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通识教育大学英语的关系

(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应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学习一种语言,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意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别的文化,同时还要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化来更好地理解语言,从而形成真正的多元文化观念。《教学要求》还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倡的是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模式,即通过教授学生各个领域的知识,来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大学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的目标相辅相成。因此,不论是从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课程都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

(二)文化知识的传授决定了其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之一。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要想真正“学会”一种语言,必须要理解它背后所蕴藏的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中的很多词汇都有其文化含义,尤其是习语、成语和典故等。甚至是一些语法结构的组成与表达都与一定的文化内涵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学习英语的同时,我们其实也在学习它背后所隐藏的深厚的文化知识。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对传统的词汇语法的讲解,也是一门传授西方文化知识和人文思想角色的重要课程。据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它还传授通识教育所要求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非专业性的文化知识。这也决定了其在通识教育中必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不仅是基础技能的学习,它还承担通识教育的功能,尤其是作为承担传授西方文化和人文思想角色的课程之一,大学英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工具化倾向严重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工具化倾向。从学生到老师,甚至一些学校政策的制定者都将大学英语仅仅看作是一个交流工具而已,从而简单地认为大学英语就是语言技能的培训。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一味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语言文化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化被割裂开来,英语教学的整体培养功能被忽视。同时,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功能也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大学英语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仅仅是为了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统考,这也是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学英语的惟一动机仅仅是为了过级,这显然违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因此,狭隘的语言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等教学理念已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的学术发展以及其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二)教材内容陈旧,选材不合理

众所周知,教师上课所讲的教学内容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该门课程感兴趣的关键。而教师的讲课内容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的,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大学英语的一些教材却未能与时俱进,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更有甚者,某一套大学英语教材的教材内容大多取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文章,至今已经使用了将近20年,而且许多高校现在仍在使用。这样陈旧的语言素材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此外,现在市面上的许多英语教材完全照搬国外,内容的选择不经过仔细地筛选,不仅把外国的文化现象、历史地理、民风民俗传授给了我们,也将它的人情淡泊、金钱至上、自由散漫的思想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大多数的教材都只注重西方文化的传播,而不注重中国文化的渗透。对于许多思想还不太成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一些不良的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从而失去自我。因此,教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师人文素养不高,教学质量欠佳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进行语言点的讲解,却没有时间向学生介绍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不高。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内容空洞,内容缺少新意。很多英语教师只能就语言论语言,就教学法论教学法,很难讲出语言之外的东西,导致大学英语既缺乏文化内涵,又缺乏吸引力。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面前失去了威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基于上述原因,大学英语教育在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实践中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其结果不仅不利于通识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大学英语教育本身。大学英语课程的功能没能得到全面的发挥,从而不能够全面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大学英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承担起传授西方文化和人文思想的通识课程之一。因此,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把英语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待,更不能一味地追求四、六级的过级率,而将大学英语推向应试教育,否则大学英语课程很难在通识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授英语语言知识,而更多的应该是在传播英语语言文化;如果说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那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政策的制定者都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都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教育功能。

(二)教材内容要合理选材,与时俱进

教材的优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直接影响。如果教材内容知识陈旧,程度肤浅,对大学生的智力不能形成挑战,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激发起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好的教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持久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涉及面要广泛,如文化、科普、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运用英语语言技能来获取信息,从而增长知识,并引发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对其他知识有所感悟。此外,在任何话题内容的选择上都尽可能做到由源及流,经典型和现代型结合,粗线条地勾勒出学科知识的概貌,并尽量做到东、西方内容兼收,突出中外对比。话题选择要有新意,要做到与时俱进,对于陈旧的话题要大胆地删除。这样的教材编排旨在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同时加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

(三)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比传统的教学内容,通识教育的内容更具有鲜明的综合性、通识性、科学性、以及国际性等特点。对授课教师来说,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英语教师不能一味地使用过去的脱离真实语境、而单纯讲授词汇语法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在课堂中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结合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学习有关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前沿信息。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学英语和通识教育更好地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作用。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识教育的内容,乐于了解英语语言知识之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历史文化、自然科学、民俗习惯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能激发他们对外国文化精华的探索,使他们在英语课堂中不仅能够学到语言技能知识,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和科学气息。这样的课堂也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引导者,教师的素质和理念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为此,英语教师必须通过自修或进修等途径,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学理念,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功能;同时,各高校应该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而作为引导者,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树立通识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作者:柴晋芳 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