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通识教育意义重大。文章以通识教育及通识教育研究现状为出发点,阐述了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通识教育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关键词:
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应用型
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其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各种实际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的人才较高职专科相比,层次更高,更加强调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所指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指由高职专科升格而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研究通识教育在此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期望发挥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识教育及通识教育研究现状
1.1通识教育的定义
通识教育,从字面理解而言,“通”是与“专”相对而言的,一个强调广博,一个强调专精。通识教育强调宽广性和全面性,其涉及范围较专业教育更为宽广全面,其教育目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且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通识教育阐述为: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门教育有别[1]。就这一定义而言,通识教育是指对所有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识教育包含范围很广,广义上的通识教育不仅包括国家规定和院校自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同时也包括院校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狭义的通识教育主要针对后者。本文所提的通识教育主要指广义上的通识教育。
1.2通识教育在国外的发展与研究
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最早要追溯到欧洲,在美国形成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哈佛大学。1978年,哈佛大学经过多年研究,推出核心课程计划,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1978年以后,许多美国高校受哈佛核心课程的影响,开始实行与核心课程相类似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包括哥伦比亚、芝加哥等一流研究型大学以及一些文理学院。迄今为止,核心课程计划深得各国高等教育界人士的推崇。
1.3通识教育在国内的发展与研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过多强调专业化教育意图,高等教育通识教育起步较晚,对通识教育的研究也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学术界越来越关注通识教育,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识教育的内涵、理论构建及其制度化保障、现状分析、课程设置、实施路径等方面。如:关于现状分析,罗三桂(2010)认为,通识教育氛围淡薄、专职管理机构缺失、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等问题限制了通识教育的实施。关于课程设置,大多数研究以研究型大学为对象,侧重于从设置原则出发,探讨课程涉及领域及类别,开设相应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探讨最多的是选修课形式,如钟英(2013)提出,从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强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来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关于实施路径,刘楚佳(2008)认为,应从树立准确而完整的通识教育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行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等方面来寻求通识教育实施路径。不难发现,我国通识教育至今仍属发展阶段,通识教育之路还很漫长。
2理论基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强调人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正是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在于:
2.1强调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以人为本,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这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其与通识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通识教育以人为本,优先考虑个人发展,重视人的协调发展和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完整的人,懂得生活、了解生活的人,不是培养功利性的职业人,而是培养综合素质高、情商和智商兼有的社会人。
2.2重视人的自由发展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智力和体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的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亦是如此,其要求在培养学生获得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自由发展。学生在修读相关通识必修课程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面向,选修种类多样的通识课程,从而实现全方位自由发展。
2.3重视人的精神层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的发展时,也很重视人的精神和道德意识的发展。近年来,受大学扩招的影响,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变大,同时,由于企业单位招聘人才时更注重就职者是否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严重,片面认为大学阶段应加强对其以后就业有利的课程,忽视了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识教育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强调人的精神层面的发展。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将使他们“在知识、能力、身体、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是其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2]。
3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由高职专科升格而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受高职专科培养模式影响,导致升格后对通识教育不够重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不明显,因此,科学认识通识教育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3.1通识教育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
与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相比,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更强调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用性和适应性。与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比,其人才培养更强调良好的综合素质,强调个人自我发展。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
3.2通识教育是帮助学生开发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发展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身学习[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通识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通识课程,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从而为开展终身学习做准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应确立教育即服务的观念,以学生为关注焦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3.3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科融通思想的重要途径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学习亦是如此,文科学习需要有理科思维,同时,理科学习也离不开相关文科的知识基础,如何做到学科交叉和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领域的知识。因此,在设置通识课程体系时,将各院系部分优质专业基础课程向外专业学生开放,作为共同的核心课程,以使外专业学生亲身了解其他学科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其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对今后的专业学习还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很有裨益的。
3.4通识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学生毕业主要有两类去向,一是直接就业或创业;二是进一步学习深造,攻读研究生。针对第一类情况,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大学生由原来的工作包分配到必须自己找工作,就业压力变大。而且必须具备根据工作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能力。通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获得相应工作技能的同时,能获得再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职场中能够不断调整自己。针对第二类情况,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就读研究生的,毋庸置疑,更需要较宽的知识面,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特别是针对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讲,通识课程的学习对他们至关重要。
作者:陈兰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
[2]李扬,杨现德.简论通识教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