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明礼仪教育在职校专业课教学中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明礼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和良好的社会行为范式,立足于职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文明礼仪教育还应成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手段。在这一价值判断下,职院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模式为,面向工科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合作开展工科工作岗位环境调研、适应性再造文明礼仪的教育模式、融入创业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特质。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院校;实践;探索
引言
近年来,职业院校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试图通过该项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教育实践所反馈的信息中可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然而,在对学生进行分类考察时却发现,文明礼仪教育似乎对文管类学生的育人效果强于工科类的学生。这一现象便引发出笔者的反思,能否不加区别的开展同质化文明礼仪教育,是否应将文明礼仪教育根植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之中。笔者认为,文明礼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和良好的社会行为范式,立足于职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文明礼仪教育还应成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手段。因此,基于前者的考虑可以开展同质化文明礼仪教育,但基于后者的现实要求则需建立差异化的文明礼仪教育模式。本文将以工科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特点,以及工作中人际交往特征为着眼点,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合理化实践模式。
一、相关研究述评
1.相关研究概述。目前,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大量涌现,这里笔者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归纳如下:有研究认为,在教育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符合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要求、人性化教育过程要求、习惯培养的教育终结要求,以及教育提高人民满意度的现实要求。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中,有同行从文明礼仪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内涵,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意义,以及旅游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面对职院学生从整体上所呈现出的良莠不齐现状,有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讲文明、重礼仪的现象并不理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我们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所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相关研究还对职业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的重大意义,及强化职业院校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目前,从宏观层面所做的研究也大量涌现,如有研究认为,广大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将是中流砥柱,培养出具有较高文明礼仪素质的大学生尤为重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路径,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不仅是行业的要求,更是国家和人民的期盼。有研究从文明礼仪教育改革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目前高校较普遍地存在文明礼仪教育流于形式,教师在文明礼仪示范教育中缺位,学生文明礼仪素质较低的现象。研究指出,高校应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文明礼仪教育理念纳入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建立机制、强化管理,并在校内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礼仪实践、专项培训等多元化手段建立教育平台,将文明礼仪观念深入人心。此外,要多方探索,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将构建和谐校园进行到底。
2.相关研究评析。以上研究所形成的问题域和观点对本文的立论具有启发性,但笔者也需指出,在研究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时,不仅需从宏观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进行考察,还需从微观层面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方面进行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宏观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考察工作,而这在职院深化开展“大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中已形成育人体系,然而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契合、与学生的专业思维习惯相匹配、与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工作还较为薄弱。基于以上所述,本文将重点从微观层面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入手,对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二、文明礼仪教育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
以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为研究对象,可以将困境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未与学生的利益关切紧密联系。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需与职业院校的育人生态环境相适应,即职院学生毕业后主要面临就业的需要,找到工作、获得满意的薪酬预期、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趋势等,构成了包括工科专业学生在内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诉求。而且,职教改革的初衷和目的也在于此。然而,不少职院在开设文明礼仪课程,及教育实践时却忽略了学生的上述利益诉求,仅以通识性课程和教育手段来培育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极易获取外界的各类信息,若是以通识化教学来对待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则势必在学生主观意识中形成观念上的冲突。如,职场竞争就应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再如,我即使与人和谐共处,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改善自己的处境。可见,当前在文明礼仪教育若是无法解决学生的观念冲突问题,则势必使该项教育陷入自说自话之中。
2.未与学生的岗位实现逻辑自洽。在职教改革的大环境下,文明礼仪教育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和教法改革,关于这一点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便能感知。然而,目前在文明礼仪教育中仍存在着未与学生的岗位实现逻辑自洽的困境。调研笔者所在职院工科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可知,部分学生处于车间一线操作岗位、部分学生处于生产辅助和管理岗位、部分学生处于产成品销售岗位。由学生的就业岗位所决定,他们所需要的文明礼仪素养需与其的岗位工作环境相适应,若是背离了这一要求则会出现两个状况:即因学生表现得较为另类而被排斥,以及学生表现的过于客套而被敬而远之。可见,若是没有开发出适应工科专业岗位工作环境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则会对学生的岗位工作过程造成困扰。
3.未与学生的社会心理形成共振。即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教育对自身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空洞的说教和干瘪的案例分析,仍难以充分引致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意愿。笔者将这里出现的困境称为,未与学生的社会心理形成共振。从本校工科专业的生源结构来看,占比为60%左右的学生来自中职学校。这就表明,学生的社会心理以职高生的社会心理为特征,并在群体意识决定个体意识的作用下,又会使普高生的社会心理与之趋同,二者趋同后的社会心理产生合力又会强化这种社会心理。因此,在未能对文明礼仪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和重构的情况下,将极易与学生的社会心理感受产生对立。
三、文明礼仪教育探索中的思考
在问题导向下,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对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思考:
1.对如何紧密联系学生利益关切的思考。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利益关切,首先就要知晓学生的利益关切是什么。在把握学生的利益关切时应防止出现我向思维的问题,即站在育人主体的地位单方面来解构学生的利益诉求。为此,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和方法,将学生的利益诉求外显出来,才能帮助我们具化对工科专业学生利益诉求的理解。同时,学生所隐藏的利益诉求外延十分宽广,所以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还需收敛对利益诉求内涵的理解,即努力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社会心理调试、自我心性调节相联系,这样才能发挥文明礼仪教育在微观层面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2.对如何契合学生岗位工作环境的思考。相对于把握学生的利益诉求,契合学生的岗位环境则较为困难。难点之一便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师资并不了解工科专业的岗位环境。难点之二则是,学生未来将分布在工科领域中的不同岗位,不同岗位存在着不同的文明礼仪元素,但若是在教育中做到面面俱到,又会弱化文明利益教育的聚焦度。这就要求需以求交集的方式,来提炼出工科岗位领域需要的文明礼仪元素,在形塑学生岗位基本文明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工作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植根于特定岗位环境的、具有自我性格特征的文明礼仪实践范式。
3.对如何与学生社会心理产生共振的思考。此时就需要解决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管理问题,该问题也构成了当前职教界所关注的热点。在“职教20条”中对职业教育界定为“类型教育”,这就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的差别,也意味着需要重新认识职院学生的社会心理。随着2000后步入高职院校,他们内心中所谓的自卑感显著低于90后,所以应放弃励志式教育的悲情色彩。他们的社会心理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与他们成长于新媒体时代不无关系。而且,他们更能接受自我雇佣式的创业活动,所以这就为文明礼仪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总之,文明礼仪教育主体应以积极的话语结构,以建设性的议题主张来引致出他们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
四、对策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1.面向工科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为了使工科专业学生的利益诉求得以显性化,可面向他们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为了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向性,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应侧重于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诉求。问卷可以采取单选题与阐述题相结合,如在单选题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卷:你期望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岗位的工作、你期望与同事之间的工作相处模式是怎样的、你将如何面对同事的无端猜忌、你将如何面对领导的无端责难等。可见,这些题目都与文明礼仪教育的初衷与主旨相吻合。在阐述题部分,则可以设计出:你希望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拥有怎样的收获。
2.合作开展工科工作岗位环境调研。获取工科专业学生的利益诉求,只能为改革文明礼仪教育提供方向,但要落实改革则需充分了解工科专业的工作岗位环境。笔者建议,文明礼仪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岗位环境调研。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可以前往合作企业开展调研。调研的方式可以为,与班组负责人交谈,从中获取新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交谈,从中获取新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如在接人待物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团队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企业负责人交谈来获取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在问题意识驱动下,便能尽快把握工科工作岗位的环境特征。
3.适应性再造文明礼仪的教育模式。在分别获取学生的利益诉求和工作岗位环境信息后,接下来便需适应性再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教育模式。在职教改革背景下可以将文明礼仪教育分解为通识性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训实践课程,其中关键为后两者。笔者建议,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应结合工科岗位时常面对的技术指导、业务交流、工作情况汇报、售后服务等工作内容,挖掘出其中已形成共识的文明礼仪要求,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训实践课程可以融入专业实训教学中,最为简单的方式便是在专业实训中增设“文明礼仪实训”项目,通过引入技术指导、业务交流、工作情况回报、售后服务等工作情景,训育学生的相关能力。
4.融入创业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特质。为了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趣味性,可融入创业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的特质。如,可将知名企业家在20世纪90年代创业的纪录片播放给学生,在片子中有段反映知名企业家创业初期寻求合作被对方拒绝的现场镜头,此时企业家仍很礼貌的转身离开,而那家企业人员却在离开后说这家伙是个骗子。这样的镜头反映出知名企业家身上所蕴含的文明礼仪素养,而那位企业家的责难则会与学生社会心理产生共振。教师应对案例所反映出的,文明礼仪与职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宣讲,使学生能够相信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能够助力他们的就业与创业。
五、结论
研究认为,为了使工科专业学生的利益诉求得以显性化,可面向他们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为了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向性,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应侧重于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诉求。文明礼仪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岗位环境调研。在职教改革背景下可以将文明礼仪教育分解为通识性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训实践课程,其中关键为后两者。为了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趣味性,可融入创业案例挖掘典型人物的特质。
作者:陈鹏 单位:天门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