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外合作大学通识教育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全面育人: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现在,通识教育已经超越了课程领域,成为一种整体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就通识教育的目标来说,它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只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专才”。这样一来,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就成了相对的概念,前者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后者只关注单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至于与该专业不是直接相关的素质则被忽略。我国在解放后一直模仿苏联的教育模式,所遵循的就是这种“专才教育”理念,但由于培养出的毕业生逐渐出现了专业过分狭窄,社会适应性不强的弊端,人们才开始反思这种“专才教育”模式,引入了“通识教育”的思想。通识教育的内容同样具有全面性,即不是仅仅涉及知识学习,还涉及到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对于中外合作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来说,它的内容应具有补偿性和拓展性两方面的特点。所谓补偿性就是指要让学生通过接受通识教育来弥补其在中外合作大学这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时所需要的相关素质的不足。
例如,中外合作大学一般采用全英文教学,因此学校应该在通识教育中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外语课程,弥补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所谓拓展性就是指要让学生更多涉猎本学科之外的相关领域的知识。这是因为世界的普遍联系性使学生要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就不能只从单一学科的角度去思考,而是要从多学科的视角去看问题。此外,中外合作大学将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工作重点,这种国际性使学生不但要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还要打破地域之间的限制,不但要有跨学科的视角,还要具备跨文化的视野,这也进一步向人们提出了开展通识教育的要求。
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也具有全面性,即不是以专业教育的平行或互补的形式实施,而是应该作为专业教育的上位概念,全面统摄包括专业教育在内的高校中的各种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识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在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中,专业素质也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专业教育并不是只有传递专业知识的唯一功能,好的专业教育也应该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由此可见,人们通常所说的“通识课程”只是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除这种方式之外,通识教育还可以全面渗透在专业课程、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和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体现通识教育全面育人的特点。
二、中外合作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全面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中外合作大学的通识教育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实践活动和社团管理三个途径来实现,以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宽广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充分发展自己个性,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一)以通识课程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
最早的通识教育就是以通识课程的形式出现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使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领域和工作生活中的多种素质。在中外合作大学,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语言类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其外语能力和素养,为其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奠定基础;二是文化拓展类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宽广的文化知识,实现对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融通。
1.语言类课程
中外合作大学为了满足学生用英文听课和学习的需要,普遍将外语课程作为通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中外合作大学中外合作大学都将一年级作为学生从中学教育到大学专业学习的过渡期,这一过渡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过语言关,因此会开设丰富多样的外语课程。例如,西交利物浦大学一年级的外语课程有28种之多,不但包括各种一般性的学术英语技能课程,还包括根据各学科大类开设的专业英语,其为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而做出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2.文化拓展类课程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关于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根据考察团对三所中外合作大学的走访,它们一般开设“中国文化课”来贯彻条例规定的内容,而这种“中国文化课”也可以算作是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中国文化课”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其爱国情怀,使其能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对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该课程是在国内大学的“两课”基础上改造而成,保留了“两课”中的精华部分,摆脱了单纯政治灌输的弊端,能够更多地站在文化的视角引领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对于丰富学生的政治文化知识,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原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曾说:“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不能只是理论。”中外合作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不仅通过专门的通识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还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具体表现在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社团活动三个方面:1.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中外合作大学非常重视在专业课程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的一门专业课———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SystemsArchitecture)分为讲座课和实验课两个部分,其中实验课的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且实验课是必修内容,而讲座课则非必修内容。
可见,该课程对实践操作的重视超过了课堂听讲,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融汇贯通才能达到课程的要求。北师浸会大学非常强调专业课程中的体验式学习,认为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在相关的专业活动中发展专业能力。如北师浸会大学的国际新闻专业要求学生在修读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参与举办一份报纸———《真珠报》。办报纸这项活动本身就是学生实践专业活动的过程。笔者所在的考察团在走访北师浸会大学时有幸看到了几期《真珠报》,该报的主编、排版设计者和记者等全部由国际新闻系的学生担任,内容涉及校园内外的各种新闻事件。例如,该报的第二十九期包括头版、校园聚焦、校园点击、珠海城事、热点新闻和英语镜像等六个版面,它除了报道学校内外的新闻,还包括披露学校中的大事小情,特别是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如水果店的卫生、学生宿舍的安排等,俨然是一些大报报料社会大事的微缩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通识课程中的实践活动
一些中外合作大学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施通识课程。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师浸会大学,它引入了香港浸会大学的“全人教育”理念,并在“为中国和世界创造新型通识教育”使命的引领下,开设了8个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旨在以实践的方式补充学生知识学习的不足,培养其多方面的素质和素养。8个课程模块包括:大学之道,主要为学生提供关于大学生活的一般性入学指导,其重点落在道德教育上;体验拓展,主要通过一系列户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义工服务,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珠海市和周边地区的真实的社区服务使学生发展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公民,使他们具有必要的社会技能和价值观;体育文化,旨在帮助学生在参与传统体育活动时增强体魄、增进健康;环境意识,旨在通过环境教育和实践,发展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情绪智能,旨在提高学生对自己的独特的情绪模式的意识,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使他们在和他人一起进行团队工作时能够移情并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艺术体验,主要通过开设各种艺术和音乐讲习班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艺术学习体验。在学习时学生要与天才的艺术家开展学徒式的互动,同时要与其他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逆境求存,主要通过野营等活动发展学生在不确定的环境和逆境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并在毕业后在其中发展出的意识、知识和技能转移到生活中去。全部模块都以“体验式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主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社团活动中的实践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更是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以北师浸会大学为例,该校目前有兴趣社团42个,分为体育运动、文化艺术和慈善公益三大类,其活动的基本理念包括:1.以学习者为中心。兴趣社团是鼓励大学生开展同伴教育的平台,也就是说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学活动,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和分享,共同追求理想。2.以体验、实践为主要手段。全人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体验式学习”和“实践学习”,这不仅对于上述的8个模块课程是如此,对学生自己开展的兴趣社团活动来说也是如此。兴趣社团主要通过社团组织的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在体验和实践中探索知识、培养能力。3.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开展全人教育的途径之一,兴趣社团的主要关注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侧重发展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业课程的补充。
(三)以社团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来开展通识教育,中外合作大学还通过学生对社团的管理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北师浸会大学为例,该校的兴趣社团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社团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一般有6、7个学生筹建,20个学生附议就可以成立一个社团。就一个兴趣社团来说,学生是社团的主人,他们要自己决定经费的使用,自己起草社团章程,并对自己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
此外,该校的全人教育办公室还成立了全人教育兴趣社团管理委员会(WholePersonEducationInterestClubsManagementSub-Committee,简称WPEICMC)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ICMC的成员除了包括全人教育办公室的教师,还包括兴趣社团的成员。ICMC的教师委员是由全人教育办公室主任会议推荐并决定的,而学生委员则是由兴趣社团的代表自荐,并通过兴趣社团会议选举产生,这样可以使ICMC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确立最佳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学生委员除了要和教师委员一起负责协调活动场地、推动公共宣传、筹措资金资源等活动,还要负责活动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报销等工作。学生活动的年度预算是12.8万。在这笔钱中,每个社团将会有1000元可不经申请直接使用。其他资金则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申请。资金的审批由学生委员进行,他们在进行审批一个项目时要与兴趣社团进行积极沟通,以确定项目的意义和可行性,并要制定社团活动常用申请项参考标准供学生参考,保证社团财务的公开透明。
为了提高学生的社团管理能力,ICMC还要定期开展能力建设活动。ICMC进行社团能力建设主要针对三类学生,一是准社团成员,主要是举办相关活动向新入学的学生介绍社团的基本情况,鼓励他们加入社团或建立新社团;二是社团财务人员,主要是开展一些培训让社团财务人员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和信息,熟悉资金申请的流程,以及社团财务的管理方法等;三是社团主要负责人,这里一方面是邀请校外人士为这些负责人做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开展经验分享交流会的形式,让一些表现优异的社团代表向其他社团负责人介绍经验,促进所有社团的共同成长。
三、中外合作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成效
中外合作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与外部社会的接触中。如在北师浸会大学的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组织的校外实习中,学生的表现普遍获得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它们认为这些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许多毕业生好,英文较好;对社工专业理念较为认同,服务热情,工作认真负责;在实习时有实习导师引导,且老师的素质较高。其次,中外合作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成效还体现在各种考试和竞赛中。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在2008、2009年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连续双双夺冠,多项分析指标优异于全国外国语专业大学、远远高于全国大学平均水平;2010年8月参加被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奥林匹克”的全球赛扶大赛,一举夺得中国赛区总冠军。可见,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中外合作大学重视全面育人和积极开展通识教育的结果。最后,中外合作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如宁波诺丁汉大学2008、2009、2010年本科大学生就学与就业连续三年达到100%,其中,就学的50%以上进入全球200强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业的绝大部分受聘于全球500强企业。对于这种世界名校和名企来说,它们在招生和招聘时不可能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顾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因此中外合作大学在学生升学和就业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开展通识教育的成功。
作者:孙珂 单位: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