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礼仪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逐渐淡泊,甚至缺失。农村中学极为严重。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不断反思,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真正摆上教育日程。
【关键词】反思;礼仪教育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立于礼”。所谓“立”,就是健全人格的确立。而健全人格的确立是和“知礼”分不开的。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但据我们课题组相关人员实地调研,礼仪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在逐渐淡泊,甚至缺失,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生中极为严重。很多家庭文化礼仪素质偏低,多数家长和学校都受到偏重于对孩子知识传授这一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受教育者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人格、道德素养极不完善的问题,导致青少年学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我们脱贫攻坚、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构建我国谐社会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中学生礼仪教育虽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礼仪教育的实施形式主义之风尚存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工作,最熟悉的做法是打“宣传战”式的应付检查。上级的有关文件一下发,学校就开始进行单调的文件宣传,接下来就是把某个班作为典型重点来抓,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于是,学生德育礼仪教育工作就这样热热闹闹的开展起来了。最后上级领导来指导观摩,资料俱全,应有尽有。待领导走之后,热闹的礼仪教育工作便宣告结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我们的德育工作的实效越来越微乎其微,以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趋势。
二、礼仪教育的实施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
在全球化经济日趋发展的今天,礼仪教育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礼仪教育大多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空洞说教。在不少学校的礼仪教育管理中,忽视了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看重的只是它的政治价值。却看不到学校礼仪教育应该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宗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各种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形式多样,实际上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流于应付检查的“应景之作”。其实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和养成,作用微乎其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开展礼仪教育,我们应该身体力行,不能空洞说教。我国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道德教育生活化的主张,指出德育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彻底扬弃德育政治化,是回归生活教育的基本选择,是德育工作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礼仪教育既然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养的崇高使命,就不能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注重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常规建设,不但要抓,而且要抓的踏踏实实,毫无松懈。
三、礼仪教育的实施缺乏常规化教育过程
常规化教育过程,就是要把礼仪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要理清关系、找准矛盾、解决问题、开展工作。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文明礼仪作为课堂教育和校风校纪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和生活管理的各个环节。注重地方特色,提倡以开设《礼仪》课程为基础,以“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为主线,以《中学生守则》为行为规范,以日常管理为重点,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讲究卫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礼仪教育的目标存在“高、同、空”的现象
当下,有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目标主要存在着“高、同、空”现象。“高”就是指目标过于理想化,超越现实,追求美好的理想,脱离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同”就是指共同化,目标缺乏层次性。“空”就是指目标一般化,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指标。礼仪教育目标的“高、同、空”现象,必然带来德育内容、方法、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样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强制灌输教育,忽视学生是道德修养的主体,引起学生对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的反感。这样,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给大部分学生带来逆反心理因素,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后果。现代的礼仪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正视教育对象是具体的人,具有时代特征的人。”[2]如果在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完全没有个人存在,这一目标很难讲是现代的,是有实效的。综合上述,学校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校园,维护学校的平安稳定,树立窗口学校的新形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不断反思,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真正摆上教育日程,制定合适地方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周密布置,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举措去落实,确保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为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子路》。
[2]檀传宝著:《学校德育教育原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作者:黄凯 单位:贵州省水城县化乐镇化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