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路径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培养合格人才、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路径,提出了开设专业课程、开展课外活动和课程渗透等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礼仪教育。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含义;必要性;路径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世》)。我国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明礼”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礼仪素质令人担忧。有的学生在家里,不尊重长辈,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遇见老师不打招呼,“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屡禁不止;在社会,对他人不讲礼貌,语言举止粗俗等现象时有发生。要改变这一状况,探索有效的礼仪教育路径,是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1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的含义

“礼仪”是由“礼”和“仪”两个字组成的。“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多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包括宗法制、丧服制等内容的礼制,史称《周礼》。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晋国的叔向说:“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左传•襄公》21年)。第二种含义是做人的道理。孔子说:“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孔子认为:礼,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第三种含义是我国古代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管仲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第四种含义是做人的修养。荀子说:“礼者,养也”(《荀子•礼论篇》)。“仪”指的是人的容貌、举止。“仪”是礼的物质载体,是礼的外在表现。我国把“礼”和“仪”连用,始于《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礼仪”在《辞源》中解释为“行礼之仪式”,是人们表示礼貌和礼节仪式的意思。礼仪是“人们对他人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而特意举行的仪式。”[1]礼仪,是指为建立和发展和谐的人际社会关系,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等方式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仪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荀子•非相篇》)。《礼记•冠义》中道:“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仪具有民族性的特点,我国民间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礼仪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见面时,表示欢迎、热情的礼仪由原来的“作揖”变化为“握手”,表示尊敬、祝颂、哀悼的“跪拜礼仪”变化为“鞠躬礼”。礼仪具有继承性的特点,我国自古到今都有敬长、尊师的礼仪。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礼仪素养的人才是国家社会赋予高职高专院校的重任。高职高专院校的礼仪教育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貌、礼节等程序,教会学生表达尊重和敬意,文明规范地与人交往,成为讲文明、有礼貌的人的活动。高职高专院校的礼仪教育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礼仪教育是教会学生遵守文明规范的活动,即遵守社会和职业交往的礼仪规范;第二,礼仪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教会学生表达尊重和敬意,成为尊重他人和自己的文明人的活动。第三,礼仪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法和途径,通过礼仪教育把中华优秀的礼仪文化传承下去;第四,礼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形成、维护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高职高专院校的礼仪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的礼仪知识及规范,促使学生对礼仪产生情感,并转化为意志和信念,从而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的活动。高职高专的礼仪教育不只是礼仪知识教育,也不只是仪容仪表或职业体态的训练教育,而是一种把社会和职业礼仪知识及规范转化为学生精神的“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的素质教育。

2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营造和建设文明礼仪氛围的园地,也是文明礼仪的发射站和辐射源。开展礼仪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履行教育职责,完成国家社会赋予学校培养人才和弘扬礼仪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2.1传承礼仪文化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礼仪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是承载中华民族血脉和灵魂,促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高职高专院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礼仪文化,主要是通过学校的礼仪教育活动来实现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礼仪教育,能够使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在代际间传续发展,在时间上渊远流长,在空间上扩展不断,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代代相传下去并发扬光大。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教师把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传递给学生;二是教师吸收中外礼仪文明成果,把现代的文明礼仪及职业礼仪文化传递给学生,促进中国礼仪文化的现代化。今天的高职高专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仪容、仪表、举止、谈吐等表现,是其个人道德品质、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表征,是中国文明程度的体现。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有经济方面,也有礼仪文化方面。高职高专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之一,学习礼仪文化,掌握礼仪知识、规范,崇尚礼仪精神,学会正确表达尊重,成为敬国家,敬民族,敬社会,敬集体,敬他人,也敬自己的人,才配做“礼仪之邦”的后代,才能成为礼仪文化的传承人,才能担当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使命。

2.2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礼仪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成才目标之一。西周时期,我国就把“礼”列为教育内容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首。西汉时期,“礼”也是德育“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现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即“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礼仪教育是学校达成德育、美育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学校实施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知书达礼”、“彬彬有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人才和崇尚的价值目标,今天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我国就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仅仅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还有个人品德及礼仪修养等方面。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能力水平与礼仪道德水平严重失调的学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不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是在一切别种美德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2]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自己成长成才的需要。学校和学生都希望通过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具有规范的行为、优雅的举止、礼貌的谈吐、整洁的仪容,成为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工作潜力,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

2.3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更是建设文明的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校园环境特别是文化氛围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凝聚和感染的功能。学生从迈进校园的那天开始,乃至一生,校园文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学校仅仅是为其创造、提供一种环境、一种文化、一种氛围,学生在其中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成长。”[3]学生是享受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创造校园文化的生力军。规划并创建文明校园,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渠道,是学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激烈的学校、社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的有效路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是创建文明校园的途径,也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人们见面时的微笑,握手问好,眼神中流露出的诚意,能够促进双方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协调。高职高专院校通过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文明习惯,恰当地将内心深处的敬意传达出去,既是尊敬他人的具体表现,也是自尊的合理表达。文明礼仪校园建设能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外来人员之间形成言谈举止得体、仪态仪容大方、尊敬与被尊敬的氛围;使校园处处洋溢着礼节、礼貌的文明芬芳。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学校教育阶段。学校礼仪教育及效果决定着学生的礼仪素质,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发展,也影响到学校、社会和国家的文明形象。学校应当重视和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3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的路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素质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实践形成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礼仪素质不会自然而然形成。学校应当按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育路径及方法,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3.1专门的课程

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的重要路径。具有专业特点的礼仪课程不仅具有科学化、系统化的特点,还能把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职业礼仪规范,使礼仪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具有专业特点的礼仪课程一般包含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规范体系等内容。教学专门的礼仪课程,不仅有礼仪知识、礼仪规范方面的内容,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礼仪信念和价值观。学生对礼仪信念、价值观的获得,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在认知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情感和实践体验才会建立的。因此,教学礼仪课程,教师应把礼仪知识教学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相结合,把传授礼仪知识同培养礼仪精神相结合,把讲解礼仪规范同培养学生的礼仪行为相结合。通过礼仪教学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礼仪课程的意义,掌握个人、家庭、社会及职业礼仪规范,形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和习惯。避免课程教学出现礼仪教学知识化或礼仪行为训练化的现象。实践证明,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专业与礼仪教育密切结合的礼仪课程,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列入教育计划,教师和课时保障。这种专门的礼仪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例如,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幼儿教师礼仪》课程,浙江海洋学院的医学专业开设了《医学生礼仪》课程,课程包括礼仪基本理论知识、专业举止礼仪、专业形体训练、专业语言礼仪、社交礼仪、仪容礼仪、求职礼仪及面试训练、现代职场形象及个人形象设计、良好心态的训练等内容。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看录像、案例讨论、对学生进行礼仪实践指导和训练等方法。有关组织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效果进行了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均认为接受礼仪课程学习不仅必要,而且效果好。学生认为通过礼仪课程学习,增强了对护理专业学习兴趣的占78%;审美意识和能力提高的占86%;自信心增强的占87%;对礼仪课程满意率达到93%。通过对该校教师的访谈,教师对接受过礼仪课程学习的同学印象更好,认为她们与学校的同学、老师相处的更融洽[4]。

3.2课外活动

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礼仪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礼仪教育的有效路径。课外礼仪教育活动具有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特点。为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应重视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活动的组织者有的是学校,有的是系或部门;活动的主体一般是学生,有时是教师或外请的专家;活动的内容涉及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和职业礼仪等方面;活动的方式一般有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小品等;活动的时间一般是课余,有时是寒暑假;活动的地点一般在学校,有时在社区。通过活动促使文明礼仪专家走进学校,让师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宣讲文明礼仪知识,传播礼仪文化,弘扬礼仪精神;通过活动让师生感受体验文明礼仪的力量,促进师生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和示范者;通过活动绽放出文明的芬芳,促进文明校园和文明社区的建设。高职高专院校的文明礼仪活动应该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活动主体的作用,分年级,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一般来说,对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文明礼仪活动主要是礼仪讲座、礼仪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及规范,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引导学生遵守规范,重视礼仪修养。对于二年级学生,文明礼仪活动主要是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培养礼仪素养的实践活动[5]。例如,学校的文明礼仪活动可以是文明礼仪宣传员、文明示范岗、文明宿舍、礼仪社团服务队等,通过活动检验学生的文明礼仪知识,考验学生的文明礼仪意志,坚定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能力,形成礼仪素养。对于三年级学生,文明礼仪活动主要是与专业及就业密切相关的活动。例如,职业规范、就业礼仪、面试技巧等为主题的礼仪讲座、培训或戏剧表演,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礼仪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3课程渗透

课程渗透是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又一路径。课程渗透是指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设计礼仪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做法。当然,课程渗透礼仪教育,不是要把各门课程都变成礼仪教育课程,而是在体现各门课程特色,完成课程主要任务的过程中,附带进行的礼仪教育。因为学校开设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处理的礼仪内容。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欣赏并追求文明礼仪行为,促进学生反观自己,进行角色换位,以培养学生礼仪意识和行为的做法,既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礼仪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有利于主课程目标的实现。另外,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有师生的交往互动过程,各任课教师在课程中的礼仪表现,在课上课下的律己敬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真诚关心帮助学生、鼓励赞赏学生的做法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礼仪教育。教师教学中的语言美、行为美、举止美,就是学生文明礼仪的表率和示范,对学生的礼仪意识、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讲授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礼仪”导出本节,并进行有关的礼仪教育。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调整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有序的重要因素。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等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的表现。高职高专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基本做法就是讲礼仪,守礼仪。因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钥匙,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表现。遵守礼仪,符合社会要求,就会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获得朋友和友谊,也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和谐健康;反之,无视礼仪,则会受到他人和社会的谴责、排斥,使人陷入孤立、寂寞乃至挫折、失败的困境。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应当学习礼仪知识规范,做到行有规范,尊有章程,重礼仪,讲文明,才能保持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认识了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意义,也明确了具体的做法,促进了知行合一。另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思想道德礼仪和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论方面的经师,还应当是给学生在思想道德礼仪和法律实践修养方面做出示范和表率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的课程教学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并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原理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2]魏燕.关于当今大学生礼仪问题的调查问卷[J].科教文汇.2008,(09):63-64.

[3]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0(03):32-39.

[4]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和构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5]杨国英,张洪波.论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4):43-46.

作者:杨国英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