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交叉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交叉学科正逐渐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大学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其符合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能够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科学技术;交叉学科;通识教育;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在高度分化之后又朝着相互交叉与融合的方向发展,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据统计,1901-2008年间,在全球总共授予的356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交叉性研究成果超过185项,占总数的52.0%[1]。事实表明,新科技的生长点以及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往往出现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中。目前是大科学、高技术的时代,交叉学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知识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力的发展[2]的土壤。为了解交叉学科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为例,全面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对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1什么是交叉学科
1.1交叉学科的定义
“交叉学科”是1930年由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首先提出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交叉学科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钱学森认为,“所谓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3]。”这是国内学术界对交叉学科做出的较早的权威性定义,明确地将多个领域的学科间融合与交叉定义为交叉学科。可以看出,交叉学科是一种学科形态,是指由不同学科相互作用,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新学科,但这种学科的发展和定型具备天然的边界渗透性和学科超越性。
1.2交叉学科的特征
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独特属性、方位全、多层次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具有独特的自身属性
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固有的发展模式,学科间经过长期交叉与融合,使得交叉学科在继承原有学科部分属性外,还拥有独特的自身属性。
1.2.2交叉形式多样
学科交叉的形式很多,既有不同学科门类之间交叉,也有同一学科门类内部之间的交叉;既有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也有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既有同一级别学科之间的交叉,也有不同级别学科之间的交叉[4]。
1.2.3交叉内容丰富
交叉学科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诞生的。科技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学科间的不断交叉与融合,形成新的研究领域,衍生出诸多新理论、新方法。同时也会产生诸多新问题、新现象,为学者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1.3发展交叉学科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向纵深发展,交叉学科在国民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3.1发展交叉学科,有助于推动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
事实证明,很多重大科技成果的获得得益于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科技的重大发现以及新学科的产生,大多是在学科交叉和交融的过程中被发现或形成。交叉学科的发展可以改进和完善科技创新方法,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传统学科的改造。
1.3.2发展交叉学科,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高校以其师资队伍水平高和学科专业齐全等优势,在交叉学科研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由于每个学科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发展和建设交叉学科可以促进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有助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拓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1.3.3发展交叉学科,有助于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交叉学科的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协调发展。交叉学科具有有别于原有学科的新知识体系和能够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些现象和问题无法用单一学科的知识给予解决,须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取得突破。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多专业的生产协作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推进作用,反映了交叉学科为科技成果向生产应用转化提供的新途径,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2交叉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迈入21世纪,科技呈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大科学、高技术”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应更多采用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以便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1交叉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必要性
交叉学科是融合多个学科知识来解决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产物。大量发展交叉学科、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战略和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以往培养专业化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但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蓬勃发展,人才培养过于细化的弊端逐渐彰显。过于专业化隔离了知识之间的界限,制约了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及时把交叉学科引入通识教育中,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
2.2交叉学科教学新方式
科技发展的整体化特性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课程体系和内容出现的跨学科综合化的现象[5]。只有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6],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理工类大学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之间不能沟通和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倡在教学中开设文理、理工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并规定每位学生至少要学习近27%的社会科学课程[7],用以培养人才的各种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针对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缺陷,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即船舶工业(海洋运输)、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特色及其教学实际,我校研究开设了《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这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立足现代海洋开发,紧扣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专业特色,集中“三海一核”主干院系骨干教师,采用风格多样的教学手段,系统讲述“三海一核”相关知识。
2.2.1多学科交叉融合,开拓学生视野
交叉学科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推手,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石。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我国各大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课程,充分体现学校为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等领域培养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共32学时,有固定教学计划、对应教材以及灵活的考核办法。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切实了解我校“三海一核”专业所做的事业,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及事业心,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使自己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
2.2.2多学科交叉融合,丰富学习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采用跨专业、多专题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不仅涉及船舶、动力、水声和导航定位等专业工程领域,还涉及科研训练、工程伦理等科学素质教育领域。课程所选择专题内容均基于海洋开发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相关内容,即“下得去(运载器)、跑得动(动力)、看得见(水声)和稳得住(导航定位)”四个专题,知识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能够较全面的体现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课程涉及的交叉学科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增强学生对“三海一核”主体学科的交汇认知,知晓一批学术界知名学者及系统内相关单位,并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信心和热情,有助于培养跨学科的行业领军人才。
2.2.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研讨相结合、“三海一核”主干院系骨干教师团队教学的授课模式,在传统课堂授课过程中开展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形成教学互动的氛围,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团队协作,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同时,课程将理论讲授与科研实际、科技成果与科研单位、科学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寓海洋资源意识于课堂知识讲授,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海洋的热爱。此外,课程充分利用哈尔滨工程大学Bb网络化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视频、教学案例上传到网上,实现课程的网络化教学。
2.2.4科研最新成果第一时间走进课堂
教材是知识传授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一定技能的主要途径。一本优秀的教材,必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教学获得良好效果。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课程采用的教材主要是教师的自编讲义以及一些参考资料。专业内容部分由任课教师从各自领域选摘经典内容,形成讲义;科学训练部分由任课教师共同开发,形成系列专题。参考资料主要有《海洋开发战略研究》《船舶结构优化设计》《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参考资料中一部分是由本校骨干教师编写而成的。当然,教材不代表权威,我们应该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2.2.5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当今教育质量的优劣,关键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各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采取的一项共同的战略措施。同志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课程的开设,首次在学校范围内实现了“三海一核”主干院系骨干青年教师针对通识教育的团队教学模式。任课教师人员组成合理,学历高,学科相关,优势互补[8],不仅活跃于教学、科研一线,而且在班主任等学生工作领域也有出色表现,有利于通识教学的开展。
2.3交叉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开设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课程,我们看到交叉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科研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同时,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对大学生进行了共同的文化教育,有助于理工类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有关海洋开发以及海洋军事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关于海洋开发的一些热点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和业务素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同时,也在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己所开设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做到融会贯通[9],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因为交叉学科往往是新科学的生长点,所以在教授选修课程的同时,教师自身也会受到启发,从而涉足科技前沿,深入钻研,科研能力大大提高。
3结束语
交叉学科研究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是获得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重要土壤。高校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发展和建设一批符合高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的交叉学科,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交叉学科带头人。同时通过开设一些交叉学科课程,将交叉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理论引入课堂,促进各学科理论与知识的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交叉学科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广泛开设文理结合、理工结合以及多学科综合的跨学科课程,增设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其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5):48-62.
[2]宋华明,常姝,董维春.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范例探析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73-77.
[3]金哲.论当代交叉学科[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3):140-149.
[4]李佳敏.跨界与融合:基于学科交叉的大学人才培养研究[J].学位论文联合对比库2014(3):27.
[5]赵本全,姚纬明.通识教育:我国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1-54..
[6]韦群,李纪武.富有时代气息的交叉学科教学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1998(1):9-13.
[7]陈其荣,殷南根.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21世纪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3):44-48.
[8]管晓霞,钟书华.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1(2):45-49.
[9]彭旭.论通识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15.
[10]李光.交叉科学导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11]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殷敬伟 谭思超 秦洪德 王伟 生雪莉 高明生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