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探究

[摘要]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要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十分必要。然而,通识课在学生的课程中占比近40%,既是专业课的基础,又与专业课融合发展,但高校通识课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往往被忽视。主要研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通识课;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通识课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教融合能力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职业能力提升和产教融合的预期效果。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通识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重要性及要求

随着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深入实施,高校对专业教师提供了职业培训的机会,但对于通识课教师来说也不能置身事外,通识课程占整个大学课程比重近40%,并且大多通识课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在通识课中融入专业知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共识。这就对通识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切实的要求,首先要突破以往单一的通识课理论知识讲授;其次需要通识课教师大大提高专业实践、交叉学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要求通识课教师深入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例如高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将书本上的数学理论知识顺利运用到专业实践问题中,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专业英语技能和大赛指导等。同时特别要求通识课教师要全方位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素养为学生服务。在高校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识课教师要抓住机遇,拓宽职业思路,创新教研教改,更精确地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通识课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通识课教师思想固旧,自我定位需改变

通识课教师在思想上往往认为产教融合主要涉及专业课教师,与通识课教师关系不大,只要教好通识课程知识就可以,再者通识课教师大多是师范高校毕业,没有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经验,对产教融合的理解比较肤浅,自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研究,缺乏实践能力的训练教学。国家倡导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须通识课教师加强学习“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职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各个通识课程特点及学科规律开展教学改革,将通识课程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起来,形成与产教融合理念相契合的产教研一体化教学方式。

(二)通识课教师对产教融合科研方向不够积极

通识课教师在科研方面往往局限于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在教学改革研究中往往以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方法为研究主题。由于通识课教师对一些专业知识不了解,又没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加上固旧思想不愿学习新专业知识,缺乏交叉学科的探索创新意识,科研上不愿尝试研究产教融合方面的课题,导致科研范畴狭窄,限制了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新时代下对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不相匹配。

(三)高校对通识课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培养不重视

产教融合提出以来,高职院校都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引进“双师型”教师,鼓励专业课教师进企业工厂参加实践培训学习,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了职业能力提升的机会,而针对通识课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培训机会少之又少,这也导致通识课教师对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信心不足,学生也会感觉学习通识课和专业课没有联系,影响了通识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专业课基础巩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通识课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培养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了让通识课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高职院校应积极提倡通识课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制定提升通识课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政策,开展相应的活动等措施来鼓励通识课教师融入产教融合的改革中。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通识课教师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策略

(一)转变通识课教师思想,提高职业能力发展意识

首先通识课教师要深入学习报告中提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精神内涵,重视职业能力中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投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当然相比专业课教师,通识课教师团队面临的教学改革更加艰难,不仅参加企业实践还要学习专业知识,通识课教师需要尽早转变教学思想,顺应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潮流,做创新型、学习型教师,一切以提升人才资源质量、保障人才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合理规划通识课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方向,进而加快通识课程产教融合的研究实施。

(二)通识课教师要夯实基本功,加强跨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通识课程的面授对象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通识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知识功底深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很多通识课知识属于专业的交叉学科,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开展产教融合课题教研讨论,拓展教学内容,更新知识结构,在通识课程中融入专业课知识,必要课程可增加实践教学,例如数学建模实践课和英语商务实践课等,符合全面深入产教融合育人的思路。同时要提升通识课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拓宽通识课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三)通识课教师要积极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专业实践能力是通识课教师的短板,但如何切实有效提升通识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一些高校探讨的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识课教师面临更多挑战,通识课作为面向全校的基础课程,需要与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融合,但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专业的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将通识课教师下调到各个院系,再按照所教授的专业划分成教研小组,以教研小组为单位承担不同专业的通识课教学,通过教研小组集体备课,集体参与专业实践训练,集中钻研一门专业知识。另外,还给教研小组配备了专业课指导教师,让通识课教师加入专业科研实验室发挥作用,这样不仅提高了通识课教师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将专业实践融入教学中,也更加精准地提高了产教融合能力,提升了通识课教师的职业能力。

(四)重视通识课产教融合,建立通识课教师实践培训体系

在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旨在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通识课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通识课对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从政策上要给予与专业课程一样的重视程度,为通识课教师更好地掌握所教授专业的专业知识,顺利实施产教融合,需要高职院校建立通识课教师企业实践培训体系,可以安排通识课教师参加假期实践培训,或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在实践中挖掘通识课与专业有机融合的方式方法,找到适合产教融合的通识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通识课教师的职业能力。

(五)鼓励通识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

参加竞赛可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交叉学科的竞赛中,高校应积极鼓励通识课教师指导参与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商务英语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大赛,以大赛为平台,激励通识课教师掌握更深厚的专业知识,扩展对专业知识的实战应用,为其在教学中融入专业技术知识,实现产教融合的教学目标,提升职业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四、结语

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取决于高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能力是很关键的一环,需要所有教师的合力发展,当然通识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不能掉队。通识课教师要以产教融合为契机,转变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深入了解企业行业前沿信息,申报产教融合课题研究,拓展通识课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全面提高综合职业素养,保障高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斌.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347-348.

[2]蔡军,季建华.基于高职院校教师技能提升在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107-108.

[3]芦瑶,徐磊.探究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J].海外英语,2021,5(9):114-115.

作者:魏文英 杨翠 潘宝柱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