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及利用(共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及利用(共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及利用(共2篇)

第一篇

一、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现代网络教育的成败与教学资源质量的高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是网络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没有教学资源,而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不多。在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多半是视频和文本,甚至有的仅仅只是简单的将教科书、讲稿等转换成电子文本的格式,或者直接将教师上课的视频搬到网络上。这种质量的资源不仅不适合网络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特点,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导致网络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教学资源建设脱离学习者

网络教学资源的受众是网络学习者,在进行资源建设时,资源建设者就应该精心设计,使资源的内容不仅与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一致,而且还需要从学习者出发,在知识结构及内容呈现等环节方面形成问题情境,这样学习者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还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创造、探索新的知识。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网络教学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完全脱离了这一目标,开发出来的资源不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的可共享性差

受经费、观念、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反而存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原始专业性资源比传统资源更贫乏的现象。当前提供服务的教育资源类网站中,尽管基本上都可以向学生提供所需资源的下载,但大多数并不具有上传资源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生无法将自己目前拥有的资源提交到资源库,无法丰富资源库中的内容。大多数资源库仍然采用集中式的存储方式,将资源存储在指定的服务器或者磁盘中,服务器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资源的利用。

(四)教育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

各国在发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普遍遇到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与系统的互操作性对信息化的实用性与经济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建设和评审规范,使得资源共享及教学系统间的互操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由此市场上出现了资源浪费和资源不足两种极端现象。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一)借鉴国外经验,探索适合本土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在信息化程度发达的一些国家,其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探索的时间较长,各方面相对比较成熟,我们可以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对比国内的资源建设情况,以探索更适合本土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策略。例如,对于资金匮乏导致的硬件资源建设不足问题,我们可以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民间资金介入教育中,与其合作、共同开发网络课程;为了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可以建立统一的标准,实现资源的共享、交流。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的建立是许多国家网络教育建设中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美国积极开展教育资源门户网站(GEM)的建设工作,其门户网站通过搜索引擎和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将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一起,为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其他国家如英国建成了全国教育门户网站(NGFL);日本也通过建立国家教育信息中心NICER支持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对这些国家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的研究对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心的转变

以往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然后再以下载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这种管理模式比较被动,对信息的管理只是局限在产品层次上,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当前发展的教育资源库则是要将对其的管理水平提高到服务的层次,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功能,使得学习者能够获得更深层次、更加专业的服务支持。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教育资源管理模式中,学习者被允许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需求,由资源建设者根据这些现实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更适合的服务方式。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教育资源管理模式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方式如下:

(1)分类定制服务方式

在细分用户与分类和定制网络教育资源内容的基础上,由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根据自身的内容及其服务特征确定相应的用户,然后根据用户群中潜藏的对教育资源内容和服务进行分类,形成多种服务模板,待用户向系统递交个人信息和定制选项时,这些信息就会被记录在资源库中。

(2)信息推送服务方式

信息推送服务即运用信息推送技术,在用户一次输入请求后就可以定期地、源源不断的提供个性化的主动信息服务。

(3)信息检索服务方式

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是不确定的且多样化的,针对这一特点,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就应该向用户提供能够多次估价目标,调整检索策略的服务。同时,还应该能够在用户提问修改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帮助,使用户能够获取需要的资源主题和内容范围。

(4)数据挖掘服务方式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隐含的、潜在的信息中挖掘人们感兴趣的知识。具体到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由于其内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外部输入的方式获得的,对其实施数据挖掘服务时就要从中获取那些人们需要,但目前其各种关系、趋势尚未被发现的知识。

(5)智能服务方式

将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模仿人的一系列行为来执行一定的任务,以减少用户的干预和指导。在信息空间中,利用智能技术跟踪用户的活动,自动获得用户的兴趣爱好,然后以此进行搜索那些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提供给用户。

(三)提供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是通过通信技术手段,在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的,它完全脱离了传统教学过程中那种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时间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本来就可能产生厌倦,再加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其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设计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就是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入手,按照其所预想的方式实现学习资源的建设,即在选择、组织资源等各个环节围绕着学生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建立一个具有亲和力,且易于接受的形式,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帮助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

(四)积极推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

对于那些对网络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我们要积极寻求新的方法对其进行开发、开放与共享。一般来说,这类资源往往被封闭在不同机构中,要对这类资源进行开发,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鼓励优秀的学校和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来也是推进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学校往往有着优秀的教师队伍,而这些优秀的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也拥有了优秀的教学成果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将这些资源纳入到网络教学资源库中,能够使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网络教学形式。此外,各网络教育机构之间也可以开展广泛的交流,通过各种信息交流手段,将其他机构中优秀课件和最新的教师培训资料加入到自己的资源库中,从而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开发费用,而且还能够将教师培训方面花费的大量人力和资金成本降到最低水平。

三、结束语

网络教育是当前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为多元化教育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影响到信息化教育的各个层面。网络教育要想取得成果,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运作方式和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优质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让更多人受益。

作者:杨秀平 单位: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

第二篇

一、目前中学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和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是否有需求,需求程度如何以及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京昌平区与怀柔区的五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网络教育资源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了解关注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网络上有丰富的更新及时的教育资源。但是,能够利用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人数比例还不高,中学生中能很好地使用教育网络资源,尤其是丰富的学科资源辅助学习的人数更少,很多中学生视“触网”为“娱乐工具”,学习之余上网玩玩网络游戏、聊聊天以缓解学习压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对网络教育资源很不了解的中学生占了53%,一般了解程度的中学生占了41%,只6%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教育资源很了解。在“是否关注最新的网络教育资源”的问卷中,有74%的中学生选择了不关注最新的网络教育资源,接近三分之二的比例。在“利用过的网络教育资源类型”问卷中,45%的中学生选择的是电子书,接近一半的比例。西北师范大学曾在中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关于“你是否会熟练使用网络”的调查。可见中学生主动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中学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中学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有直接关联。教师的信息素养高,网络教学实施质量就高,反之,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网络教学实施质量就低。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信息意识,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二是信息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刘志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目前,中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不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6%的中学教师家中有电脑,但平时只有28%的教师选择使用电脑进行备课。在“上课时是否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问卷中,有23%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使用,43%的教师选择了有时候使用,22%的教师选择了偶尔使用,12%的教师选择了从未使用。可以看出,目前电脑在中学教师中基本上已达到普及,但教师在教学中的信息意识不强,而且,信息能力也较弱。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课件的来源方面,只有24%的教师是“自己制作”的,63%是从“网上下载”的,18%是通过“别人制作”的,5%是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

(三)网络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和多样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眼下,一些中学网络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与网络教育资源实用性和多样化欠缺有直接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千辛万苦投入巨资建起了电脑教室、校园网,却大门一锁、除非上级领导参观或学校开设观摩课,否则,先进的设备就无人问津。据统计,有的学校电脑开机率平均每天才1小时,即使能够开机,学生也很难学到什么内容。原因是:缺乏实用的软件。教师们反映,虽然在软件市场上也能看到许多教育软件,但大多还停留在教材的电子化或题库建设的低水平上,真正符合教学需要的软件凤毛麟角。目前,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作用逐渐被中学教师所感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帮助教师创造课堂教学氛围,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因此而影响了对其他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不妥的。我们在“中学教师网络教育资源的主要类型”的调查中发现,中学教师所利用的网络教育资源中电子教案ppt等占了58.8%,试题等习题类占了30.5%,学科网站仅仅占7.8%,而网络课程等多媒体视听说教程只占2.9%。这说明,中学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范围不广,多样性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

(四)网络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网络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内涵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从而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相互融合(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但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上,很多教师认识偏颇。有46%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32%认为是“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7%将其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提出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认识的误区,导致目前尽管很多中学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授课,但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班级授课模式上。如此用多媒体上课实际是“黑板搬家”,因为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所以课堂信息量猛增,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实际上便形成了“电灌”式教学,已有学生开始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满。我们在“你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问卷中发现,有29%的同学持不认同观点。可见,如果多媒体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从“人工转变为电动”,无法使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真正得以利用。

二、促进中学网络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校际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发精品网络教学课件

首先,树立开放教育观念,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网络教育是基于Internet的,它绝不是一个局域网、广域网的概念,而是面向全国甚至是全球化的概念,所以,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必须树立起“开放”的思想、服务的理念。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单位积极关注和支持。由专人负责从事网上搜集、汇总、调整,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尤其是精品教育资源的建设,然后统一放到网上,推荐给下级学校单位择需使用。再者,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积极参与,积极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较为满意的内容,或者是教学案例,或者是教学课件,做成网络教学资源,然后进行后期的二次开发,以促进整个大环境中的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首先,提高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认识,摆脱课堂教学中“课件使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简单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不是为了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一种全新的既能发挥教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其次,积极探索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路径方式。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必须遵循一些重要原则。

作者:于果鑫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