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在档案专业教育的体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通识教育理念在档案专业教育的体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通识教育理念在档案专业教育的体现

通识教育理念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表述的自由教育观,后经过中世纪欧洲的“七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19世纪的自由主义教育,于19世纪初被正式提出并于20世纪与博雅教育合流,相互通用。两者拥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内涵,因此,通识教育是以博雅教育为精髓和主要内容的,其着眼点在“人”,人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人文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在档案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上,通识教育理念被一次次地肯定也是因为通识教育是除专业以外作为一个公民和一个人的广博的教育,直接触及学生主体性、多元性和价值理性的培育。档案学教育不仅要为现代档案事业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更要从档案、档案学和档案工作自身特点出发,帮助档案专业学生理解自己以及所学的专业、形成整全的知识结构和正确的档案观,逐渐成长为合格的档案人和社会公民,并具备独立思考、自我批判的能力以及历史的视野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大学教育必须入于知识教育之中,出于知识教育之外,走向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档案学教育中也可以负载通识教育理念。

1通识教育理念在知识结构中的体现

冯惠玲教授认为在档案学与历史学有着天然联系,又与更多学科形成“接壤”的情况下,怎样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供合理的新配方,成为决定档案专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合理的新配方应当把经过选择和消化的相关学科知识融于档案管理理论之中,形成一个个知识链接,真正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隔离状态,使各个领域的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完善、相互校正、相互平衡,而这就体现为“通识”——整合不同领域知识,以启发学生心智,拓展专业知识的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与内涵。档案学是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从历史学科的辅助学科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档案学,与人文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同宗同源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对档案学的渗透也十分明显。同时,档案学中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内容,如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等。档案学的综合性使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中必然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实际的档案工作对这一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档案学教育中,由于课时、学生和教师的精力有限,学生可能并不能接触到所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或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但是一定要使其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从而明白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档案学的具体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链接。而这也符合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在《北美评论》中第一次提出的“通识教育”的概念。“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2]只有通过整全知识的学习,档案专业学生才能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才能变得理性、多元认知、合作与创新。

2通识教育理念在档案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体现

职业道德教育是档案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职业道德是档案人员在从事档案工作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3]。可分为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较低层次的职业道德是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最低标准和道德底线,具有强制性;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是精神上的崇高追求和原则性要求,是道德标准的理想状态,不具有强制性[4]。档案学教育应当努力使学生达到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档案具有机密性,带有密级的档案一旦被泄露,将使国家、企业或个人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失。档案具有保存价值,一旦毁损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5]。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其特定的职位与权限,能够接触到带有密级的档案和档案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并对其负有最直接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七条、第九条第(七)款,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1991年9月27日签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十六)款均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就与道德相关的法律而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档案职业道德是档案法律的重要补充[6]。作为档案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教育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理念。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将“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定义为通识教育,并指出通识教育应该贯彻在大学教育的始终。档案职业道德教育切合了这一理念,在专业之外强调作为一个公民和一个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关注学生心智和人格的培养,引导学生超越个人利害,做出合乎公共利益的决定。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具备良好的保密习惯和很强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职业规则与行业规范,坚决不失密、泄密;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对经手的档案保证手续清楚,尽到保护和管理档案的义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改变传统的不求变革的思想和服务心态,表现出较强的服务意识与超前意识,增加竞争力,做好超前服务与参与服务,树立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真正使得档案为人所用,为人愿用,尽到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

3通识教育理念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体现

人文素养教育是大学教育和各个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学教育而言,局限于档案收集、整理、加工、检索、利用等狭隘的工作环节教育,会使学生的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当代档案学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往往强调加强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信息素质与技术、个性发展、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以适应更宽的发展前景。人文素养教育并不是针对某种特定职业而对学生进行的能力教育,能力教育基于学生的职业倾向,而人文素养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是基于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个体参与公共事务的先决条件:具备批判思想、对民俗常识和社会历史的了解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与此对应,人文学科或人文课程本身领域宽广,眼界广阔,适用广泛,不太重视具体的专业界限,着眼于培养通才,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有广博的眼光和胸襟,有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重智慧而不是知识、定律,注重紧张和有创造性的探讨过程而非固定的结论,对个人的独创性留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与通识教育理念的产生背景以及内核是切合的,因此人文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的,其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即是为了在大学过分迎合实用的专业化风气的背景下为“共同学科”辩护。金耀基在《大学之理念》中谈道:“通识教育这个称谓的提出在学术越来越专门化,教育设计越来越狭窄之后才有意义的。”[7]不能否认的是,知识的发展不能不靠分工、知识的深度不能不依赖学术的专精;学科的分化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也是适应一定社会需求的产物。对此,人们会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某一领域的最高学问。但是,人的心智并不会因为这种追求而变得理性,变得多元认知,变得合作与创新,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了解自己与所处时代最需要的。可以说,使一个人突出的或许是他的专业,而足够使一个人杰出的是人文的素养和博雅的品质。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谈道:“博雅教育和博雅追求就是心智的操练,理性的操练,思考的操练。”“这一培养过程叫做博雅教育。通过这个过程,心智不是被塑造或作为手段去达到某些特定的或偶然的目的、某些具体的行业或专业、研究或科学,相反,培养是为着心智本身,是为了认识它自身的对象,是为了给它自身以最高的修养。”[8]通识教育在于模铸整全的人,强调“非专业化”,是一种心智和人格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是涵盖人类文化中各个知识部类的整全性知识。其目的是培养人的独立性,帮助每一个学生量力而行,逐渐具备恢宏的器识、历史的视野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够独立思考,自我批判,看穿当前社会限制,见人之所不能见;能够超越个人利害,做出合乎公共利益的决定[9]。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的非专业性、培养整全的人和教育目的方面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理念,强调档案专业学生要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人文素养,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专业知识和审美情趣,具有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感,具有艺术品位和宽广心灵[10]。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新世纪档案教育的立足点[J].中国档案,2000.

[2]郭旭.论大学通识教育[J].文教资料,2007(32):137-139.

[3]吴越.树立档案职业道德切实提高服务意识[A].山东省档案学会.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会刊[C].山东省档案学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6.

[4]付登舟.论档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控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2):15-18.

[5]袁红军.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9(04):33-35.

[6]杨建广.试论《档案法》与档案职业道德的关系[J].档案工作,1988(03):28-29.

[7]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145.

[8](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念[M].高师宁等译.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110-144.

[9]通识教育在台大[EB/OL].[2014-01-25].

[10]王向明.对当前档案高等教育某些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8(4):67-70.

作者: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