;国际化人才;交流;文化保护

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一带一路”不仅是陆上和海上商贸路,还是一条文化交流路,给陕西民俗舞蹈文化交流提供了重大机遇。陕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在民俗舞蹈文化方面,如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大型歌舞剧《梦回大唐》、华清池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与此同时,高校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保护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挥陕西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保护作用,加快舞蹈教学改革,完善自身定位等,是目前应该思考的重点。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民俗舞蹈教学改革的内涵

1.时代赋予陕西高校的新使命

作为“一带一路”起点的陕西,如何在多民族经济贸易往来中,发挥好民俗舞蹈这个文化载体,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深化区域合作,是各高校民俗舞蹈教学思考的重点。在这种大背景下,促使各高校在民俗舞蹈教学中,对目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思考,并积极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民俗舞蹈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同时通过反思,转变以舞蹈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不同地域和时期的民俗舞蹈文化元素,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2.陕西民俗舞蹈教学改革从“幕后”走到“台前”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呼唤舞蹈教学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着手进行舞蹈教学改革的高校相对较少,大部分还停留在以舞蹈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陕西各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服务当地企业,还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国家。这就要求陕西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除教授传统的舞蹈技能外,还要突出舞蹈特色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民俗舞蹈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部分,如何加快民俗舞蹈教学的改革优化,凸显陕西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特色,是当前民俗舞蹈教学改革和思考的关键。

3.陕西民俗舞蹈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陕西传统民俗舞蹈文化带来了严重冲击。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稀释了陕西民俗舞蹈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使民俗舞蹈文化的关注度降低了,很少有人去研究和传承传统的民俗舞蹈文化。因此,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加强对陕西民俗舞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陕西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活动等,给当前陕西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民俗舞蹈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课程凸显技能教学,忽视民俗舞蹈文化内涵传递

当前,各高校注重向学生传递舞蹈技能,即某个舞蹈动作的具体规范、角度等,却很少在教学中突出民俗舞蹈的文化内涵。以陕西著名的民俗舞蹈《走西口》为例,部分高校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注重对动作的分解和示范,却很少向学生传递《走西口》的背景。走西口又叫做“走场子”,是旧时晋西北贫苦农民、手工艺人等为逃避兵役或者官司,到内蒙古谋生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走西口人群不断增多,形成了一种社会习俗。此后通过歌舞的方式,来表现走西口人的艰辛和生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传递走西口的艰辛和感受,然后再具体结合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教学。只有进行文化的嵌入,才能通过细微的舞蹈动作,展现陕西民俗舞蹈的特色,使得陕西民俗舞蹈更具文化内涵。

2.缺乏明确的课程教学定位和目标

民俗舞蹈作为舞蹈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究竟应该培养哪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更应该结合实际,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部分陕西高校只是将民俗舞蹈作为舞蹈专业的一门课程,或者是作为学生的一个选修课,没有充分体现出民俗舞蹈教学课程的重要性,更不用谈该课程的教学定位和目标设置了。因此,重视民俗舞蹈课程教学,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当前的重点。

3.忽视陕西民俗舞蹈文化交流

要想凸显民俗舞蹈的重要性,还是要借助陕西高校这个文化载体,让陕西民俗舞蹈文化“走出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发挥民俗舞蹈的文化作用。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高职院校在进行民俗舞蹈教学时,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即民俗舞蹈文化交流仅局限在学校内部或者某个地域,没有真正在“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与沿线国家或者区域展开交流,这就造成了培养出的民俗舞蹈毕业生缺乏国际化视野,更不用谈对陕西民俗舞蹈文化的交流和保护问题了。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民俗舞蹈教学改革的策略

1.明确陕西高校民俗舞蹈课程培养的目标

陕西高校要充分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一带一路”战略,将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民俗舞蹈人才作为培养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在民俗舞蹈课程教学中凸显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具有扎实应用技能的民俗舞蹈人才。另一方面,除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培养,以促进陕西民俗舞蹈文化的传承,并增强不同民俗舞蹈赋予的文化底蕴。另外,除上述两点以外,陕西高校在民俗舞蹈教学过程中,还应将培养目标定位在更高的视野,通过加大陕西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陕西民俗舞蹈文化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对沿线国家文化的引入,对民俗舞蹈进行融合与创新,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陕西民俗文化。如借助教学目标,针对一些专业性的舞蹈学校,可以派遣学生到国外进行民俗舞蹈文化交流,或者引入其他国家学生学习陕西民俗舞蹈。通过这种教学目标的定位,极大地开阔了民俗舞蹈教学的视野。

2.合理调整民俗舞蹈课程,凸显陕西高校舞蹈教学的特色与质量

要发挥民俗舞蹈在“一带一路”交流中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对民俗舞蹈课程的调整。陕西作为独特的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因此,如何利用好这些民俗文化,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是重点也是关键。但是,在当前的课程设置中,部分陕西高校只是将民俗舞蹈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将其列入必修课之内。对此,适当提高对民俗舞蹈课程的认识,以一门专业课的方式展现给广大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民俗舞蹈的认识,还可以通过专业的舞蹈教学,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融入课堂,凸显陕西高校民俗舞蹈教学的特点,为“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交流增砖添瓦。

3.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加强教学交流和教学目标转变的同时,陕西各高校还应充分结合国家战略,开发出符合陕西自身特色的民俗舞蹈校本课程。一方面,陕西高校要尽量凸显民俗舞蹈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凸显和适当增加实践技能培养。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要征求不同艺人、专家的意见,以保护不同区域或不同民俗舞蹈文化的完整性。另外,在开发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设定,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四、结语

总之,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民俗舞蹈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就需要充分发挥陕西高校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民俗舞蹈文化为切入点,加快民俗舞蹈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加强民俗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并调整民俗舞蹈专业设置,同时加强民俗舞蹈教学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陕西民俗特色,让民俗舞蹈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穆正礼、罗红玲、蓝玉茜、魏?玲:《“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第7期,第869-892页。

[2]段世飞、邓润莉:《“一带一路”背景下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第27卷第3期,第15-24页。

[3]武心怡、高莎:《陕西关中地区新民俗舞蹈创作审美分析——以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系原创作品为例》,《艺术教育》2016年第6期,第233-234页。

[4]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教育研究》2015年第36卷第10期,第4-9、22页。

作者:彭飞 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