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的通识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公共英语的通识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公共英语的通识教育

一、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对以高职英语课程为载体实施通识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学生以考级为目的而学,教师以提高学生过级率为目的而教。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上公共英语课的最大目的就是通过英语级别认证,能顺利毕业,并且提高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对于老师而言,面对学校过级率的压力,英语教学也就成为提高学生过级率而采用的手段。同时由于大班上课,教学工作量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没有时间和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事实上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技能训练就成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二)英语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制约。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开展通识教育,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跨学科知识和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英语文学专业,对其他专业并不熟悉,因此公共英语课往往就是纯语言体系课程,就语言讲语言,难以将语言知识和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得通识教育理念的实施功效大打折扣。

二、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技能,并且习得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目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设置上就要改变传统的清一色综合英语类课程的局面,弱化各种等级考试产生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相关职场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大开展选修课的力度,开设各种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英语后续课程,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丰富多学科知识,鼓励学生模拟职场情景,锻炼用英语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注重个体特点,使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就进行了此类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公共英语课程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中都有一项MiniProject(微任务),这是本单元主题的后续拓展,先由教师制定出初步的主题任务,并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相关学习资料和方法,然后由学生小组课后完成。学生课后查找相关主题资料,设计方案,最后由一人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向全体同学全英文展示。这一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查找翻阅大量各类书籍(不仅仅是英语学习材料),涵盖的信息面较广,涉及的信息量较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如何与他人协同合作,为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打下基础。

(三)师资队伍的提升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英语教师作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通识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决定其功效成败的关键。首先,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张寿松认为通识教育的顺利实施首先必须让教师对其有所认识,特别是对通识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及其功能有个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其次,由于通识教育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这就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优化知识机构,具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再次,加强职业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亨利•罗索夫斯基指出:“作为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也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一个具有高标准和善于关心人的教授在道德行为方面肯定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超过授课时限的东西”。因此,只有当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时才能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三、结语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通识教育相辅相成,一方面它为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通识教育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也是实现其课程总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通识教育大潮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和谐发展的人”。

作者:汪雁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