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教育计算机教学启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通识教育计算机教学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通识教育计算机教学启示

摘要:

针对目前的音乐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结合大学计算机课程属于通识教育的特点,参考并借鉴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特别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方式,比较三种类型大学通识课程的不同,结合本院特点提出相关教改思路,特地选定以坦普尔大学为具体调研对象,研究其通识教育中课程设置特色,提出适合音乐学院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音乐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0引言

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中,各类普通高等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相关的公共基础文化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期能更好地为其以后的专业文化知识服务,更为了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设公共基础文化课,即设立通识教育课程,一般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部分。大学计算机课程,作为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必修科目,显然显露出它的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文科类院校,或者在综合性大学中的文科类专业中,大学计算机课程经常是作为唯一一门理工科的课程存在的。早在2005年,直属教育部、负责高等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教学指导的委员会[1],已发相关的征求意见稿,来表明计算机基础教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来对计算机教学给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意见。而作为音乐类院校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同样有其重要性,而且在缺少其他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的文化熏陶的艺术类院校中,计算机课程更可被视为可以弥补日后工作中出现的很多艺术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在信息素养上不足的短板。这些问题,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已经被发现[2]。虽然学生中有计算机能力水平、信息素养不错的人,但整体的文化基础水平相对综合类院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弱的,特别其中某些孩子,也正是因为文化课学得不够好,考得分数不够高,才来上艺术类院校的。因此,如何让这些孩子能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文化知识,更好地迎接日后步入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就是目前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所要思考的问题了。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其英文全称叫做GeneralEducation,其概念和专业教育相对照,目的是使学生的智力、身体素质、逻辑思维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其人生质量、提升精神境界[3]。通识教育即普通教育,可以一直追朔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但其被列入大学教育,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末期。自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了著名的哈佛红皮书[4],即《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报告之后,对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起了巨大的影响。正因为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具有美国特色[5],笔者特意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为切入点,调研在美国特别是音乐类院校留学过的海归人士,并特意选择以著名大学坦普尔大学(TempleUniversity)为例作为主要调研参照学校,希望给国内的通识教育改革,特别是音乐类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2坦普尔大学音乐学院介绍

坦普尔大学(TempleUniversity)成立于1884年,并于1888年被正式命名,1965年成为宾夕法尼亚州高等教育系统的成员,位于费城,在罗马和东京两地都设有分校。由分布在费城中部、北部及近郊的5个校园组成,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公立高等学府。据《耶鲁大学日报大学指南》指出,坦普尔大学设有一些核心课程,学生不论修读任何学系或学科,均须进修写作、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历史、美术、美国文化及外文等学科。大学最负盛名的学科是电台、电视、电影学、舞蹈和音乐。其音乐学院———波依尔音乐和舞蹈学院(BoyerCollegeofMusicandDance)简称波伊尔学院(BoyerCollege)在2015年全美国音乐学院的前100名中排行第30位。

3美国大学的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设置

美国高校的通识课程教育可以按照高校类型来分为3大块,其分别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其中第一种,综合性大学,例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数目众多,学生选择余地大。第二种,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是小班化教学,但开设课程少,因此如波士顿卫斯理学院这样的学校鼓励学生去周边的高校比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去互选课程,来弥补课程类型少的不足。第三种,社区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转学教育[5]。作为音乐学院属于艺术类文科性院校的特质,它的规模不算大,通识文化课的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教授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有限,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目前在编的教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专任老师只有3名。而大学计算机课程又作为本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上课班级多,人数众,因此只能综合美国3种院校的特点来开班,目前做到的是尽量以小班化教学,比综合性院校100多人规模的大班化教学来讲,规模偏小一个班级只有五六十人,少的只有四十来人。如卫斯理学院那样鼓励学生去外校选课,笔者认为可以操作,但具体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校际间的合作,而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业质量,必须保证其所选的课程是与本来必修的课程相关的才行,且需要保证所选修学校在这一专业领域或者其综合实力上高于至少等同于所在学校才行。举例说明:例如浙江音乐学院在大一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多媒体制作基础课程。有小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学过这些课程了,那他就可以选择不修这个学分,但是计算机类的学分还是必须要修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去同级别或者综合实力更强的其他高等学府例如浙江大学去修其他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例如修C++编程基础、Java编程这样的课程。当然这是参照美国大学作出的一种改革思路,日后即便可行,具体的操作还是需要更要严密的设置的。在社区大学中学习的计算机教育,一般都是通识性教育,而教授的通识教育是按照等级来区分的[6]。级别一:基本理解什么是计算机,以后能够解决专业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个级别安排有1-2个课程来学习。级别二:每个学年一个班提供15-20人的名额来上2门系列课程,来学习编程,能解决一些专业问题。但学生在这个课程里并没有要求精通编程,理解电脑设备的详细操作或者也没有鼓励去开发一个应用程序、设计系统或算法。级别三:每年20个学生左右的规模来上2门公共选修课。学生学习概念、方法、技术并在工作中习惯使用电脑软件和硬件,重点是学习细节的知识和解决各种工作的技术。学生通过执行在大学计算机系统课程中的程序能够获得直接的知识,而这些系统课程在级别二里面已经包含在学生学习的2门课程中。学习这2门课的一个重要意图是想让学生变成一名非常有效率的顾问。在这个级别中的人定期会与级别一和级别二的学生沟通,帮助那两个级别的学生用计算机解决特定的问题。因此,就目前音乐学院的现状来讲,其大学公共必修课,就是提供了级别一水平的课程,也是完成了类似的教学目的。但是随着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中都开设了诸如大学计算机基础里教授的办公室软件、多媒体制作基础里教授的Flash动画制作的课程,不少学生还学得不错。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初期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入学考试(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测试)分班分难度教学、入学考试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如80分以上)可以免修该课程。柯南特校长在哈佛红皮书中指出了,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少数人,而是为了多数人。这就明确了通识教育面向全体的概念,即大众化的教育[4]。因此当达标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就可以更换相关教材内容,加深所授课难度或者更换所学的软件,或者对于能力更强的同学来讲,可以去学习级别二的课程内容,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开设相关级别的课程,如果学校暂时没条件,就可以如前面文章中介绍过的那样,去其他学校修这门级别二或者级别三的课程。而如果学生如果如果可以学些级别三,类似于研究生上这门课程,可以去充当类似这门课程助教的角色,这样在对于学生的学习上应该是更有益处的。

4坦普尔大学通识课程具体设置情况

以坦普尔大学为例,具体学习美国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方式。

(1)允许入学后在其他大学完成一门课程坦普尔大学希望本科生能够在本校修完他们所有的课程来拿到学位。但是,在读坦普尔之前,符合所有的学生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拥有出色学术水平的学生,允许转两个夏季或者特别会议课程的学分(最多8个学分),在别的地方来完成他们的学时学位。到坦普尔大学入学时,学生不会收到在另一个机构得到的课程学分,除非之前已经得到了学校的允许,例如学生出国留学这种情况下去别处修学分,校方已得到允许的。在入学后有资格申请在其他学校完成一门课程应满足的条件是:在写申请书时,一个学生累积的平均分点必须是2或者以上。在登记的时候,该学生拥有的转移学分少于60分。该学生具备修这些课程的预备知识。课程不能通过坦普尔大学的远程教学方式来学习。学生不能已经获得这门课程的学分。学生不能在坦普尔大学已经修过这门课程,即便得了不及格、临时退选或者没有完成全部课程。学生必须提前一个学期申请想去其他学校读的课程。等到批准下来后,如果想要这个在外校念出的课程成绩有效,该学生必须要有一张从所读课程的外校官方派送到招生办公室的官方的学生成绩单。

(2)免修学分的情况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可以免修学分。具体如下:他们入学时候有一个合格的AP(美联社)分数,或者转学分,或者他们选择的专业符合不用去修某些特定的通识课程的要求。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到,在上大学前,对于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坦普尔大学给出最多转8个学分的待遇,这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入学前就提前在别的学校修好了最多8个学分的大学课时,也就是说,学生在上大学后可以少修8个学分。如果这个结合到实际,借鉴到音乐学院中,例如部分在高中时代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会考中的计算机考试得了A,并且高中学得内容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致相同、该学生在其他条件也都符合转移学分的标准(例如可以设置条件为他就读的高中在学校的考量范围内),那么学校可以考虑将其高中所学的信息课程转移成大学计算机课程的3个学分,也就是免修学分一样的性质。对于入学后,再申请去别校读相关课程,进行学分转移的申请。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其具体操作,看是否符合音乐学院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先小范围试行。而坦普尔大学出现的某些专业学生可以免修一些课程的特权,对于音乐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讲,并不适用,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文章开始部分已经论述过了。

作者:陈曈 昊尘 吴澹宁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 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 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大学教学,2005(5):11-18.

[2]谈大双.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改探讨[J].艺海,2008(6):134-136.

[3]陈敏生,潘梅芳.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2(2):52-56.

[4]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

[5]王晓阳,曹盛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挑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4):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