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教育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礼仪教育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礼仪教育构建

【提要】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一直以来就有“仪式之邦”的美誉。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崇尚礼仪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礼仪已成为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强大感召力的良好道德规范。礼仪是人们为了表达社会生活中彼此的愿望和感受而采用的一种具有明显社会道德和文化色彩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是文化素质高、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举止不仅关系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全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礼仪教育是指导大学生自觉地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道德品质的过程。学校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端正的言行习惯、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礼仪教育;反思;构建

一、礼仪教育概述

(一)礼仪的涵义

礼仪是文化中起源最早的文明活动,但对于礼仪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论述。传统的封建社会的礼仪是由“礼”和“仪”组成的,古人对于“礼”和“仪”有明晰的区分。

(二)礼仪教育的功能

2001年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把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礼仪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时代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礼仪基本概念、标准、内涵传授和指导,使之达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自我综合素养。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文化素质和素养相对较高,由于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等有所不同,礼仪修养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大学校园里,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礼仪修养,他们举止大方,服饰得体,给人以和谐愉悦的感觉,但同时也存在着礼仪缺乏、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现状

所有的“礼”都来自于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大学生自入校后,在没有高中高强度学习、严格的管理情况下,会突然放松自我,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 把追求个性当成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把言谈举止中粗俗陈腐的东西当作“新潮”;有的不会尊重别人,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的缺乏对社会、对父母的责任感,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1)社会转型的影响。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强化,西文文化的入侵逐渐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正受到“新思想、新思潮”的挑战。2)家庭礼仪教育欠缺。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唯我独尊思想严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礼仪教育主要受当地风俗和传统习惯及家族家规的影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传统礼仪教育。所有的人都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硬道理,只要学习好,将来就能出人头地,这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3)学校教育的不足。从大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历程看,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是在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校礼仪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的礼仪教育现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第一,中小学礼仪教育不足。中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目前中小学里所谓的素质教育还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依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第二,德育中忽视了礼仪教育。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在大学里,礼仪教育已纳入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但是在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礼仪教育仍处于被选修的地位,甚至有些高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也直接反映出学校对礼仪教育的不重视。第三,缺乏正确引领。随着新媒体应用的推广,很多大学生从各类新闻媒体中了解了非常多的关于礼仪道德规范的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约束力。

2.主观原因

1)忽视自身修养。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目前,很多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礼仪知识匮乏、礼仪修养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建立自己的人脉,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2)自律意识差。自律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是建立在个人自律意识的基础上的,自律性差导致的礼仪缺失也是目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主观原因。总之,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失反映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真正地把礼仪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为科学,是约定成俗的,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表现形式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是时代的共识。

(一)学校——礼仪教育主渠道

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通过课堂讲授和生活实践进行礼仪教育是目前高校所缺乏的一种方式。礼仪教育的内容应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程。

(二)家庭——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启蒙教育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启蒙教育往往是最具影响力的,他们在家庭生活和活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决定性影响。

(三)社会——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关键

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内外兼修。它不仅需要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而且需要有鲜明的道德品格。“德辉动于内”,“礼发诸于外”是言行一致的源动力,也是礼之所以合于理的根本原因。政府部门和公益单位要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礼仪活动和礼仪行为,努力扩大相关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四)网络——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拓展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网络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明显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通过网络礼仪教育,大学生可以增强自主独立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世界,以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总之,构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一定要坚持整体思维,结合各种教育的功能,形成一套完成的教育体系,在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礼仪文化的内在特征,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顺利实现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

作者:马振华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