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初探(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网络教育初探(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网络教育初探(5篇)

第一篇:高校网络教育发展前景探讨

摘要:21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变革的新方向,开始在各大高校得到普及,被在校师生广泛接受,但高校网络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就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前景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网络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大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成立的网络学校,高校网络教育可以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学历证书;另一类则是商业化的网络教育培训公司,这类网络教育没有向学员提供学历证书的资质,但它们具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在教学技术方面有较大优势。教育部在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将高校网络教育列为全国教育的重点工作,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加快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网络学员的需求,教育部制订了相关措施:首先,要加强高校网络的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国家也对卫星电视进行网络教育方面的改造,建立起高校网络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教育平台;其次,依托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新的教育软件,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发相应程度的教育视频和学习软件;最后,由教育部划出专项资金,用于网络视频和远程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科目,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在兴趣的推动下,以提高学生对所选科目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灵活。此外通过网络教育所使用的远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难点、重点反复观看学习,进而掌握这些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在这种可以自主选择科目,而且可以学习掌握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一对一辅导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教师资源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辅导,即使在课后请老师进行家教,也只适合少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无法广泛施行。而网络教育却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视频,学生有了学习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面临的问题通过发邮件等方式请教老师,而老师因不必在每个班进行讲课,这样就可以留出大量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种针对性的学习,既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减少了教师的精力损耗,并且实现了一对一辅导教学,对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扩大受教育范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己增添谋生本领,使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受教育对象绝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而其他社会人士,他们可能需要,但却没有这种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而高校网络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教育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料和教育视频,并且可以在相应的论坛网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可以不分教师、学生身份,可以不分地区差异,一起进行探讨研究,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同时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共同进步。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体教育质量。网络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整个教育过程,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案、考查测评和考核记录体系,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做到全程跟踪,针对学员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既方便了学员学习,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寻求教育改革道路的今天,高校网络教育的出现,以其巨大的教育优势,无疑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总体教育水平偏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受教育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所以高校网络教育具有广阔的施展舞台。高校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难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偏远地方由于网络线路还未构建,不能接收网络信号,或是学员与教师不能面对面进行及时交流等问题,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我国改革教育模式的“先锋”,凭借其互联网、计算机的优势,为人民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不仅方便了学习,还降低了学习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目前,我国开展的高校网络教育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数在校学生和广大的社会人员所接受认同。高校网络教育将逐步成为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争.高校网院师资管理与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

[2]孙秀芹.高等院校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探析[J].华章,2014(4).

第二篇: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必须努力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使人力资源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创新和人才支持相适应。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赢得了国际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新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国内高校网络教学发展趋势和先进教学理论为依据,分析、诊断目前高校网络教学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网络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主要问题;改革对策

高等教育与网络的结合,是时代的必需,科技的必然。从1999年开始迄今,已有6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网络教育,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是,高校在进行网络教育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将论述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地对策。

一、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相关资料现实,目前很多高校仍然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对网络教育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网络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对网络教育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十分不足。教师群体中绝大多数教师不清楚网络教育的本质,对网络教育技术更是陌生,因而对网络教育的优势、网络教育的理念和网络教学应采取的教学模式等缺乏准确、完善、系统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学校为推动网络教学营造的气氛不够浓厚,尚缺乏有目的、有计划和经常化的引导。学校虽然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但网络教学仍处于比重低、比较薄弱的状况。

(二)网络教育理念滞后

多媒体网络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网络环境下教学往往较为重视第一种交互而忽视了后两种交互,现代网络交流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上师生传统的语言交流。许多学校领导和老师简单地把网络教育理解为是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教师要与学生交互,将知识一点一点地给学生讲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错误的观念理解网络教育,忽略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计算机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的功能,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但是,学生看到的广泛和肤浅的感性材料不一定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性知识。在这样的课上,学生除看到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根本没有深层次思维活动的参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也仅仅是停留在读图时代。

(三)网络教育中教师的定位不明确

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研究方向、交流评价都是开放的,网络的出现真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极大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本身角色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的异常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地进行学习型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查找资料、漫无边际地讨论问题,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使得网络教育的功能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导致事倍功半。

二、促进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树立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

网络发展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正在快速与网络相融合。事实上,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改变了教育的形态,最根本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强调中心化、一元化、确定性。但是网络时代的教育并非传统教育理念的继续,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非中心化、多元化、不确定性的思想已经在网络学习者和教育者中形成。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给高等教育的基本因素带来的变化。在高等网络教育中,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到主动式学习;从为了教而教,转到教是为了学,最终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完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师之己任。

(二)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促进网络教学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网络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网络教学为学生择其所好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从原始的“粉笔十黑板”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个性的管理者和顾问,而非个别化学科的指导者。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应从“教”学生,转变到“导”学生,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创造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下,随着教学基本观念的变化,教学方式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教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网络时代,教师是课件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教师需要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如何利用最佳信息呈现方式来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和评价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为从事和改变教学内容准备资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部教高[2002]8号文件.

[2]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3]李杨琳,纪晓平.“211”重点大学学科馆员状况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7,(1).

[4]刘彦军.关于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5]王岩.我国学科馆员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7,(5).

第三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不断迎来发展的机遇。在当前的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的所必备的要素之一。在教育发展上,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变革,信息化建设将会有更过机遇投身于其中。目前来看,在高校网络教育上,不断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是对当前多样化信息发展的一个客观局限。本文基于这样的现状,在结合当前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上展开分析,不断凸显网络教育的内在要求。最终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对当前网络教育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对策

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发展起来的。在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的社会,符合学习要求和教育要求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推崇到一个更加高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网络化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是体现在当前教育的各个细节中。例如,在高效的教育方式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网络教育的更高级的形态应该是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不断以现有的资源为优势,在结合便利的程度上,完成整个教育的过程。从教到学的一个过程,完全网络化,并且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情况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态势。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客观存在,在理论上而言,完全实现以网络化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是完全有能力的。可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今的网络教育有其便利性,但是更多的体现出来就是教育尚未充分借助这样的一个工具,并完全发挥其理论上应有的效果。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远程教育,在1998年开始批准四所高效开展相关的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在与信息时代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现出当前发展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特征化应用,高校的远程教育已经有了一个相对长足的进步。从2000年7月开始,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的网络教育的鼓励性政策上,不断强调远程教育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这样的一个工具,全民教育的态势逐渐显露头角。

也正是以2000年为一个发展的分界,可以说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又有了一个长足的飞跃。一个原因在2000年的国家政策上,不断鼓励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从客观上带动了整个当前远程教育的产业链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在电脑的系统设计上,不断推出以家庭产业为主的个人电脑的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仅从客观上满足了远程教育的便利性,更多的是在主观上鼓励整个全民参加远程教育。也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客观现状,才使得高校的远程教育在已有的基础铺垫上,不断前进。直到最近的两三年,在网络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不断与当前的网络媒体所挂钩的多媒体教学,成为整个高校网络教育上得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客观上对当前社会教育的一个迎合,主观上,还是对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的一个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单纯的存在于一个课程体系建设,更多的还是一个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整体的网络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呈现一下几个现象:

(一)高校网络受众人群现状

从当前的高效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国内高校的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普遍集中在年轻化。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作为高校网络教育的初期,在年轻化的受众人群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一个是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延续性;另外一个就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教育的便利性和难易程度可以适当把握。

(二)网络资源课程现状

一般而言,高校网络课程的资源均是来自于网络并且合理的应用与网络。网络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现象在当前的国内网络教育上比较普遍。不管是国内知名高校还是一般的普通院校,在实现其资源共享上,尚欠缺一定的包容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当前的课程资源设计还是在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资源设计上,都是一个客观停滞的状态。

(三)教育的交互性现状

从教育本身来看,交互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在高校的网络教育过程中,延时性教育与不对口的教育现象相对占据着整个网络教育的整体比重比较大。显然,在这样的现状下,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就呈现一定的局限性。从网络教育的建设初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的延时交互将对整个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能够应用到这样的理想状况中情况确实少之又少。

(四)高校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尽管当前已经是我国高校引进网络教育20年的历程,但是从整体的网络教育发展的状况中,依然没有起到一个客观和预期的影响力。在高效的教育资源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占据着整个当前高校教育的绝大部分,网络教育作为一个对新兴世界的了解和辅助资源,不断背引进到课堂。但是其影响力和其发挥的真实作用,依然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

三、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不足

从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不足性: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问题

从高校网络教育的自身定位来看,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不断的被认定为是一个辅助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在整个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上,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的观念上,网络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课后辅导的辅助型工具。在真正提升技能和专业性知识上,网络教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以使得整个学校和学生共同认识和关注到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地位。客观来看,网络教育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被提升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但是基于传统思维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独特性的考虑,使得网络教育转型为主流教育方式成为一个进程缓慢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和课程编制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及到,在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上,仍然缺少相关的创新性或者是包容性。毕竟很多的资源都是在非共享的前提下开展,这样一来网络的新兴教育方式难以得到进一步推广,其自身的兴趣性也相对比较乏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问题

尽管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促使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资源不断缺乏,但是从客观上来看,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当前高校网络中可以见到网络教师的角色,但是往往他们的定位不是一个网络教师的身份,更多的是以一个电脑员或者程序员的身份出现。在教育的实践中,更重要的其掌握的专业化人文知识如何通过网络这样的一个平台应用。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网络教师的理解普遍存在误差。进而,在岗位设置和安排上,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四、提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网络教育的全新理念,合理定位高校网络教育

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既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各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结合,促进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我们既要把高校网络教育看成是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为在职成人、也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网络远程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途径之一,又要看到网络远程教育应该是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首选。

其次,建立必要的相关专业网络教育系统,调整当前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和专业课程设置失衡现象。各高校不要各自为政,另起炉灶,重复设置课程,而应挖掘其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的内在价值,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分互换,使网络教育为我国各地师生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服务。再次,调节高校网络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地域定位应向西部倾斜,关注西部大开发,缩小我国东西部教育差距,加速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

(二)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和建设

在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还需要不断的注入活力。在当前我国的高校网络资源建设上,仍然不缺乏专业建设的人员,只是并没有合理的制度将这样的人才应用到合理的岗位上。本文指出的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仅是从课程本身的设计上,更多的还是需要从提升高校在课程专业化设置上的力度。从而客观上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融入到教学成果上,以此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网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的过程中,教育本身只是一个传递的工具。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途径,网络教育将是一个最为高效和便捷的工具。所以在提升整个教育客体的过程中,还要伴随着提升当前的受教育者在对网络教育的认识的问题。也就是说,将网络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课程中,提升网络大学生的在网络教育的综合素质。最终能够实现网络大学生在网络课堂的认识和学习能力完全不亚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

(四)努力建立一支既懂专业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

随着网络大学的兴起,网络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学校的教师已不再是站在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上,而是处于教与学互动一体化的位置上,教师的职责应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教师光有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资料;拥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使网络教育更加生动活泼;网络教学的主持人虽是教师个人,但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所以,网络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具有团结与合作精神。

五、结论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试图通过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分析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现状。诚然,在分析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本着对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执着,在完成整个网络教育的建设上,也想尽可能全面。本文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备后期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践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莉,刘建国.关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2年07期

[2]凌飞飞,赵新云.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年08期

[3]王东波.网络学习的困难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2年06期

[4]张立华,张日卿.谈谈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王军.农村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6]马雪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陈良,张大均.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第四篇: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策略探讨

摘要: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和应用。目前制约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招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招生条件过于宽泛、宣传夸大、入学考试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水平成为当下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分析了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招生工作;问题;对策

网络教育,即把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运用到教育中,“网络”和“教育”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打破时空的限制,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网络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网络教育已成为时展潮流和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存在招生条件过于宽泛、宣传虚假成分大、入学考试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网络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相应对策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随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重点在“网络”和“教育”两词,是网络技术和教育的有机结合。1999年首次建立四所网络教育学院,随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网络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呈现网络教育学院多、开设课程多、学生数量大等特点,成效显著。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招生工作。

当下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招生重数量而轻质量。目前很多网络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相对比较宽泛,只要有中专、高职等学历即可,而对学生年龄、性别、专业、人品等没有太多要求,虽然增加了学生数量,但学生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这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只要有钱,就可以上网络教育学院,即花钱买文凭。这是极其错误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招生要重视学生质量,采取积极行动打消人们的误解。二是宣传夸大其词。某些网络教育学院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相对夸大自己专业的优势,为日后学生纠纷埋下伏笔。三是入学考试不规范。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的是,高校网络教育不需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只需要通过网络教育学院考试就行,考试内容、考场纪律等相对比较宽松。此外对学生入学时的资格审查比较宽松,只需有毕业证复印件即可,因而可能存在造假现象,影响网络教育学院形象。四是招生隐患多。目前一些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工作,承诺一定入学等,为日后埋下一些隐患,损害网络教育学院名誉。

二、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为网络教育正名,提高网络教育的地位

网络教育从1999年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育部还未审批通过网络教育,致使社会上很多人对网络教育不了解或者产生误解,给招生带来困难,因此教育部应该尽早的让网络教育审批通过,让网络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处于同等地位,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公信力。具体来说,教育部要将网络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给予网络教育和其他普通高校同等的待遇和支持,让社会大众对网络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同时网络教育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吸引更多的学生,促进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

此外,若教育部肯定网络教育的地位,为其正名,网络教育进入教育市场,将引发更多的高校转向网络教育建设,那么那时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数量将不局限在当下的六七十所,成人教育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网络教育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

(二)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

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招生制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网络教育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明确招生数量、招生条件以及招生章程等,提高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具体来说,要根据学院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校园环境等适当招生,既要数量也要重视质量,同时从实际出发,不要弄虚作假,采取巧妙方法吸引学生,对招生考试、学生入学等严格执行,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此外,加强网络教育招生监管,保证网络教育招生宣传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员需求。虽然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开设的专业大多数比较热门,但学生是否感兴趣或者有需求,学校并不是很了解,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所以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相应的开设专业和调整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招生质量。具体来说,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形式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需求和意向,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生源要求和想法,然后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形成招生意见报告,指导网络教育专业开设和招生工作。此外,可深入到在线学生中间,听取其意见和心声,并相应的进行网络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网络教育教学。

(三)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增强网络教育核心竞争力

第一,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一般都是依赖高校进行,高校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网络教育认知度,但却不是绝对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在利用依托高校名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提高网络教育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从而相应的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第二,提高办学层次。高校网络教育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开设特色专业,且不限于成人学历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资源进行研究生进修班等教育,提高办学层次。

第三,打造知名专业。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主要是根据社会热门行业开设专业课,如经济学、计算机学等,比较集中,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而物以稀为贵,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积极发展一门或多门知名专业,使其成为学院特色或品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网络教育科学宣传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利用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体形式加强网络教育宣传,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招生团队,加强招生团队专业知识教育,如学院专业开设情况、学院对学生的优惠政策、国家教育方针等,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更好的把学院情况介绍给符合要求的学生,让学生了解网络教育学院,同时要不断提高招生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自己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入学胜率。此外,加强在读学生服务,提高学生满意度,通过在读学生或毕业学生良好评价提高高校网络教育的美誉度。

三、结束语

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得到大力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网络教育,教育部要尽早的为网络教育正名,同时高校网络教育要不断完善自身,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促进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林海云.对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大众,2009(5)

[3]高世权.简论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华章,2011(30)

[4]张庆临.浅议我国网络教育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3(7)

第五篇: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究

摘要:网络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的规范管理、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方而来探讨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一、引言

网络教育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主要来源和高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的有效补充,它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校园网的教育教学应用水平,在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开发量与质的矛盾

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己经拥有了数量相当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但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质量水平不高,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许多资源不能满足不同高校同一专业的教学需要,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了资源库利用率低。而且,目前制作完成的课程的网络资源体系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而且多数都是将传统的文本课程与计算机技术整合,搭建或利用平台模版,然后填充有关的教学内容,结果使建设的网络资源缺乏学科特性和学习过程的设计。

(二)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矛盾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机构协调和管理,各高校独立开发资源,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从而使许多资源适应性较差、适用范围狭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一些高校在建设有关的资源时没有依据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资源的分类不合理、不规范、杂乱无序、组织性非常差、元数据的处理不规范、缺乏分布存储和统一管理的理念。特定的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平台和技术接口,从而导致不同高校的资源库互不兼容,难以进行相互操作与利用,无法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使不同的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矛盾

目前,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主要靠高校以自己的实力面向本校师生开发,采取分散建设方式,区域内院校之间甚至院校内部缺乏协调,交流与合作,从而造成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专业面窄,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与急剧增长的网络教育需求极不相称。

(四)教育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校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的机制和意识,网络教育资源运营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高校之间甚至同一高校内相近专业的信息资源缺乏交流、整合、共享,其中影响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知识产权问题。由于教师们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教学信息资源放到网上,从而影响了资源的交流共享。

三、建立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一)建立各级资源建设的管理部门

建立由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校内院系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资源的建设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制定有关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并建立由学科、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开发和管理专家组成的网络教育资源共建专家组,遵循共建、共享、互联、协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和校内各院系的资源共享、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以共享为目的的网络教育资源合作开发。

(二)组建资源共享的协调机构

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办学主体,各个高校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通过在地区,校际中设立资源共,才能真正实现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网络教育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高校间的互利,保障课程资源共享有序地进行。解决课程资源共享过程中的质量评估等问题。

(三)遵循资源建设规范资源合理分类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遵循国内外通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统一标识和规范化处理网络教育资源后,才能使资源在高校间进行交流与共享,使资源在移植时具有可行性,实现不同资源库平台之间的互操作!从而提高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降低资源建设的成本,提高资源质量。

(四)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根据资源需求类型

确定每年度应开发的资源名称,类型和所需经费数量,形成资源开发立项指南,各高校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立项,经过资源建设专家组审核评定后,划拨经费给项目开发者,在项目开发过程和资源开发完成后,资源建设专家组要进行中期检查和资源建设完成后的评审验收,最后对成熟的教育资源分类入库管理!再出版发行。

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管理逐渐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的重视,基于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的现状。目前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遴选、集成、整合,提高资源的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高校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