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识教育与英语课程教学的结合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通识教育背景及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一直以来实行的专业化教学模式迫切呼唤大学通识教育的出现,通识教育在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比重也必须加大。但传统基础英语课程通常以专业为核心展开教学,所教内容无一例外都与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关,而无形中忽视了文化这一大枢纽。文化通识教育是造就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博大、宽广的视野及灵活的思维能力,进而能够适应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将文化通识教育融入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克服目前学科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日趋狭隘的现状,培养学习者的比较视角和批判意识。
二、通识教育理念与基础英语课程融合模式
(一)教学内容与测试
英语专业学生自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就应该同时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通过文化通识教育,注重文化本身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不仅要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而且要更进一步落实英语基础的掌握。这方面教学核心内容的确定,应以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教学要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导向为参考。其次,通识教育的内容应该贯穿语言技能培训始终,可以以课本补充材料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或者由相关老师编辑,融语言技能与通识知识为一体的教材。通识教育的内容应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又与专业相关的文章,如西方文化、语言学、世界历史、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等等,要求学生对课本进行精读,另外,一些自然科学与技术知识均可涉猎。第三,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涉及学科相关的系列课外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做读书报告,特别经典的应该背诵。基础英语课的考试测验,除陈旧的卷面问答、个人陈述外,还可添加写作及课外测试,对于课内测试来说,也可以多样化,如老师可给学生设计一些适合辩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辩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对自身想象力及批判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将考试设计成开卷的形式,给学生安排读书评论或者读书报告等,做到测试标准多元化,方法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方法
通识教育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的融入,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涉及学科范围的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大幅度增加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教材的增删,预习内容的确定,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活动进行方式,课后作业以及活动设计等,都可以在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下进行。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文化背景调查的相关作业,教学中,以对通识材料的赏析和背诵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章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多看、多读,加大语言材料和知识内容的输入,然后通过不同课堂活动设计(课堂展示、小组讨论、辩论等)对学生语言与知识的输出能力提升和检验。课后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大量的自主阅读,资料的选择与编辑,工具书的有效使用等。
(三)师资力量培养
传授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唯有具有优秀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学生。目前,我国英语专业的师资主体都是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具有人文通识背景的师资在国内英语专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基础英语教师一般具备很强的英语基本功、熟悉教学法,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涉及其他领域,就必须在知识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拓展,比如,自觉阅读法律、商贸、新闻等领域的书籍,旁听这些专业的课程。这样,教师既可以在课上加入专业领域材料,还可以为学生开设专业方面的导论课。同时,经过长期系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教师也能提高自身素质,拓展发展空间。
三、结语
英语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不仅要包括过硬的语言专业技能,还应该掌握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培养的学生既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要具有广泛的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识教育理念构筑了一个框架,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改革目前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应该既有宽度也有深度,学生既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又致力于某一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从而构建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应对性和完整性。基础英语不单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型人才,这门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了将人文通识教育贯穿在课程教学中,并使之成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作者:王倩 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