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识教育视域下茶文化的人文教育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通人”,所谓现代意义上的通人指的是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方面均有涉猎和建树。不过中国古代也有所谓的通识教育,其指的是通识诸子百家、儒释道哲学思想。这两种不同的通识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认为通识教育强调博雅教育,强调人的内在修养,淡化技术上的东西,人们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体系可以让人的思维更加活跃,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因此,在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核心就是茶文化作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让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到达修身养性的目的,特别是德行上的培养。
关键词:通识教育;茶文化;人文教育;修养
通识教育虽然在中国自古就有,但是现在大学强调的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大部分指的是哈佛耶鲁的通识教育,其强调人应该同时接受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熏陶。但是国内在通识教育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认为通识教育指的人文社科,而将自然科学排除在通识教育之外,还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对立起来,没有办法很好地区分文理的关系,这对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1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通识教育的核心目的
在国内通常认为国外的大部分高校本科强调的是通识教育,例如耶鲁和哈佛,本科阶段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学习。因此,国内高校引进这些通识教育之后的操作一般是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修读人文多少学分、自然科学多少学分、社会科学多少学分等等,换言之,国内很多高校是通识教育的极端践行者。而与此同时,国内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却不再强调通识教育,认为研究生阶段就应该以专业知识为主了,其实,这是对通识教育的误解。国外之所以存在通识教育,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结果,国外大部分高校仅仅强调在本科阶段学生应该进行通识教育,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专业之后再来确定自己到底是要选择哪个专业。也就是说,在国外大部分本科教育阶段,学校认为学生刚入校还不知道自己将来是选择什么专业,通过通识教育这种方式让自己了解自己的擅长什么领域,喜欢什么专业,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通识教育只是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这么做的结果,而不是学校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必须每个领域都需要涉足。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国内如果一个大一学生他知道自己的的确确喜欢的是历史,就是对历史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是其仍然要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看着就想睡觉的物理、化学,因为学校规定每个学生自然科学依然要修够一定的学分。但是这种情况在国外的一些大学就不会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真的对历史有天赋,就只喜欢历史,那么就应该花大部分的时间去学习历史,而不是还需要花不少时间浪费在自然科学上面。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国内的高校需要重新的认识通识教育的实质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在国内高校目前的背景下很难做到这点,因为大部分学校专业是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就确定了,进入了大学想换专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所谓的通识教育徒有其形,而不具备其核心精神。所以,在通识教育视域下,茶文化的人文教育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这种权利应该在学生自己的手里,这种学习永远是一种倡导,不能变成强制性的,有些学生希望自己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专业上,有些学生不喜欢茶文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可以花时间学习别的传统文化。因此,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不能本末倒置,变成有通识教育之形,无通识教育之实的事情。因此,在茶文化兴起的当下,高校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去了解茶文化,开展和茶文化有关的讲座和活动等等,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了解茶文化喜欢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多的选择茶文化。这才是一个高校应该去努力做的,而不是一纸公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修够茶文化多少学分,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只会让更多的人讨厌茶文化,对本来优秀的中国文化产生逆反心理。
2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应该理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不矛盾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我们注意到历史上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发生在跨学科领域,在这些领域往往会有新的发现,牛顿之所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整的构建经典物理学,就是因为其不仅具备出色的物理能力,其在数学上的造诣也非常之深,其为了构建经典物理学定律,创立了微积分。而马化腾也认为,真正的创新绝大多数会发生在跨界领域。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应该理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茶文化的人文教育只是一种手段,因为茶文化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哲学,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角度上而言,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并不会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文教育手段,不同的学校不一定都教授茶文化,有的学校可能教授学生中国画,有的可能多多的介绍先秦的百家争鸣思想。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让自己的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
3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需要重新考虑文理关系
在国内,很多人认为通识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和社科教育,而忽略了自然科学其实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如果对文科而言,理科就是其通识教育最重要的补充,而对理科而言,文科就是其最重要的通识教育补充。因此,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需要重新考虑文理关系,文和理都是通识教育,高校在制度设计上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文多了,也不能理多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文和理的学习是一种相互之间的补充。而茶文化在这当中,笔者认为是不能给予其文理属性的,的确很多人认为文化上的东西应该属于人文范畴,但是文化其实本质上没有文理属性的,文化本质上是中立的,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本国的文化。对中国人而言,学习和了解茶文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茶文化中蕴藏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都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茶文化所强调的“知礼仪、明是非”和道家思想强调的“天人合一”和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教会人们要心态平和的处理日常事情。因此,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应当积极努力的了解和学习茶文化,茶文化是文理共同的人文教育。
4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应该注意西学与中学问题
在前文中讲到,中国传统的通识教育和西方的通识教育在形式上是不一样的,不过我们也注意到,现在高校强调的通识教育是以哈佛耶鲁为代表的西方通识教育,这种通识教育有其先进性。毕竟,在中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时候,人们还没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念,所以西方的通识教育的确比中国的传统通识教育更加现代化和与时俱进,如今的大学更多的强调西方的通识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过,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应该注意西学与中学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的通识教育体系补充进入到现在西方通识教育体系中,换言之,让先秦诸子思想和儒释道精神也要及时的融入到当代的人文教育当中,其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学生所熟知。而对于茶文化而言,其不仅是“西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本质上是让学生在高校可以自由的学习,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学自己擅长的东西,茶文化是作为这当中的一种文化载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茶文化可以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茶文化,但是不能强制学生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自由地学习,自由地选择,自由地思考这才是通识教育的本质。任何高校在践行通识教育理念的时候都不能违背通识教育的宗旨,与之背道而驰,而最终获得的结果也定会事与愿违。
参考文献
[1]牟海涛.通识教育视域下《日本茶艺》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6(2):68-70.
[2]朱海龙,王云魁.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操作教学课程效果评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6):50-51.
[3]时统君,吴永平.意义体认视域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教学论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4(5):924-926+1002.
[4]周建新.大学人文通识教育课教法探讨———以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通识教育课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4(3):76-79.
[5]王宁敏.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管理探析———以广西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为例[J].高教论坛,2014(1):90-92.
[6]胡涵锦,顾鸣敏,狄文等.通识教育视域下深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基于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统一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3(9):24-26+14.
[7]江琴.“经典精读型”通识教育模式探索———以《中国文化名著选读》课程教学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2(3):63-65.
[8]童杰,张晓鹏.国内高水平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现状扫描———基于39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6):5-9.
[9]岑星.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以《圣经与文学》课堂讨论实践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2(3):102-105.
[10]崔陆军.关于大学中通识教育教学与跨学科科研有机结合的探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158-159.
作者:张红雷 祁卉璇 单位:石家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