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识教育与汉语新诗讲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文理学院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文理学院是颇具特色的一类学校,芬斯特在《高等教育百科全书》中从功能的角度对文理学院下了定义,认为文理学院是在“处于综合型中学和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之间的学校”。虽然也可设置专业性的课程,但其为学生打下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的基础是其基本功能。而卡内基教学促进会高等教育分类将文理学院定义为:“以学士学位课程为办学重点,学士学位授予量占所有学位授予量的50%以上;文理学科领域授出的学士学位占所有学科所授出学位的50%以上。”美国文理学院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种类之一,主要以四年制的本科教育为主,授予学士学位。在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精英教育是文理学院的特征。他们的学术声誉很高,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哈佛、耶鲁等名校。
(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从提出至今已将近两个世纪,但通识教育的内涵,至今为止并未形成一个公认的表述,学者们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界定。实际上,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本文赞同从广义上定义通识教育,即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二、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追根溯源,美国文理学院的诞生与欧洲古典大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院秉承的博雅教育理念源自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基础,而学院教育的模式则是在以欧洲12世纪的大学为范本而建立的。1636年诞生的哈佛学院是美国文理学院的先驱,在最开始就是模仿英国剑桥大学的纽尔学院建立的。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建立学院虽然都是以早期的英国学院为基础模型,发展到后来英国本土的这种学院形式已基本消失,但美国仍保持了英国早期的学院结构。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与美国本土文化相融并发展了自身特色,成为当时美国大陆主导高等教育类型。随着19世纪不断出现的社会变革,文理学院面临两次大的挑战,却依然恪守博雅教育传统。第一次挑战在19世纪早期的美国技术革命,美国经济开始迅猛发展,文理学院的本质及其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被要求重新确立,以博雅教育和古典课程为办学特色的文理学院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第二次挑战是因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和赠地学院的出现,当时注重专业教育和实用学科的公立学校迅速发展。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以及生源不断减少的事实,一些文理学院放弃了最初的办学目标,逐渐发展或被兼并成综合性大学。只有少数文理学院坚持了下来,不过成了经典并发展至今。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机械化大生产,大批工厂兴起,社会对具有某一项专业技能的工人的需求大增。在这种形势下通识教育的理念再一次受到质疑,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被发掘,高等教育要能够参与到国家的经济和商业生活中的呼声高涨。不过很快进入经济大萧条时期后,就业市场迅速萎靡,那些接受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那些接受了通识教育的学生却因为有着全面的综合素质受到雇主的欢迎,展现了较强的适应力。曲折艰难的发展经历铸就了当今美国文理学院的独特性和价值性,那些坚持自身的优良传统的文理学院,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声望度,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和首选。
三、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显著特征
(一)全面多元的教育理念
美国文理学院最初与宗教联系密切,早期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牧师、公民领袖和有教养的公民,而不是为了谋生的职业教育。如今大多数文理学院已经世俗化,培养目标自然也发生了转变,但依然坚持着全人教育和博雅教育的办学传统。如著名的威廉姆斯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鲍登学院,他们的使命定位基本相似,大都为培育学生的学术素养、公民素养,健全其心智、发展其创新力,完善其社会性和领导才能,让学生成为更有益于人类、更有益于社会的成员。
(二)研讨式的教学方式
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是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一直所秉持的,通过普遍设置的研讨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的机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方式也以“讨论(discussion)”为基础,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主体性。不过研讨式教学要以小班授课作为重要保障。文理学院班级人数在20人以下所占比例基本上在50%以上,班级人数在50人或50人以上的班级非常少,所占比例一般在10%以下。许多一流文理学院的20人以下班级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
(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文理学院中,师生的关系融洽密切。这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第一,较高的师生比,由表1可知,美国前十所顶尖文理学院的师生比都没有超过1:10,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与每个学生深入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效地避免大班授课时教师满堂灌输以及师生关系不紧密的现状。第二,教师以教学为主要任务,教学方式追求师生的高度互动与参与,已有调查研究显示,81%的学生认为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发表对重要问题的看法,91%的学生认为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堂里参加讨论,这比其他所有大学和学院的大学生回答高出10%。
(四)厚实广博的教育内容
文理学院的教育内容颇具特色,既有严格规范的必修课程,又有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首先是规范的必修课程,这种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学生在研修任何专业前都必须学习。每个文理学院都设置了几大类课程,学生按规定要求选择性地学习。例如,威廉姆斯学院设有专门的通识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在选择课程中必须包含至少三门社科课程、三门人文课程,三门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其次是较为灵活的专业选择。专业选择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深入钻研一个选择的领域。例如,波莫纳的学生有47个专业可供选择,有传统学科,如英语、历史、生物、经济,也有新兴领域,包括宗教和文化研究、神经科学和媒介研究等。
(五)寄宿制的学生管理
实行严格住宿制也是美国文理学院一大特色,学院为学生提供校园住宿,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道德发展进行管理。在文理学院内保证良好的住宿环境与提供优良的课堂教育同等重要。在学院的生活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建立一种自我评价标准,使远离家庭束缚青少年的放肆行为得以收敛,为学生进入社会、学界,以及建立友情提供了种种机会。文理学院寄宿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育的意义,使得学生们更能适应今后的公民生活。
四、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路径
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明确学校使命和办学目标以保证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不断加强通识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最后,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特色,秉承传统。
(一)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增强导向性
上述表一列举的十所文理学院之所以能在诸多学校中出类拔萃,是与学校精准的办学定位密不可分的。例如,维斯利学院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女子大学,把“为将要改变世界的女性提供最优质的通识教育”作为自己的学校使命,坚持学术严谨和服务学生的信念,将培养学生包容务实的行为方式和缜密的思考方式作为重点,从而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卡尔顿学院(CarletonCol-lege)的使命是提供一种卓越而独特的本科自由教育。学院不单单通过教与学还有奖学金之间的相互作用突出学术的重要性,并且也注重多元化的社区和不断扩大的国际合作。由此可见,精准的办学定位是美国文理学院发展的风向标,指引着学校不断进取,勇敢超越,最终屹立百年却风采依旧,因此明确学校办学目标是美国文理学院值得借鉴的重要一点。
(二)完善更新通识教育课程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需求更新不断,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开始要求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在21世纪的今天,通识教育的课程并不排斥职业目标。文理学院的博雅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传授通向多种职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因此,文理学院在坚持其博雅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也应该加强训练某一专业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工作和继续深造提供相应的知识基础。美国文理学院应当继续秉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向学生提供不同学科领域下广博的通识教育课程。“以威廉姆斯学院为例,学院在语言与艺术、社会科学、科学与数学三大领域内共开设600门左右的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学生所选课程只要符合学校学生选课分布要求,达到学校在语言与艺术、社会科学、科学与数学三大领域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便可根据自身条件在各自领域自由选择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课程。”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一些文理学院在面对学费高昂、教学成本增大的趋势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重视科研的作用、设立应用性专业、引进新的技术手段等来吸引优秀生源和企业的资助来,以此缓解压力,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利于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实施。文理学院应理清发展思路,权衡利弊,秉承教学为主的教育特色,为教师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充裕的时间,使其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作者:张航 闫丽雯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