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初探(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初探(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初探(6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通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通识教育在我国大学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中,结合通识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个人英语水平与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了分析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并探讨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实训课程中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通识教育;大学英语;实训课程;课程改革

学生进入到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内容已经从单存的英语理解与表达演变为英语的实践与应用。然而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常常会忽略学生的实训教学,这使得学生英语水平很难提升。所以,在新形势下,应该充分结合通识教育理念,指导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英语能力全面发展。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被称作“博雅教育”,以修习博雅艺术为主,常被用来培养教师与律师等专业人才,之后,博雅教育逐渐深化到语文、社会、英语、自然等基础学科中,慢慢发展为当前的通识教育。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通识教育概念主要以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概念为主: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与“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此类人群应该具有以下四种能力:①能够积极思考;②能够清晰的与他人沟通;③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④能够认识普遍性价值。我国学者对通识教育也有自己的理解,李曼丽学者针对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指出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就教育的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教育的目的而言,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具有广泛性、非专业性与非功利性的特点,强调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地位相同,明确通识教育与基础专业教育优势互补,旨在共同提升高校学生的的能力,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能力的社会需求人才。

二、基于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实训课程的改革措施

1.加大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力度

大学英语实训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课程指导,满足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需求。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课程在建设中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英语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用批判性的眼光对待西方文化,吸取英语的精华,熟悉中外文化的不同,使学生的文化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应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实践内容建立在核心课程内容上。具体构建上,以英语为基础的通识课程应该有侧重点、有灵魂,不能因人设课,要充分迎合通识教育的宗旨,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使英语通识课程既有选择性、针对性,又属于相对独立的课程,确定课程体系后,要深入研究课程内容,使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英语通识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将大学英语学习划分为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即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与专业学习阶段,专业学习内容应包含应用性较强的学习,保留英语商业谈判、翻译、现场口译、论文写作等,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

相比传统的英语教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更加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应用性、综合性。这对授课教师而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个人知识水平提升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语言的真实语境,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其他课程,做到英语学习与学生专业相融。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基本目标,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领域,不仅关注英语专业的知识,还要关注其他领域的前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与英语通识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添加一些学生喜欢学的英语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表达,乐于接受英语知识以外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民俗等,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国外文化精华,培养自我文化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通识教育理念进行大学生英语实训课程的改革,应明确通识教育在提升大学生英语能力上的作用,通过构建合适的英语通识教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作者:李慧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蒋丽香.通识教育理念下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194-195.

[2]曹蓓蓓.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6):44-46.

[3]苗琳娜,王黎阳.论通识教育理念下中医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68-75.

[4]曹倩瑜,龚伟,范志嘉.CDIO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07):126-127.

第二篇: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

摘要:现在的很多大学都贯彻“民主、科学、真理”的大学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教育来实现,同时也需要借助通识教育体系来实现大学生的素质化教育。而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整合,它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既有深厚的各学科文化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大学生专业的本专业知识文化。而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果要更有效的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改革,学校应该把通识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更加科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本文将首先对通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了解,其次分析一下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深入分析如何将通识教育作为改革大学英语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1通识教育的概念

在探讨在通识教育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们首先要对通识教育这一定义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那么通识教育的概念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而现在聚集的人群因为相互之间在教育等理念存在着差异性,而通识教育在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中,为不同价值观和知识观念的人群提供普遍认可的教育理念。一般说来通识教育这一概念起源于欧美19世纪,当时的欧美各类学术学科之间无法将知识有效关联起来,知识被严重分割,而通识教育的产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类不同学科都能有所认识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可以融会贯通的将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20世纪时通识教育已经成了欧美国家大学的必修学科。而现在我们所说的通识教育这一概念是译者通过英文“Generaleducation”和“liberaleducation”这两个英文定义翻译而来的,而在现在很多译者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也将通识教育这一定义认为是“一般教育”与“普通教育”,即通识教育在现在社会中可以说是在大学教育中对所有大学生都应该了解的教育理念。

2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随着英语教育改革的实施,大学英语教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英语教学设施与教学方式都在逐渐改善,大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中国大学英语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虽然有了多媒体的运用,但是大多是大学英语教师仍然习惯采用黑板加教材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真正的传授应用型英语知识。此外为了迎合升学率和就业率,英语成绩成为了检验大学生的一个指标,因此在现在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对大学四六级的成绩、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以专四专八为考试目标,这样子的教学目的使得英语教学主要是成绩教学,最终使得大学英语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运用英语。此外现在的很多大学英语教育都是“应试教学”模式,所以这样追求成绩的讲课方式很大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在四年过后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仍然很差,如四年大学毕业后,很多大学生虽然在四六级或者校内各类英语课程上可以取得优秀的笔试成绩,但是由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仍然无法通畅的阅读外文书籍或者流利的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这样的情景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因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差而无法选择优秀的工作。所以在这样的大学英语现状下,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效性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学校又该如何有效的对大学英语进行教学改革呢?

3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所以在大学结合通识教育理念来全面推行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3.1贯彻发展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作为推行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学应该全面的将通识教育理念运用入大学英语教学思想中,并且大学教育者要转变“以培养人才成绩”的教育方针。在大学期内,以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可以长期开展“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并且在此教学方针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些英语课外活动与英语选修课程,让大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英语。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向其开展旅游英语的选修课程,让英语应用与他们的专业更加融合。此外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外企、开展与英语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观看完一部外语电影后写一篇读后感,当然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英语角,为学生练习口语提供一个有力条件。总之在大学中开展各类通识选修课程或者课外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的交际中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3.2优化师资力量

通识选修课程或者课外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师资力量。因为在学习中教师仍然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教师的文化水平程度对于教学的最终品质还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课程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某外文小说,与学生一起听外国bbc或者在课上尽量营造全英文对话的氛围。此外教师也要随时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应该总是以书本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可以在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硬件不断的完善或者增加外语听说读写的练习素材,确保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更新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学习为辅,在大学期间重点教学学生语言的交际与语言训练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4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英语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比例,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阻碍了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学校应该结合通识教育的知识理念来有效的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作者:关博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周秋琴.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0.

第三篇: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模式

一、教什么

在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将人文社科知识融入课堂。可以选取涉及文史知识的资料作为教学材料,一些涉及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课文能够最直接地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知识,因此可以适当着重讲解。譬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课文ChoosetoBeAloneonPurpose(《选择独处》),该文语言优美,文笔高雅,视“独处”为高尚的生活态度,且涉及课外知识,富于生活气息。作者提及弥尔顿、华兹华斯、梭罗三位诗人、作家的隐居生活与创作情形,意图描述独处之美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上与生活中独处的人,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孤独。通过学习本文,学生既可以提高语言技能,更能够了解英美文化、文学常识。在本文中,弥尔顿、华兹华斯与梭罗的事例极具说服力,需要在分析课文时简要介绍。作为在英美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三位文学大师,他们的独处生活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介绍弥尔顿,离不开英国大革命;介绍华兹华斯,必谈及浪漫主义与同为“湖畔派诗人”的柯勒律治与骚赛,以及不同风格的拜伦、济慈与雪莱;介绍梭罗,不得不说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与美国浪漫主义的渊源与发展。这样一来,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三个人物,英国历史、美国历史与英美文学的基本轮廓就得以涵盖在课文分析之内,学生学习了这篇文章就增加了对于英美历史与文学的了解,对三位作家的独处生活以及本文主旨———独处的美好也会更加理解。这篇文章学过之后,学生不仅掌握了文史知识,开拓了文化视野,也理解了文章,提高了语言技能,因此,这样的文章都可以成为通识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重点教学内容。但是,教学材料能不局限于课本,任何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资料都可以成为教学材料。一些人文性强、轻松有趣的经典篇章,如培根散文等,以及其他能够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的文字、视频、音频等,都可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内外时刻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多阅读、多思考,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

二、怎么教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甚为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迫于时间与考试压力,老师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不断输入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单词与句子翻译,照搬照抄板书或课件内容,中间缺少学生对教学材料的思考、质疑、挑战、认可环节,导致缺乏对人文知识的内化。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与思辨能力的提高。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课下了解英美文化、英美文学、世界通史等,并预习课文内容,查阅阅读文献,或者观看老师制作的讲解知识点的视频,课上提出疑问,发表意见,老师则为学生提供课下阅读或视听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预习、提前掌握背景知识等,课上则答疑解惑、巩固知识,与学生探讨疑难点,激发学生灵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独立地学习、思考。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在课上简要介绍人文常识,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并申明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安排学生课下自行预习、阅读资料,再返回课堂进行进一步探讨。例如,在介绍华兹华斯时,老师可在课上介绍其诗歌理念,以及与其写作风格一致的柯勒律治与骚赛,但安排学生课下了解与其不同风格的拜伦等,再在课上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浪漫派的不同———“静”与“动”,引导学生欣赏独处带给华兹华斯的美好(体现在其诗中),从而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独处的美好。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有宽阔的知识面与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筛选出适当的主题与文献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其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与自觉性,能够监督自己在课下预习课文并了解相关知识。再次需要教师革新课堂活动,如采用名著选读讨论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对重要经典和名人进行研讨,并在缜密思考后发言、演讲。最后,教师要运用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进行答疑、互动等,激发学生抛出观点、共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与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与思考、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英语课本身的人文性也会凸显出来。除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师采纳。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长一般为5至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视频中所关注的知识点既可以是某个单词或短语,也可以是背景知识介绍;一个微课视频既也可以是一堂课的导入,也可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其他部分。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主题更突出,针对性更强,更适合教师详细讲解知识点的需要;同时,微课的网络化和系统化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资源,有助于教师真正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可以紧密结合,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具人文色彩,具体教学步骤包括:教师围绕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搜集人文素材,择取合适的资料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将讲解录制下来,制作成长度适宜的小视频,交给学生课下浏览,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基本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进行语言输出,学生结合教师课堂介绍综合理解视频中的人文常识,可以提出疑问与不同见解,师生一起探讨,得出结论。此外,微课视频不仅可以作为预习材料提前交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反复观看,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拓展视野。在通识教育视角下,优质的微课教学内容应当呈现以下特征:(1)教学重点、难点合理。以上文提到的ChoosetoBeAloneonPurpose(《选择独处》)为例,英美文学史上的三位重要人物可作为微课知识点呈现在视频中,安排学生在课前对他们进行了解,以增进对课文主题的理解。(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如在介绍柯勒律治时,可引用其著名诗歌KublaKhan(《忽必烈汗》),一来借中国历史人物吸引学生进行阅读,二来,诗中的生僻单词与典故给学生带来的挑战会激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3)教学内容富于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博古而知今,微课所呈现的文史知识为学生所内化之后,必然帮助他们成为更加完整的人。(4)教学设计合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其参与度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度,因此,微课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设置疑问环节,供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在课堂上发表不同见解,相互激发灵感。在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新型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时,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将得以大放异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微课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并非倡导在课上课下不停地将社科知识一股脑塞进学生脑袋,而是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合理、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认知、思辨,培养其“情”与“志”。

三、结束语

总之,通识教育视阈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做出改变。学生需要变知识接受者为主动学习者,教师需要做知识储备更丰富、综合素养更强的指导者;教师需要课上课下更努力地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制作微课、督促学习、角色反转、共同探讨,学生则需要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广泛阅读、积极思考、发表看法、内化知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才可能成为合格、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高等教育之目的。

作者:王静 单位:平顶山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特色构建

1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综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学过程存在“费时低效”(井升华,1999:21-23)的实际情况:很多学校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设为教学目标,没有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教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2004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交流能力,还要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以拓宽其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明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侧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学生道德、理智、情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A.S.Packard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李曼丽,1999:53)。

2.1开展通识英语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不仅涵盖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对学习策略的传授和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训练等。通识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引导的教育理念,通过转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述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高度一致性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2.2开展通识英语教育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心理健康、品德高尚、富有学识和创造能力的人。通识教育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它是非常适合融入通识教育思想的一门课程。另外,大学英语在各大高校均为基础公共必修课程,学生人数多、课程学时多、学习时间跨度长、影响面广,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3开展通识英语教育的具体策略

开展通识英语教育即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改变学生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其成为语言学习与语言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达到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并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授课内容上融入相关英汉语言文化内容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适当的导入英汉文化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本单元涉及的西方文化,介绍名人轶事、圣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并使其熟悉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人文传统。同时,在解读课文的部分可通过组织学生就所学课文的话题讨论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五单元《GracefulHands》,讲解课文前可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东西方国家探望病人的礼节在探视地点、病床、病情、鲜花及礼品五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教材内容背景知识的同时,导入了本土文化。

3.2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对大学生进行通识英语教育,教师的引导和熏陶起关键作用。首先,教师应响应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变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拓宽跨学科知识,突破教授英语基础技能的束缚,改进课程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在通识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自己的授课内容中溶入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优化自身素质,完善人格,提高修养。

3.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要求》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课堂面授与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在此种模式中,自主学习即学生通过互联网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课堂面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对单元重点难点给予讲解、补充及相关的语言操练。这种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而且关系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和情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普及通识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与交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在授课内容上融入英汉语文化背景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达到自身能力的提升。

作者:苏岩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

第五篇:电影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中的应用

一、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现状与问题

如何进行英语通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开设大学英语通识课供学生选修。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通识选修课在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教师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通识教育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仅凭大学英语有限的教学内容无法覆盖通识教育的知识领域。其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参与度低,影响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第三,大学英语目前的大班教学形式无法满足通识教育对小班教学的要求,大班教学使得课堂讨论、课堂活动以及学生广泛参与都无法实施。有调查显示,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平均在50人以上,很多英语通识选修课人数也在百人以上。第四,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基本都未接受过通识教育,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足,不具备跨学科的完善知识体系的问题。相关学者和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为此,笔者建议在英语通识课中引入电影,引导学生从趣味性的英语语言学习走向跨学科的其他领域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中电影应用的原则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旨在以英语为媒介通过全面展示人类知识,促进学生跨学科、多领域学习,使学生在具备基本英语交流能力后,学习西方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果我们能把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与以英语为媒介的影像资料结合,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笔者提出了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中结合电影播放的教学原则:广泛兼容、精挑细选的电影选材原则以及观学并举、观评结合的电影播放原则。选材原则:广泛兼容,精挑细选。当下科技发展,国际交流日盛,各类英文电影充斥着国内文化市场,这其间不乏有场面震撼、夺人眼球的好莱坞大片;拍摄细致、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也有色彩鲜艳,画面唯美的动画片;探寻历史、启迪思想的文艺片;更有充满奇思妙想、引人入胜的3D科幻巨制……面对如此纷繁的电影资源,广泛兼容指的是一种开放的选材态度:凡是思想健康,内容积极,与所授课程内容相关,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内容理解、拓宽思路眼界、启发学生思维的影像资料,都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资源加以利用。广泛选材之后,更重要的是从中精挑细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部分战争、动作、警匪片虽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场面逼真,但可能情节复杂、人物繁多,并可能包含暴力、血腥等负面内容,再加上部分影片语言发音模糊、方音较重、非正式用法偏多等,均不适宜作为教学片在课堂播放。相反,情节简单且语速适中的动画片,由名著改编、充满温馨气息的文艺片以及用语规范、发音清晰,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纪录片是最佳选材对象。其中尤以美国梦工厂、迪斯尼的动画片以及英国BBC花巨资采用最新的IMAX技术打造的高清纪录片为首选。而最后一类的3D影片则会受到教学硬件设备的限制,此处也不作推荐。影片选材越丰富,学生越能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和学习课程,越符合人文精神的培养目的。播放原则:观学并举、观评结合。虽然选材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所要播放的内容却得认真筛选,取舍有度。所选影片只有与学习内容高度相关,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有的教师播放的影片不仅内容相关度低,而且不具代表性或者语言准确度较差,使得课堂教学中的电影播放完全沦为一种单纯的娱乐形式,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不愿观看、讲小话、玩手机、睡觉等消极状态,这样的英语通识教学不仅没有给学生任何的知识输入,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Hobbs早在2006年就指出了电影播放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课前未向学生交代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影片放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停放、回放、讲解、提问或讨论;学生看电影的过程中教师休息、走神或是做其他事情;有的教师将播放电影作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或奖励,甚至作为吸引学生选课的主要手段;课后缺乏必要的针对观影和所学内容的学习及考核任务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认为在电影放映前教师可做到以下几点:一,布置观影任务,明确观影目的;二,明确观影要求,提出相关问题;三,对重要章节进行暂停,回放和讲解;四,观影结束组织学生就之前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把对电影的兴趣转移到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上来。

三、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中电影应用的方法

下面结合笔者开设的两门英语通识选修课《希腊神话典故导读与影视赏析》(以下简称《赏析》)和《环球之旅》,介绍几种实用、可行、易操作且能有效促进通识教育教学和互动教学的方法。第一,教师选材,选择播放。对于《赏析》这门课,很多学生是出于对古希腊神话的兴趣或对英语学习的喜爱而选修的,但他们对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英语典故、内涵、文学艺术价值却并不了解,甚至全然无知。而本门课程涉及的人名、地名众多,人物关系纷繁,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时空跨度较大,对于初学者来说都可能成为学习障碍;再加上选课人数多,教师很难实施个性化教学,部分学生可能产生畏难情绪,陷入学习困境。因此,针对课程中较难理解、容易混淆和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可自主选材并有选择性地播放相关影片来辅助教学。例如,介绍希腊神话诸神之时,可引入诸如《惊天战神》(与战神阿瑞斯相关)、《海神———奥德赛的诅咒》(与海神波塞冬相关)、《诸神之战》(与天神宙斯相关)等影片进行片段播放。讲到一个鲜为人知但却又相对重要的人物,如牧神潘(Pan)时,可播放电影《潘神的迷宫》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记忆。最后讲到希腊神话中最重要的“特洛伊战争”时,可播放影片《特洛伊战争》片段来帮助学生理清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涉及的人物、事件及其深远影响等。第二,学生选材,择优播放。此方法在于鼓励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可提前两至三周给学生布置任务:阅读所要讲解的课程内容,查找相关的优秀影片资源,最后经教师审查后择优播放。例如,讲到希腊神话中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时,有同学提供了美国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片《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影片画面精美,风趣诙谐,使得所学内容化繁为简,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很受学生欢迎。第三,全民动员,积极参与。此方法比较适合《环球之旅》这门课,该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教师对某方面知识体系的欠缺将对教学造成影响。因此,仅凭课本上的文字介绍或教师的课件图片是很难让学生充分领略各国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的。于是,教师可在第一堂课上根据课本目录,由同学自愿报名或由教师推选,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查找各国的相关影片资料,最后以一段15分钟的PPT演示来展示之前的查找成果,介绍该国的概况、精品旅游线路、餐饮、住宿、出行贴士、出游攻略等。课堂实践发现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乐于在课堂上同大家分享自己的亲身旅游见闻与感受,再辅之相关影片或一些DIY录像资料,学习效果甚佳。第四,专题观影,经典回放。对于与课程相关的影片资料,教师可按专题对其进行分类讲解和播放,其中一些经典片段还可进行反复回放,让学生以“精读”的方式来观影学习。例如,在讲授《环球之旅》课程“澳洲之旅”时,以澳大利亚的旅游热点“大堡礁”作为一个专题来讲解,再辅以由英国BBC精心摄制的IMAX高清纪录片《大堡礁》和《海底世界》片段播放,不仅是一次视听盛宴,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和思维,唤起环保意识。而讲授国内旅游时,同样是一组名为《美丽中国》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英语的世界里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之美。

四、结语

关于英语通识教育课中影片的应用方法不胜枚举,以上仅为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拙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而,教学效果也充分表明,电影是英语通识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其次,电影在通识教育课堂上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缩短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习内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最后,多模态教学方式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共同呈现、互动与传播已成为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将电影应用于英语通识教育课中,不仅有助于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更有助于顺应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转变。

作者:丁薇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第六篇: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大学英语是否应向通识教育方向改革引发了众多争议。本文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当前现状,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对通识教育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独立院校的特点,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改革

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指的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教育”,是“人人应受的教育”(李曼丽,1995),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冯増俊,2004)。大学英语的传统模式是必修课,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的改革发展,大学英语开始迈入通识选修课的行列,部分高校在保留必修课的基础上,对第二年的大学英语实行选修制度。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现状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大学英语作为中学英语的重要衔接,很大程度上中学的教学模式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产生影响。中学英语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语言应用能力,更强调语法而忽视听说的教育。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大学英语偏重四六级的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立下的目标是通过四级或者六级,而不是想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而怎样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得到提高,是大学英语教育与改革必须面临的问题。(二)课程设置方面。多年来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学生的印象是拿到学分或者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整体氛围造成更加重视它的工具功能(instrumental)而忽略了一体化培养功能(integrative)。部分教材沿用多年未改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学生所学无法及时应用。大学英语教材某些内容及涉及话题不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三)教师素质方面。大学教师较为重视专业技能与知识,而忽略了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重点进行语言点讲授,而导致大学英语缺乏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内容较多,容易导致教师在讲授时无法深入,仅停留在传统语言层面难以拓展。大学英语教师承担课程任务较重,如何在保证教学、做好科研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是大学老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基本策略

(一)课程设置方面更合理化。学者吴鼎民提出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吴鼎民,2005)。在传统将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的基础上,我校对一年级通过英语四级的同学,实行大学英语3的免修政策,同时在二年级开设英语选修课,比如实用英语听说突破、跨文化交际等。通过设置多元的大学英语课程,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同时在教材选择方面,一定要注意在符合学生水平的基础上,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并保证时效性。(二)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法发挥自己的个性。在通识教育的理念的倡导下,要求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以讲授语言点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及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可通过一些课堂活动增加人文性及趣味性,比如通过新闻听力,电影片段台词欣赏,美文欣赏,剧目表演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和提高人文素养。(三)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改革十分重要。现代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课堂教学技巧,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教材的不断更新,还应该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书,各方面的知识都应该了解一些,开拓视野,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下的文化热点。增加培训或者出国培训的机会,使老师有更丰富的阅历。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加,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及趣味性。(四)评价方式的转变。我校大学英语一直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就形成性评价而言,出勤、网络测试、泛读、快读、听力及学习表现各占一定比例,总结性评价中主观题也占了一定比例,另外加入口语测试。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不是单纯地评估学生的词汇量、语法水平或者听力写作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以语言为平台,将西方知识和文化融入到语言中,在形成性评价的语言输入过程中,了解到教育、人文、商业、科技等各方面知识和内容。口语输出更是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综合评价。

三、总结

笔者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及教师综合素质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英语向通识教育方向发展进行阐述。新世纪要求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大学英语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重要是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重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原则,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采用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只有通过高校、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地人才。

作者:侯婷婷