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独立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比例有欠合理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人员大部分来源于母体学校,有些到目前都没有达到教育部“独”的规定,而且设置的专业大多是根据某一行业、某一岗位群的人才需求,以及对通识教育概念理解的偏差,广西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母体学校存在同质化倾向,由于近年招生人数猛增,疲于增加课程数量(新增课程或者多开重复班)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为达到一定数量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要,课程开设较为随意,盲于追求数量化,部分学院已经尝试开通网上课程满足学生。目前有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等4所独立学院开设网上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如尔雅通识教育)。广西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总学分一般为50学分左右(按总学分160计算,通识课程所占比例为31.3%)。其中,通识必修课程基本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指示文件设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安全教育、军事训练等,课程学分大都达到40学分左右(占总学分的25%)。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即公共选修课程,一般仅占通识10分左右(占总学分的8.3%),与其他公办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占总学分15%左右)相比,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比例明显过小,不能体现“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内容和效果未如人意
广西独立学院鉴于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通识教育课程显然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去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体系,加上学生人数的激增,同时相当部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侧重三点:一是按照专业课程的标准选取教材或教学内容,严格按照专业知识体系上课,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化;二是将通识教育课程庸俗化,表现为把专业课程中最简单的、学生最有兴趣的内容挑选出来糅合在一起,使课程内容变得支离破碎。三是不能根据广西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授课,存在教学耗时过大、教学方法和上课形式不灵活、学生不感兴趣等。因此通识教育出现:必修课程课时量太大,学生上课选修课程中但仍旧出现“想上的课程选不上,选上了的课程不想上”,导致学生把通识教育课程当做“鸡肋———食之无味,弃则不能”,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出现学生课堂出勤率低的现象。同时,师生对待通识教育课程也出现偏差。据调查,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学习从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到学习内容的选择都充满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学生选择通识课程的重要标准是“课程是否有用”,仅次于自己的兴趣。教师在通识教育课程中习惯以蜻蜓点水般的方式简述某学科内容。比如艺术类通识课程多以听、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艺术作品赏析或者评论,可试想学生根本不了解有哪些艺术风格或者流派,更无从了解流派对应的特征,所谓艺术评价和赏析,只能是流于形式,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留下要么枯燥无味,要么云山雾罩,引起学生的共鸣、陶冶学生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更无从谈起,教学效果无法尽如人意。
(三)课程组织和管理不够规范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立思政部(或社科部)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相关课程活动的开展以外,目前广西独立学院的通识教育均没有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构,基本是由学校的教务处(或者教务部)之类的行政部门对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排选课、课程设置审查、成绩管理等进行管理,而教务处(或者教务部)由于本身承担着学校繁重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甚至负责常规的科研管理任务,很难分出多余的精力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论证,使得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管理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审核不严,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论证,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教学信息员是按专业进行设置,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全院性选修课程,没有信息员),未能及时收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堂的评价意见;二是课程时间安排“被边缘化”,常常是在专业课程安排完之后才开始进行“穿针插缝”安排,时间常常是在学生上课效率较低的下午或者晚上,甚至是周末。三是课程组织由多个部门一起完成,比如广西独立学院通识必修课程中思想政治课由社科部负责;大学语文由中文系负责;大学英语由外语系负责;计算机课程由理学系负责;体育课由体育系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由学工处负责,通识选修课程由教务处负责。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各系、部的专业优势,保证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质量,但是通识选修课程只有教务处负责,缺乏与其他系、部的有机联系,不便于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二、转型发展中广西独立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策略
广西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如果仍然盲目跟母体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显然无法凸显自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往往被迫置于母体学校学生的背后等候用人单位的挑选。因此广西独立学院应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广西独立学院特色的通识教育教育课程体系,显然更有助于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深层认识本质,明析通识教育目标
李曼丽在《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中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三个角度来界定“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获得国内众多学者的认可“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可见,通识教育本质在于完善知识结构、陶冶个人情操、培养合格公民,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人”。基于对通识教育本质的正确认识,广西独立学院应摒弃“通识教育只是专业教育的附庸”和“按人设课”的陈旧观念,转而应该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而确立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在于如何培养学生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类课程、人文类课程以后,在他成为某一学科领域专家或者某一行业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成为一名具有一定明辨是非、人文关怀、审美能力的完整的、合格公民。因此,广西独立学院应加大对通识教育概念理解的普及力度,让师生充分认识通识教育的本质,从而有利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全局上构建多层次、合理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授课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能够积极进行调整,学生在修读通识教育课程中能够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二)确立设置原则,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为改变广西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现状,设置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首当其冲。首先从“可开设”与“应开设”进行双方面的考虑,从课程框架上完善“应”开设课程体系,各系在“应开设”课程总体框架指导下,从“可开设”课程入手,逐步创造条件,并配套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向“应开设”课程靠拢。其次,以知识的普及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原则,改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将原系统课程改为核心专题,合理缩减学时。对于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精神,把握“不变”与“可变”的尺度,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其次从学情需要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广西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容易造成对前途的困惑和自我否定等心理负担,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其接受的考验会更加严格,因此在通识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设置能够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整能力的课程,在课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道德素质、个体素质得到多方面提高显得尤为必要。相比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设置大学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大学体育等课程的统一,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除了设置传统的以拓展人文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的“人文艺术模块”以外,应开设“心理健康模块”、“协调沟通模块”、“生涯规划模块”“自然科学模块”等有助于学生打破“就业困境”获得提升。同时积极开展通识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扩大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修读专业课程转换为通识教育学分等,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选择课程修读。
(三)完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广西独立学院理应从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出发,鼓励教师打破知识体系的限制,将大学分课程以“专题教育”或“问题中心”方式设置小学分系列课程,使更多的课程可以实现一个学期内循环开设,既缓解通识教育课程过少而引起的“无课可选”的现象,也满足了学生最大限度实现多学科知识综合的需要。一是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相结合,同时重视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二是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采取“请进来”方式,由学院邀请著学者、行业专家到学院开设就业、创业讲座,创造条件开设网上课程(尔雅通识教育、网易公开课)等,增加学生与名师、名人接触的机会,开拓学生的视野,然后由管理部门统计学生听讲座的情况而认定学生的通识课程修读情况。三是以“契约化管理”形式寻求具有高职称的外聘教师(包括退休教师)或者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人员开设特色系列课程,并适当安排本院年轻教师以助教方式参与教学、听课、管理等,以此培育具有学院特色的经典课程,帮助年轻教师逐步成长。
(四)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职能
为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广西各独立学院应成立一个由学院领导作为第一负责人的专门机构,全面规划和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负责全校通识教育的课程审核、教学组织、学生管理、以及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课系、部协调等工作。一是出台《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等制度,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大纲、课程考核等进行规定。二是定期组织通识教育课程的公开课和研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通识教育课程由于不同系、部开设带来的交流弊端,既便于的教师之间进行研讨和交流,也可以反馈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议,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三是完善学生修读通识课程的选课机制和授课安排,并通过专家遴选、学生评价确定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核心或者优秀课程并予以公布,对于学生评价较差的课程安排专家进行听课进行改进,否则将清出退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四是根据广西独立学院目前年轻教师占主体的实际情况,设立“通识教育”专项课题,鼓励教师以通识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课题研究,既有利于独立学院探索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利于年轻教师积累科学研究的经验。此外,对于在通识教育教学和科研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学院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和奖励,并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此改变长期以来的把通识教育课程视为专业课程的附庸的偏见,为促进通识教育课程创造良好发展氛围。
作者:黄小玲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